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麻醉趋势指数(NI)与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拟于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3组,均利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靶控输注麻醉,其中对照组28例常规操作,NI组与BIS组各30例均根据相应说明书进行操作,对比3组麻醉药物用量及麻醉效果。结果:3组患者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组与BIS组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组与BIS组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时,利用NI与BIS进行监测可减少麻醉用药剂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静脉麻醉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云 《青海医药杂志》2005,35(11):22-23
评价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全凭静脉麻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此方法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全凭静脉麻醉,但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瑞芬太尼的注药速度和在停药前及时给予必要的镇痛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作为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的反馈控制变量复合瑞芬太尼在全凭静脉麻醉的应用。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择期拟需全身麻醉腹部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闭环靶控输注组(闭环组)和靶控输注组(靶控组),每组30例。两组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设定为3.0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设定为4.0ng/ml。术中闭环组丙泊酚浓度根据BIS反馈值50调节。记录两组在麻醉前,插管后3min,切皮,术中探查,切除肿瘤时,缝皮等时间点的MAP,HR,BIS变化及丙泊酚的用量。结果 两组在插管后3min,切皮,术中探查,切除肿瘤, 缝皮等时间点的MAP和HR 下降明显(P<0.05),靶控组MAP和HR变化幅度大于闭环组(P<0.05),靶控组BIS值波动范围也大于闭环组 (P<0.05),闭环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靶控组(P<0.01)。结论 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以BIS为反馈值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全凭静脉麻醉,具有麻醉深度易维持,安全有效,节约费用的优点。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反馈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应用于胃肠镜检查中的优势和重要性,观察比较单纯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和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两种方法在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及不良反应。方法 132例ASAⅠ~Ⅱ级接受胃肠镜检查的病人(35~68岁),随机分成3组(n=44):单纯TCI丙泊酚组(A组),BIS监测TCI丙泊酚组(B组),BIS监测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C组)。A组根据病人意识和血流动力学调整血浆丙泊酚TCI靶浓度,B、C组根据BIS值和血流动力学调整丙泊酚和(或)瑞芬太尼TCI血浆靶浓度,术中维持BIS值在45~60。分别记录手术中丙泊酚总量,术后清醒和出院时间,术中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不自主体动、呛咳、呃逆、术后恶心、呕吐和躁动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与A组比较,B、C组的丙泊酚总量减少,苏醒和出院时间均缩短,术中体动减少(P〈0.05),与B组比较,C组丙泊酚总量减少,苏醒时间缩短(P〈0.05),出院时间和体动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比较,C组术中发生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的概率明显增高(P〈0.05),三组术中呛咳、呃逆,术后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S监测下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胃肠镜检查的价值在于可以达到更合理的麻醉深度以减少术中不良刺激反应,且能减少丙泊酚用量,保证术后麻醉快速苏醒,缺点是需要特殊设备并需加强术中呼吸循环管理。  相似文献   

5.
鲜潋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773-1774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s,TCI)在产科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评价。方法:46例均选自2008-2010年我院麻醉科行全麻手术产科者,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麻醉用微量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派库溴铵,监测并记录患者诱导前、诱导后10min、手术开始时、术中30min、术毕的血压(SBP/DBP)、心率(HR)、SpO2、苏醒时间及术后疼痛情况,观察整个手术过程不良反应。结果:诱导10min时HR较诱导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诱导后10min开始下降,手术开始时未继续下降,术中及术毕血压平稳。2例患者术中30min时血压下降明显,予以输血补液后好转。所有患者SpO2均>96%,术后苏醒时间(24±8.66)min,术中未发生躁动、谵妄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维持在全身麻醉中,对产科患者循环影响小,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于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长垣县中医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研究组(49例)。给予对照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常规静脉输注麻醉,给予研究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对比两组警觉/镇静(OAA/S)评分,观察两组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开始后20、30 min及术毕时OA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拔管、苏醒、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效果显著,可缩短术后麻醉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效应室靶浓度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麻醉效果.方法 拟行ERCP术患者150例,ASA Ⅰ、Ⅱ级,年龄20~65岁,随机分为3组(n=50):P4.0组、P4.5组和P5.0组.ERCP术前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行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分别设为4.0、4.5和5.0μg/mL,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设为1.5 ng/mL,靶控输注泵显示二者效应室浓度达目标浓度时开始检查,检查结束时停止靶控输注.于麻醉诱导前(T0)、进镜时(T1)、镜至十二指肠乳头(T2)、术中(记录术中任意3次取均值)(T3)和患者清醒(T4)时监测血压(SBP/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Narcotrend麻醉深度评分(NT).记录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的用量、SpO2最低值、操作时间及患者苏醒时间.记录需麻黄碱静注、体动、呛咳和打鼾的患者例数.结果 3组SBP、DBP、HR和SpO2数学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P5.0组的打鼾患者比例最高(P<0.05),SpO2值最低(P<0.05),苏醒时间最长(P<0.05).P4.0组体动和呛咳的患者比例最高(P<0.05).3组均无出现SpO2<85%或心率失常的不良事件.结论 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4.5μg/mL复合瑞芬太尼1.5ng/mL靶控输注行ERCP术麻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喉罩麻醉中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喉罩麻醉的使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8例术中采用喉罩麻醉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观察组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参考组靶控输注丙泊酚,对2组患者麻醉不同时间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程度进行观察,同时记录比较2组患者麻醉时间、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麻醉后血压、心率计血氧饱和度均出现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各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起效快,能够有效减少丙泊酚使用量,降低副作用,安全性高,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喉罩麻醉过程中使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来安阳市人民医院就诊并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喉罩麻醉,麻醉方式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而对照组患者则使用气管插管的静脉复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诱导之后的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8.2%(P<0.05)。结论在喉罩麻醉中使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效果良好,患者血液动力血受到的影响较少,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刘强   《中国医学工程》2014,(8):48-49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喉罩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喉罩麻醉,同时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给予对照组患者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各时段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时段HR、MA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段HR、MA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喉罩麻醉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其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且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在老年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应激反应.方法 开腹行直、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高血压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在BIS监测下以血流动力学参数为指导,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诱导;Ⅱ组仅以血流动力学参数为指导恒速推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诱导.记录入室静卧10 min(T0)、意识消失时(T1)、气管插管即刻(T2)及插管后1 min(T3)、3min(T4)、5min(T5)的HR、SBP、DBP;并测定上述时点血糖(Glu)及血浆皮质醇(Cor)浓度变化.结果 T1、T2时两组HR、SBP、DBP明显低于T0时(P <0.05);T3、T4时Ⅰ组SBP、DBP明显低于Ⅱ组,HRⅡ组明显快于Ⅰ组(P<0.05);T2时两组Cor浓度明显低于T0时(P<0.05),T3、T4时Ⅱ组Cor浓度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 BIS监测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TCI应用于开腹行直、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能较好地控制麻醉深度,降低插管应激反应,维持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无痛结肠镜麻醉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90例择期行无痛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间断注射组(对照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组(以下简称芬太尼组)以及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以下简称瑞芬太尼组),记录各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进镜时间、麻醉后苏醒时间以及恢复时间;记录各组患者丙泊酚诱导用量和应用总量;比较结肠镜进入到乙状结肠、回盲瓣以及手术结束时各组患者出现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患者诱导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间和恢复时间瑞芬太尼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和芬太尼组(P<0.05);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丙泊酚诱导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瑞芬太尼组丙泊酚应用总量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和对照组(P<0.05);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在结肠镜进入乙状结肠和回盲瓣时其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结肠镜检查麻醉效果良好,且比较而言,其丙泊酚用量更少,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ERCP)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0例行ERCP患者分为靶控输注丙泊酚组(P组)及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组(R组),各40例。两组丙泊酚初始血药浓度(Cp)为1 g/ml,当效应室浓度(Ce)与之平衡后,P组调整丙泊酚浓度(每次增加0.2 g/ml);R组则按初始1ng/ml开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5 min后调整为2 ng/ml,当Ce与Cp平衡后调整丙泊酚浓度(每次增加0.2 g/ml)至患者呼之不应,睫毛反射及吞咽动作消失时开始插入内镜。记录两组诱导前(T0)、诱导入睡(T1)、插镜(T2)、套石(乳头切开)(T3)、退镜(T4)及睁眼(T5)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所需丙泊酚靶控浓度,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镇静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T1时点MAP、RR较T0时点均下降(均<0.05)。P组丙泊酚所需浓度明显高于R组(<0.01),苏醒时间R组短于P组(<0.01)。镇静评分R组优于P组(<0.05)。R组术中出现体动发生率少于P组(<0.05),两组患者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ERCP诊疗中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可以提供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解翔彬  陈霞 《微创医学》2011,6(3):213-215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全麻在宫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ASAⅠ级或Ⅱ级择期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 min、10 min和停药后10 min的DBP、SBP、HR、SpO2,记录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丙泊酚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在麻醉后5 min、10 min的SBP和DBP较术前下降明显(P<0.05)。R组患者苏醒时间和离开手术室时间较F组短(P<0.01)。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全麻应用于妇科宫腔镜手术,苏醒迅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张国艳  周辉 《新疆医学》2013,43(2):43-45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神经外科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n=23):R组为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诱导量1~2μg/kg,维持量0.2μg.kg-1·min-1;N组为芬太尼组,芬太尼3~4μg/kg诱导,按需单次追加1~2μg/kg维持。两组均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2.5mg/kg·h,记录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术后恢复阶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轻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并于拔管后5min记录病人的OA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均稳定,但瑞芬太尼组在气管插管后,上神经外科头架时以及拔除气管导管时血压心率较为稳定,而芬太尼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瑞芬太尼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轻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较芬太尼组短,拔管后5min OAAS评分较高(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麻醉时,诱导迅速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停药后清醒快,对气管导管耐受性好,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用于冠脉搭桥手术的最佳剂量选择。方法选择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36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2例,分别靶控输注舒芬太尼0.5,1.0,1.5μg/L和丙泊酚0.5~2.0 mg/L,使脑电双频指数(BIS)保持在40~60范围内。劈胸骨后舒芬太尼靶浓度减少1/4。观察3组患者MAP、HR和丙泊酚用量的变化以及丙泊酚Ce改变的次数。结果相对于诱导前(T1),A组患者在劈胸骨时HR和MAP值(T4)显著升高(P〈0.05);相对于A组,C组在插管时(T3)MAP值显著下降(P〈0.05),B组和C组在劈胸骨时HR和MAP值显著降低(P〈0.05)。B组和C组的丙泊酚用量和丙泊酚Ce改变次数显著少于A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高浓度舒芬太尼(舒芬太尼靶浓度≥1.0μg/L)联合丙泊酚用于冠脉搭桥手术,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并能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和丙泊酚Ce改变次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指导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应用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常规诱导后,术中维持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持续泵入,观察组患者给予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持续泵入,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血压变化、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平均麻醉诱导时间、平均清醒时间、平均拔管时间、恶心和呕吐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0.5)min比(3.2±0.4)min,(4.9±1.0)min比(5.0±1.0)min,(12.7±1.5)d比(13.2±1.6)d,2.2%(1/45)比4.4%(2/45),2.2%(1/45)比0.0%,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躁动和肌肉震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8.9%(4/45)比0.0%,13.3%(6/45)比2.2%(1/45),P<0.05]。结论脑电双频指数指导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宫颈癌手术患者能收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具有对心血管影响小和安全高效等特点,非常适合有心血管风险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8.
李春霞 《西部医学》2014,(8):1074-1076
目的 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在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靶控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组(对照组),每组3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诱导3 min后(T1)、插管(T2)、切皮(T3)、术中探查(T4)以及拔管(T5)时的血压(SBP、DBP)和心率(HR)的变化,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记录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靶控组苏醒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诱导3 min后(T1)的SBP、DBP、HR低幅度大于靶控组(P<0.05);拔管(T5)时,对照组SBP、DBP、HR显著高于靶控组(P<0.05).两组BMI正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中肥胖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靶控组(P<0.05).结论 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可缩短苏醒时间,降低麻醉药用量,对血压、心率影响较小,可降低老年肥胖患者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靶控输注(TCI)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全凭静脉麻醉输注方式将其分为T组(T)和C组(C组),每组各35例。其中C组采用持续泵入,T组则采用靶控输注,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1和插管前相比,两组的SBP、DBP和HR指标均有显著变化,且T组的变化程度显著优于C组(C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的麻醉时间无显著差异,但T组的麻醉诱导时间、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C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组共使用丙泊酚(799.5±119.4)mg和瑞芬太尼(1 358.4±221.5)μg显著高于T组的丙泊酚(742.1±106.2)mg和瑞芬太尼(1 180.5±198.6)μg,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持续泵入相比,对全凭静脉麻醉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靶控输注的方式具有更显著的效果,且能够降低污染和并发症,安全性较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孙坤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2):134-135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拟行择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Ⅰ组为芬太尼、丙泊酚、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观察2组患者入室后(T1)、诱导后(T2)、插管后(T3)、充气后30s(T4)、术毕(T5)各时点血压、心率变化及麻醉恢复情况(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果Ⅱ组患者T2、T3、T4时的MAP均低于Ⅰ组(P均〈0.05),Ⅱ组患者T2时的心率低于Ⅰ组(P〈0.05),T5时心率高于Ⅰ组(P〈0.05),其余各时间点的心率、血压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Ⅱ组患者术后清醒及拔管时间均短于Ⅰ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可抑制插管时的应激反应,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苏醒迅速,且缩短患者手术室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