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肿瘤通常伴有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改变,组蛋白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方式,常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表明部分包含JmjC结构域的蛋白具有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活性,能够移除组蛋白上的甲基.JmjC家族在肿瘤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研究已成为肿瘤表观遗传学研究的热点.文章主要介绍JmjC家族成员的基本信息,并对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涉及多种基因的功能异常.导致这些基因功能异常的原因包括基因突变、基因缺失、基因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改变等.在表观遗传学中,甲基化研究的最为深入,甲基化异常可导致基因表达的异常及基因组稳定性的降低,继而促进肿瘤发生和发展.近年来,DNA甲基化异常在肿瘤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甲基化在转录调控中的作用机制、甲基化检测对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以及应用甲基化抑制剂治疗肿瘤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好发于中国南方各省及东南亚地区,其病因涉及EB病毒感染、遗传因素、饮食与环境因素。多年来对NPC的研究关注于对早期癌细胞有主要影响的基因突变与杂合子缺失,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及其研究技术的迅速发展,表观遗传学事件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等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被逐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殷鹏  张月飞 《广东医学》2007,28(4):659-661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认为人类肿瘤的发生不仅和遗传学(genetics)变化有关,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变化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同样有重要意义.所谓表观遗传学变化是指没有DNA序列变化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改变.  相似文献   

5.
表观遗传学是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内一个新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指不涉及DNA序列变化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DNA甲基化、microRNA、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相关因素在肿瘤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随着对肾细胞癌表观遗传学机制的研究,将为肾细胞癌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监测等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表观遗传学主要是研究理化、生物等环境因素以及饮食习惯等对遗传因素的作用,并由这一作用引起DNA序列的遗传物质改变.鼻咽癌易受理化、生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多基因遗传性肿瘤.现研究发现鼻咽癌与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调控基因、DNA修复基因、CHFR基因、ras相关基因、DLC-1基因等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相关.  相似文献   

7.
吴烨  范小琴  聂国辉 《广东医学》2023,(9):1183-1188
鼻咽癌(NPC)是一种具有显著地域特性的恶性肿瘤,与EB病毒(EBV)感染、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但鼻咽癌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表观遗传学是遗传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现已证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抗癌基因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在肿瘤机制研究中意义重大。近年来,表观遗传学在鼻咽癌的早筛早诊、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等方面也提供了重要的见解。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几年表观遗传学包括DNA甲基化、非编码RNA、组蛋白修饰和染色体重塑等在鼻咽癌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吴志信  朱耀明 《医学综述》2012,18(14):2189-2191
表观遗传调控在肿瘤的形成、发展、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肿瘤的发生机制及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中研究比较成熟的一种修饰形式,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之一。在此详细论述了DNA甲基化在结直肠癌与肿瘤基因/抑癌基因间的关系,目的为治疗结直肠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但良英 《重庆医学》2012,41(9):919-922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肿瘤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死于肿瘤的人数逐年增加。肿瘤的发生、发展不仅取决于遗传因素,同时也受到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表观遗传通过启动子甲基化、组蛋白去乙酰化及非编码RNA等调控方式来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意味着异常的表观遗传修饰可能会参与肿瘤发生。肿瘤表观遗传学机制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张媛媛 《医学综述》2011,17(5):691-694
表观遗传学异常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croRNA(miRNA)是一类通过转录后调控机制对基因进行调控的非编码的短链RNA,其调控机制属广义的表观遗传学范围。近年来对miRNA的研究显示,在血液病中miRNA与表观遗传学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血细胞分化调控及血液肿瘤的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密切相关,从而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近年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学会导致基因表达的持续性改变,它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机制。表观遗传学与众多疾病,包括肿瘤、糖尿病、神经精神疾病、自身免疫病、衰老、老年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表观遗传学主要有以下调控方式: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机制。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将为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提供新视角,并为疾病临床治疗研究提供新方向和新思路。本文将对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作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12.
李莉  李真 《重庆医学》2008,37(11):1248-1251
研究表明遗传和表观遗传异常都参与肿瘤的发生。在肿瘤发生中的主要表观遗传改变是抑制肿瘤生长的基因发生DNA过甲基化和染色质中的组蛋白修饰异常。通过对表观遗传学改变进行监测,可以对肿瘤的发生进行预测和诊断;此外通过纠正表观遗传改变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现  相似文献   

13.
DNA甲基化是目前研究最为深入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在肿瘤细胞中基因组甲基化模式常常发生改变;作为甲基基团供体的营养素直接影响DNA甲基化的状况,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作者着重阐述营养、甲基化和肿瘤三者的关系:描述甲基化和相关机制,探讨肿瘤在甲基化水平上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初步总结与甲基化相关的营养素在分子水平上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机制,并在群体营养入水平上对肿瘤预防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康毅  米玉录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649-2651
传统意义上认为肿瘤发生的关键因素是遗传学上的基因突变,其中抑癌基因的体细胞突变与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是多基因遗传和表遗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表遗传学研究是近年来肿瘤临床基础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甲状腺肿瘤是我国比较常见的肿瘤之一,甲状腺肿瘤的表遗传学研究对于甲状腺肿瘤的发病机制,细胞免疫与防御、细胞分化以及预防治疗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与自杀基因疗法结合治疗肝癌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的发生和演进是典型的多因素(肝炎病毒慢性感染%黄曲霉素AFB1暴露,过量饮酒和遗传性肝病肝硬化等)多基因和多阶段、多途径(Rb、p53和Wnt途径等)的复杂过程,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因遗传学、表遗传学改变引起的原癌基因的活化和抑癌基因的灭活,是癌变的中心生物学过程。肝细胞癌变到形成肝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  相似文献   

16.
表遗传学是研究在DNA序列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可遗传性基因表达的改变,其中DNA甲基化是研究最多、最深入的一种表遗传学表达机制。CpG岛是人类基因组中富含CpG二核苷酸的DNA序列,主要位于基因启动子区,大小约为100~1 000 bp,与约60%的编码基因相关。DNA中CpG岛甲基化可导致抑癌基因的表观遗传学转录失活,直接参与肿瘤的发生机制。我们简要综述了DNA甲基化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银屑病(Psoriais,Ps)是一种由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我们研究发现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与表观遗传学改变有关,DNA甲基化是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在调节银屑病的进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围绕银屑病中的DNA甲基化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反流病(GE RD )是一种常见并且多发的消化道疾病,并作为Barrett食管(BE )和食道腺癌(EAC)的重要危险因素.通常认为 GERD -BE -EAC的发生与发展是环境因素与遗传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对胃食管反流及相关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表观遗传学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认识,与之相关的表观遗传机制主要有甲基化和非编码RN A的调控.本综述讨论了有关GERD与BE和EAC 之间可能的表观遗传重叠,这可能对探究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原因和食管腺癌的早期防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是一类无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分子,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的调控,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表观遗传学水平、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同源盒基因转录反义RNA(HOTAIR)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反义转录长链非编码RNA,因其在多种恶性实体肿瘤中高表达,且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引起人们重视。HOTAIR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对深入了解肿瘤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生率仍呈上升趋势,在发达国家及国内一些发达城市和地区,结直肠癌已成为主要致死性病因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的发展,近来人们在分子水平及遗传学角度对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病因、临床特点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尤其对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使利用HNPCC分子病理学特征前瞻性地筛选HNPCC家系成为可能,该病的临床处理模式也因此发生了较大改观[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