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部队应急卫生装备平时和战时的储存、维护、维修保障质量影响因素及方法,为卫生装备维护管理和卫勤保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列举应急卫生装备的主要特点和现有的管理模式,在着重分析部队应急卫生装备在储存、维护、使用中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应急卫生装备在实际使用中的具体实例,介绍了平时和战时卫生应急装备管理的基本程序.[结果]得出了部队应急卫生装备平战时结合管理中有效的管理程序及质量控制方法.[结论]作为应急卫生装备平战时管理及质量控制的一种基本的思路和方法,对促进装备管理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得勋  曹小勇  陈俊国 《重庆医学》2015,(26):3721-3723
卫勤装备的模块化,是为了适应现代战场的多样化而出现的一种新型保障形式[1]。野战方舱医院是由医用方舱及配套设施和专业人员所组成的能够机动装载的伤员救治平台,具备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伤病员开展早期施救和部分专科治疗的功能,其主要任务包括遂行战时的卫勤保障任务和平时的灾害应急救援任务[2]。通过几次地震灾害救援任务的行动实践,有效检验了野战方舱医院的装备平台功能和综合技术优势,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救援保障经验。在近似实战的实践中,医疗方舱均很好地实现卫勤指挥作业、紧急救治、手术、医技检查、远程医疗会诊等功能[3]。以担负的新时期军事斗争卫勤保障任务和遂行我国重大公共危机救援任务为牵引,结合野战方舱医院的装备特点和建设要求,探索出与野战方舱医院相配套的长效训练机制和完善的训练体系,对于进一步规范我军野战方舱医院的组训模式、提高平时重大应急救援任务效能和战时卫勤保障能力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院是培养部队基层专业卫生队伍的一所军队医学院校。基层卫生队伍是部队应对多种非传统安全威胁、遂行多样化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是部队卫生机构的重要力量。加大岗位任职技能培训力度,是提升卫生专业学员"训"与"用"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做好卫生专业学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必须有良好的卫生装备、器材、设备作保障,同时要在卫生装备4个"四位一体"建设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随着军队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量先进的卫生装备配发到基层部队并发挥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装备维修经费紧张、配件少、缺少专业维修人员等困难[1]。如何做好卫生装备的科学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装备在卫勤保障中的作用,提高为兵服务的能力,成为军队基层医院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军队基层医院卫生装备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和平时期,军队医院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医疗保障,作者医院地处海南国际旅游岛,社情、民情、岛情纷繁复杂,要从思想、组织、制度、装备和训练等方面抓好应急专业力量的素质提升,使应急专业力量的快速反应、机动保障、救治水平和野外生存能力均得到提高[1]。本文就平时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力量训练方法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中通过理解医院党委确立的"绿色医疗"发展主题,结合急症医疗与应急救援建设进展,换视角看医院应急医疗体系力量的基本模式,并从中获得启迪。为拓展应急医疗救援"拳头"队伍训练,实现保持"任务-训练-部署"模式不变与向"训练-任务-部署"模式转化的结合,提供有益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本文依据部队卫生装备配备标准和卫勤保障任务需求,研究分析了部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的基本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出了实施质量控制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措施, 对部队卫生机构建立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卫生装备日常使用管理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亚杰  欧景才 《中国医院》2011,15(12):52-53
针对国内外应急救援装备现状与发展趋势,通过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比较,找出我国应急救援装备当前存在的研发能力弱;集成化程度低;系统体积大、机动灵活性差;能耗大;数量不足等问题。利用广东省应急后备医院在应急救援装备方面所做的研究平台,介绍了其已完成的部分常规技术装备和携行装备的配置,为突发灾害应急救援装备的发展作出示范。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国内外抗灾减灾应急救援的现状和特点,尤其是国外以航空救援模式为主的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大力发展国内航空救援力量,救援装备、救援器材、医疗药品等应该在第一时间内跟随救援人员一起到达现场,抓住"救命黄金时间"实施有效医疗救援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规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是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由于一些原因,目前国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尚存在很多问题,但对承担灾害救治任务的医疗机构而言,如何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化管理来加强自身医疗救治与应急收容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青海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应急工作现状,推动地区卫生应急能力体系建设.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全省、州(地、市)、县(区)53个卫生厅(局)卫生应急情况开展问卷调查,应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全省卫生行政部门目前已经初步构建了卫生应急体系,但由于编制、经费及物资装备等条件制约,卫生应急能力亟待提高.结论 尽快建立各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实体;落实基层卫生应急机构编制;加大应急队伍培训力度;建立应急专项经费保障和应急物资储备机制等是提升应急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昨天下午从卫生部应急办公室了解到,7月17日、18日两天,卫生部共派出了4支国家救灾卫生应急队伍,分别奔赴安徽,江苏两省灾区,执行抗洪抢险医疗防疫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13.
卫生部近日印发《2007年卫生应急工作要点》,提出加快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医疗卫生技术机构内的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和人员队伍的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中央、省、市(地)、县4级卫生应急工作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海军执行远海多样化任务通常需要携行卫生装备以满足卫勤保障需要。由于远海条件特殊,难以获得后方支援,远海多样化任务中卫生装备保障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海军卫生装备保障体系不健全。笔者从卫生装备购置、研发、管理、维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海军卫生装备保障体系的优化方式,为进一步提升远海多样化任务期间卫生装备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应对医院突发事件组织构成的基本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救死扶伤的光荣使命,决定了各级各类医院具有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救治的责任与义务.如何不辱使命、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紧急救援的重任?必须构建一支与其功能和任务相匹配的现代、正规、统一、高效的紧急救援组织力量,即快速应急机动医疗队.这个医疗队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科学合理的编配结构;统一高效的指挥系统;全面具体的应急预案;训练有素的技术队伍;系统严密的规章制度;先进适用的药材装备.  相似文献   

16.
海军制式医疗救护艇卫生装备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海军近年来注重医疗救护平台的现代化建设,先后研制和装备了制式医疗船和医疗艇,并为之配备了大量医疗设备,大大提高了海上伤病员的医疗救护与后送能力,也提出了海上医疗设备管理的新课题。笔者就目前制式医疗救护艇上卫生装备的管理方法进行探讨,期望建立当前条件下最佳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SARS后,中国提出了以紧急救援中心为核心组建急救网。在不断加强急救装备、急救队伍建设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高灾难医疗救援应急能力是急救中心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提出紧急救援中心建设过程中应从创新急救网络建设思路等方面着力灾难医疗救援应急能力建设,以达到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急救服务需求,与城市保障体系三个适应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卫生士官是军队卫生队伍的重要力量,是基层部队开展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卫生防疫、健康教育、战救训练等工作的基本骨干,是部队平战时卫勤保障的一线人才,是我军卫生人才资源的组成部分[1]。新世纪新阶段,我军使命任务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推进,武器装备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工矿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的安定繁荣,而现实救援状况不容乐观,除组织管理暴露出的不足外,缺乏大型、系统的医疗救援装备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12·26印尼海啸和2008年发生的5·12汶川特大地震都充分说明了医疗应急救治的重要性~([1])。移动医院对提高国家灾害医学救援能力、改变应急救援管理模式,尤其是提高卫生应急医  相似文献   

20.
侯世科 《上海医学》2012,(7):565-568
如今,国内外各类灾难事件频发,灾难医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应运而生,灾难医学救援力量的建设也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中国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开始高度重视对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及灾难医学的救援工作。2011年新修订了《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卫生部也先后出台《2011—2015年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大纲(2011—2015年)》等灾难医学救援力量建设相关文件。本文以多达16次的国内外救援实战回顾为基础,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