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各亚型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特点,探讨脑梗死患者责任病灶侧头颈部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和狭窄部位与OCSP分型各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并依据OCSP分型标准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型(37例)、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型(109例)、后循环梗死(POCI)型(66例)和腔隙性梗死(LACI)型(88例),比较各型患者头颈部责任血管病变的特点。结果 OCSP分型TACI、PACI、POCI和LACI各亚型脑梗死患者责任病灶侧头颈部责任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检出率分别为86.8%、75.3%、88.5%和86.3%,各亚型之间头颈部责任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OCSP分型各亚型患者责任病灶侧头颈部责任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中,TACI亚型以重度狭窄或闭塞为主,PACI和LACI亚型以轻、中度狭窄为主,POCI亚型以轻度狭窄为主,TACI亚型患者责任病灶侧头颈部责任动脉的重度狭窄或闭塞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个亚型组(P<0.05)。OCSP分型各亚型脑梗死患者责任病灶侧头颈部责任动脉中,以颅内外动脉串联狭窄或闭塞为主,其中,PACI和POCI亚型的发生率最高,高于TACI亚型及LACI亚型(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责任病灶侧头颈部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和狭窄部位与OCSP分型各亚型有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256层螺旋CT头颈部CTA检查,可明确脑血管狭窄、狭窄程度及责任血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数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识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南昌大学附属九江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南昌大学附属九江医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患者按卒中单元规范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在发病24~48 h内完成颅脑MRI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照组受试者进行常规体检。根据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将病例组患者分为极重度狭窄组(管腔狭窄程度95%~99%)19例、重度狭窄组(管腔狭窄程度70%~94%)49例、中度狭窄组(管腔狭窄程度50%~69%)32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量表评估病例组患者和对照组受试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结果病例组中共28例(28%)患者检出大脑中动脉微栓子,共123个微栓子,对照组中无一例检出微栓子;病例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极重度狭窄组受试者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检出率及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数量与管腔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869,P0.05),与Mo 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858,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越重,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越重;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数量与管腔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与Mo 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CT或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60例,分别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检查,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检出率。结果 TCD检测出颅内动脉狭窄血管有124条,正常血管有526条;DSA检测出颅内动脉狭窄血管有137条,正常血管有513条;以DSA为检测标准,TCD检测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71.50%,特异度为94.90%,阳性预测值为79.00%,阴性预测值为92.60%,误诊率为28.50%,漏诊率为5.10%。TCD检出大脑前动脉(ACA)的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97.00%、阴性预测值为95.10%、阳性预测值为83.30%、YI值为72.00%。大脑中动脉(MCA)的灵敏度为90.90%、特异度为97.40%、阴性预测值为94.90%、阳性预测值为95.20%、YI值为88.30%;大脑后动脉(PCA)的灵敏度为78.60%、特异度为98.10%、阴性预测值为97.20%、阳性预测值为84.60%、YI值为76.70%;颈内动脉终末段(TICA)的灵敏度为60.00%、特异度为98.20%、阴性预测值为96.40%、阳性预测值为75.00%、YI值为58.20%;椎底动脉(VA)的灵敏度为68.70%、特异度为97.10%、阴性预测值为95.30%、阳性预测值为78.60%、YI值为65.80%;基底动脉(BA)的灵敏度为66.70%、特异度为96.70%、阴性预测值为96.30%、阳性预测值为66.70%、YI值为63.40%。结论 TCD能在早期检测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且准确率高,以DSA为检验标准,很好地提示了TCD对MCA检测与CTA相比一致性,并且无较大差异,而且价格便宜,适合广大人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脑梗死病人溶栓治疗前后血流分级变化。方法急性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治疗前和溶栓治疗后24h行TCD检查观察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TIBI)。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溶栓治疗后24h大脑中动脉TIBI分级。结果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TIBI分级之间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呈负相关关系。溶栓治疗后第90天时,改良Rankin(mRS)评分提示疗效良好者60%(30/50)、疗效不良者40%(20/50),不同TIBI分级之间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二者之间呈负相关。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TIBI血流分级与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其恢复程度相关,能够反映溶栓治疗效果并有助于判断预后,TCD可作为评估脑梗死血流的一种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卒中的复发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卒中事件的复发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将182例有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首发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卒中事件的发生率,根据TCD收缩峰血流速度,将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分为3组:中度狭窄组(86例)、重度狭窄组(80例)、闭塞组(16例);根据头部CT、MRI检查所显示梗死灶的部位将脑梗死分为3类:皮质区域内梗死、交界区梗死和深穿支动脉梗死。在发病6个月内随访,评估卒中危险因素与卒中复发事件的相关性。 结果 182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发病6个月内病变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内卒中复发率为13.2%。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卒中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7),重度狭窄患者卒中复发率最高。不同梗死类型患者卒中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以交界区梗死患者卒中复发率最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复发事件与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密切相关(P=0.001 5,0.009 8)。 结论 大脑中动脉的狭窄程度、卒中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及脑梗死类型与患者卒中的复发有关。卒中复发机制可能与脑组织低灌注以及动脉栓塞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择后循环脑梗死患者98例,进行TCD、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头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CD检查异常26例,共67支血管病变,血管影像(MRA/CTA/DSA)检查107支血管病变。TCD诊断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55.14%,特异性97.91%。诊断椎动脉狭窄敏感性88.89%,特异性97.63%;诊断基底动脉狭窄敏感性46.43%,特异性94.29%;诊断大脑后动脉狭窄敏感性41.51%,特异性100%。结论 TCD检测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特异性高,敏感性一般。TCD可以作为初步筛查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方法,有助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病因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OCSP分型与脑动脉血管狭窄的一致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瑞乐  王拥军 《山东医药》2005,45(34):51-52
为了评价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与脑动脉血管狭窄的关系,对77例OCSP分型患者行脑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不同OCSP分型间脑血管狭窄程度有显著差异,OCSP分型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认为OCSP分型能提示闭塞血管和梗死灶的大小及部位,无CT、MRI等辅助检查结果前,临床可根据OCSP分型进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全球约有1/3的人会罹患脑卒中,而高达64%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其中有1/3的患者会进展为明显的痴呆症.自1990年Spencer等首先报道利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到大脑中动脉血流固体,称作为脑动脉微栓子信号(MES)后,TCD技术广用于脑梗死等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研究表明TCD[1]可以实时、无创、动态的监测大脑中动脉的MES及评估血管狭窄程度.TCD监测到大脑中动脉MES信号也高度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2],国外一些研究表明[3]大脑中动脉MES信号与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通过TCD监测大脑中动脉循环中MES及评估大脑中动脉(MCA)的狭窄程度,并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其进行评分,进一步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VCI)与大脑中动脉MES及血管狭窄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48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住院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入院后详细神经系统查体,行头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成像及CT血管造影(CTA),采用北美症状性动脉内膜切除术研究协助组(NASCET)狭窄测量标准,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狭窄率50%),中度狭窄(狭窄率50%~70%),重度狭窄(狭窄率70%)。结果CTA共检测出82条病变血管,大脑前动脉13.4%(11/82),大脑中动脉17.1%(16/82),颈内动脉41.5%(34/82),大脑后动脉8.5%(7/82),椎-基底动脉19.5%(14/82)。轻度狭窄血管39.1%(32/82),中度狭窄血管34.1%(28/82),重度-狭窄-闭塞血管26.8%(22/82)。单支血管病变病例12.5%(6/48),2支血管病变病例27.1%(13/48),3支或以上血管病变病例60.4%(29/48)。结论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以大动脉为主,多支动脉同时受损;颈内动脉狭窄是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病变程度以轻、中度狭窄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颅内外大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扩容治疗,提高患者平均动脉压,观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入选43例大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应用药物升高平均动脉血压,按升高平均动脉压幅度的不同,设立两组,A组:平均动脉压升高10%~15%;B组:平均动脉压升高15%以上。行MRA检查观察大血管狭窄状况,按狭窄责任大血管部位的不同,设立颈内动脉狭窄组及大脑中动脉狭窄组两个亚组。通过TC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责任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改变,评估患者升压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与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结果 B组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TCD测定脑血流速上升值较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容升压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分水岭脑梗死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ABCD2评分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检查的TIA患者75例,根据ABCD2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16例)、中危组(37例)、高危组(22例)。分析3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高危组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为86.4%(19/22),中危组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为40.5%(15/37),低危组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为31.2%(5/16)。高危组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低、中危组(P0.05)。39例颅内动脉狭窄的TIA患者中,颅内受累血管为大脑中动脉25例(64.1%),颈内动脉颅内段10例(25.6%)。结论 ABCD2评分≥6分时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增高,可能是高危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部多普勒超声(CDU)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7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CDU、TCD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CDU联合TCD对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价值。结果 TCD检出颅内血管狭窄48例(28.24%),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78例(45.88%),脑动脉硬化44例(25.88%)。CDU对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符合率93.53%(159/170)。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越明显,颈动脉收缩期峰值、舒张期末流速(PSV、EDV)值越高,大脑动脉阻力指数(RI)值越高、平均血流速度(Vm)越低(P均<0.05)。CDU、TCD联合指标对颈动脉重度狭窄诊断灵敏度为92.20%、特异度为95.50%,均高于CDU、TCD单一检测(P均<0.05)。结论 CDU联合TCD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脑干梗死与后循环血管狭窄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老年脑干梗死住院患者42例,均行头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采用北美症状性动脉内膜切除术研究协助组(NASCET)狭窄测量标准,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血管轻度狭窄(狭窄率50%),中度狭窄(狭窄率50%~70%),重度狭窄-闭塞(狭窄率70%)。结果 CTA共检测病变血管51条,中脑梗死5例(11.9%),病变血管主要分布于大脑后动脉;(脑桥梗死28例(66.7%),病变血管主要分布于基底动脉,以轻-中度狭窄组为主;延髓梗死9例(21.4%),病变血管主要分布于椎动脉,以重-闭塞组为主。结论中脑梗死常伴有后循环其他部位梗死,大脑后动脉微栓塞可能是中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基底动脉分支闭塞可能是脑桥梗死的主要原因;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所致的低灌注可能是延髓梗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情况。方法 189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OCSP分型后比较分型与影像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比较OCSP各型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随访跟踪90 d观察预后情况。结果完全前循环梗死型(PACI)在4种类型中构成比为46.03%,且与腔隙性梗死型(LACI)、完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及后循环梗死型(POCI)亚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OCSP分型与影像学诊断分型结果的一致率为84.66%(160/189),各亚型的一致率为TACI 84.00%、PACI 90.91%、POCI 76.47%、LACI 80.00%;各亚型NIHSS评分显示,TACI最高,其次是PACI、POCI,LACI最低(P<0.05);发病90 d时,死亡率TACI>POCI>PACI>LACI,TACI与其他各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TACI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因急性脑梗死入院接受治疗的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及其临床相关因素。结果 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147例(70.00%),单纯颅内动脉狭窄65例(30.95%),单纯颅外动脉狭窄44例(20.95%)。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血管共415支,颅外动脉203支(48.92%),颅内动脉212支(51.08%);轻度狭窄68支(16.39%),中度狭窄91支(21.93%),重度狭窄160支(38.55%),闭塞96支(23.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同型半胱氨酸(Hcy)≥15.1μmol/L均为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主要分布在颅内动脉,其中重度狭窄和闭塞发生率较高,应对脑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资料,探讨颅内外动脉病变的性质、程度及范围特点。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207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116例)和非老年组(<60岁,91例),患者均进行主动脉弓+全脑DSA,分析血管狭窄的程度和部位及年龄变化的规律。结果 DSA显示148例(71.5%)患者共413处血管狭窄,其中颅外动脉狭窄211处(51.1%),颅内动脉狭窄202处(48.9%),颅外动脉狭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多见,颅内动脉狭窄以大脑中动脉多见。老年组患者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的比例46.7%,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能显示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的规律,有助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以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OCSP分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OCSP各亚型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OCSP各亚型构成比为:部分前循环梗死为43.1%,腔隙性梗死为39.0%,后循环梗死为11.6%,完全前循环梗死为6.3%;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有斑块者占70.5%,完全前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组患者中占斑块检出率的55.3%;不稳定性斑块患者的检出率为46.9%、斑块≥4个的患者为33.3%、斑块平均个数为3.26±1.87个,明显高于其它两型(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斑块稳定性、个数与完全前循环梗死和部分前循环梗死的形成密切相关,对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斑块检出者应尽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分水岭脑梗死(CWI)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方法选52例老年CWI住院患者,男38例,女14例,平均年龄(75.6±5.0)岁。所有患者行头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将CWI分为皮质型、皮质下型和混合型。采用北美症状性动脉内膜切除术研究协助组(NASCET)狭窄测量标准,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率<50%),中度(狭窄率50%~70%),重度、闭塞(狭窄率>70%)。结果 CTA共检测出104条,颈内动脉37条(37/104,35.6%),大脑中动脉26条(26/104,25%),大脑前动脉9条(9/104,8.6%),大脑后动脉11条(11/104,10.6%),椎动脉(21/104,20.2%)。皮质型CWI血管轻-中度狭窄10例(10/13,76.9%),皮质下型重-闭塞25例(25/29,86.2%)。单支血管病变12例(12/52,23.1%),多支血管病变40例(40/52,76.9%)。结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狭窄与老年CWI关系密切,皮质型CWI血管病变主要以轻-中度狭窄为主,皮质下型主要以重-闭塞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7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组(阿加曲班组)和氯吡格雷组,各87例。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病情严重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后7d、14d评价NIHSS、mRS、ADL评分。结果治疗后7d两组病人NIHSS评分、mRS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两组病人NIHSS评分、mRS评分及ADL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低于氯吡格雷组,ADL评分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加曲班组总有效率与氯吡格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根据病人年龄、发病时间和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分组,两组治疗后7d、14dNIHSS评分、mR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病人大脑中动脉有无狭窄分组,两组治疗后14d大脑中动脉狭窄组NIHSS评分高于大脑中动脉无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年龄、发病时间、前后循环)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狭窄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大脑中动脉无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是安全有效的,联合应用对病人的病情改善更显著。阿加曲班对无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更有优势,而与年龄、发病时间和OCSP分型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颅内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前及术后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研究其新发脑梗死,尤其是无症状性脑梗死。方法选择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患者54例。术后24h内复查MRI DWI,并与术前对比。术后随访主要观察指标包括30d内任何脑卒中或死亡及头颅DWI结果。结果 54例患者中,手术成功率100.0%。2例(3.7%)术后DWI证实症状性穿支脑梗死,其中1例合并颅内出血。24例术后无症状患者行头颅DWI复查,发生无症状性脑梗死7例(29.2%),其中脑梗死类型为穿支脑梗死1例(14.3%),栓塞性脑梗死5例(71.4%),混合性脑梗死1例(14.3%);发生栓塞性脑梗死的6例患者中,栓塞性脑梗死累及小脑后下动脉4例(66.7%),小脑上动脉3例(50.0%),大脑后动脉2例(33.3%)。结论 MRI可分析颅内椎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新发脑梗死特征,新发无症状性脑梗死主要类型为栓塞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