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及运动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亦随之增多,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药物所致的低血糖反应在临床上也不少见。本院1997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32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当今,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针剂的品种与日增多,并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取得很好的疗效。但静脉点滴中药针剂起过敏性休克而导致类白血病反应者亦时有发生,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曾诊治6例静点中药针剂发生过敏性休克致类白血病反应的患者。主要是静点丹参(1例)、双黄连(2例)、清开灵(2例)、脉络宁(1例)等药物而致。一般可见面色苍白,皮肤花斑……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药品种类日益增多,新药不断涌现,在药物使用方面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药源性疾病常因不合理合并用药而经常发生,据国外报道药物反应发生率可高达81.4%(在同时用6种或更多药物的情况下)。如何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便成为医院药剂科急待解决的新课题。为此,笔者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月两年间1426份住院病历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用药不合理现象十分严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药物与输液混合静脉滴注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临床上也难免输液反应的发生。据有关资料报道,输液反应平均发生率为0.22%。防止或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就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采取的防止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金明秀教授治疗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彩霞  金明秀 《中医药学刊》2006,24(8):1425-142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摄入的高嘌呤食物也相应增多,同时加之饮酒、药物、外伤、铅中毒、内科疾病及外科手术等诸多原因的影响,均可引起人体内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从而使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升高,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金明秀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一套独特的治疗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的经验,在临床应用中每获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口服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因用药剂量掌握不准等原因,往往会出现低血糖反应。为了防止和减少糖尿病性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笔者对桂枝汤类方治疗糖尿病性低血糖反应进行了以下探讨,希望可以对临床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是心、脑血管病形成的病理基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异常发病率日益增多。及时地纠正血脂异常,维持正常的血脂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对血脂异常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改变其生活方式,协同药物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有几种常用药物两两在输液管中相遇时会出现沉淀反应,而在《静脉药物配伍禁忌表》中未被列入,经及时停止输液,未发生不良药物反应,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配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益气活血中药配合化学药物(吉西他滨+顺铂)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胰腺癌43例的临床疗效及受益反应。结果患者总有效率(CR+PR)为25.6%,临床获益率(CR+PR+NC)为67.4%,并有较好的临床受益反应,主要表现在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水平等方面,其疼痛缓解率达74.3%。结论益气活血中药配合吉西他滨+顺铂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可靠,有较好的临床受益反应。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我国老年人的比例不断增加,在临床上老年患者亦日益增多。推拿治疗因疗效确切,无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在治疗老年病上具有其独特优势,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老年患者推拿也因他们的生理、病理特征而有特殊要求,手法操作不当而致意外的教训也不少,现择3例加以剖析,以供同行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不良反应增多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泉  黄富宏  殷金华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2110-2111
随着国内制药工业的发展中成药新品种、新剂型增多,中成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根据笔者对我院2005年的用药调查,中成药的使用金额占全部用药金额的32.5%。世界卫生组织对药物不良反应定义是:为了预防、诊断或治疗改善人的生理功能而给予正常剂量的药品所出现的任何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中成药同样存在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有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及特异反应等。近年来,中成药不良反应报道增加,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目前,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研究不断深入。以下就中成药不良反应增多的原因进行一些探讨。1认识提高中药包括中成…  相似文献   

12.
116份心血管系统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口的日益老龄化,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各种心血管系统药物的应用大大增多,其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也为临床医护人员所重视.本文对上海地区1998年12月~2002年7月收到的116份心血管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为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药不良反应报道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江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3):476-477
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的疾病,改善人的生理功能而给以正常剂量中药后所出现的任何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近年来各地广泛发掘利用中草药,进行剂型改革、化学成分提取,开发新品种和新的制剂,因而中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已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这一现象已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所注意,纷纷进行案例报道,从而为深入研究中药的临床效用,探索对中药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的方法和手段,全面开展对中药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4.
药物流产作为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因为安全、方便、有效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日益增多。药物流产后的继发不孕在临床上屡见不鲜,其中以输卵管不通为多见。笔者采用自拟化瘀利湿解毒汤加穴位埋线治疗药物流产继发性不孕症3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消渴的中医护理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渴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以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甚至发生昏迷而危及生命。中医认为其病因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房劳伤肾,先天禀赋不足,或过服温燥药物等因素;其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病变主要与肺、胃、肾三脏有关。目前临床根据其证候不同而分为上、中、下三消,与西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渴病患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所以对其病进行预防与护理尤显重要,现将本人对该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肾病综合症(nepbtic sgndrome,NC)在临床治疗中,多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而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常引起医源性皮质醇增多症(类柯兴氏综合征)^[1]。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应用益气养阴,祛瘀解毒中药,配合糖皮质激素,用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不仅可减轻其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还能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缩短疗程。但其药物作用机理尚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多数是由于病原菌感染引起,而稳定期大部分患者都存在病原菌定植与感染,且常常伴有咳嗽、黄脓痰等炎性症状。国内外指南主张急性加重期首选抗菌药物治疗,对于稳定期中急性加重≥3次的患者可考虑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但易造成抗菌药物耐药及其他副作用。中医治疗在急性期可提高临床疗效,在稳定期可缓解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代研究发现清热中药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本文通过检索关于清热中药体内外抑菌试验的文献,总结其抑菌作用,以及研究其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试验(包括稳定期与急性加重期)等,探讨如何提高其体内外抑菌作用研究的质量,尝试个体化的临床试验方法等,以期提高清热中药对支气管扩张症抑菌作用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的主要方法,近年来临床静脉用药不断增多'由于从静脉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大的药物或反复输液等原因而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相应地日趋增多。1990年美国静脉输液协会颁布的指南中,认为可接受的外周静脉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目前临床上患者输注的消肿脱水的药物多为甘露醇、甘油果糖、皂甙类药物,对血管刺激大,极易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肿瘤患者在药物临床试验期间生活质量,减少受试者脱落情况。方法:在患者参与药物临床试验后通过观察、会谈,了解受试者具体的生活现况、心理反应,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结论: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受试者及家属进行系统教育,及早发现有效处理不良反应,为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少了受试者脱落的发生,从而提高药物临床试验的准确性,也使受试者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20.
<正>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 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DIHS)又称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物反应,是一种少见且可危及生命的药物不良反应,其特征是潜伏期较长,伴皮疹、血液系统异常和内脏损害,病死率达10%,是少见的可致死的皮肤疾病之一。中医学将其归属于“药毒”范畴。DIHS诊断标准复杂,因而诊断困难,需与病毒感染相关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川崎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