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丙烯醛所致大鼠气道损伤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作用.方法 用丙烯醛雾化吸入造成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建立模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造模后1、3、6周分别用阿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法检测气道黏液分泌量.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上皮细胞AngⅡ的表达变化.结果 大鼠丙烯醛吸入后3至6周,气管和肺组织中黏液分泌均明显增加,AngⅡ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丙烯醛吸入气道损伤模型中,AngⅡ明显上调,提示Ang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中可能是一个关键分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在丙烯醛所致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丙烯醛雾化吸入制作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以依那普利作为治疗措施,于造模后1、3、6周分别用AB/PAS法检测气道黏液分泌量.免疫组化、原位杂交、RT-PCR、蛋白质印迹检测NF-κB蛋白及mRNA在气道的定位与表达量.结果 丙烯醛吸入后3周,气道黏液分泌显著增加,NF-κB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6周达到高峰;而依那普利治疗可明显下调它们的表达和黏液分泌.结论 依那普利能有效控制丙烯醛所致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其分子机制可能与NF-κB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蛋白组学方法探讨丙烯醛吸入致大鼠肺损伤后的蛋白组表达变化.方法 运用质谱分析技术比较差异蛋白的肽指纹图和氨基酸序列并确定差异蛋白名称,为今后研究与肺损伤有关的功能蛋白提供实验依据.结果 在丙烯醛吸入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凝胶图谱中平均检测到545个蛋白点.丙烯醛吸入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检测到7个差异蛋白.其中3个上调蛋白为:酪氨酸3和色氨酸5单加氧酶激活蛋白、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和多聚腺苷结合蛋白.4个明显下调蛋白为:2601和2603波形蛋白、S100钙结合蛋白和细胞内钠通道-3.结论 本实验鉴定了丙烯醛吸入所致的大鼠肺损伤后与肺组织变化相关的7个蛋白分子,这些分子可能是与肺损伤有关的重要功能蛋白. 相似文献
4.
辛伐他汀对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辛伐他汀对丙烯醛引起的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大鼠雾化吸人丙烯醛,建立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将42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对照组(A组)、辛伐他汀自身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低剂量辛伐他汀组(D组)、中剂量辛伐他汀组(E组)、高剂量辛伐他汀组(F组)和甲羟戊酸组(G组),每组6只。分别用阿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气道黏蛋白和黏蛋白5ac(mucinSac,MUC5ac)的表达。RT—PCR检测MUC5acmRNA的表达。结果丙烯醛刺激可以使大鼠气道黏蛋白、MUC5ac蛋白和mRNA表达增高,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数增多。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抑制丙烯醛所致的气道黏液高分泌,甲羟戊酸可以部分逆转辛伐他汀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甲羟戊酸途径减少巨噬细胞在肺中的浸润。 相似文献
5.
吉非替尼在丙烯醛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受体抑制剂(EGFR-TKI)——吉非替尼(gefitinib)在丙烯醛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丙烯醛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建立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不予以任何干预),模型组(B组,丙烯醛雾化吸入),药物干预组(C、D、E组,在丙烯醛雾化前30 min,分别以10 mg/kg、20 mg/kg、30 mg/kg的吉非替尼灌胃),药物对照组(F组,生理盐水雾化前30 min,以30 mg/kg吉非替尼灌胃),每组6只大鼠。上述处理持续3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并取其肺组织,分别进行RT-PCR检测黏蛋白MUC5AC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气道MUC5AC和EGFR的蛋白表达,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氏染色(AB-PAS)检测杯状细胞数目。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MUC5AC、EGFR表达增强,杯状细胞数增加;吉非替尼对丙烯醛引起的MUC5AC表达、杯状细胞数增加均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吉非替尼对EGFR信号通路中EGFR蛋白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结论丙烯醛活化EGFR使MUC5AC过度表达,吉非替尼通过对EGFR信号通路的调节,在气道黏液高分泌中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受体抑制剂(EGFR-TKI)——吉非替尼(gefitinib)在丙烯醛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丙烯醛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建立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不予以任何干预),模型组(B组,丙烯醛雾化吸入),药物干预组(C、D、E组,在丙烯醛雾化前30min,分别以10mg/kg、20mg/kg、30mg/kg的吉非替尼灌胃),药物对照组(F组,生理盐水雾化前30min,以30mg/kg吉非替尼灌胃),每组6只大鼠。上述处理持续3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并取其肺组织,分别进行RT-PCR检测黏蛋白MUC5AC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气道MUC5AC和EGFR的蛋白表达,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氏染色(AB-PAS)检测杯状细胞数目。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MUC5AC、EGFR表达增强,杯状细胞数增加;吉非替尼对丙烯醛引起的MUC5AC表达、杯状细胞数增加均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吉非替尼对EGFR信号通路中EGFR蛋白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结论丙烯醛活化EGFR使MUC5AC过度表达,吉非替尼通过对EGFR信号通路的调节,在气道黏液高分泌中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内毒素致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发生机制。 方法 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脂多糖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0浓度。分别用HE染色、阿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气道上皮杯状细胞计数,检测气道黏液物质和MUC5AC表达。结果 LPS气道内注射后BALF中TNF-α、IL-1β和IL-10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气道上皮杯状细胞积分、气道黏液物质及MUC5AC表达明显升高(均P<0.01)。相关性分析示LPS组BALF中TNF-α、IL-1β水平与气道MUC5AC呈正相关(r分别为 0.921、0.883,均P<0.01),IL-10与MUC5AC呈负相关(r为-0.852,P<0.05)。 结论 侵入气道的细菌致病因子可上调MUC5AC表达,引起气道黏液高分泌,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失控性炎症反应有关;大鼠气道内注射LPS能成功建立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大鼠模型气道黏液高分泌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AECOPD模型组,建立大鼠AECOPD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并测定肺功能指标。结果模型组NE比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吸气阻力(Ri)、分钟通气量(MVV)、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0.3/FVC)、呼气峰流速(PEF)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E水平与Ri呈正相关;NE水平与MVV、FEV0.3/FVC呈负相关;NE水平与PEF无相关。结论 AECOPD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产生过量的黏液,加重气道阻塞,导致严重的气流受限,从而加速了肺功能持续下降的进程,所以AECOPD持续存在的气道黏液高分泌与肺功能进行性下降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丙烯醛诱导的大鼠黏液高分泌模型的干预作用,以及核因子-kB(NF-kB)在黏液高分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6):空白对照组(吸入生理盐水)、模型组(吸入丙烯醛)、红霉素组(吸入丙烯醛+红霉素管饲)、克拉霉素组(吸入丙烯醛+克拉霉素管饲)、阿奇霉素组(吸入丙烯醛+阿奇霉素管饲)。大鼠吸入丙烯醛建立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肺内气道的MucSac和NF-kB的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肺组织MucSacmRNA;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 (1)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Muc5ACmRNA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红霉素组和克拉霉素组显著降低(P〈0.05),阿奇霉素组稍降低。肺内气道上皮MucSAC水平的改变与Muc5ACmRNA改变相似。(2)模型组NF-kB入核率增加,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干预后NF-kB入核率明显降低。(3)BALF中TNF-α与MucSac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936,P〈0.05);NF-kB的入核率与BALF中的TNF—α浓度呈正相关(r=0.911,P〈0.05);NF-kB的入核率与黏蛋白MucSac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892,P〈0.05)。结论 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可抑制丙烯醛诱导的大鼠黏液高分泌状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kB的活化而发挥作用,亦可能与TNF-α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丙烯醛刺激小鼠气道粘液高分泌新的分子机制-p38 MAPK/MMP-9信号通路调控MUCIN5AC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及其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在气道粘液高分泌中的作用,阐明p38 MAP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粘蛋白基因转录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小鼠吸入丙烯醛21d建立模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吸入,干预组予SB203580腹腔注射。于第7天、第21天处死动物。结果小鼠吸入丙烯醛21d后出现明显的气道粘液高分泌表现,经SB203580治疗后粘液分泌明显减轻;拮抗p38MAPK后MUCIN5ACTMMP-9蛋白、mRNA表达量下降(P<0.01)。结论丙烯醛吸入可致小鼠气道粘液高分泌,p38 MAPK信号通路可在转录水平调节MMP-9,最终调控MUCIN5AC基因表达,揭示新的引起气道粘液高分泌的分子机制和有效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1.
Thereareatleast7MUCgenesthatnormallyexpresseintherespiratorytract,amongwhichMuc5acwasconsideredtobeamarkerofgobletcellmetaplasiainairways[1].Airwaymucusoverproductionandhypersecretion,aswellashyperviscosityisaclinicalfeatureofinflammatorydiseaseofairway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哮喘小鼠吸入脂多糖 (LPS,作为刺激原)其气道炎症和气道黏液分泌的变化 。 方法 30只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 (AST组)、LPS哮喘组 (LAS组)和正常组 (NS组),每组10只。哮喘组用卵清白蛋白 (OVA)致敏和激发制作哮喘模型,LPS哮喘组在哮喘模型的基础上加用LPS (50 μg/mL)雾化吸入30 min,正常组用生理盐水代替OVA。检测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细胞总数和细胞分类计数,采用ELISA检测BALF中的白细胞介素4 (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肺部病理学改变,用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 (AB-PAS)染色气道杯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黏蛋白5ac (Muc5ac)的表达,荧光定量RT-PCR检测Muc5ac mRNA在肺内的表达。并分析Muc5ac蛋白表达与各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AST及LAS组小鼠较NS组在BALF中的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IL-4和TNF-α水平、肺组织AB-PAS阳染面积, Muc5ac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升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LAS组较AST组上述气道炎症(除单核细胞数外)和气道黏液高分泌指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气道Muc5ac蛋白表达与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IL-4、TNF-α水平、气道AB-PAS染色阳性着色面积均呈正相关(P均<0.05)。 结论 OVA致敏和激发的哮喘小鼠出现以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气道炎症及杯状细胞增生的气道黏液高分泌,且气道炎症和气道黏液高分泌关系密切。LPS可使气道炎症和气道黏液高分泌加重,可能与LPS激发了体内炎症介质的生成、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对哮喘(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杯状细胞增生及粘蛋白MUC5ac mRNA表达的影响&;#65377;【方法】 40只雌性SPF级BABL/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65377;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为卵蛋白(ovalbumin,OVA)哮喘组;C组为哮喘福莫特罗干预组;D组为哮喘地塞米松干预组&;#65377;在末次激发24 h后所有小鼠取左肺组织行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采用医学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支气管上皮杯状细胞面积占上皮细胞总面积的百分比并计算杯状细胞数量&;#65377;取右肺组织行real-time qRT-PCR,检测粘蛋白MUC5ac mRNA的表达&;#65377;【结果】 B组小鼠支气管上皮杯状细胞的数量&;#65380;杯状细胞占上皮细胞总面积的百分比和MUC5ac mRNA水平显著高于A组[(163.63 ± 16.68)个vs (0.46 ± 0.16)个,(77.36 ± 5.05)% vs (0.03 ± 0.01)%,(10.31 ± 0.73) vs ( 1.00 ± 0.13),P均 < 0.05];C组小鼠支气管上皮杯状细胞的数量&;#65380;杯状细胞占上皮细胞总面积的百分比和MUC5ac mRNA水平均低于B组[(52.04 ± 4.60)个 vs (163.63 ± 16.68)个,(30.05 ± 3.72)% vs (77.36 ± 5.05)%,(1.64 ± 0.14) vs (10.31 ± 0.73),P均 < 0.05] ;D组小鼠支气管上皮杯状细胞的数量&;#65380;杯状细胞占上皮细胞总面积的百分比和MUC5ac mRNA水平均低于B组[(63.41 ± 6.39)个 vs (163.63 ± 16.68)个,(38.52 ± 3.83)% vs(77.36 ± 5.05)%,(1.72 ± 0.10) vs (10.31 ± 0.73),P均 < 0.05];C组和D组的杯状细胞数量&;#65380;面积百分比和MUC5ac mRNA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2.04 ± 4.60)个 vs (63.41 ± 6.39)个,(30.05 ± 3.72)% vs (38.52 ± 3.83)%,(1.64 ± 0.14 ) vs (1.72 ± 0.10),P均 > 0.05]&;#65377;【结论】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可抑制哮喘小鼠气道杯状细胞增生及粘蛋白MUC5ac mRNA的表达&;#65377; 相似文献
14.
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肺组织Muc5ac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对小鼠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模型肺组织粘蛋白基因Muc5ac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对哮喘时气道粘液过度分泌的作用。方法 :1 8只清洁级BALB/c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地塞米松组 ,每组 6只。后 2组制作哮喘模型 ,地塞米松组用地塞米松治疗。采用RT 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肺组织中Muc5acmRNA和Muc5ac蛋白的表达。结果 :哮喘组肺组织Muc5acmRNA(0 .5 341± 0 .0 30 3)和蛋白 (0 .1 90 6± 0 .0 0 0 8)表达均较对照组 (分别为 0 .1 994± 0 .0 1 2 8和 0 .1 1 94± 0 .0 0 0 7)明显增加 (P均 <0 .0 1 ) ,地塞米松治疗后 2者均明显降低 (分别为 0 .2 72 9± 0 .0 345和 0 .1 4 5 6± 0 .0 0 0 3)。结论 :地塞米松可下调Muc5acmRNA和蛋白表达 ,可能在哮喘气道粘液过度分泌中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丙烯醛吸入损伤对大鼠气道脑源性神经营养素(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丙烯醛雾化吸入造成成年雄性健康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损伤模型,损伤后不同时间点(1周、3周和6周各11只)取气管上皮,以生理盐水雾化吸入为对照(1、3、6周各11只)。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染色检测BDNF蛋白和mRNA的定位分布,RT-PCR检测气道BDNF mRNA不同时程的表达变化。结果 气管上皮和平滑肌可见BDNF阳性细胞,胞浆染色。RT-PCR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丙烯醛吸入1周气管中BDNF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随后逐渐回落,到第3周回到对照组水平,持续至第6周(P均>0.05)。结论 丙烯醛吸入致大鼠气道损伤过程中,气管上皮和平滑肌BDNF表达早期明显上调,提示BDNF参与了气道损伤过程中神经源性炎性反应调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肠癌干细胞中不同基因启动子的活性,寻找可能用于结肠癌干细胞靶向治疗的启动子.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系中CD133+ CD44+标记的肿瘤干细胞.采用PCR技术获取Nanog、Muc1和Survivin基因启动子并分别克隆入pGL3-basic质粒.将含有启动子的pGL3-basic质粒和pGL3-control质粒分别与pRL-sv40共转染结肠癌细胞(HCT116、SW620、HT29)、结肠癌干细胞(CD133+ CD44+ HCT116)及人正常肝细胞(QSG7701),通过检测双荧光素酶活性以测定启动子活性.结果 pGL3-basic-Nanog、pGL3-basic-Muc1、pGL3-basic-Survivin经测序鉴定正确.HCT116细胞系中CD133+ CD44+细胞比率约占42.2%.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显示:在HCT116、SW620、HT29和CD133+ CD44+ HCT116细胞中,Muc1与Survivin均表现出了较强的活性,而在正常细胞QSG7701中活性较低.结论 Muc1、Survivin启动子可能是用于靶向结肠癌干细胞治疗的有效候选启动子.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xpression of the anterior gradient-2 (AGR2) protein and Muc5ac protein in the lung tissues of asthmatic mice and the effect of dexamethasone, with an at- tempt to explore the role of AGR2 in the over-secretion of mucus in the airway. Eighteen BALB/c mice were divided into asthma group, control group and dexamethasone group. In dexamethasone group, dexamethasone was intraperitoneally administered. Expression of AGR2 protein and Muc5ac protein in the murine lung tissues was immunohistochemically detected. IL-13 level was determined in the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 by ELISA. The results exhibit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AGR2 protein in asthma group (0.522±0.04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controls (0.361±0.047) (P<0.01) and bore a posi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to the expression of Muc5ac protein (r=0.873, P<0.05) and IL-13 level (r=0.828, P<0.05). Expression of AGR2 protein in the dexa- methasone group (0.456±0.049)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asthma group. It was con- cluded that:(1) the expression of AGR2 protei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sthmatic mice as com- pared with their normal counterparts; (2) the expression was obviously related to the expression of Muc5ac protein and IL-13; (3) dexamethasone could down-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AGR2 protein. Our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AGR2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over-secretion of mucus in the airway in asthm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小鼠肺组织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OCS-3)mRNA和粘蛋白基因Muc5ac蛋白的表达及其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制作小鼠哮喘模型,应用RT-PCR法测定哮喘组及对照组肺组织SOCS-3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两组气道粘蛋白基因Muc5ac蛋白的表达.结果小鼠哮喘组肺组织SOCS-3 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两组分别为(0.9045±0.01444和(0.5010±0.0206),差异显著(P<0.01);小鼠哮喘组气道粘蛋白基因Muc5ac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分别为(0.1930±0.0047)和(0.1186±0.0061),差异显著(P<0.01);哮喘组小鼠肺组织SOCS-3 mRNA与气道Muc5ac蛋白呈显著的直线正相关(p<0.01).结论哮喘时肺组织SOCS-3 mRNA表达升高可能与气道Muc5ac蛋白的表达升高有关,从而促进了气道黏液过度分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哮喘大鼠肺组织MUC5AC黏蛋白的分布及红霉素对其影响.方法 36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哮喘组、和红霉素治疗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计算机图象分析检测肺组织中MUC5AC黏蛋白的分布.结果 哮喘组MUC5AC黏蛋白表达(2.4167±0.6686)较对照组(0.5833±0.7930)明显增加,红霉素治疗组(1.1667±0.9374)降低,和哮喘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反复抗原刺激引起气道过敏性炎症,导致气道黏蛋白的大量产生,加重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阻塞,红霉素可下调MUC5AC黏蛋白,对气道黏蛋白高分泌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