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排粪造影在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90例临床诊断为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患者,我们采用排粪造影的方法进行检查。结果:90例便秘患者中,排粪造影有异常87例,其中直肠前突43例;直肠黏膜脱垂85例;盆底失迟缓综合症9例;会阴下降57例;较多患者检查均有异常。结论:对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患者,应用排粪造影检查,能更简单了解直肠全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陈恩碧  程军  谢群仙 《广东医学》2000,21(9):760-761
目的 评价手术对多因素致出口处梗阻性便秘的治疗作用。方法 经排粪造影及直肠指检确诊的多因素出口处梗阻性便秘患者42例,对直肠前突行前壁切开修补术,直肠内套叠及直肠前壁黏膜松弛者行前壁连续缝合固定术及黏膜下注射消痔灵和利用多卡因混合液,肛管狭窄者行狭窄环切开松解术,盆底痉挛行局部理疗及口服中药补中益气丸等综合治疗,结果 手术治愈率67%,手术总有效率90%,手术与药物综合治愈率83%,疗效满意,结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术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女性直肠前突合并直肠内脱垂所致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直肠前突合并直肠内脱垂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直肠前突经阴道修补联合直肠内脱垂PPH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直肠前突合并直肠内脱垂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采用直肠前突经阴道修补与直肠内脱垂PPH术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排粪造影在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90例临床诊断为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患者,我们采用排粪造影的方法进行检查。结果:90例便秘患者中,排粪造影有异常87例,其中直肠前突43例;直肠黏膜脱垂85例;盆底失迟缓综合症9例;会阴下降57例;较多患者检查均有异常。结论:对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患者,应用排粪造影检查,能更简单了解直肠全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合理术式及临床效果。方法 13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行腹腔镜下手术,包括5例行"T"形补片腹膜后悬吊重建盆底;8例行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联合直肠悬吊固定重建盆底。5例伴有肛门括约肌松弛者同期行肛门环缩。结果 13例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40±30)min;住院时间7~13 d,平均(10.0±0.5)d。12例患者经12~36个月随访无复发,1例术后3个月轻度复发。复发者术后便秘仍较严重,其余排便正常。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成人直肠脱垂创伤小,治疗效果确切,但具体术式要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顽固性便秘 ,主要包括直肠前突 ,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 ,直肠内脱垂或内套叠 ,盆底松弛等。目前国内对本病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现将我院 1992~ 2 0 0 0年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0 8例 ,男性 12例均为直肠粘膜脱垂 ,女性 96例。年龄 14~ 70岁 ,平均 4 2岁。直肠前突 4 4例 (伴直肠粘膜内套叠 18例 ) ,直肠粘膜内套叠 50例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8例 (合并直肠前突 5例 ) ,会阴下降 5例 ,均需服泻药或灌肠排便。发病最早生后 2年 ,病史最长 2 5年。主要临床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肠瓣过宽导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出口梗阻型便秘30例患者其中并直肠粘膜内脱垂患者10例。经临床行挂线手术资料。结果治愈率达90%,有效率96%。结论直肠瓣过宽导致的便秘,行直肠瓣挂线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直肠前突与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前突与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17例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的临床和动态排粪造影资料。对直肠前突病例的力排过程进行动态回放,并分析其表现。结果①310例有直肠前突。392例有直肠内脱垂,353例有会阴下降,69例有盆底痉挛或耻直肌肥厚。95.20%(397/417)的病例至少存在两种异常,无单发直肠前突病例。男女患者间比较,直肠前突、会阴下降、盆底痉挛或耻直肌肥厚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直肠内脱垂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直肠前突病例力排过程动态回放:直肠内钡剂排空或接近排空、直肠远端增粗粘膜堆积226例,占72.90%;直肠内钡剂不排或呈滴状排出、远端粘膜脱入肛管和(或)盆底痉挛或耻直肌肥厚71例,占22.90%;前突囊袋缩小不明显、囊袋后方直肠内脱垂13例,占4.20%。结论直肠前突不是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明确直肠前突与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关系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162例直肠前突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行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PH)联合直肠前壁修补术治疗.术后2周治愈率100%;术后17 ~41个月随访114例,复查排粪造影110例未发现直肠前突及直肠黏膜内脱垂征象,4例复发.提示PPH治疗直肠前突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出口梗阻型便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治疗36例完全性及复发性直肠脱垂的临床资料。腹腔镜手术先探查直肠游动情况及盆底腹膜松弛程度。联合直肠指诊确定直肠悬吊及盆底腹膜上提水平,行直肠悬吊,重建盆底,肛门环缩。结果 36例完全性及复发性直肠脱垂均针对性行腹腔镜直肠悬吊及重建盆底,对伴有肛门括约肌松弛者选择性同期或延期行肛门环缩。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直肠脱垂症状消失,随访6~36个月,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排便控制功能正常,均无直肠脱垂再复发。结论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治疗完全性及复发性直肠脱垂,疗效确实,安全可靠,可针对性的消除复发因素,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加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治疗因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可行性。方法所有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均采用PPH加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进行治疗。结果纳入病例共72例,痊愈65例,明显好转5例,2例术后直肠黏膜内脱垂改善不明显。结论对于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的出口梗阻型便秘,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加直肠黏膜松弛结扎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痔吻合器行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加直肠前壁柱状缝合术,治疗因中重度直肠前突伴直肠黏膜内脱垂引起的直肠排空障碍型便秘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选择50例女性患者,均符合直肠前突伴直肠黏膜内脱垂引起的直肠排空障碍型便秘,其中重度32例,中度18例,均采用该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50例患者中治愈35例(70.0%),明显好转12例(24.0%),症状缓解不佳3例(6.0%)。术后均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结论PPH加直肠前壁柱状缝合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伴直肠黏膜内脱垂引起的直肠排空障碍型便秘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恢复快,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PPH技术治疗出口梗阻型排便障碍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8例出口梗阻型排便障碍病例,其中直肠黏膜脱垂患者35例,直肠前突患者5例,直肠黏膜脱垂+直肠前突患者8例,均行PPH手术,根据排粪造影及指诊情况选择荷包缝合的位置。结果46例一次PPH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治愈率95.8%。结论PPH技术对于治疗出口梗阻型排便障碍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4.
比较22例出口梗阻性便秘(OOC)患者手术前后盆腔四重造影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显示,所有术后征象与术前不一致,其中5例治疗无效者出现新的异常征象或程度加重,包括盆底腹膜疝4例、膀胱脱垂2例、阴道脱垂2例、盆底腹膜疝程度加重1例;9例有效者术前异常征象减少或程度减轻,但出现新的异常征象(盆底腹膜疝1例、膀胱脱垂2例、阴道脱垂2例、子宫后倒3例、内套叠2例、盆底痉挛综合征1例);8例显效者术前异常征象减少或程度减轻或消失,未出现新的异常征象.提示对OOC患者手术后再次行四重造影,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对解释OOC手术后疗效不理想及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章志 《甘肃医药》2012,(4):256-258
目的:探讨直肠瓣缝扎术配合白术水煎液口服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实行直肠瓣缝扎术,术后予白术水煎液口服7天,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的便秘积分。结果:本组有21例全部治愈,4例好转,有效率为100%;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直肠瓣结扎术治疗配合白术水煎液出口梗阻型便秘,效果可靠,操作简单,术后痛苦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MRI排粪电影及消化道传输试验检查,评价影像学对便秘的诊断价值,探讨便秘的病因。方法对58例临床诊断便秘的患者先作MRI排粪电影检查,再作消化道传输试验检查,参考王毅、龚水根教授的测量指标及诊断标准作出影像诊断,并与临床及术中结果对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口梗阻41例,其中直肠前突16例,直肠粘膜脱垂5例,前突合并脱垂7例,盆底痉挛综合征4例,会阴下降综合征3例,多种合并异常6例。消化道传输异常12例,真性慢传输8例,假性慢传输4例。其中,6例为出口梗阻合并传输异常。手术治疗37例,药物治疗21例。结论 MRI排粪电影联合消化道传输试验是一种简单无创的、全面动态的诊断便秘病因的检查方法,能帮助临床医生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动态排粪造影在功能性出口梗阻便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功能性出口梗阻便秘的病因。方法:对150例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行排粪造影检查,女性92例,男性58例,年龄18岁~82岁,平均年龄45.0岁,病史在1个月~30a。结果:对150例患者排粪造影检查,发现有直肠前突72例、直肠内套叠33例、直肠前壁黏膜脱垂75例、会阴下降44例、盆底痉挛综合征36例、内脏下垂8例、骶直分离3例、耻骨直肠肌肥厚17例、内括约肌失弛缓1例、乙状结肠疝15例、直肠外脱垂1例、子宫后倾20例、内括约肌肥厚2例、乙状结肠冗长50例。结论:当出现直肠前突时,不但要观察前突的深度和宽度,更需要观察其排空情况;子宫后倾和乙状结肠冗长引起功能性出口梗阻便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对功能性便秘治疗的疗效。方法对门诊3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肛管测压、结肠通过时间检查和肌电图检查。结果出口梗阻型便秘及混合型便秘患者(22例),临床症状改善,结肠通过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肌电图检查显示腹部和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幅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松弛幅度降低(P<0.05)。慢传输性便秘(8例)临床症状亦改善,结肠通过时间较治疗前亦明显缩短,肌电图检查显示腹部和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幅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松弛幅度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各种类型的功能性便秘均有效,可作为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出口梗阻性便秘(OOC)病人盆腔器官及盆底形态结构变化。方法 对38例OOC病人及12例正常自愿受试者行排粪造影结合盆腔、膀胱造影,女性阴道内放置浸钡标志物(以下简称“多重造影”)。测量肛直角、会阴位置、盆底腹膜位置、膀胱位置。结果 多重造影诊断直肠内脱垂37例,直肠前突5例,盆底痉挛综合征5例,物理检查拟诊分别为12例、4例、1例,均100%得到证实。多重造影检查还发现盆底及腹膜疝9例,膀胱脱出6例,会阴下降综合征3例,子宫后倒或脱垂10例。与对照组相比,OOC组力排相肛直角增大,静息相及力排相会阴异常下降,力排相Douglas陷凹加深;OOC组中有泌尿系症状者,静息相及力相膀胱异常下降。结论 多重造影诊断直肠内脱垂和直肠前突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物理诊断;而且对临床隐匿、物理检查难以诊断的盆底及腹膜疝、膀胱及子宫、阴道脱出等提供了形象客观的诊断依据,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选择正确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