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冠心病后便秘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68例病程在3天以上的初发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护理常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施护进行护理。记录患者排便情况。结果:对照组便秘发生率36.9%、47.6%,实验组便秘发生率为10.7%、17.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便秘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稳定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在预防术后长期卧床患者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术后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辨证施护,比较两组便秘发生率及其程度之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便秘评分、预防术后便秘知识测试各项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施护对提高术后长期卧床患者预防便秘的认知和行为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巧珍  卢微  王烽萍 《新中医》2022,54(15):192-195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穴位贴敷联合现代医学常规疗法在预防脑卒中卧床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卧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医学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穴压豆、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便秘发生率、首次排便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观察2组治疗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便秘发生率为5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中护理态度、护理技术、专业技术、饮食护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穴位贴敷联合现代医学常规疗法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改善患者排便困难、排便不畅的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习惯性便秘患者进行辨证施护与健康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本院就诊的习惯性便秘患者12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按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按中医辨证分型对患者实施辨证施护和健康指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习惯性便秘患者实施辨证施护和健康指导,能够有效提高习惯性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或消除便秘。  相似文献   

5.
陈智娟 《新中医》2014,46(12):222-22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单双号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中医辨证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指标以及相关症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咳嗽、呼吸异常、咳痰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期间,予以中医辨证施护,可有效改善其肺功能受损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便秘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便秘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施护,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每周便秘次数,进行排便困难程度(CCS)评分,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C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便秘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施护的护理方法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新中医》2016,(5)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辨证施护:1情志护理;2开设中医健康讲堂;3饮食护理;4环境护理;5保健运动。结果:护理后,2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与本组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理情况、心理状况、社会关系、环境领域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给予辨证施护,可有效降低和缓解高血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2组均给予包括环境护理、起居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在内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中医穴位贴敷及情志干预护理。结果:生活质量评分2组干预后均明显升高,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施护有助于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邵金星 《西部中医药》2016,(12):112-114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观察2组干预前后血清免疫蛋白IgG、IgM以及IgA指标和T细胞亚群总数,同时比较2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指标和CD3~+、CD4~+、CD8~+干预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角色、认知、情绪和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评分干预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20.00%,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可减轻肺癌化疗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化疗产生的毒副反应和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中医》2016,(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结果:护理后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实验组好转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1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改善,与本组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辨证施护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2例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护,比较2组患者伤后、术后便秘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质量,评价2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伤后和术后便秘发生率分别为49.0%和3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PAC-QOL评分总分为(58.11±15.8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达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便秘的护理中,辨证施护可明显降低便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沈云梅  徐伟杰  叶丽 《新中医》2020,52(13):157-159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对精神病患者便秘的防治效果。方法:纳入190例精神病患者,分为对照组93例和中医组9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中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康复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护理依从性、便秘症状积分、排便间隔时间、便秘发生率。结果:2组护理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各项便秘症状积分、排便间隔时间、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中医组排便频率、粪便性质、腹胀、排便时间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中医组排便间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中医组便秘发生率为4.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应用于精神病患者,其护理依从性未降低,其便秘症状积分下降,排便间隔时间缩短,便秘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孙丽娜 《辽宁中医杂志》2012,(10):2057-2058
目的:探讨脑中风患者的中医辨证护理疗效。方法:将80例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辨证施护观察组和西医常规护理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的结果给予中医辨证施护。结果:中医辨证施护组有效率95%;常规护理组有效率72.5%,两组护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对中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消渴病(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消渴病(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及中医辨证施护,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方案、护理技能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健康教育、护理态度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渴病(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中医辨证施护,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缩短,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对痔疮术后便秘的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施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痔疮术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予痔疮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施护。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能有效降低肛肠科术后便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和肺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前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和肺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可显著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中医证候评分和肺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脑卒中卧床病人便秘的影响。方法:将本科收治的60例意识清楚的脑卒中卧床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给予心理护理、饮食调节、腹部按摩、排便的时间和环境等护理干预。结果: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便秘发生率分别为56%,13.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论:实行护理干预对预防住院脑卒中卧床患者便秘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洪惠娟 《新中医》2015,47(2):272-27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结合健康信念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COPD患者78例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医辨证施护结合健康信念教育,观察2组患者疾病的认知评分以及依从率。结果:2组基本知识、预防知识、自我护理、康复训练知识认知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呼吸功能锻练总依从率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74.3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COPD患者予中医辨证施护结合健康信念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有利于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预防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的价值。方法:选取骨折卧床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饮食,预防便秘的发生;观察组在对照组指导的基础上,对患者自理能力进行评估,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腹部按摩等,预防便秘的发生。观察两组患者的排便次数、大便性状等指标,比较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预防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疗效显著,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相关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疗效、护理质量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护理质量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医辨证施护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增加患方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