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天津市≥15岁人群饮酒行为现状,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2010-2012年开展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取的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河西区、北辰区和静海县作为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分别抽取6个居(村)委会,每个居(村)委会中各抽取75户,抽取膳食饮酒部分调查资料完整的≥15岁的常住家庭成员作为调查对象,共3 137人,分析其饮酒行为流行现状和特点。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进行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进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 天津≥15岁人群的现在饮酒率、危险饮酒率和有害饮酒率分别为32.2%、3.5%和4.0%,饮酒者中平均每日酒精摄入量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为29.26(0.00~546.27)g。男性现在饮酒率、危险饮酒率、有害饮酒率和酒精摄入量分别为55.9%、7.4%、8.5%和19.00(0.00~546.27)g,明显高于女性[12.6%、0.2%、0.3%和0.43(0.00~93.52)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北辰区居民的现在饮酒率(43.2%)、危险饮酒率(4.9%)和有害饮酒率(6.4%)均最高,静海县居民的酒精摄入量[22.00(0.05~540.00)g]最高;各年龄组中45~岁组饮酒率(38.7%)、危险饮酒率(5.5%)、有害饮酒率(6.5%)和酒精摄入量[16.64(0.00~546.27)g]均最高。饮酒主要类型依次为低度白酒(19.3%)、啤酒(17.2%)、高度白酒(11.7%)和葡萄酒(6.3%)。从饮酒频率≥1次/周的比例来看,4种酒从高到低依次为高度白酒(64.9%)、低度白酒(57.3%)、葡萄酒(47.9%)和啤酒(36.1%);男性高于女性(男性低度白酒、高度白酒、啤酒、葡萄酒饮酒频率≥1次/周的比例依次为62.8%、67.8%、42.0%和59.7%,女性依次为25.8%、33.3%、15.3%和20.5%),低、高度白酒以45~岁组最高(低、高度白酒饮酒频率≥1次/周的比例依次为65.2%、73.6%),其次是60~岁组(低、高度白酒饮酒频率≥1次/周的比例依次为61.5%、70.2%),而啤酒、葡萄酒年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中低度白酒、啤酒、葡萄酒均以静海县(低度白酒、啤酒、葡萄酒饮酒频率≥1次/周的比例依次为74.7%、54.3%、87.5%)为最高,高度白酒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津人群中饮酒是一种普遍的行为,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需要进一步探索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关政策与重点人群干预措施,控制饮酒行为,减少饮酒相关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2010年上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饮酒行为现状.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2010年“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部分资料,研究上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饮酒现状、饮酒频率、饮酒类型、每日酒精消费量及分级.结果 15岁及以上居民饮酒率为26.1%,男性为43.9%,女性为8.0%.饮酒者中酒精摄入量为34.3 g/d,男性为37.7 g/d,女性为14.9 g/d.不同年龄组中,男性45 ~ 59岁年龄组饮酒率和每日酒精摄入量最高(53.9%和42.6 g/d),女性18~44岁年龄组饮酒率最高为9.6%,45 ~ 59岁年龄组酒精摄入量最高为16.5 g/d;中心城区和非中心城区的饮酒率分别为22.9%和28.5%,酒精摄入量分别为28.5g/d和37.8 g/d.男性饮酒者中,饮酒频率以几乎每天饮酒的比例最高(35.5%),3~6d/周的比例最低(13.0%);饮酒类型中,以饮黄酒、啤酒为主,比例为62.0%和42.8%,饮低度白酒的比例最低为9.8%;过量饮酒、危险饮酒和有害饮酒的比例分别为20.0%、9.2%和20.6%,单次大量饮酒比例为24.6%.结论 2010年上海地区15岁及以上居民饮酒率较高,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间饮酒行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分析2010-2012年中国15~17岁人群饮酒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个人健康情况调查问卷”中的饮酒情况数据,对6 581名15~17岁人群饮酒率、饮酒类型和日均酒精摄入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中国15~ 17岁人群饮酒率为14.0%,男性(19.2%)高于女性(8.5%);17岁人群饮酒率最高,为18.0%.不同性别、年龄人群饮酒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8.04,52.67,P值均<0.01).饮用啤酒的比例最高(85.1%),其次为葡萄酒(35.2%).饮酒人群的日均酒精摄入量为4.9 g,其中男性(5.6 g)高于女性(3.4 g),17岁人群日均酒精摄入量最高(5.5 g),不同性别、年龄及城乡人群饮酒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3.37,7.67,29.70,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家庭人均年收入<10 000元、现在吸烟者饮酒率高.结论 中国15~17岁人群的饮酒问题不容忽视,建议尽早对该人群进行不饮酒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饮酒行为现状,为开展社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健康管理和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深圳市福田区随机抽取12个社区,通过多种途径(体检资料查询、日常门诊发现、家庭医生发现、义诊发现)在被选取的社区中筛查发现慢性病高风险个体1 923名,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最终获得1 870名慢性病高风险个体的有效问卷。结果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现在饮酒率为11.39%,其中男性和女性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现在饮酒率分别为21.65%和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病高风险人群中现在饮酒者平均酒精摄入量为21.09 g/d,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25.40 g/d)显著高于女性(7.06 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现在饮酒者中过量饮酒者比例为24.41%,男性(28.22%)和女性(12.00%)现在饮酒者中过量饮酒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和婚姻状况与慢性病高风险人群过量饮酒行为的发生与否存在相关性(OR=10.939,95%CI:4.867~24.589;OR=2.988,95%CI:1.203~7.424)。结论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总体饮酒率不高,但饮酒者酒精摄入量和过量饮酒比例偏高,需针对其人群分布特点制定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进而防止和减缓饮酒相关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市居民饮酒行为现况,为相关部门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3个区647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显示深圳市居民的现在饮酒率为15.46%(100人),男性现在饮酒率为25.96%(74人),高于女性的7.18%(26人);45~59岁组饮酒率最高为24.44%(33人);现在饮酒者中<18岁开始饮酒者每天或几乎每天饮酒;饮酒主要类型依次为啤酒(37.00%)、白酒(24.00%)、其他酒类(21.00%)和果酒(18.00%);酒类消费中平均每天酒精消费量为18.84 g,其中男性为22.49 g,女性为8.17 g。酒类消费者中过量饮酒比例为22.00%(22人),其中男性为24.32%(18人),女性为15.38%(4人)。结论深圳市居民总体饮酒率不高,但是饮酒行为有年轻化趋势,并且在某些人群中饮酒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2012年中国20~79岁男性饮酒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我国20~79岁不同地区、年龄、文化程度和吸烟情况的男性人群的饮酒行为。方法 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150个监测点开展抽样调查,每个监测点调查人数不少于1 000人。个人饮酒行为信息来源于“个人健康情况调查问卷”,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面对面询问获得。结果 60 791名20~79岁男性纳入分析,其饮酒率为57.8%(农村为58.3%,城市为57.3%),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为32.7 g(农村为33.3 g,城市为32.1 g)。我国50~59岁年龄组男性几乎每天饮酒的构成比和平均每日酒精摄入量在各年龄组中最高。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平均每日酒精摄入量、几乎每天饮酒的构成比和过量饮酒率明显下降。不吸烟人群的饮酒率、平均每日酒精摄入量、几乎每天饮酒的构成比和过量饮酒率均低于曾经吸烟和现在吸烟人群。结论 我国20~79岁男性饮酒行为较普遍,城乡差别较小,但平均每日来源于不同酒类的酒精摄入量在不同特征人群中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吸烟情况的男性人群过量饮酒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东省≥18岁居民饮酒行为的流行状况,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托于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项目,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省14个监测点≥18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饮酒行为问卷调查。采用复杂抽样加权法估计不同特征人群的饮酒行为特征。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 600名≥18岁的常住居民,经复杂加权计算后,男性占51.42%,女性占48.58%;城市居民占68.99%,农村居民占31.01%。2018年广东省≥18岁居民过去12个月饮酒率为50.13%,男性(66.71%)高于女性(32.59%),城市(53.96%)高于农村(41.61%)。过去30 d饮酒率为31.50%,男性(45.29%)高于女性(16.90%)(均P<0.01)。62.77%的男性和88.02%的女性每周饮酒<1 d,随着年龄增加,每周≥5 d的饮酒频率逐渐上升。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11.98 g,男性(15.74 g)远高于女性(3.13 g),农村(15.78 g)高于城市(10.57 g)(均 P<0.01)。广东省≥18岁居民危险饮酒率和有害饮酒率分别为1.25%和2.31%,农村危险饮酒率(1.84%)高于城市(0.99%)(P<0.01)。结论 广东省≥18岁居民饮酒行为现况不容乐观,加强以农村地区、文化程度偏低、中老年男性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009年辽宁地区18岁及以上居民饮酒行为现状。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部分资料,研究辽宁省成年居民饮酒现状、饮酒频率、饮酒类型、每日酒精消费量及分级。结果 18岁及以上居民饮酒率为34.0%,男性为58.0%,女性为11.7%。饮酒者中每日酒精消费量为13.4g/d,男性为15.7g/d,女性为5.1g/d。不同年龄组中,男性45~岁年龄组饮酒率和每日酒精消费量最高(62.5%和18.9g/d),女性18~岁年龄组饮酒率和每日酒精消费量最高(16.1%和5.7g/d);4类地区中,城市、郊区、县城和农村居民的饮酒率分别为34.9%、35.3%、32.7%和33.6%,每日酒精消费量农村最高(16.3g/d),郊区最低(8.4g/d);不同教育程度中,小学及以下饮酒率最低(24.2%),而酒精消费量最高(17.3g/d)。饮酒频率中,以几乎每天饮酒的比例最高(32.1%),每月少于1次的比例最低(11.9%)。男性主要以几乎每天饮酒(35.9%)和每周饮酒1~2次(28.1%)为主;女性主要以每月饮酒少于1次(30.2%)和每月饮酒1~3次(28.6%)为主。饮酒类型中,以饮啤酒、白酒为主,比例为71.3%和59.1%,饮葡萄酒的比例最低(12.2%),其中女性饮葡萄酒比例(31.7%)约为男性(8.0%)的4倍。每日酒精摄入量分级中,适量饮酒比例为66.2%(男性为64.0%,女性为76.2%),过量饮酒、危险饮酒和有害饮酒的比例分别为13.1%、10.8%和9.9%。结论 2009年辽宁地区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饮酒率较高,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教育程度间饮酒行为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国15岁及以上城乡居民的饮酒现状。方法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个人健康情况调查问卷"中的饮酒情况数据,对145 263名15岁及以上居民的饮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中国15岁及以上居民的饮酒率为34.3%,男性(54.6%)高于女性(13.3%),45~59岁人群饮酒率最高(38.6%);饮酒者饮用最多的是啤酒(64.6%),其次为高度白酒(38.7%)和低度白酒(29.7%);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为28.1 g,男性(32.8 g)高于女性(8.0 g),45~59岁人群酒精摄入量最高(38.5 g);饮酒人群中过量饮酒率为30.4%,男性(34.8%)高于女性(11.7%);饮酒人群中危险饮酒率为13.9%,男性(16.0%)高于女性(4.7%),45~59岁人群的过量饮酒率(41.1%)和危险饮酒率(20.1%)最高。结论中国15岁以上居民饮酒现象比较普遍,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应加强过量饮酒危害的宣传,尤其注重45~59岁年龄段的男性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饮酒与男性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TG/HDL-C比值的关系。方法 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在广西的监测数据,以年龄18~65岁之间的男性为研究对象,共1290人纳入研究,数据录入采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录入系统进行,应用SPSS19.0比较不同酒精摄入量男性基本信息分布、血脂 (TG、HDL-C、TG/HDL-C) 水平、异常率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酒精摄入量男性血脂异常患病危险的OR值。结果 极重度饮酒男性的TG水平和TG/HDL-C比值均明显高于不饮酒者(P<0.05);重度饮酒者HDL-C明显高于不饮酒者和轻度饮酒者(P<0.001)。男性居民TG、HDL-C、TG/HDL-C异常率分别为37.4%、22.6%和29.1%。不同酒精摄入量分组间TG异常率和TG/HDL-C比值异常率不同(P均<0.01),TG异常率和TG/HDL-C比值异常率均随着酒精摄入量的增加而升高。调整了年龄、BMI、中心性肥胖等影响因素后,当男性居民的酒精摄入>48.0g/ d时,患高TG血症和TG/HDL-C比值异常的OR(95%CI)分别为2.24(1.49~3.37)和1.62(1.03~2.56)。结论 饮酒与升高男性高TG血症发病危险相关,当酒精摄入量>48.0g/d时增加男性高TG血症和TG/HDL-C比值异常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饮酒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胜利油田滨州工作区某社区抽取18岁以上常住居民3 471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慢性病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本社区居民饮酒率为32.87%(标化率为21.54%),其中男性饮酒率为72.29%(标化率为58.80%),女性饮酒率为4.16%(标化率为3.13%),男性高于女性(χ2=766.39,P0.05)。饮酒人群慢性病患病率高于不饮酒人群,饮酒年限越长,慢性病患病率越高(χ2趋势=127.95,P0.05),饮用高度白酒慢性病患病率高,而饮用葡萄酒患病率低(χ2=40.39,P0.05),随着饮酒频率的增加,慢性病患病率呈现"~"型,以"10次以上/周"患病率为最高,"小于3次/周"为最低(χ2趋势=17.61,P0.05),平均每次饮酒量越高,慢性病患病率越高,但是"平均每次饮用400 ml以上"人群患病率有所下降(χ2趋势=4.0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饮酒(OR=1.81)、饮酒年限(OR=1.30)、饮酒频率(OR=1.42)、平均每次饮用量(OR=1.26)均是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被调查社区居民饮酒率较高,应加强饮酒人群的健康教育,控制饮酒,以降低与饮酒有关的慢性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东省≥15岁居民饮酒行为现状,为制定广东省饮酒相关健康教育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7个区县为调查点(深圳市罗湖区、广州市天河区、珠海市金湾区、肇庆市端州区、佛山市禅城区、惠州市博罗县、阳江市阳西县),每个调查点抽取6个居委会(村),每个居委会(村)抽取75户家庭,每个被抽中家庭的≥15岁家庭成员参与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过去12个月里是否喝过酒、饮酒类型、频率、平均每次饮用量等内容,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调查≥15岁居民7 703人,饮酒人数为960人,粗饮酒率为12.5%(960/7 703),标化率为13.4%;其中男性粗饮酒率为24.2%(799/3 305),女性为3.7%(161/4 398),标化率分别为29.1%、3.1%,男性标化饮酒率高于女性(P〈0.01);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居民粗饮酒率依次为16.3%(358/2 204)、12.4%(422/3 413)、8.6%(180/2 086),标化饮酒率依次为13.4%、12.1%、10.5%,不同地区间居民标化饮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18~、45~、≥60岁组居民粗饮酒率依次为1.4%(5/368)、14.4%(497/3 440)、13.3%(300/2 259)、9.7%(158/1 636),标化饮酒率依次为3.4%、18.7%、8.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1.6%(412/799)的男性饮酒者和39.8%(64/161)的女性饮酒者每周饮酒≥5次。饮酒类型前3位是啤酒、白酒和葡萄酒,饮用比例依次为62.1%(596/960)、51.8%(497/960)、34.8%(334/960)。在饮用高度白酒者中平均每次饮用白酒≥150 g占44.4%(127/286)。结论广东省≥15岁城乡居民普遍存在饮酒行为,需进一步开展调查找出重点人群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饮酒行为和饮酒量。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市15岁以上常住居民饮酒状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15岁以上常住居民饮酒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于2008年5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石家庄市15岁以上常住居民7668人进行调查。结果总体饮酒率为29.6%,其中城市33.8%,农村28.4%,男性55.5%,女性6.8%。饮酒率与性别、年龄、城乡、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相关(P0.05)。在近1年饮酒者中,每天饮酒者占13.2%,有28.2%的人饮啤酒,女性(44.2%)高于男性(25.9%)。有2.6%的人饮葡萄酒,女性(13.7%)高于男性(1.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乡、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性别影响饮酒率,OR(95%CI)值分别是1.438(1.209~1.711),1.049(1.029~1.069),0.899(0.872~0.927),0.796(0.741~0.855),17.964(5.594~20.694)。结论该市15岁以上居民以饮低度白酒和啤酒为主,饮酒者主要是男性,应加强健康宣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河南省中牟县35~75岁居民心血管病高危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防治心血管病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以国家心血管病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为依托,将2016年1—12月河南省中牟县辖区内心血管病项目初筛数据中35~75岁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并应用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心血管病风险评估,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该人群心血管病高危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心血管高危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2 104名35~75岁居民进行研究,男性1 122人,女性982人;年龄35~75岁,平均(59.3±6.4)岁;BMI 17.1~27.4 kg/m2 ,平均(22.6±3.1)kg/m2。检出心血管病高危228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检出率为10.84%。其中血压高型高危所占比例最高(36.84%),其次为心血管病史型高危(26.32%)、患病风险≥20%型高危(20.18%)、血脂异常型高危(16.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499)、年龄越大(OR=2.795)、BMI≥24.0 kg/m2OR=2.255)、居住地为农村(OR=2.044)、学历为初中及以下和高中或中专(OR=1.866、1.383)、饮酒超量(OR=1.994)、体育锻炼1~2次/周、≥3次/周(OR=0.581、0.489)是35~75岁居民心血管病高危的影响因素。结论 河南省中牟县35~75岁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其受到性别、年龄、BMI、居住地、学历、职业、饮酒、体育锻炼多种因素影响,需针对具有以上影响因素的人群加强宣教工作并重点筛查,做好心血管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心血管病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我国18~60岁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北京、辽宁、浙江、云南、陕西抽取6159名城乡居民,进行超重、肥胖流行现状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收回有效问卷6159份,问卷有效率100%。调查对象的体重指数(BMI)为(23.1±3.6),体重偏轻比例为5.7%,正常为58.7%,超重为28.9%,肥胖为6.3%。不同城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是否吸烟、每周饮酒次数、每周锻炼锻炼次数及锻炼时间的成年居民之间超重肥胖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有男性、高年龄组、工人、戒烟者。结论我国城乡居民超重肥胖患病患病率较高,在社区人群中应大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加强控制体重,特别是农村中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蓬莱市农村居民生活危险因素及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患病情况,为制定慢性病防治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10月,在蓬莱市抽取部分15-59岁农村居民进行调查。[结果]调查320人(男性162人,女性158人),每日摄取食盐(11.69±5.35)g,油脂(45.68±15.58)g;每日静坐时间男性为(2.90±1.87)h,女性为(3.00±2.15)h;男性吸烟率为51.85%,饮酒率为60.49%。肥胖率男性为17.28%,女性为32.91%(P〈0.01);超重率、中心性肥胖率男性分别为32.71%、52.46%,女性分别为28.48%、62.66%(P〉0.05);高血压患病率男性为33.33%,女性为36.71%(P〉0.05)。[结论]蓬莱市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与肥胖罹患率较高,高油、高盐饮食者较多,饮酒率、吸烟率较高,运动时间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我国成年人饮酒状况对代谢综合征(MS)发病的影响。方法本项目为前瞻性队列研究。2007至2008年对分别于1998和2000年基线调查的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35~74岁的27020例队列人群开展随访调查。结果基线14572例非MS人群经8年随访,共发生MS2362例。在调整了年龄、南北方、城乡、受教育程度、体力活动、吸烟、体质指数以及MS组分数后,和不饮酒者相比,男性饮酒者发生MS的相对危险度(RR)为1.24(95%CI:1.06~1.45),人群归因危险度为10.13%;每日摄入酒精量10.1~20g,20.1—40g,〉40g组的RR分别为1.36(95%CI:1.02~1.82),1.34(95%CI:1.03—1.74)和1.41(95%CI:1.13,~1.77);每周饮酒2~5次和/〉6次的RR分别为1.25(95%CI:1.01~1.55)和1.26(95%CI:1.04~1.52);只喝啤酒组、只喝白酒组和混合饮酒组的RR分别为1.60(95%CI:1.05~2.45)、1.30(95%CI:1.02~1.65)和1.27(95%CI:1.06~1.52)。女性每日摄入酒精量在10.1~20g组和〉20g组RR分别为2.67(95%CI:1.26—5.65)和2.38(95%CI:1.35—4.22)。结论在全人群中,每13摄入酒精量〉10g就会显著增加MS发病风险,在女性中尤为明显。男性每周饮酒≥2次以及只饮啤酒、只饮白酒和混合饮酒者均明显升高MS的发病风险。为减少MS的流行,应提倡限制酒精过量摄入,尤其女性更应限制酒精摄入量(≤10g/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深圳市年龄≥60岁老年人群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期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深圳市罗湖区下辖全部51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所有年龄≥60岁深圳户籍常住居民开展调查,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收集相关信息。 结果 本调查共纳入7 982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平均年龄为(67.68 ± 5.41)岁,女性偏多,占57.2%。共检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 257例,患病率1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79岁(OR=2.60)、80~92岁(OR=3.91)、超重(OR=1.82)、肥胖(OR=4.1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常(OR=2.12)、患高脂血症(OR=1.59)的老年人患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可能性较高;文化程度越高、新鲜水果、大米以及豆制品食用频次越多的老年人患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可能性较低;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相比,高中/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OR值分别为0.82、0.65;与<4次/月组相比,新鲜水果的食用频次4~11次/月、≥12次/月的OR值分别为0.55、0.46;与<12次/月组相比,大米的食用频次≥12次/月的OR值为0.46;与<4次/月组相比,豆制品的食用频次≥12次/月的OR值为0.80。 结论 深圳市老年人群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率较高,高龄、超重、肥胖、HDL-C异常和患高脂血症是老年人患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较高、摄入较多的新鲜水果、大米和豆制品可能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深圳福田区社区高血压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文如 《现代医院》2010,10(9):144-146
目的探讨深圳福田区社区居民高血压病及主要危险因素的现状,为社区高血压病社区综合防治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式,对深圳福田区社区20岁以上常住居民的高血压病及主要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深圳福田区社区成人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为9.0%,不良行为习惯和不良患病行为方面:吸烟率为20.9%、饮酒率为26.8%、不规律饮食率为76.1%、饮食嗜咸率为35.2%、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率为45.1%、从来没有测过血压率为1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情况(OR=1.509)、缺乏体育锻炼(OR=1.475)和无定期测量血压(OR=0.633)是深圳福田区社区成人高血压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深圳福田区社区成人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一般,而不良行为习惯较高,应加强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的卫生行为和生活习惯,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将有利于城区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