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10%—60%,国内报道51%—71%不等[1],我科1990~1994年施行乳腺癌手术35例,发生皮瓣坏死15例,坏死率43%;1995年以来,改进了操作和处理方法后施行乳腺癌手术38例,未发生皮瓣坏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的方法,笔者采用改进手术术式加皮瓣与胸壁固定加Y型管负压引流的新方法治疗乳腺癌,并与乳腺癌传统根治方法进行对比。结果示,新方法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率由原来的23.4%下降至8.0%,效果显著。提示对乳腺癌手术术中、术后采取改进手术术式加皮瓣与胸壁固定加Y型管负压引流的新方法,可明显降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术后预防皮瓣坏死的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为探讨如何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笔者在术中采取术中注意切缘的选择,注重皮瓣厚度,正确使用电刀,减少皮瓣张力,合理的引流以及合适力度的包扎等措施。结果示50例中有4例(8%)发生皮瓣坏死,单纯皮下积液5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提示合理的手术设计及细致的手术操作是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及其预防方法.方法 将183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81例,治疗组先以手术刀游离皮瓣,然后以电刀完成手术.对照组全程用电刀完成手术,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但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乳腺癌治疗中采用手术刀游离皮瓣方法可减少皮...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与切口选择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乳癌切口类型对皮瓣血供的影响。方法 对50例行乳癌手术者,采用纵形切口10例,斜形切口24例,横形切口16例。比较各切口患者皮瓣坏死发生率。结果 皮瓣坏死斜切口患者发生率(45.83%)明显比纵切口(10%)及横切口(6.25%)患者发生率高,差异有显著性(χ^2=9.4811,P<0.01)。结论 乳癌切口选择宜顺应胸前皮肤血供分布规律,横切口和纵切口是合适的选择,而斜切口则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100)和改良组(n=75)。改良组行改良根治术,术前、术后联合化疗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标准根治手术。随访5年,比较两组复发、病死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的差异性。 结果:5年随访,改良组与对照组局部复发率、腋淋巴结复发率、远处转移率、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6.7% vs. 6.0%,2.7% vs. 3.0%,10.7% vs. 11.0%,92.0% vs. 91.0%)(均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改良根治术联合化疗对于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疗效与乳腺癌标准根治术相当,而在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疗效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高发生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93例经改良手术方法行乳腺癌根治术病例与过去实施的172例病人术后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发生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乳腺癌根治术后的皮瓣坏死 率由原来的54.7%降至3.2%,皮下积液发生率由57%降至8.6%,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减少皮瓣坏死的关键是:一定的皮瓣厚度、防止淋巴管瘘、通畅的引流和适当的胸带包扎力。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结直肠癌术后主要并发症的防治措施,笔者回顾性分析3年间行手术治疗的63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示,术后发生并发症67例(10.6 %)72次,包括吻合口漏7例次(1.3 %),骶前出血11例次(2.4 %),造口坏死1例次(1.5 %),造口旁疝2例次(2.9 %),肠梗阻7例次(1.1 %),应激性溃疡16例次(2.5 %),切口感染28例次(4.4 %)。全组无因手术并发症而死亡者。提示:结直肠癌切除术应专业化和规范化,针对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形成一套常规防治方案,以保证整个治疗过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皮瓣缺血坏死的药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皮瓣坏死是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最终结果 ,涉及缺血、氧自由基损害、白细胞粘附和Ca2 + 超载等病理变化 ,而炎症介质既损伤组织和血管 ,又从多方面加强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 ,皮瓣坏死防治的根本措施在于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和防止或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我们仅就皮瓣缺血坏死药物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1 改善皮瓣血液循环常用于血管活性的药物有以下几种。1 1 交感神经轴突受体阻滞剂 皮肤血管上的α受体占明显优势 ,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其明显收缩。在充分保证循环血量的前提下 ,酚妥拉明、妥拉苏林和苯氧丙酚胺等药物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初次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化型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间收治的13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行再次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再次手术均行双侧甲状腺全切加不同范围的颈部淋巴结清扫。结果再次手术后病理检查腺体和淋巴结内有残余癌的发生率为76.8%。院外首次手术后单侧喉返神经损伤的22例及双侧损伤的1例(总发生率为16.7%),经修复后恢复19例。再次手术后新发的喉返神经损伤3例(2.2%),甲状旁腺部分损伤2例(1.4%),喉上神经损伤2例(1.4%);无食管损伤及术后出血。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癌残留的发生率较高,应再次手术。再次手术以选择双侧甲状腺全切和颈部淋巴结清扫为宜。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5年间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例甲状腺癌中,乳头状腺癌94例(74.6%),其中有2例为桥本氏病合并甲瘤和甲状腺乳头状腺癌,1例还合并有甲亢,滤泡状腺癌20例(15.9%),髓样癌5例(4.0%),未分化癌4例(3.2%),恶性淋巴瘤2例(1.6%),鳞状细胞癌1例.126例中肿瘤直径小于1 cm的甲状腺微小癌(TMC)56例,均为乳头状腺癌.术后随访5年以上78例,1~5年36例,生活质量均为良好.未分化癌4例均于术后3~6个月死亡,2例髓样癌和1例鳞状细胞癌术后1年均因肺转移死于咯血.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规范手术切除范围可避免因漏诊再次手术,术后应早期尽量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3.
男性乳腺癌的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年间收治的11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就诊时已属晚期,活检后分别存活6个月和8个月。其余9例均手术治疗,其中3例失访,1例术后5年肺转移,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1例根治术后5年发现同侧腋下结节,活检为癌复发,予放疗及化疗,至今存活已逾7年,另4例术后已生存0.5~7.0年,仍在治疗中。结论重视男性乳腺癌早期诊断,行积极手术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91例术后无上肢感觉异常,9例出现上臂内侧感觉异常。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PDC)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近10年来手术治疗的8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内镜、十二指肠低张造影、B 超及CT 扫描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6.8%(66/76),84.3%(16/19),28.2%(24/85),39.6% (21/53)。全组85例患者均行开腹手术,包括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D) 61例,肿瘤肠管节段切除术(SR) 8例,胃次全切除(毕Ⅱ式)并十二指肠肿瘤切除2例,短路手术14 例。患者术后总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4%,58.3%,31.9%。PD和SR术后的 的1,3,5 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0%,67.7%,41.6%和100.0%,60.0%,0。单因素分析显示:根治性手术(PD和SR)、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是影响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根治性手术、淋巴转移和肿瘤局部浸润深度是影响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和内镜检查可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早期诊断率;根治性手术治疗可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收治的7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十二指肠乳头癌主要以进行性无痛性黄疸(57例)、上腹部隐痛(10例)及上消化道出血(4例)为首发临床表现。术前纤维十二指肠镜确诊率为96.8%,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阳性率为100.0%,磁共振胰胆管显像(MRCP)为83.3%,B超为85.9%,CT为72.3%。4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22例行十二指肠乳头癌局部切除术,3例行姑息性胆肠吻合术。Whipple 术及局部切除术术后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3.9%和44.4%;5年生存率分别为31.7%和33.3%。结论: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和ERCP,MRCP是诊断十二指肠乳头癌的有效方法,早期诊断、早期选择合理的根治性切除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及预防、治疗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术中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再手术治疗的局部复发性直肠癌52例。结果:全组患者会阴及盆腔复发14例,吻合口复发31例,阴道壁复发4例,前列腺复发2例,腹壁切口种植1例。36例再行根治性手术,13例行姑息性切除手术,3例行肠造口术。根治术组和姑息术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3.5(12~80)个月和12(3~23)个月。结论:对于局部复发性直肠癌仍应积极手术,术中彻底切除病灶和正规的淋巴清扫,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再次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正确选择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再次手术的方式,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手术治疗的68例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次术后复发者56例,2次术后复发者10例,3次术后复发者2例。结果一侧全切或近全切 对侧次全切或大部切12例,一侧次全切 对侧次全切或大部切28例,一侧次全切20例,一侧大部切8例。平均手术时间136.43 min,术中出血平均212.33 mL。术中有54例显露喉返神经;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声带麻痹,其中1例双侧麻痹者行气管切开;3个月后拔除气管导管。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四肢麻木。结论再次手术时,首选一侧腺叶的全切除,至少应行次全或近全切除,应当摒弃大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探讨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加放疗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近6年76例保乳术后加放疗的乳腺癌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76例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05%,94.8%;3,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3%,6.6%;术后3,5年乳房保留率分别为96.05%,93.3%;仅1例胸壁复发,无死亡病例.该复发病例25岁,未婚,保乳愿望强烈,复发后再次行乳房切除及化疗,现健在.术后形体美容效果满意度80.5%.结论 早期乳腺癌采用保乳手术及放射治疗可取得满意结果,规范化的切除和术后放疗、全身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制定有效的术后营养支持治疗方法,以促进其术后恢复。方法对4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采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尽早开始EN支持,辅以白(清)蛋白强化的PN支持;对重度营养不良者,也以EN为主,辅以重组生长激素(rhGH)+谷氨酰胺(Gln);如无法恢复EN,则以TPN+rhGH+Gin及清蛋白强化支持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未发生与营养支持有关的并发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结论有效的术后营养支持对提高肝移植成活率及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