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内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使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选择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的1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瘤颈∶体平均0.96)手术方式及效果。11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其中应用Neuroform支架6例,LEO支架5例。1个Neuroform支架覆盖瘤颈2例,2个LEO支架重叠覆盖瘤颈1例。结果:10例在术后3个月~12个月复查造影。①1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应用Neuroform支架6例,LEO支架5例;术中5例100%栓塞,3例复查瘤腔均不显影;术中6例75%~90%填塞,但均有造影剂严重滞留,4例复查,3例瘤腔完全闭塞,1例瘤腔扩大。②2例采用1个neuroform支架覆盖瘤颈,术中均有造影剂严重滞留,复查瘤腔均不显影。③1例采用2个neuroform支架重叠覆盖瘤颈,术中有造影剂严重滞留,10个月后瘤腔消失。结论:对颅内宽颈动脉瘤采取单纯血管内支架或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关键是血管内支架的选择和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5年~2009年2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单纯应用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6例,应用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18例,其中100%栓塞17例,95%栓塞5例,90%栓塞2例。术中并发症3例:弹簧圈溢入载瘤动脉2例,支架移位1例。24例术后2~46个月随访,均无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结论: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支架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支架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治疗过程,其中3例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2例位于颈内动脉眼动脉段,2例位于颈内动脉后交通段,1例位于前交通动脉,2例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例位于椎动脉,1例位于基底动脉;绝对宽颈(瘤颈〉4mm)动脉瘤9例,相对宽颈3例,瘤颈/瘤体均〉0.7。术中将颅内支架引至动脉瘤处并释放支架覆盖动脉瘤颈,然后行弹簧圈栓塞术。结果7例采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5例采用Leo支架,12枚支架全部成功释放。其中100%栓塞8例,95%栓塞3例,1例支架释放后动脉瘤不显影未行弹簧圈栓塞。1例术中出血经迅速填塞弹簧圈及支持对症治疗后患者治愈。本组患者无死亡。10例术后3个月随访造影,9例动脉瘤腔完全闭塞,1例达95%栓塞,载瘤动脉无狭窄。结论颅内自膨式支架辅助弹簧圈闭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既可保护载瘤动脉通畅,又可提高宽颈动脉瘤栓塞的致密程度,效果较好,并且可降低穿支血管阻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临床效果,选择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栓塞治疗25例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小于3.0mm)的手术方式及效果。均在全麻下行介入治疗。术后即刻血管造影:16例单纯弹簧圈栓塞中14例100%填塞,2例95%填塞;6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中4例100%填塞,2例95%填塞。3例单纯支架覆盖瘤颈造影剂滞留加重。结果:单纯弹簧圈栓塞中10例复查,8例100%填塞,2例50%填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复查,全部100%填塞。2例单纯支架覆盖瘤颈复查动脉瘤均不显影。结论:对颅内微小动脉瘤采取单纯使用弹簧圈或结合颅内支架栓塞是较好的治疗方法,治疗关键是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微导管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经验及栓塞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们对2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应用Solitaire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围术期给予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评价栓塞效果.结果 26例患者共使用27枚Solitaire支架,其中1例患者使用2枚支架.术中支架均顺利到位,放置位置满意,即刻血管造影致密栓塞24例,次全栓塞2例,支架释放位置满意,载瘤血管通畅,3个月后,23例患者获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无动脉瘤复发迹象.结论 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操作简单,栓塞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球囊或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24例,介入治疗术前经影像学检查或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诊断.采用全身麻醉,经股动脉穿刺入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根据动脉瘤的形状、大小,采用相应辅助技术,选用合适的弹簧圈,逐步将瘤腔满意填塞.结果 24例患者共计24个瘤体,使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技术栓塞8个,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技术16个,其中100%栓塞21例,95%栓塞2例,死亡1例.23例患者电话随访1个月后恢复良好,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联合使用支架和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支架和球囊辅助瘤颈重塑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的疗效.方法 将2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支架辅助组(19例)和球囊辅助组(7例).对于体/颈比<2而>1的动脉瘤,选择球囊辅助瘤颈重塑技术进行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对于体/颈比<1或瘤颈过于宽大的动脉瘤,选择支架辅助瘤颈重塑技术进行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术后3个月对2组患者的预后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术后6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观察预后良好率和复发率.结果 支架辅助组19例患者,动脉瘤完全栓塞12例,次全栓塞7例;球囊辅助组7例患者,动脉瘤完全栓塞4例,次全栓塞2例,部分栓塞1例.所有病例手术均成功,无动脉瘤破裂出血.2组患者均进行3~6个月的随访,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支架辅助组0分16例,1分2例,2分1例,预后良好率为84.2%;球囊辅助组0分6例,1分1例,预后良好率为85.7%.术后6个月支架辅助组13例患者复查DSA,11例影像学稳定,2例次全栓塞转为完全栓塞,载瘤动脉均通畅,支架未见移位;球囊辅助组5例患者复查DSA,4例影像学稳定,1例有瘤颈残留.2组均无死亡病例,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支架和球囊辅助瘤颈重塑结合弹簧圈栓塞均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总结应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技术与初步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瘤颈/瘤体为1/2~1/1,均采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结果24例完全栓塞,8例大部分(〉95%)栓塞。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脑缺血的表现。14例随访0.5~1年,有2例出现动脉瘤复发。结论在栓塞宽颈颅内动脉瘤时应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使弹簧圈无法突入载瘤动脉,提高了宽颈颅内动脉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可解脱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的疗效,评价该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所选2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术前影像学检查或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在DSA监视下,载瘤动脉放置LEO支架封堵动脉瘤口,然后经支架网眼在微导丝引导下,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动脉瘤腔,直到瘤腔致密填塞为止.结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成功置入支架,支架置入后造影显示支架位于载瘤动脉内并跨越动脉瘤颈.其中100%栓塞21例,95%栓塞2例,死亡1例.23例患者电话随访1个月后恢复良好,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支架半释放技术联合微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应用支架结合弹簧圈和单纯应用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10例应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2例颈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应用覆膜支架治疗.结果应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10例,8例完全栓塞,2例大部分(>95%)栓塞.应用覆膜支架治疗2例动脉瘤完全闭塞.影像随访10例3~12月,动脉瘤完全消失.临床随访12例,死亡1例.结论在栓塞宽颈颅内动脉瘤时选择应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或单纯应用覆膜支架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