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自发性低颅压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临床证实的10例自发性低颅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影像资料。结果本组10例患者均具有特征性的体位性头痛。MR检查表现为弥漫性硬脑膜强化10例,硬膜下积液(或积血)6例,脑下垂5例,垂体增大4例。结论头颅MR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显示硬脑膜弥漫强化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转归.方法 对48例SI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多数伴随恶习呕吐等症状,可出现腩膜刺激征;腰穿脑脊液压力<70 mmH2O,13例红细胞计数增多,8例总蛋白增高;可并发慢性硬膜下血肿或积液,硬脑膜增厚并强化.充分补液治疗效果好.结论 认识SIH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CSF及影像学特征,可提高SIH的确诊率;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背景:自发性低颅压是由自发性脊髓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漏所导致的,可引起直立性头痛。它是中、青年新发头痛的重要病因,但常常在初步诊断时被误诊。
目的:对有关自发性脊髓脑脊液漏及低颅压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和治疗的现有证据加以总结。
证据获取:在MEDLINE(1966年至2005年)和OLDMEDLINE(1950年至1965年)上对下列术语进行检索:intracranial hypotension(低颅压)、CSF leak(脑脊液漏)、lowpressure headache(低颅压性头痛)以及CSF hypovolemia(脑脊液低容量)。检出文章的参考文献和该领域的现行研究也被采用。
证据汇总:自发性低颅压可以由单个或多个脊髓脑脊液漏引起每年发病率估计为5/100000,年龄高峰出现在40岁左右,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当机械因素与潜在的结缔组织病相结合时就可引发脑脊液漏。直立性头痛是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同时也可见到其他类型的头痛,一些相关症状也很常见。磁共振的典型表现包括硬膜下积液(subdural fluid collection)、硬脑膜增强(enhancement of the paehymeninges)、静脉结构充盈(engorgement of venous structures)、脑垂体充血(pituitary hyperemia)以及脑组织下沉(sagging of the brain)(为便于记忆,简称为SEEPS)。脊髓造影术可用于诊断脊髓脑脊液漏。治疗措施包括卧床休息、硬膜外血液填充、经皮纤维蛋白封闭剂置入以及外科脑脊液漏修补术,但是鲜有人对预后进行研究,也没有适当的随机对照试验对各种治疗措施进行研究。
结论:自发性低颅压并不少见,但其诊断率较低。该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诊断主要是依靠临床印象、头部磁共振成像和脊髓造影检查。可选用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是该病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白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是原因不明的侧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低于70mmH2O(0.686kPa)时产生,以具有低颅压特点的体位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最早由Schahenbrand于1938年报道了2例患者,并对其发病机制提出三种假说。包括①脑脊液的产生减少;②脑脊液的吸收过快;③骶腰端神经根袖撕裂,脑脊液漏出。由于一般无严重后果,往往临床重视不够,但临床上并不少见。近年来,随着放射性核素造影、脑膜活检及影像学检查,尤其MRI增强扫描等技术的应用,对SIH有了不少新的认识。现报告2例SIH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合文献复习,对S1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进行探讨,以提高对SIH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临床诊断明确的SIH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有直立性头痛,11例伴有恶心、呕吐,7例头晕,1例耳鸣,1例复视,1例反复癫痫大发作,1例颈项强直.腰椎穿刺结果提示12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均低于60 mm H2O,10例蛋白质增高,2例白细胞计数升高,2例红细胞计数升高.6例行颅脑CT平扫,1例见脑室变窄、硬膜下积液.12例患者均行颅脑MRI检查,6例示硬脑膜弥漫性强化,1例小脑幕强化、上矢状窦扩张,1例硬膜下积液,2例脑下垂,2例垂体增大,2例脑池变窄.结论 直立性头痛是SIH最典型的临床症状,硬脑膜弥漫性强化是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脑脊液容量减低是SIH临床及影像学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17例临床诊断明确的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资料。直立性头痛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11例伴有恶心、呕吐,1例耳鸣,2例颈项强直。腰椎穿刺结果提示全部患者脑脊液压力均低于8 kPa,10例蛋白质增高,7例白细胞计数升高,7例红细胞计数升高。全部患者均行颅脑磁共振检查,硬脑膜弥漫性强化是最常见的脑MRI表现,脊髓MRI可见硬膜外静脉丛充血扩张。提示直立性头痛和MRI的特征性表现是SIH诊断的关键,硬脑膜弥漫性强化是最常见的早期影像学表现,随疾病发展渐渐出现脑下垂和硬膜下水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均具有典型的体位性中等程度的头痛、恶心及呕吐,伴有头晕、耳鸣2例,视物成双1例,19例患者行腰穿检查,脑脊液(CSF)压力均<70mmH2O,其中1例为血性CSF。治疗均以卧床休息、补充生理盐水为主,均痊愈。结论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特征性改变是体位性头痛,腰穿CSF测压可确诊,少数患者MRI有硬膜钆增强、脑下垂特征性改变,该病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IH)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均有体位头痛,伴有恶心9例,呕吐7例,头晕5例,耳鸣2例,外展神经麻痹1例.腰椎穿刺所有患者脑脊液压力均<60 mmH<,2>O,9例无色透明,2例呈淡红色血性脑脊液.红细胞升高2例,白细胞升高3例,蛋白质含量升高5例.11例患者均先后行头CT及MRI检查.头CT检查均未见异常.MRI检查5例显示硬脑膜弥漫性均匀强化,2例表现脑下垂征像.结论 体位性头痛、脑脊液压力低是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点,影像学上表现为硬脑膜弥漫性强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低颅压综合征的病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间我院诊治的22例低颅压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儿中1例为原发性,其余为继发性,男性患儿较女性患儿多见,腰穿脑脊液压力均<60mmH2O,其中2例测不出,均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8例行头颅核磁检查,2例异常。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均好转。结论:低颅压性头痛为儿科常见引起头痛原因之一,其中多数为继发性,主要特点为体位性头痛,应加强认识及预防,避免医源性低颅压的发生,该病多数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S)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SIPS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CSF)和头颅影像学的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卧位时缓解,可伴有恶心、头晕、耳鸣、复视、听力下降和颈项强直;CSF压力均低于70mmH2O,可有白细胞增多和蛋白增高,血性脑脊液2例;3例头颅MRI检查显示弥漫性硬脑膜增厚;行头颅CT检查,10例正常,2例硬膜下积液。经治疗全部治愈。结论认识SIKS的临床特点、CSF改变和MRI的特征,对及时诊断有重要价值;提高认识程度,减少误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12.
13.
低颅压综合征通常发生在腰穿、脊髓造影或脊髓麻醉后。1938年Schaltenbrand[1]首先报告了自发性低颅压症,(SIH),认为SIH最常见的原因是脊膜缺损继发脑脊液(CSF)漏。近年来,随着放射性核素造影、脑膜活检以及影像学检查,尤其MRI增强扫描等技术的应用,对SIH有了不少新的发现和认识。现报告2例SIH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合文献复习,对SIH的病因及MRI变化进行探讨,以提高对SIH的认识。例1 男性,4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前额为主,呈紧箍样;头痛于坐位或站立时出现,平卧后消失,无恶心、呕吐,无外伤史… 相似文献
14.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是以脑脊液减少,颅内压力减低为病理基础,以体位性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临床报道不多。我们于1999~2005年收治低颅压综合征2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IH)是指原因不明的低颅压征候群,该症临床少见,病因不明, 预后良好.现将本院1996年至2006年收治的21例PI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特征、脑脊液(CSF)和影像学改变。方法对10例SIH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发病特点及脑脊液、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无明确诱因,均有特征性体位性头痛症状,CSF压力均<0.69 kPa(70 mmH2O),其中3例呈血性脑脊液,2例合并硬膜下积液,眩晕症1例、癫痫发作1例、双侧外展神经麻痹1例,头颅CT示脑室缩小,增强头颅MR I示硬脑膜强化、硬膜下积液、桥脑变平、桥池变窄、小脑扁桃体下疝等特征性改变。结论熟悉SIH临床表现、CSF及影像学表现,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7.
陈宗福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1998,(1)
本文分析了我院住院的12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其临床特征是:与体位有关的头痛,腰穿脑脊液压力≤0.686kPa。住院时头颅CT12例均正常。经头低脚高位卧床休息、补液、选用皮质激素等治疗,10例痊愈,2例好转。文中讨论了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董茂顺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10):38-39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9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典型直立性头痛以及头颅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所示的硬膜广泛异常强化。结论腰椎穿刺测压不是诊断的唯一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核磁共振特征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内我院24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4例均有典型的体位性头痛,脑脊液压力〈60mmH2O.24例中入院时误诊9例,误诊率37.5%.结论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原因不明确,特征为体位性头痛,脑脊液压力〈60mmH2O可诊断,临床医生重视不够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及影像资料。结果:10例患者体位性头痛的发生率为100%,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耳鸣、复视、颈抵抗、行走不稳;腰穿脑脊液(CSF)压力均低于70 mmH2O,50%患者蛋白升高,40%白细胞升高,20%红细胞升高。影像学检查可见硬脑膜增厚、弥漫性强化、硬膜下积液和硬膜下血肿等表现。经补液治疗后均痊愈。结论:体位性头痛是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特征性改变,腰椎穿刺及头颅MR 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本病误诊率较高,经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