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脊柱侧凸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脊往侧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脊往侧凸患均行X线平片、CT、MRI检查,并进行手术治疗。结果:X线平片可观察侧弯角度(cobb测量法)和主弯部位。CT可清楚显示椎体横断面的结构,如椎体的深度、椎弓根宽度和椎管内有无纵行骨嵴。MRI可清楚显示脊髓的解剖和病理改变,如脊髓纵裂和脊髓肿瘤。结论:综合影像检查可清楚显示脊柱的解剖结构,为术前准备和手术治疗提供有效信息,效果优于单一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5例Luque技术矫正脊柱侧凸进行X线摄影分析,其中包括特发性脊柱侧凸12例,先天性脊柱侧凸3例。男7例,女8例。年龄10~28岁,平均18岁。作者对其X线摄影技术和脊柱侧凸测量及X线观察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3.
脊柱侧凸与脊髓异常的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儿童脊柱侧凸伴随脊髓异常的发病情况及相应的影像学评价。方法 :2 6例脊柱侧凸患者 ,10例行CT检查 ,应用表面遮盖成像 (SSD)三维重建及部分病例采用在二维重建图像基础进行曲面多层面成像 (CMPR ) ,11例行MRI检查 ,5例行CT和MRI两种检查。结果 :2 6例脊柱侧弯 ,婴幼儿型 4例 ,儿童型 13例 ,青年型 9例 ,其中 8例合并脊髓异常 (前两者占 6例 ) ,且全部见于 17例脊柱左凸患者。结论 :年龄较小者及脊柱左侧凸的患者拟行手术治疗时 ,术前应常规进行MRI检查 ,在伴有复杂椎体及附件畸形时 ,结合多层螺旋CT二维及三维重建技术 ,可为临床提供丰富而实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李世怀  俞杨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1):1398-1400
目的配合临床评价支点弯曲位X线片在预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矫形融合术效果价值。方法对4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45个结构性弯曲行术前站立位,仰卧正侧位,仰卧正屈位和支点弯曲位X线摄片。结果术前对胸弯和腰弯仰侧屈位平均Cobb角分别为43°和22°,支点弯曲X线片测量平均Cobb角分别为38°和19,°术后Cobb角分别为37°和19°。严重侧弯组和中度侧弯组仰卧侧屈位平均Cobb角分别为52°和22°,支点弯曲位平均为49°和19°,术后Cobb角分别为45°和22°。结论支点弯曲位X线片比传统摄片更好地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5.
小儿脊柱侧凸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小儿脊柱侧凸时脊柱的复杂性有了更好的认识,目前,普通X线片仍然是脊柱侧凸时首选和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但MRI在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CT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仰卧支点加压侧屈位片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脊柱柔韧性的价值.方法 (1)实验研究:在同侧2个支点A-B与对侧1个支点C之间放置塑杆作压力测试,支点C位于支点A-B的中点时对塑杆加压,测量支点C加压后塑杆A侧端投影的移位数;A-C距离加倍时重复前一次的加压试验.分析加长力距对降低压力强度产生的影响.(2)临床研究:45例(男16例,女29例)AIS患儿术前检查包括全脊柱站立位正位X线平片、支点侧屈位和卧位侧屈位片,测量脊柱侧凸Cobb角,并计算带结构性弯曲的主弯柔韧性.结果 (1)支点A-C距离为25 cm,在支点C加压,压力定量刻度数分别在测量尺的1和2格时,塑杆投影移位分别为5 cm和10 cm;支点A-C距离为50 cm,在支点C加压,压力定量刻度数分别在测量尺的1和2格时,塑杆投影移位分别为8 cm和15 cm;加压支点间距越长,使塑杆投影移位的力越小.(2)45例患儿的卧位侧屈位与支点加压侧屈位片比较:男性组Cobb角分别为28.6°±4.4°、16.70°±4.6°,柔韧性分别为47.6%±8.1%、69.4%±8.5%;女性组Cobb角分别为24.5°±2.7°、12.6°±2.4°,柔韧性分别为53.4%±5.2%、76.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AIS患儿的脊柱主弯的柔韧性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仰卧位支点加压技术可弥补仰卧侧屈位片主动矫形力的不足,是一种简便、安全、能准确地评价侧凸脊柱柔韧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小儿脊柱侧凸时脊柱的复杂性有了更好的认识.目前,普通X线片仍然是脊柱侧凸时首选和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但MRI在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CT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15例年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Ⅰ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护理。方法:15例患者均进行CT及MRI检查,术前肺功能训练,术后轴向翻身技术及体位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指导、和功能锻炼等综合护理。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疗效显著,未出现严重护理并发症。结论:重视年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Ⅰ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每一项综合护理,是手术顺利及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基本影像特征,并检测 Lenke 分型中脊柱侧凸类型的发病率及 Lenke 分型与手术方法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分析105例青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 Lenke 方法分型,统计各种侧凸类型的发病率,检测 Lenke 分型方法与手术方法的关系.结果105例脊柱侧凸均采用 Lenke 分型方法归类,其中 Lenke 1型最多,占51%;腰椎修正型:A 型45例(43%),B 型17例(16%),C 型43例(41%);胸椎矢状位修正型:“-”型18例(17%),N 型79例(75%),“+”型8例(8%).本组综合分型最常见的类型是1AN(22例,21%)、5CN(13例,12%)、2AN(10例,9.5%)及3CN(8例,7.6%).Lenke 分型定义为结构性弯曲中90%进行了固定融合.结论青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基本影像特征及 Lenke 分型对手术指征的评估、手术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结构性弯曲的诊断标准较为实用.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三点定位技术在脊柱侧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MRI 3点定位 ( 3PPS)技术在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2例普通X线平片显示脊柱侧弯的患者 ,应用MRI 3PPS扫描技术 ,采用自旋回波T1WI及T2 WI序列 ,完成在 1幅图像上显示整个脊柱及椎管内脊髓全貌。结果  12例中1例失败 ,其余 11例均可在 1幅图像上完整显示扭曲的脊柱及椎管内脊髓的全貌 ,了解脊柱侧弯的程度、椎体骨质异常及椎管内脊髓受压变形等改变。结论 磁共振 3PPS技术的应用 ,大大提高了对脊柱畸形诊断的直观性和准确性 ,对手术治疗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MRI表现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CT、MRI表现特点.11例均为女性.1例仅行MRI平扫,10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例同时行CT平扫.结果:CT表现正常1例.MRI显示额、颞、顶、枕部对称性硬脑膜均匀性增厚9例,伴明显增强11例,合并硬膜下积液6例,硬膜下亚急性期积血3例,"脑下垂"3例.结论:广泛而对称的硬脑膜均匀性增厚、增强是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MRI有助于诊断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肾脏无或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象学表现,探讨CT和MRI在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象学表现,所有病例均做CT检查,其中6例做MRI检查。结果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例共15个病灶,其中仅4例含少量脂肪成分,余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脂肪成分。CT平扫除4例呈等密度外,余均呈略高密度,动态增强扫描在肾皮质期呈明显均匀强化。MRI显示所有肿瘤在T2WI脂肪抑制时均呈低信号。结论非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易与和肾癌相混淆,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和鉴别诊断价值,如鉴别诊断仍有困难,应做MRI检查以提供进一步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征象,以提高对其的认识。材料和方法:经病理证实的海绵状血管瘤32例,26例作CT检查,30例作MRI检查。结果: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多为单发,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多于脑外。CT平扫病灶呈高密度或稍高密度,增强扫描病灶呈轻至中度强化。MRIT2WI常显示海绵状血管瘤核心为混杂高信号,周边有一圈环状低信号。结论:MRI对微小病灶的显示较CT优越,CT和MRI结合是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能全面提供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15.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X线平片、CT、MRI对骶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5例骶骨肿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结果平片能显示较明显的病变,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CT能显示较早期的病变,并清楚显示病变的结构与邻近组织关系;MRI可以及时发现病变,并能反映病变的组织成分,以及骨质和软组织受累的范围。结论对骶骨肿瘤的诊断,X线平片、CT和MRI各有特点。三者应互相结合,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MR和CT对颅内硬膜外积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例颅内硬膜外积脓的CT和MR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2例额部 ;1例额顶部 ;1例后颅窝。 4例颅内硬膜外积脓处硬膜明显增厚 ,均匀强化 ,局部骨板侵蚀破坏变薄或增生。结论 CT和MR可以清楚显示颅内硬膜外积脓的形态学和病理学改变 ,因此CT和MR是诊断颅内硬膜外积脓最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双侧颈动脉体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侧颈动脉体瘤CT、MRl影像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双侧颈动脉体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及其临床资料.结果:9例双侧颈动脉体瘤影像表现为双侧舌骨水平颈动脉鞘区肿块,平扫呈较均匀的等密度或中等信号,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增强.螺旋CT薄层图像可见肿块周边迂曲扩张的供血动脉(5/6),颈内、外动脉间距增宽.MRI最为特征表现是肿块内或周边迂曲条状的血管流空影(10/13).结论:双侧颈动脉体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术前可以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8.
Imaging of intra-articular osteoid osteom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tra-articular osteoid osteoma accounts for approximately 13% of all osteoid osteomas and presents as a monoarthropathy. Radiographs commonly do not identify the nidus, and in this event, MRI is likely to be the next imaging investigation. MRI may show a variety of appearances depending upon the age of the lesion.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intra-articular osteoid osteoma, with emphasis on MRI. CT remains the investigation of choice for identifying the nid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