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儿脊柱侧凸中 ,6 5 .0 %的患儿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dolescentid iopathicscoliosis,AIS) ,其病因不清。脊柱畸形在三度空间上发生结构性的改变。AIS的发病率高。北京调查了2 0 4 18名青少年 ,发病率为 1.0 4 % [1] 。香港从 1995~ 2 0 0 0年调查了 5 14 197青少年 ,发病率为 4 .0 %。在AOS中 ,约0 .1%严重脊柱侧凸需手术治疗 ,大量的患儿则需要观察随访及适当的非手术治疗。本文对非手术治疗的原理、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结合香港的情况作一介绍。一、AIS的自然病史脊柱侧凸随年龄…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小儿骨骼肌肉系统中最常见的畸形之一,也是脊柱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该病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约为2%~4%,占整个脊柱侧凸的80%,严重脊柱侧凸以女童多见。AIS的病因学目前存在许多假说,包括遗传、骨骼发育异常、内分泌及代谢系统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以及结缔组织异常等。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 cscoliosis,AIS),脊柱侧弯研究会(SRS)定义为10岁以上,骨骼发育未成熟期间,脊柱向侧方弯曲大于10。的脊柱畸形。它是青少年最常见的脊柱畸形之一。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矫形支具能够改变AIS的自然病程,有效控制轻、中度AIS的进展。赵黎等总结2004年国际脊柱周(SPINE WEEK)学术交流活动各国同行的相关研究,指出对于支具治疗AIS的远期结果,需要通过对患儿的功能障碍情况和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的评价来找到答案。佩带支具固然重要,但支具治疗时间也是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长期、每天长时间佩戴支具,虽然将有利于保证治疗效果,然而会给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诸如导致患儿心理、社交障碍,引起背痛、压疮、胸廓畸形、肺功能下降等并发症;祛除支具过早,可以减少支具治疗对患儿的不良影响,但却难以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脊柱融合术中常见大量失血。作者以往已证明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较特发性脊柱侧凸术中失血更多 ,且输血亦较多。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儿童和青少年脊柱侧凸患儿行脊柱融合术时的病因、失血与凝血改变的关系。对象和方法 对大学教学医院的 2 5例接受脊柱融合术的患儿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 ,11例为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 ,14例系特发性脊柱侧凸。分别于术前、术中 2h和 4h、术后2h和 2 4h取血查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D 二聚体、VII因子及VIII因子活性、血栓与血栓素III复合物和维生素K缺失诱发蛋白(PIVKA)。采用重复变量分析测量法对不同时间的凝血变化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结果 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患儿较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出血明显增多 ,血液丢失的中位数分别为全血容量的 78% (2 5 %~ 12 7% )和 2 0 %(2 %~ 82 % ) ,P <0 0 0 1。两组PT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且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组手术前、后均明显高于特发性脊柱侧凸组 (P <0 0 5 )。两组VII因子活性则随时间延长而下降 (P <0 0 0 1) ,且术中神经肌肉组较特发性脊柱侧凸组更低 (P <0 0 5 )。PTT ,TT或VIII因子活性未见改变。术中 4h时两组均出现D 二聚体。所有患儿均未检测到PIVKA。结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后adding-on现象时有发生,常见于LenkeⅠ、LekeⅡ型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通常导致脊柱侧弯的矫正度数丢失,躯干冠状面失平衡,进而可能导致矫形手术失败,最终需要翻修手术。该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儿脊柱外科医师,同时增加患儿痛苦和治疗费用,因此研究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发生adding-on现象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很有必要。本文就adding-on现象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策略等最新文献进行回顾,以期全面认识此并发症,并为矫形手术提供帮助,希望能减少此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和TSRH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到1999年15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男6例,女9例,年龄7~16岁,平均11岁,其中用CD技术治疗2例,用TSRH技术治疗13例,随访9~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Cobb角41°~11°(平均69°),有3例先行前路松解再行后路矫形融合。结果术后冠状面平均矫正51.0%,平均矫正丢失7°,2例躯干失衡改善,3例矢状面异常矫正,没有神经并发症及假关节发生。结论用CD和TSRH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能得到满意的三维空间上的矫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儿的生长发育相关激素的变化,探讨AIS的发病与相关激素的关系。方法选取8名健康女性青少年为正常组,27名特发性脊柱侧凸女性青少年为AIS组。利用IMMULITE分析仪采用固相、竞争法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雌二醇(E2)、硫酸去氢表雄酮(DHS)的变化;采用固相、夹心法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生长激素(GH)的变化。结果正常组与AIS各组经t检验分析,GH比较有统计学意义,E2与DH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GH均正常;AIS组中4例GH高于正常值。正常组中1例DHS低于50μg/dL;AIS组中,4例低于50μg/dL,正常组与AIS组各有1例DHS低于正常值。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统计,P值分别为O.410和0.6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部分女性AIS患儿GH偏高,DHS位于正常下限。推测AIS的发病可能与骨的生长、骨密度和肾上腺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青春前期或骨骼成熟前发生的脊柱畸形,严重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该病如果不积极治疗或治疗不当,不仅影响患儿的体型和外观,而且可能造成心肺功能异常,使脊柱过早退变,出现疼痛,躯干不平衡。在畸形严重的病儿,甚至早期出现心肺功能的衰竭,增加该病的死亡率。目前,其发病原因及机理还不清楚。近年来,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动物模型、影像学、组织学、神经学、生物力学、数学模型、基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使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团队原创智能手机脊柱侧弯筛查APP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Cobb角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收治的60例AIS患儿的临床资料。3名测量者分别采用量角器、脊柱侧弯筛查APP及电脑图像存档和通信系统(PACS)3种方法对60例AIS患儿的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上的冠状位主弯Cobb角、矢状位上的胸椎后凸角(TK)、胸腰椎后凸角(TLK)及腰椎前凸角(LL)进行测量,记录每次测量的时间及结果,间隔2周后重复测量1次,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APP法与量角器法的测量时间。以PACS系统的Cobb角测量结果作为参考标准,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APP法测量Cobb角的准确性。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比较测量者内的可重复性及测量者间的一致性。结果60例AIS患儿中,男17例,女43例;年龄(12.2±2.4)岁(10~16岁);主弯为胸弯(LenkeⅠ型)23例、LenkeⅡ型18例、胸腰弯/腰弯(LenkeⅤ型)19例。APP法测量Cobb角的时间明显较量角器法短,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P法与PACS法测量的Cobb角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名测量者使用APP法测量冠状位主弯Cobb角及TK、TLK、LL的结果均有极佳的一致性(ICC分别为0.990、0.988、0.986、0.987),APP法前后2次测量冠状位主弯Cobb角及TK、TLK、LL的可重复性(ICC为0.973~0.982)均高于量角器法(ICC为0.933~0.954)。结论智能手机脊柱侧弯筛查APP较传统量角器测量AIS患儿Cobb角的时间短、效率高,准确性及可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10.
皮下哈林顿杠治疗婴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皮下哈林顿杠撑开治疗3~6岁较重特发性脊柱侧凸13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5岁。手术前Cobb角最大110°,最小38°,平均67.5°;手术后Cobb角最大80°,最小19°,平均37.7°。矫正率最大76%,最小30%,平均46%。随访时间平均2.5年。本法特点是不做全脊柱剥离,不植骨。定期随访,对患儿生长发育影响不大,而且可以及时控制侧凸的恶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前路手术短节段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段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其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行前路手术矫形治疗的62例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段脊柱侧弯.胸段特发性脊柱侧弯39例,术前Cobb角45°~75°(平均53.6°);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弯23例,术前Cobb角43°~72°,平均51.7°.术前均进行详细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胸段脊柱侧弯患儿均行肺功能测定,对于最大肺活量小于50%的患儿行吹气球等肺功能锻炼达手术要求.按影像学资料拟定同定节段及融合范围.结果 6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胸段脊柱侧弯平均融合4.2个,Cobb角矫正至术后的3°~18°,平均8.5°,平均矫正率为84.1%;腰段脊柱侧弯平均融合4.5个,Cobb角矫正至术后的1°~16°,平均7.9°,平均矫正率为84.7%.发生自发性血胸1例,交感神经损伤8例,医源性平背畸形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结论 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段脊柱侧弯经前路短节段同定可取得良好的矫形效果,充分的术前计划及认真的术中操作可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双侧生长棒技术矫治儿童脊柱侧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总结2004年后我院采用双侧生长棒技术治疗发育未成熟儿童脊柱侧弯的治疗体会.主要总结双侧生长棒技术在控制侧弯发展和保持脊柱生长发育两方面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从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有12例脊柱侧弯病例接受了双侧生长棒的治疗.12例发育未成熟的脊柱侧弯患儿采用了双生长棒技术,初次手术脊柱侧弯冠状位Cobb's角均大于50°.并表现为侧弯进行性进展.1例采用强生公司的儿童Isola产品,2例为奥斯比里克公司的产品,9例为威高公司的产品.Isola器械为强生公司的设计,其余内置入器械的生长棒系统南上下两个棒组成,两者之间用多米诺连接块连接,两棒在连接处预留延长段.生长棒系统两端支撑点2例为椎体-椎体之间撑开,10例为椎体-肋骨之间撑开.在第一次手术置钉、置钩和置棒时,手术操作尽量不剥离脊柱,以避免脊柱发生融合.术后再撑开时,只需要在多米诺连接部位做小切口,松开多米诺后,将生长棒予以延长.术后撑开延长棒的时间要求为9~12个月.结果 12例患儿当中先天性脊柱侧弯10例,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弯1例,特发性脊柱侧弯1例.2例为以前采用单侧生长棒技术,后改为双侧生长棒技术,10例之前未进行其他手术治疗.12例患儿至少经过一次生长棒再撑开延长手术,随访时间最短为1年,最长4年.侧弯Cobb's角南术前73°(52°~150°)矫正至39°(25°~76°),T1至S1的脊柱高度平均增加了47.6 mm(28.2~52.3 mm).术后再撑开手术距离第一次手术的时间是9个月至1年半,每次撑开延长的长度为1.5~3.0 cm.再撑开延长手术的次数最少1次,最多4次.有1例患儿最终实施了脊柱后路矫形融合术.1例发生脱钩,1例发生皮肤磨损.结论 双侧生长棒技术治疗发育未成熟儿童脊柱侧弯,手术安全,并发症少,可以有效地控制脊柱侧弯的进展,并能够保持脊柱的生长发育能力,而且内置入器械的稳定性较好,脊柱纵向支撑力量增强.对脊柱侧弯弧度Cobb's角超过50°的患儿,并且生长发育尚未成熟的患儿,可以采用双侧生长棒技术,本组病例有11例还处在治疗过程中,有待于继续观察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儿坐高与站高的比率是否和侧弯角度大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并依据这一关系建立预测侧弯角度大小的数学方程。方法对46例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儿进行观察分析,男8例,女38例;年龄10-20岁,平均13.8岁;单弯。测量记录患儿初次就诊时的实足年龄、站高、坐高以及Cobb角的大小,并根据对患儿站高、坐高测量记录的数据,分别计算每位患儿坐高与站高的比率。结果46例患儿的坐高66.00-88.80 cm(x±s,80.54 cm±5.75 cm);站高126.00-174.80 cm(x±s,153.67 cm±10.72 cm);坐高与站高的比例0.50-0.55(x±s,0.52±0.01);Cobb角10°-45°(x±s,25.70°±9.66°)。患儿的实足年龄、坐高、站高和Cobb角之间均没有相关关系(r分别为0.147,0.015,-0.106;P>0.05);而患儿的坐高与站高的比率和Cobb角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675;P<0.05);并根据这一关系建立了预测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侧弯角度大小的数学方程。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儿坐高与站高的比率和侧弯角度大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可以依据坐高与站高的比率预测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儿侧弯角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前后路Ⅰ期手术治疗重度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目的 评价前后路Ⅰ期手术治疗重度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操作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本院应用前后路Ⅰ期手术治疗21例重度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8~16岁,平均13.8岁.结果 7例行I期胸腔镜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手术,末次随访主侧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矫正率为70.3%;14例行Ⅰ期传统开放前路松解、截骨、骨骺阻滞联合后路矫形手术,末次随访主侧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矫正率为67.2%.末次随访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曲轴现象、平背畸形、假关节形成、肺功能下降等并发症.患儿外观畸形改善或矫正.结论 通过术前选择适宜的病例,术中严格操作,前后路Ⅰ期手术治疗重度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可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伴发脊柱侧凸的Chiari畸形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伴发脊柱侧凸的Chiari畸形的临床评估及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对 32例伴发脊柱侧凸的Chiari畸形的青少年患儿进行枕大孔扩大减压成形手术治疗 ,同时 12例患儿施行了枕颈融合 ,后期 2 0例患儿未行枕颈融合。本组中 2 2例伴发的脊柱侧凸有矫形手术指征 ,在枕颈部手术后 6个月再行脊柱侧凸矫形术。结果 本组随访 6个月~ 5年 ,患儿的感觉障碍及腹壁浅反射减弱或消失的症状改善不明显 ;6例获得MRI复查患儿中 4例脊髓空洞明显缩小。 2 2例行脊柱侧凸矫形术患儿 ,术后平均Cobb角矫形率为 6 2 % ,终末随访时矫正率丢失 5 % ,10例行脊柱侧凸Milwaukee支具的患儿中有 2例脊柱侧凸有改善。结论 作为脊柱侧凸治疗的准备性手术 ,对Chiari畸形需行枕大孔扩大成形术 ,减少脊柱侧凸矫形时可能出现的神经损害。在脊髓空洞的处理及枕颈部融合上 ,在脊髓空洞与脊髓之比 <5 0 %时 ,不需行空洞引流术。对于患儿 ,如仅行枕大孔扩大减压 ,C1后弓切除 ,可以不行枕颈融合。  相似文献   

16.
侧前路应用中华长城器械治疗半椎体脊柱侧弯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青少年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弯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青少年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弯患儿,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China great wall pedicle screwsystem)行侧前路矫形手术。通过胸腰段、腰段脊柱侧弯的半椎体、椎间盘切除,较少节段椎体螺钉固定,旋转棒的三维旋转矫正脊柱的侧弯和旋转畸形。结果16例患儿中侧弯平均矫正Cobb角36.7°,矫正率77%,经18~24个月随访,达到满意的矫形效果,丢失率低,融合良好。结论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具有三维空间矫形力,矫形明显、稳固。侧前路矫正手术融合率高,固定节段少,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进展型早发性脊柱侧弯(early onset scoliosis,EOS)经支具保守治疗后畸形发展情况,并探讨支具矫形在此类患者中的疗效。方法以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脊柱外科接受支具治疗至少2年且影像资料完整的19例EO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7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末次随访Cobb角与治疗前相比改善超过10°为治疗有效,未超过10°为治疗无效。支具治疗前、初次治疗后、末次随访时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冠状位及矢状位畸形角度及平衡。结果19例支具治疗前平均Cobb角(40±10.4)°(20°~55°)、初次治疗后主弯Cobb角(28.15±14.78)°,末次随访主弯Cobb角(31.63±18.04)°,初次治疗后及末次随访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的胸廓宽度及胸椎高度均较支具治疗前明显增加,特发性EOS较先天性EOS治疗效果更好(P<0.05)。另外,顶椎位于胸腰段或腰段较顶椎位于胸段者效果更好(P<0.05)。初次治疗后两组间主弯矫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部分进展型早发性脊柱侧弯,支具治疗可作为保守治疗的选择之一,其中一些病例可得到满意矫形,即使部分病例不能避免手术,支具治疗也可在不影响胸廓发育的前提下适当延后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褪黑素受体1B(melatonin receptor 1B, MTNR1B)基因启动子区域多态性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包括814例AIS患儿及651例正常对照,所有AIS患儿最大cobb角大于20°.采用PCR-RFLP的方法 对所选取多态性位点(rs4753426、rs7941837)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AIS患儿组rs4753426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布为TT 6.5%、TC 41.5%、CC 52.0%,正常对照组为TT 9.5%、TC 44.4%、CC 46.1%.AIS患儿组rs4753426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分布为T 27.3%、C 73.7%,正常对照组为T 31.7%、C 68.3%.AIS患儿组与正常对照相比,rs4753426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5,0.009).AIS患儿组rs7941837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布为AA 21.2%、AT 50.2%、TT 28.6%,正常对照组为AA 17.6%、AT 50.6%、TT 31.7%.AIS患儿组rs7941837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分布为A 46.3%、T 53.7%,正常对照组为A 43.0%、T 57.0%.AIS患儿组与正常对照相比,rs7941837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已经达到骨骼成熟或者已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组,MTNR1B基因启动子区2个多态性位点不同基因型所对应的平均最大Cobb角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NR1B基因启动子区域多态性位点rs4753426与AIS的发病相关,MTNR1B基因是AIS的一个易感基因,但它可能不是AIS的修饰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分析采用双侧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早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双侧生长棒治疗,随访5年,对比110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脊柱影像学参数变化、肺功能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1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用时(181.25±9.14)min,术中出血量(132.41±10.72)mL,平均住院时间(10.94±2.13)d;手术治疗前后T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主弯侧凸Cobb角均明显减小,与手术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显示患者FVC、FEV1/FVC、FEV1预估值等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12/110)。结论双侧生长棒可有效纠正脊柱侧凸畸形并同步改善肺功能,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