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63例甲状腺腺瘤的处理及其与癌变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收集63例甲状腺瘤的完整资料及35例术后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术式探讨。结果:复发2例,癌变1例,结论:甲状腺腺瘤的癌变倾向与其病理改变和病理类型等有密切关系。术式选择首先要着眼于“彻底性”。  相似文献   

2.
354例甲状腺腺瘤临床分析傅炯,王明臬甲状腺腺瘤有一定的癌变率和手术复发率,我们通过时221例术后随访分析,认为腺叶切除术是最佳的治疗选择。临床资料我院自1980年1月至1992年12月共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354例,其中随访3年以上且资料完整的有22...  相似文献   

3.
弧型小切口解剖切除甲状腺腺瘤3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甲状腺手术中甲状腺腺瘤外科解剖分离方法,评价弧型小切口解剖切除甲状腺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行弧型小切口解剖切除治疗甲状腺肿瘤患者38例,对其治疗效果、风险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3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经腺瘤解剖切除术后,除2例有皮下积血外,其余病例均无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及永久性甲状旁腺、甲状腺功能低下等.随访显示残留甲状腺者无再发肿瘤.结论 弧型小切口解剖切除甲状腺腺瘤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良性肿瘤最小的开放性术式,简单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手术是普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因甲状腺腺瘤、甲亢及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而再次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占甲状腺手术中的比例虽然不高,但甲状腺再次手术的病例副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甲状腺首次手术的病例,因此,应引起外科医生的高度重视。笔者根据本院的临床资料,就甲状腺再次手术副损伤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86年10月至1995年9月,共施行甲状腺手术347例,再次手术12例,其中男1例,女11例,年龄对岁至60岁。因甲状腺腺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6例,甲亢术后复发再次手术1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再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腺腺瘤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对346例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腺瘤病人进行随访,分析手术方式与术后复发的内在联系。结果 腺叶切除术后无复发,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复发率为4.8%,腺叶部分切除术后复发率为10.5%,腺瘤摘除术后复发率为13%。结论 单侧甲状腺腺瘤应行腺叶切除术,双侧腺瘤或腺瘤伴甲亢应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特殊情况的病人应作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肿瘤30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301例甲状腺肿瘤年龄、性别分布情况,探讨滤泡型腺瘤中出现乳头样增生,Ⅰ、Ⅱ和Ⅲ级乳头增生及腺上皮增生活跃与癌变的关系。方法:标本用1%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滤泡型腺瘤231例,其中孔头样增生。Ⅰ、Ⅱ、Ⅲ级乳头及腺上皮增生活跃共68例占29.4%,45例曾做5—15年随访,随访率66%,其中Ⅲ级乳头增生3例,随访5~10年复发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滤泡型腺瘤,乳头上皮增生活跃并有轻度异形性。腺上皮增生活跃2例,随访5—8年复发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滤泡型腺癌。结论:滤泡型腺瘤出现Ⅲ级乳头增生及腺上皮增生活跃与癌变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并结节的桥本氏甲状腺炎临床发病关系及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03~2007年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合并甲状腺结节的桥本氏甲状腺炎224例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肿瘤大小、手术方法),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手术范围及术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减低的原因。结果:全组病例均并发甲状腺结节,其中甲状腺癌24例,甲状腺腺瘤17例,甲状腺机能亢进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21例,40例为单纯桥本氏甲状腺炎。224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术中行快速病理检查,根据病检行不同范围的甲状腺切除术,术后全组病例服用优甲乐,随访6个月~4年,61%的病例复查甲状腺功能正常,6个月后停药。并发甲癌者终生服药外,有37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长期服药。结论:对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桥本氏甲状腺炎应考虑手术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术前常规测甲状腺功能、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CT检查及同位素扫描,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有利于术前、术中确诊及正确的手术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在胸骨切迹上小切口应用内镜外科技术进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以探讨微创甲状腺腺瘤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至2009年该中心完成的36例胸骨切迹上小切口内镜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31例患者顺利地按原计划完成手术,2例因术中止血困难转为开放性切口完成手术,3例因术中冰冻病理不排除恶变转为开放性切口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完成手术。术后36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结论胸骨切迹上小切口内镜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一种有效方法,手术易操作,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有较传统开放手术更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腺瘤手术方式规范化探讨(附26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瘤规范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0年采用以肿瘤为中心的甲状腺次全切除和一侧腺叶全切除的266例甲状腺腺瘤的病例。结果:全组均治愈,无近期并发症。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甲状腺腺瘤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有其特殊性,应该采用以肿瘤为中心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前术中确定肿瘤良恶性质是选择术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魏茂富  杨延莉 《罕少疾病杂志》2004,11(4):18-19,F002
目的 研究大肠腺瘤癌变肠镜活检的病理诊断。方法 对40例经肠镜活检及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分型进行探讨。结果 手术前肠镜活检大肠腺瘤620例(650个腺瘤),病理检查腺瘤癌变26例(26个),15例为腺瘤伴Ⅰ~Ⅲ级非典型性增生。手术后病理证实40例为腺瘤癌变。组织学分型以绒毛状腺瘤癌变为主(24例),其它为管状绒毛状腺癌(14例),管状腺癌2例。结论 大肠癌与大肠腺瘤癌变关系密切,大肠腺瘤无论体积大小均应尽早切除为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72例,随机分为小切口组与常规组各36例,常规组行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小切口组行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判断两种术式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优劣。结果两组患者全部痊愈出院,小切口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且出血量小,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调查,小切口组发生并发症2例,少于常规组5例。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明显优于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2003~2005年共收治良性甲状腺疾病约126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确切,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126例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6例,甲状腺腺瘤90例。其中男52例,女74例。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32岁。单侧甲状腺腺瘤64例,双侧甲状腺腺瘤26例。手术方式:本组病例术前均  相似文献   

13.
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虽然都为良性病变 ,但它们的治疗方案、术后复发率及癌变率均不尽相同。在常规外检 ,特别是在冰冻切片中较易混淆。我们队本院 30 8例原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病理切片进行了回顾性复习。1 资料来源选择本院 1980年 1月~ 2 0 0 1年 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72例,随机分为小切口组与常规组各36例,常规组行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小切口组行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判断两种术式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优劣.结果 两组患者全部痊愈出院,小切口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且出血量小,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调查,小切口组发生并发症2例,少于常规组5例.结论 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明显优于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入住本院的甲状腺腺瘤病例85例,按照手术方法 分为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45例,传统手术(对照组)40例,对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颈前切口平均长度仅(4.1±1.2) cm;术中出血(32.1±14.8) ml,住院时间降低至(4.5±0.9) d,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有所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术式比较,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具有显而易见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袁晓刚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10):640-641
目的 探讨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癌变的关系。方法 对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大肠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病理特征与癌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253例大肠息肉中,增生性息肉占9.9%,炎性息肉占15.8%,幼年性息肉占2%,腺瘤性息肉占72.3%(其中管状腺瘤119例,管状-绒毛状腺瘤35例,绒毛状腺瘤29例)。腺瘤中重度不典型增生12例,恶变38例。结论 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无明显癌变倾向,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较高,并随腺瘤体积、绒毛的成份及不典型增生而递增。息肉无论大小均应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发性甲状腺腺瘤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对49例次全切除术治疗的多发性甲状腺腺瘤病人进行随访,分析手术方式与术后疗效及复发的内在联系.结论 多发性甲状腺腺瘤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疗效好,术后不需服用甲状腺素,无一例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甲状腺肿块 (甲状腺癌及甲状腺腺瘤 )中端粒酶活性与甲状腺肿块性质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新的高灵敏度的方法 (TRAP法 ) ,检测 4 0例甲状腺肿块标本 (2 5例甲状腺癌 ,15例甲状腺腺瘤 )端粒酶活性 ,同时以L1、A1肺癌细胞株和正常的甲状腺组织作为活性阳性和阴性的对照组。结果 在 2 5例甲状腺癌标本中有 2 1例发生了阳性反应 (占 84 % ) ,而 15例甲状腺腺瘤标本中仅 3例发生了阳性反应 (占 2 0 % ) ,差异十分显著 (P <0 0 1)。 2 1例甲状腺癌阳性反应病例中 ,端粒酶活性反应与肿瘤的类型、病程、病情等有关 ;3例甲状腺腺瘤阳性反应病例中 ,端粒酶活性反应与腺瘤组织结构分化异常有关。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端粒酶常发生于甲状腺恶性肿瘤组织中 ,并在甲状腺组织恶性变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甲状腺组织微量检测到 ,端粒酶活性检测有望成为一种良好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武成   《中国医学工程》2013,(2):125-125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行电子肠镜检查发现的116例患者的124枚大肠巨大息肉进行内镜下治疗,将切除病变取出送病理检查,术后电子肠镜随访。结果本组116例病例共124枚息肉,带蒂息肉84例,其中62例经圈套器直接套扎切除,22例经圈套器分次套扎切除,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后发现癌变者4例,后追加行根治术。无蒂息肉32例,其中有25例经圈套器直接套扎切除,另7例使用注射针在息肉基底部注射生理盐水后切除,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后发现癌变者2例,后追加行根治术。本组病例术后复查电子肠镜,4例复发或出现新生息肉予以再次电切,未发现癌变病例。本组病例术中出血者8例,经电凝术或喷洒注射止血药后止血成功,无术后迟发型出血者。术后病理诊断腺瘤样息肉恶变者6枚,癌变率为4.8%。结论内镜下治疗大肠巨大息肉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腺瘤发生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是常见的肿瘤之一。甲状腺腺瘤来自不同甲状腺腺细胞、病理类型多样、生物学特性差异很大。甲状腺腺瘤手术切除后是否需要常规行内分泌治疗,目前无统一意见。将我院2002年2月-2005年4月间。手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腺瘤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术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术后血T3、T4、TSH变化,以探讨甲状腺腺瘤术后内分泌辅助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