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云卿  刘喜德  余建明 《新中医》2014,46(3):99-100
目的:观察温化蠲痹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美络昔康片和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化蠲痹方治疗,均治疗3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4.4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疼痛、关节僵硬、生理功能、指数总积分等骨关节指数积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化蠲痹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好,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强膝蠲痹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肾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肾虚血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强膝蠲痹方颗粒剂,对照组予以壮骨关节丸,4周为一疗程,通过对治疗前后两组观察指标积分的比较分析,来研究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疗程4周后观察指标总积分均有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和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组内比较P〈0.1,组间比较P〈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强膝蠲痹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肾虚血瘀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蠲痹汤加减联合富血小板血浆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2例膝骨性关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予富血小板血浆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蠲痹汤加减,3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96.77%,治疗组显效率为77.42%,对照组显效率为54.84%,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汤加减联合富血小板血浆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显效率优于单纯富血小板血浆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减蠲痹汤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3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给予加减蠲痹汤联合中药熏蒸;对照组给予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8%,明显优于对照组72.06%,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加减蠲痹汤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法对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二仙蠲痹汤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火针及二仙蠲痹汤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西乐葆口服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结合二仙蠲痹汤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化痰祛瘀蠲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化痰祛瘀蠲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促进西药减量及稳定病情作用,以初步探讨中药化痰祛瘀蠲痹方治疗RA疗效及的机理。方法:7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化痰祛瘀蠲痹方加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35例,西药对照组35例,其中西药对照组口服甲氨喋呤(MTX,每周1次,每次7.5mg),柳氮磺吡啶片(每天3次,每次0.5g),美洛昔康片(莫比可,每天2次,每次7.5mg)。中药治疗组在口服上述西药的同时,加用化痰祛瘀蠲痹方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变化,西药用量和治疗后3个月病情复发情况。结果:中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在改善症状体征(关节疼痛度、肿胀度、压痛度、活动度、握力、晨僵)的积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中药治疗组的美洛昔康及MTX的用量(P<0.05或P<0.01)。两组在改善RF、ESR、CRP、PLT、Ig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中药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药化痰祛瘀蠲痹方加西药治疗RA的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具有促进西药减量作用。温化蠲痹方具有抗炎等免疫调节作用,可能通过抑制RF、Ig等达到治疗RA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运动针法加通痹方穴位贴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针刺配合运动针法加通痹方穴位贴敷,对照组(36例)采用单纯针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运动针法加通痹方穴位贴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李义  杨晓霞  李杰  刘德厚 《陕西中医》2007,28(12):1613-1614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蠲痹止痛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活血蠲痹汤(乳香、没药、乌梢蛇、川乌、黄芪等)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2例,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缓解关节疼痛、晨僵、肿胀等症状,改善体征和风湿系列指标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微波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0例,只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0例,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与微波针灸治疗,评估临床效果。结果:①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相关指标:观察组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症状积分:观察组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独活寄生汤加减与微波针联合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临床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束悗疗法配合电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20例采用束悗疗法加电针治疗,10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Lequene-Mery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评分系统的总评分及休息痛、运动痛、压痛、肿胀、晨僵及患者的行走能力等分类评分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Lequene-Mery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肿胀分、晨僵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束悗疗法能更加有效地减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肿胀、缩短晨僵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针刺推拿配合手法牵引与针刺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膝骨性关节炎确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推拿配合手法牵引治疗)、对照组(针刺配合推拿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经4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为84.3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推拿配合手法牵引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4,(8):986-988
目的:观察蠲痹汤结合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蠲痹汤(羌活、姜黄、赤芍、黄芪、当归、防风、炙甘草)结合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50例,对照组给予尼美舒利分散片治疗膝骨性关节炎5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复发率为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复发率3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蠲痹汤加减治疗风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的60例风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被随机均分为2组(各30例),即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予美洛昔康片15 mg/次/d,餐后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蠲痹汤加减,300 mL/剂/d,早晚温服;两组均治疗4周。统计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红肿个数、关节疼痛个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总积分、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服药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6.67%(26/30)与对照组的70.00%(21/30)之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关节晨僵时间均缩短,关节疼痛数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总积分均减少,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程度更多,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关节红肿个数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蠲痹汤加减能显著减轻风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晨僵、疼痛、红肿等临床症状,减缓病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武威汉代医简》之五劳七损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武威汉代医简》之五劳七损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对照组给予口服益肾蠲痹丸,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之78.9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武威汉代医简》之五劳七损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整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膝关节炎患者1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其中治疗组采用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整复手段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刺推拿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对比情况。结果:经三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71.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整复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优于常规的针刺联合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肾加味蠲痹汤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加味蠲痹汤。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指数、功能障碍指数、肿胀指数及晨僵时间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RP、ESR、RF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加味蠲痹汤辅助治疗RA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中医》2016,(5):550-551
目的:观察蠲痹汤加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在门诊就诊并且符合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蠲痹汤)60例;对照组(西医治疗)56例,分别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治疗2个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及晨起僵硬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能显著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海桐伸筋透骨汤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1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使用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海桐伸筋透骨汤热敷治疗,5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视觉模拟(VAS)评分变化及Lequesne指数评分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VAS评分和Lequesne指数评分中休息痛、运动痛、压痛、肿胀、晨僵及行走能力及总积分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海桐伸筋透骨汤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光明中医》2021,36(9)
目的探究热敏灸联合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对关节腔积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2月就诊的7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热敏灸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关节疼痛、晨僵、肿胀及活动功能进行调查,测定关节积液深度,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82.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关节疼痛、晨僵、肿胀及活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积液含量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关节腔注射基础上联合使用热敏灸可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及临床症状,减轻关节腔积液情况,较单纯关节腔注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配合中药复方强膝通痹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30例,治疗组给予普通针刀松解术配合中药复方强膝通痹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配合强膝通痹汤治疗,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及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ISOA及WOMAC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松解术配合强膝通痹汤可明显缓解膝关节的疼痛、肿胀等症状,改膝关节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