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一次性创腔引流袋更换频率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性,以减少医源性导管相关性切口感染几率。方法:选择80例术后置创腔引流管并接一次性血性液引流袋的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观察组B、C。A组24 h更换1次引流袋,B组48h更换一次,C组不更换直至拔管。分别留取引流管、引流袋内液体及手术切口分泌物送检细菌培养。观察各组各部位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及术后切口感染率。结果:术后24 h,A、B、C组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A组各部位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均为3例,阳性率11.53%,B组均为2例,阳性率7.40%,C组阴性,χ~2值=3.10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2 h,A组各部位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均为5例,阳性率19.23%,B组均为3例,阳性率11.11%,C组阴性,χ~2值=5.49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比较:术后第2天,χ~2值=3.103,P<0.05;术后第3至7天,χ~2值=4.21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一次性创腔引流袋的护理,直接于每24 h计量后排空引流袋至拔管即可,不必常规每24 h或48 h更换1次创腔引流袋,可显著降低或杜绝医源性导管相关性切口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骨科择期手术术前清洁皮肤的两种不同方法的比较研究,探讨骨科术前皮肤清洁的理想方法.方法 选择骨科择期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术前一天晚病人用滴露沐浴露进行手术部位清洁;对照组术前一天晚上用肥皂清洁手术部位.两组分别在术前30min、手术结束缝皮时和术后24h内术野皮肤采样行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并统计两组术后的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试验组在不同时段细菌培养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未发生切口感染;试验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 vs 2%,P<0.05).结论 骨科手术术前用滴露清洁皮肤能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不同用药时机对骨科手术超前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骨科手术的120例患者,双盲法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术前1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B组术前30min静注氟比洛芬酯,C组则不予以氟比洛芬酯用药;比较3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整体满意度情况。结果:A组、B组患者术后1h、2h、4h、6hVAS评分比C组显著降低(P<0.05);3组术后8h、12h、24h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镇痛整体总满意率90.0%,较C组的6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B组的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10min或术前30min应用氟比洛芬酯镇痛效果均较好,能明显减轻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改良式术前肠道准备在妇科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 方法 纳入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8例,分别予以改良式术前肠道准备、常规肠道准备。比较2组患者手术医生满意度、围术期参数、消化道症状、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前、术后1 d血清电解质变化。 结果 2组手术医生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不自主排便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腹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0.00%(0/48)、2.08%(1/48)、4.17%(2/48),低于对照组[10.42%(5/48)、12.50%(6/48)、16.67%(8/48),χ2=5.275、3.852、4.019,均P<0.05];2组均未出现肠梗阻,观察组术后首次肠蠕动、排便、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5.16±1.79)h、(41.71±5.83)h、(18.26±2.78)h,短于对照组的(17.35±1.58)h、(49.09±6.31)h、(21.12±2.97)h,t=6.355、5.952、4.871,均P<0.001;观察组术后1 d血清Na+、K+、Cl-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改良式术前肠道准备应用于妇科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可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5):499-501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技术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8~12月在芜湖市中医医院骨科住院行下肢骨折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综合护理技术干预(耳穴压豆、盐袋冷敷、涌泉穴拍打、中药热奄包药外敷),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24、48、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3、5 d患肢肿胀值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2、24、48、72 h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12、24、48、72 h疼痛VAS评分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5 d患肢肿胀值均低于术后3 d者(P<0.05);但两组间患者治疗后患肢肿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χ~2=4.043,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护理技术对减轻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七氟烷对骨科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骨科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均分为2组(n=50),分别应用丙泊酚与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处理。将2组患者的手术前后认知功能以及血清S 100β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丙泊酚组患者术后1、3和6 h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的(29.3±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 d评分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 d评分为(29.8±0.9)分,明显高于术前(P<0.01);七氟烷组患者术后1、3、6 h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的(29.2±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3 d认知功能得分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七氟烷组患者术后1 h、3 h、6 h、1 d和3 d的认知功能得分全部低于丙泊酚组(P<0.01)。2组患者术后血清S 100β水平在术后明显升高(P<0.01),且七氟烷组患者术后1 h血清S 100β值为(99±16)μg/L,显著高于丙泊酚组的(88±16)μg/L(P<0.01)。结论七氟烷对骨科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比丙泊酚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行鼻内窥镜手术,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比较观察2组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9%(46/48),高于对照组的79.1%(3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5,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6%(7/48),低于对照组的41.7%(2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09,P<0.05)。结论鼻内窥镜手术对于慢性鼻窦炎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右江医学》2019,(8):591-594
目的观察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TEP)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12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组,采用TEP治疗的患者作为A组(62例),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作为B组(6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情况、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 A组手术成功率为100%,B组有2例中转开放手术,2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成功率为93.55%,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52,P=0.177)。A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1)。两组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 h、12 h、24 h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且A组的下降幅度较B组大(P<0.01)。术后随访6个月, 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无一例复发,B组复发6例,占9.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9,P=0.036)。结论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TEP具有成功率高、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初涛 《医学综述》2014,(23):4412-4413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骨科创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2月临朐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12例骨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传统手术组68例和微创手术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度、恢复满意度以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微创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P<0.05),恢复效果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传统手术组有14例(20.59%)、微创手术组有2例(4.55%)患者术后发生非感染性发热,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在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技术治疗骨外伤的临床疗效较理想,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不良反应少,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腹腔镜子宫(LH)和开腹子宫切除术(AH)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腹腔镜子宫(LH)30例和开腹子宫切除术(AH)30例患者术前24 h、术后48h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_3、C_4和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术前LH组和AH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浓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LH组手术前、后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AH组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_3术后48h下降程度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前LH组和AH组C反应蛋白浓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虽然LH组和AH组术后48hC反应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是,AH组术后48h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却显著高于LH组(P<0.05)。经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指标,LH组术中出血少、术后最高体温低、术后住院日短。结论:LH创伤较轻,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变化小,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在骨科手术麻醉后早期认知功能发生的变化.方法 80例择期行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年龄65岁以上,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n=40)和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组(B组n=40),对A组、B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h、24h和48h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POCD发生数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全麻组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MMSE评分均下降,变化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组术后与术前相比MMSE评分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24h和48h各时段MMSE评分全麻组均低于椎管内麻醉组,POCD发生数量全麻组高于椎管内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为了减轻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降低POCD发生几率,椎管内麻醉相比全麻更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申雁  胡学捷 《吉林医学》2012,(34):7611-7612
目的:探讨局部小范围不剃毛备皮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护理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患者80例,分别采用局部小范围不剃毛备皮法与常规备皮法行术前备皮,比较两种方法在穿刺口感染率、术前备皮耗时是否出现负性心理(焦虑,恐惧)、患者不适感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发生穿刺口感染2例,对照组发生穿刺口感染1例,组穿刺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前备皮耗时(3.29±0.64)min显著低于对照组(5.37±0.5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的负性心理率为12.5%(n=40)显著低于对照组37.5%(n=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适感积分(13.2±6.2)mm显著低于对照组(22.2±7.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手术患者术前采用局部小范围不剃毛备皮优于常规备皮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创伤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骨科手术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全身麻醉后进行手术;对照组45例,给予硬膜外麻醉后进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情况,术后6 h、12 h、24 h、48 h的精神状态检测(MMSE)评分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术后24 h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在术后24 h内POC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24 h后的POC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影响显著大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5):483-485
目的比较经会阴吻合器直肠脱垂切除术(PSPR)与改良Altemeiers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30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PSPR组和改良Altemeiers术组,每组35例。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直肠长度及住院时间; 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个月采用Wexner评分法进行肛门失禁评分,并测定肛门静息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 a,观察并发症及直肠脱垂复发情况。结果 PSPR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改良Altemeiers术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改良Altemeiers术组(P<0.05); 2组患者切除直肠长度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Wexner评分及肛门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患者Wexner评分显著降低,肛门静息压显著升高(P<0.05); 2组患者术后Wexner评分及肛门静息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PR组和改良Altemeiers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7%(3/35)、14.29%(5/35),PSPR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改良Altemeiers术组(χ~2=6.672,P<0.05)。2组患者术后1 a均未发生直肠脱垂复发。结论 PSPR与改良Altemeiers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疗效相当,但PSPR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并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脑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91例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脑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观察组采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病程、收缩压、颈动脉内膜厚度等),手术前后脑血流指标(包括Vmean、Qmean、Wv、R),手术前后MMSE评分,血清γ-GGT、IL-6水平.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各脑血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脑血流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观察组脑血流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显著(F=12.31,P=0.000;F=8.65,P=0.012;F=10.59,P=0.003),术后6 h、24 h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6 h、24 h 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重复方差分析,术前两组患者γ-GG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γ-GGT浓度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48 hγ-GG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IL-6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IL-6浓度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48 h IL-6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更能有效改善患者脑动脉血流及术后认知功能,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将90例老年骨科患者按不同麻醉方式分成A、B、C三组,每组30例,A组静吸复合麻醉、B组硬膜外麻醉,C组全凭静脉麻醉。对比观察三组患者麻醉后10 min、30 min和手术后的镇静评分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和麻醉后12 h、24 h、48 h和72 h的认知功能评分情况。结果:麻醉后10 min和30 min,B组的镇定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B组睁眼时间、答应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2 h和24 h,B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C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骨科手术中,硬膜外麻醉镇定效果更好,术后恢复时间短,认知功能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肖雪 《黑龙江医学》2021,45(24):2635-2637
目的:探究改良可调式防压疮下肢体位垫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1—6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收治的80例需住院消肿的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改良组予以改良可调式防压疮下肢体位垫,对照组予以传统下肢体位垫.以舒适度、压疮发生率、足跟受压情况、患肢肿胀消退情况等指标对患者使用情况予以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使用改良可调式防压疮下肢体位垫的舒适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6,P<0.05).改良组的压疮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6,P<0.05).改良组的足跟受压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入院第3天及第6天的患肢肿胀消退情况对比,改良组患者的肿胀消退情况整体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可调式防压疮下肢体位垫可显著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压疮风险指数、减少足跟受压现象、加快患肢肿胀消退,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上全面推广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8.
"改良备皮法"的推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推广术前"改良备皮法"的必要性.方法 将3331例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1824例)和对照组(1507例),分析两组术后Ⅰ类切口感染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Ⅰ类切口感染率都在正常范围内即小于0.5%,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临床推广应用的长期随访分析,"改良备皮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行性以及临床推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骨窗经侧裂血肿清除术与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5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1例中等量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小骨窗经侧裂血肿清除术41例(开颅组),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40例(立体定向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果、手术时间,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周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值、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结果 开颅组手术成功率为100.00%(41/41),立体定向组手术成功率为95.00%(38/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8,P>0.05);开颅组手术时间短于立体定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S100β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开颅组S100β值高于立体定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住院时间长于立体定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20.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方法 反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5年6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改良组(n=50):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照组(n=46):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比较两组的术后24h再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两组术后24h再手术率分别为4.00%、8.70%,差异无显著性(χ2=0.90,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50.00%、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P<0.05);术后随访3~12月,改良组的存活率78.00%,恢复良好率52.00%,对照组的存活率56.52%,恢复良好率32.61%,两组存活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5.06,P<0.05),恢复良好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8,P>0.05).结论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具有显露充分、操作方便和减压彻底等优点,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