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电视胸腔镜治疗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MG)的手术方法和可行性。方法2000年3月~2006年9月,15例患者行胸腺瘤和(或)重症肌无力胸腔镜手术治疗。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5~66岁,平均38、5岁。行胸腺全切15例,合并MG行胸腺扩大切除9例。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胸者。5例MG病例术后需短暂呼吸机辅助通气(〈12h),余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20min,平均胸腔引流1.9d,平均术后住院7d。结论胸腔镜治疗早期胸腺瘤较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显著优势,且符合该类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胸腺瘤是前纵隔的常见肿瘤,约有50%的胸腺瘤患者合并有重症肌无力(MG),MG患者约15%合并胸腺瘤,手术切除胸腺瘤、胸腺和周围脂肪组织是治疗胸腺瘤合并MG患者的有效方法.1985-01-2005-01我科共手术治疗胸腺瘤合并MG患者3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胸腺瘤是前上纵隔最常见的肿瘤[1],约30%~65%合并重症肌无力(MG).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是胸腺切除、前纵隔脂肪组织清除术.因此术后采取合适的机械通气治疗的尤为重要.我院2008年1~12月,采取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性治疗的方法,使1 2例胸腺瘤并肌无力切除术患者成功脱机,并安全度过并发肌无力危象高峰期.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本组共12例胸腺瘤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53.7岁.所有12例胸腺瘤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经新斯的明试验阳性或肌电图递减试验阳性诊断重症肌无力.  相似文献   

4.
重症肌无力(MG)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是随意肌无力和易疲劳,轻者易出现呼吸肌无力、呼吸肌麻痹、重者呼吸困难甚至死亡。手术切除胸腺瘤是治疗MG合并胸腺瘤的主要方法。1998年3月~2000年5月收治10例MG合并胸腺瘤患者,术前术后均辅以呼吸训练,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组10例患者中,男8例,女2例,年龄34~65岁,平均40岁。术前呼吸困难者9例,轻度1例,中度5例,重度以上呼吸困难者3例。肺功能测定:第1秒内的用力呼气量( F…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胸腺瘤术后发生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特点,进一步认识胸腺瘤与MG的关系。方法总结7例胸腺瘤术后MG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7例患者胸腺瘤平均发病年龄50岁,胸腺瘤病理为AB型或B1型。术后MG发生时间平均为23个月,临床表现均为全身型。全部病例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部分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病情均得到缓解,随诊至今无危象发生。结论由于胸腺瘤合并MG的发生率较高,需对胸腺瘤病例进行临床随诊。  相似文献   

6.
胸腺瘤是前上纵隔最常见的肿瘤,约10%~50%的胸腺瘤患者可伴发重症肌无力?MG?。而MG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75%的MG患者合并有胸腺瘤,两者互为影响,目前胸腺切除是治疗MG的重要手段之一[1],我科从2002年1月~2007年2月共手术治疗胸腺瘤合并MG患  相似文献   

7.
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24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2004—01~2007—03共手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2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2年3月~2007年9月,我院行全胸腺切除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19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24~55岁,均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前肌无力Osserman分型:Ⅰ型10例,Ⅱa型4例,Ⅱb型3例,Ⅲ型2例。均行全胸腺切除术,行气管切开2例。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2例,胆碱能危象1例,均抢救成功。  相似文献   

9.
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们1992-02~2003-02共手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89例,其中术后发生MG危象30例。对其发生危象原因及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3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中21例行胸腺瘤及胸腺完全切除术,其中有2例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经及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恢复过程顺利,其作2蚝胸腺瘤及胸腺部分切除术。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全组术后随访年,重症肌无力完全缓解20例(87%),其中Ⅰ型15例,Ⅱa型5例,部分缓解3例(13%),为Ⅱb型。结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手术治疗效果肯定,加强围术期处理和综合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病人的麻醉管理。方法:对28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病人麻醉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该种病人的麻醉管理。结果:28例病人麻醉过程相对平稳,25例病人术后短时间拔管,麻醉后复苏室观察1~3h后送外科监护室观察1~3d,3例病人带管直接送外科监护室,24h之内拔除了气管导管。无一例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结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病人需要术前认真准备,术中仔细操作避免大出血,应用平衡麻醉,术后加强监测能够有效防止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5年诊治的14例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1例死亡,其余治愈出院。重症肌无力危象主要发生于术后早期,Osserman临床分型属于Ⅲ型、Masqoka分期属于Ⅱ期、术前准备不充分,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较大、术前曾发生危象和肺部感染、中度或重度通气功能障碍等是术后发生危象的最常见诱因。结论: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及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预防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等综合抢救措施,可明显缩短病程,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伴有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20例经手术证实的MG伴胸腺瘤患者.给予皮质类固醇、放射疗法等治疗,观察患者的远期疗效和生存率.结果显示远期有效率80%(16/20),其中3例(15%)获完全缓解、10例(50%)获药物缓解、3例(15%)症状明显改善;1例症状不变;5年存活率88.9%、10年存活率57.1%;结论手术治疗MG伴胸腺瘤患者远期疗效良好,术后应给予皮质类固醇和放疗等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和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蒋宏云 《天津护理》2002,10(4):166-167
对40例重症肌无力病人切除胸腺组织或胸腺瘤治疗过程的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术前进行必要的呼吸道准备,术中吸除气道分泌物,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应动态观察血气指标,痰液性状及肌无力的各项指标,有效吸痰。使用呼吸机是肌无力危象和呼吸衰竭治疗的关键措施,须掌握时机,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15.
微小胸腺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2例重症肌无力(MG)胸腺内微小胸腺瘤的临床病理观察,结果提示:微小胸腺瘤平均发病年龄37岁,10%MG患者胸腺内有微小胸腺瘤存在。该肿瘤临床表现为MG的症状体征;病理形态提示该肿瘤可发生于胸腺皮质、髓质及皮髓质交界区。因肿瘤微小,病灶多发,X线和CT检查不能发现,确诊只能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其病理形态与胸腺瘤相似。本文提出了正确认识微小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对MG治疗、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并主张对MG患者无论伴或不伴胸腺瘤,均应采取胸腺切除术,以清除微小胸腺瘤病灶,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各种危象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35例重症肌无力患围手术期发生肌无力危象及胆碱能危象的特点,分析其外科治疗及护理的近期效果。结果本组MG患的临床完全缓解率为45.7%,死亡2例,与危象的发生无关,再住院率为5.7%,发生肌无力危象7例,胆碱能危象1例,危象总发生率为22.95,经过恰当的救治及护理,危象均全部纠正。说明加强对围手术期各种危象发生的认识,可提高各种危象救治的护理质量。MG发生危象的防治效果离不开规范、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取配对分组的方法将53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胸腺瘤摘除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27例,对照组26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和肌无力危象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和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呼吸道并发症和肌无力危象的发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家属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行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肌尢力危象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48例胸腺瘤伴MG患者行扩大胸腺切除术,术后是否发生肌无力危象分组。分析肌无力危象与性别、年龄、病史、Osserman分型、胸腺瘤病理类型、Masaoka病理分期及术前用药关系,建立人工气道与机械通气治疗肌无力危象疗效。结果:18例患者于术后(1.69±1.62)d发生肌无力危象,肌无力危象与年龄、性别、Osser—msn分型、病理类型、Masaoka分期及术前用药无关。9例气管切开、6例鼻腔气管插管、3例口腔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2.0±13.88)d,肌无力危象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34.61±23.90d vs 20.33±15.26d,P〈0.05),10例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其中1例发生双侧股骨头坏死,无一例死亡。结论:胸腺瘤伴MG患者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与胸腺瘤关系不密切,迅速建立人工气道与合理的机械通气策略是救治肌无力危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5月—2007年12月间行全胸腺切除加前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术21例重症肌无力病人临床资料。按改良OSEIMAN标准分为Ⅰ型9例,Ⅱa型5例,Ⅱb型5例,Ⅲ型2例。随访结果按完全缓解、改善、无效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后完全缓解6例,改善9例,无效4例,死亡2例。结论全胸腺切除加前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手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除无胸腺瘤的单纯眼肌型肌无力病人需慎重考虑是否手术外,对其他重症肌无力病人应及早手术治疗,并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积极防治肌无力危象。  相似文献   

20.
伴胸腺增生和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电生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宁  谢炳均  安中平 《临床荟萃》2010,25(2):115-118
目的 研究伴有胸腺异常增生或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MG)与胸腺正常MG患者的电生理指标.方法 对61例MG患者进行低频重复电刺激(RNS)、单纤维肌电图(SFEMG)和胸部CT扫描,对比胸腺增生、胸腺瘤和胸腺正常组的伸指总肌(EDC)和眼轮匝肌(OO)的颤抖值.结果 影像学发现14例胸腺异常,病理证实胸腺瘤7例.眼轮匝肌的MCD值、>55 μs电位对百分比、阻滞电位对百分比3项指标在胸腺正常组和异常组之间分别为(68.23±21.56)μs vs(94.25±224.92)μs,(58.89±27.30)%vs(86.51±214.66)%,(32.08±25.11)%vs(52.24±29.93)%(均P<0.01).结论 RNS阳性率在胸腺正常和异常组之间是相近的,OO的SFEMG检查是较敏感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