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绝大多数临床随机实验显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罪犯血管开通最有效的再灌注方法。然而,在现实中具有开展PCI术能力的心脏中心不多,而且分布不均衡,多分布在中心城市,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症状初发往往被送到当地基层医院,由于溶栓简单易行,加上担心急性期的搬动,所以病人往往就地接受溶栓治疗。究竟该部分病人是否应该转运到上级医院行直接PCI治疗,转运是否安全,转运导致的治疗延迟是否会抵消PCI的优势,这些一直是大家关心和争论的问题。另外,易化PCI能解决转运实际中的时间延迟问题吗?现就上述问题结合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静脉溶栓后选择性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后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AMI患者114例,60例仅接受静脉溶栓者为药物组,54例静脉溶栓后平均(9.1±2.4)d行PCI者为手术组,分别于溶栓后及PCI后3、6、12个月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的整体室壁运动指数和左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住院期间无死亡及心绞痛复发,手术组血管造影和操作成功率均为100%,无操作相关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搭桥术(CABG).随访期间死亡率、因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绞痛复发再次入院者手术组均显著少于药物组(P<0.05),手术组总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组(P<0.01).结论 AMI患者静脉溶栓后选择性PCI能改善其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 TPA)溶栓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近远期疗效及临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及随访2011年11月到2012年11月间共收治的年龄≥65岁的老年AMI患者182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r TPA溶栓组和直接PCI组,分别比对两组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率,观察住院期间的出血情况及30 d病死率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主要终点事件,随访半年和1年的LVEF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直接PCI组IRA再通率及30 d LVEF水平较r TPA溶栓组高(P0.05);住院期间1型出血率及30 d病死率r TPA溶栓组较直接PCI组高(P0.05);随访6个月LVEF水平急诊PCI组较r TPA溶栓组高(P0.05);住院期间2型以上级别出血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及12个月的病死率比较和12个月的LVEF水平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特异性溶栓剂r TPA早期治疗的IRA再通率较直接PCI组低,但其安全性及中远期获益与直接PCI术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是治疗的关键。早期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优于溶栓治疗。但对于不能行pPCI的患者,早期及时溶栓治疗仍是有效的方法。本文重点关注解决提高药物溶栓再通率、建立溶栓后立即转诊PCI的治疗模式、保障溶栓后转诊PCI患者的安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静脉溶栓治疗后常规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 (PCI)的价值。方法 对 98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STEMI)患者常规行延迟PCI,然后与既往行静脉溶栓后药物保守治疗的 82例患者对照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 6个月时的临床不良事件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 (静脉溶栓后保守治疗 )、试验 1组 (静脉溶栓成功后行延迟PCI)和试验 2组 (静脉溶栓失败后行延迟PCI)。结果 与静脉溶栓保守治疗比较 ,静脉溶栓后常规施行延迟PCI可以降低住院期间的死亡率(4 9%vs 0 % ,0 % )、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2 5 3dvs13 5d ,15 1d)、减少对靶病变血管重建治疗的需要(7 3%vs 0 % ,0 % )和降低血栓形成或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7 3%vs 0 % ,0 % ) ,还可以明显降低 6个月死亡率 (13 4 %vs 1 4 % ,0 % )、减少再次心肌梗死 (12 2 %vs 4 2 % ,4 5 % )和卒中 (2 4 %vs 0 % ,0 % )的发生、减少因缺血做靶血管重建治疗 (2 8%vs 4 2 % ,4 5 % )和防止左室进一步发生重塑。结论 常规施行延迟PCI可以防止再发性缺血、再次梗死和梗死相关动脉再闭塞和改善左室功能 ,因而提高住院期间和 6个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联合溶栓和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术与先溶栓再行介入治疗 (联合疗法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分析比较联合疗法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 :随访观察 1 1 0例PTCA +支架治疗的AMI患者 ,分为联合治疗组 (患者入院后 ,即溶栓治疗 ,用药后尽快行心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 ) 62例和直接介入组 (患者入院后 ,未早期联合应用静脉内溶栓 ,而是及早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 ) 4 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易患因素 ,发病至随访时间 ,梗死部位 ,梗塞面积 ,病变受累血管数目 ,病变长度及…  相似文献   

7.
PCI对AMI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自强 《山东医药》2008,48(20):34-35
对10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别采用静脉溶栓组治疗(溶栓组)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并随访12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均降低(P<0.01),PCI组降低较溶栓组明显(P<0.01),PCI组再发心肌梗死率、心衰发生或恶化率低于溶栓组(P<0.05).认为BNP升高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CI治疗可降低AMI患者血浆BNP水平,改善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孔敬博  赵宗进  高航 《山东医药》2007,47(29):57-58
采用ELISA法测定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腔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术后3、7、14、30 d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末肽(PⅢNP)水平。结果 血清PⅠCP、PⅢNP水平均于术后3 d达最高峰,之后渐回落,术后7 d接近术前水平。提示直接PCI术能减少AMI后心肌间质Ⅰ、Ⅲ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改善AMI后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后尽早恢复梗死相关动脉的再灌注是治疗中的首要问题。近20年来直接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应用明显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我们研究目的在于比较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与经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 一、资料与方法 1.对象与分组:自1997年10月至2002年9月因急性心肌梗死收住我院心内科监护病房的老年患者共318例。其中116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组),患者年龄60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后补救性PCI的临床造影结果和短期预后,观察终点为30天的死亡率.方法连续入选150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溶栓与否分为直接PCI组110例(73.3%)和溶栓后补救性PCI组40例(26.7%),溶栓药物包括重组葡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分析其临床、造影和预后特点. 结果与溶栓后补救性PCI组比较,直接PCI组CK和CK-MB峰值低(P<0.05),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临床试验的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s,CTFC)低(P<0.05),心肌梗死溶栓临床试验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s,TMPG)高(P<0.05),死亡率显著降低(P<0.01). 结论溶栓后补救性PCI可能使心肌酶增高,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QT离散度(QTd)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而再灌注治疗能降低QTd,改善预后。本文比较了两种再灌注治疗方法即静脉溶栓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QTd、QTc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死率逐年增加,已超越城市。县级医院溶栓和溶栓后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救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利器。建立区域性基层医院溶栓后转运PCI紧急救治体系,有望降低中国AMI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选择 6 2例未经静脉和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在紧急冠状动脉造影后即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另外选择 5 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采用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后不再接受介入治疗和外科冠状动脉搭桥 ,然后比较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溶栓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结果发现 ,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组 6 0例再灌注成功 ,成功率为 96 .7% ,其中 4例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均再灌注成功 ,血压回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1例 ,死亡率为 0 ;溶栓治疗组 38例再灌注成功 ,成功率为 6 4 .4 % ,住院期间死亡 5例 ,出院 6月内死亡 2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1例 ,血尿 1例 ,溶栓治疗后心源性休克 5例 ,死亡率为 1 1 .9%。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再灌注成功率明显高于溶栓治疗 ,死亡率和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溶栓治疗 (P <0 .0 1 )。结果提示 ,急性心肌梗死的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安全有效 ,再灌注成功率明显高于溶栓治疗 ,疗效及预后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的近期影响。方法  10 0例首次 AMI患者 ,按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史分为 A(有心绞痛史 ,5 5例 )、B(无心绞痛史 ,4 5例 ) 2组 ,所有患者均在发病 12 h内行直接 PCI术。术前术后监测心肌酶变化 ;术后 2周行心血池显像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并观察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再梗死率、病死率。结果  (1) A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低于 B组 (P<0 .0 5 )。 (2 ) A组自溶现象发生率高于 B组 (P<0 .0 5 ) ;A组无再流现象发生率低于 B组 (P<0 .0 5 )。 (3) 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 B组 (P<0 .0 5 )。 (4 ) A组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再梗死率均低于B组 (P<0 .0 5 )。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可促进 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溶现象的产生 ,并可减少直接 PCI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发生 ,从而改善心室功能和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正>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裂引发血栓形成所致。早期施行再灌注治疗是最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静脉溶栓治疗和急诊经皮状动脉介入术(PCI)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治方法。针对基层医院未能开展急诊PCI,本文旨在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后行选择性PCI保守治疗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分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 对我院 2 0 0 3年 8月— 2 0 0 4年 3月间收治的 93例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心功能及不良临床事件的比较分析。结果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使梗死相关动脉 (IRA)再通 ,改善心功能及降低不良临床事件方面均优于静脉溶栓治疗。结论 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项最有效的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方法 ,并发症少 ,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7.
1999-01~1999-06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采用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AMI患者5例均为男性,年龄55~68岁,平均60±3岁,心前区持续疼痛时间为2~10h(6.5±1.2h),心功能NYHA标准分级,级3例,级2例。级中1例血压低于90/60mmHg(1mmHg=0.133kPa),心电图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例,下壁2例,前间壁2例。1.2 冠状动脉造影及溶栓治疗 左前降支主干闭塞2例,右冠起始部闭塞2例,左前降支主于 右冠中段同时闭塞1例,所有梗死相关动脉均100%闭塞,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为0级。经导管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电图QRS积分及缺血分级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6个月内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杭州市中医院行溶栓后PCI的121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20例,无再狭窄组101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PCI术前(溶栓后)及PCI术后3 d心电图QRS积分、缺血分级以及左心功能和心肌损伤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肌钙蛋白I(c 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并分析心电图QRS积分及缺血分级与左心功能及心肌损伤指标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心电图QRS积分、缺血分级以及两者联合对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效能。结果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患者入院时、PCI术前及PCI术后3 d心电图QRS积分、缺血分级以及左心功能和心肌损伤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手术前后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时、PCI术前及PCI术后3 d心电图QRS积分、缺血分级与LV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紧急转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模式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外院行静脉溶栓后经绿色通道直接送至我院心导管室行紧急PCI术,观察转运途中的安全性、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术后即刻疗效及出院后短期随访效果。结果:溶栓后立即转诊至我院并紧急PCI的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CI术,住院期间未见再发缺血事件,也未见明显出血并发症,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短期随访未见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具备抢救设备及医护人员陪同的条件下,外院STEMI患者溶栓后立即转诊实施紧急PCI术是安全的,且对患者有益,手术时间应在溶栓3h之后,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术后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内超声溶栓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低频高能超声溶解急性心肌梗死(AMI)上关血管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AMI患30例(梗死部位:前壁16例,下壁14例)。左前降支(LAD)闭塞16例;左回旋支(LCX)闭塞4例,右冠状动脉(RCA)闭塞10例。超声溶栓后对闭塞相关血管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结果 超声溶栓后闭塞相关血管达心肌梗全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