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石狮市中小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抗体水平。[方法]对1898名HBsAg和抗-HBs阴性的学生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免疫结束6个月后检测抗体。[结果]抗-HBs阳转率92.1%(1749/1898),小学生与中学生的抗-HBs阳转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小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较好,随年龄的增大,免疫效果有下降趋势。应加强青少年乙肝疫苗接种,控制人群乙肝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2.
雅安市中小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现状和HBsAg携带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雅安市11005名中小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现状及部分学生HBsAg携带率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HBsAg携带率;城区小学为3.31%;城区中学为4.04%;农村小学为6.68%。农村显著高于城区(P<0.05)。曾到各医疗点接种乙肝疫苗的中小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44.56%,接受抗-HBs检测4838人,抗-HBs阳性率为为77.32%;其中防疫站组织学校接种1040人,接受抗-HBs检测469人,抗-HBs阳性率为82.73%。  相似文献   

3.
海南农垦区18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乙肝疫苗接种率与HBsAg携带率的关系及海南垦区乙肝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为制定海南垦区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调查垦区1-18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史,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 调查1-18岁人群6669人,乙肝疫苗接种率为41.2%,HBsAg携带为9.2%。其中全程接种HBsAg携带率为2.4%,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HBsAg携带率为14.0%。差别有显性;全程接种HBsAg感染保护率为82.9%。抽查843人的抗-HBsAg,阳性率为62.8%,其中全程接种抗-HBs阳性率为85.7%,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抗-HBs阳性率为36.9%。结论 HBsAg携带率高低与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低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海南垦区1-18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尚不高,目前仍处于高HBsAg携带率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东莞市婴儿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东莞市五个镇981名一周岁内按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完3针5μg乙肝疫苗的婴儿作为监测对象,进行乙肝标志物血清学监测。结果981名监测对象中,抗-HBs阳转率达97.04%(952/981);HBsAg携带率为0.41%(4/981);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为93.83%;母亲HBsAg阴性婴儿的抗-HBs阳转率和GMT均高于母亲HBsAg阳性的婴儿,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第1针及时接种与否、性别和出生体重间抗HBs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东莞市婴儿按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完3针5Mg乙肝疫苗抗-HBs阳转率达到较高水平,母亲HBsAg携带状况是婴儿乙肝疫苗抗-HBs阳转率和抗体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郑州地区铁路职工HBsAg携带情况及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 ELISA法检测HBsAg ;随机分两组进行乙肝血源疫苗和基因疫苗接种 ,观察对比两种疫苗免疫效果。结果 HBsAg携带率为 7.0 5 %(4 0 / 5 6 7) ,低于全国 10 %的平均水平。 5 2 7名职工接种乙肝血源疫苗和乙肝基因疫苗比较调查 ,显示两种疫苗的抗 -HBs阳转率无显著性差异 ,但在性别上阳转率均有差异。结论 女性抗 -HBs阳转率明显高于男性。即女性接种乙肝疫苗后更易获得保护性抗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乙肝疫苗接种率与HBsAg携带率的关系及荣成市乙肝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为制定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调查1~18岁在校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调查1~18岁学生7 016人,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7%,HBsAg携带率为5.9%.其中全程接种者HBsAg携带率为2.3%,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者HBsAg携带率为13.2%,差异有显著性;全程接种者HBsAg感染保护率为82.6%.抽查943人的抗-HBs,阳性率为77.1%,其中全程接种者抗-HBs阳性率为88.5%,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者抗-HBs阳性率为35.4%.结论 HBsAg携带率高低与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低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通过乙肝疫苗接种,接种人群的HBsAg携带率已有较大幅度下降,对控制乙型肝炎已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温岭市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及发展趋势,制定防治措施。方法2004—2007年入学的省级某重点高中新生,我们采用ELISA方法对其血清进行乙肝“三抗”的检测。结果学生HBsAg携带率为10.94%,男性高于女性;保护性抗体(抗-HBs)为28.61%;乙肝易感学生高达59.69%。结论学生HBsAg携带率较高,保护性抗体低,易感人群多,学校应组织加强对学生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以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血源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对澄江县1991~1995年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完成血源乙肝疫苗接种的人群,按接种后间隔1~5年分组,每组随机抽取100名儿童,采末梢血,共得517份免疫者的血清样品.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Bs、HBsAg。结果表明,接种乙肝疫苗2年内抗-HBs阳性率在90%以上,以后随间隔年眼的延长而明显下降,间隔5年降至60%,人群平均保护率达78.57%.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阿里地区1~19岁人群HBsAg带状况及抗-HBs水平,考评西藏阿里地区实施乙肝疫苗新生儿免费接种后的1~4岁人群免疫效果,以及接种对乙肝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 全地区7个县共随机抽样1~19岁常住健康人群990人,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 全地区1~19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13.84%,其男性阳性率为15.45%,女性阳性率为12.17%;抗-HBs阳性率为25.25%,其中男性阳性率为24.36%,女性阳性率为26.19%;1~4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4%,低于5~19岁人群HBsAg携带率15.07%;1~4岁人群抗-HBs阳性率为37.01%,5~19岁人群抗-HBs阳性率为22.97%. 结论 阿里地区1~19岁健康人群HBsAg携带率处于较高水平,1~4岁人群抗-HBs阳性率高于5~19岁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新生儿免费接种对乙肝传播有明显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接种全程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免疫记忆情况。方法1987-1989年出生时接种乙肝血源疫苗的1201名新生儿,以及1996-1999年出生时接种乙肝酵母重组疫苗的2484名新生儿,于2005年随访时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和核心抗体(抗- HBc),结果959名3项乙肝病毒(HBV)标志物均阴性,其中228名接种乙肝血源疫苗,731名接种乙肝酵母重组疫苗,于加强免疫1针乙肝酵母重组疫苗后15 d时检测其抗-HBs。此外,随机选择11名加强免疫后无应答和22名有应答者,应用酶免疫斑点法(ELISPOT)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有初次免疫后抗-HBs定量检测资料者190名,比较其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后抗-HBs水平。结果加强免疫后,79.82%接种乙肝血源疫苗者抗-HBs阳转,几何平均滴度(GMT)为325.69 mIU/ml;95.62%接种乙肝酵母重组疫苗者抗-HBs阳转,GMT为745.18 mIU/ml。加强免疫后所产生的抗-HBs水平与初次免疫后抗体滴度有关。加强免疫后抗-HBs阳转者的IL-2阳性率(40.91%)也高于无应答者(P<0.01)。结论在乙肝疫苗初次免疫后,抗-HBs转阴者中,大部分仍具有免疫记忆,仅少部分在长期随访中丧失免疫记忆。因此,在高流行地区,对丧失免疫记忆者应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状况,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乌鲁木齐县3所中小学综合性学校的在校学生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测,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疫苗接种前中小学学生HBsAb阳性率为67.36%,免疫前小学生HBsAg阳性携带率(1.28%)低于初中学生(1.74%),男女生之间,汉族、回族、哈萨克不同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中小学学生乙肝疫苗全程免疫1个月后HBsAb阳转率达到89.72%,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无(弱)应答率为10.28%,无应答率中小学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县中小学学生HBsAb阳性率较低,对学生进行乙肝疫苗强化免疫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以下称乙肝疫苗)在临沂市中小学生中大规模接种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兰山区中小学各1所。小学1—6年级和中学初一到高三的6—18岁1829名学生,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年后,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HBsAg、抗-HBc、抗-HBs。结果乙肝疫苗接种前后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6.66,P〈0.01);HBVM中,接种后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接种前(x^2=205.42,P〈0.01);接种前后HBsAg总感染率、抗-HBc总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小学生大规模接种的效果较好,低年龄组人群应为乙肝疫苗大规模接种的优选对象。  相似文献   

13.
王兆成  孙绪良 《职业与健康》2009,25(17):1872-1874
目的为了解中小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病毒(HBV)感染水平,探讨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及持久性,为制定其他人群乙肝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分析江苏省沭阳县中小学生乙肝疫苗免疫史及检测其HBV血清标志物,并比较二者关系。结果乙肝疫苗接种率为84.79%,加强接种率为41.60%,未种率为1.66%,年龄越低接种率越高;HBSAg阳性率为2.67%,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抗-HBs阳性率为55.66%,随年龄增长而下降;HBsAg阳性率与接种针次成反比,抗-HBs阳性率与接种针次成正比。结论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HBV感染的有效手段,在提高初免接种率的同时,应定期开展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14.
崔京玉 《职业与健康》2009,25(9):970-971
目的了解珲春市中小学生HBsAg携带状况和抗-HBs水平,为学校制订防治乙型肝炎(乙肝)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126名中小学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2126名中小学生HBsAg阳性率为1.69%,其中朝鲜族学生阳性率高于汉族学生。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学生阳性率高于小学学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性率为55.69%,其中朝鲜族学生阳性率高于汉族学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学学生阳性率高于中学学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乙肝无免疫力的学生应给予乙肝全程免疫,抗.HBs弱阳性的给予一次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5.
潍坊市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12年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疫菌的免疫效果。方法自1993年起,每年随机抽查〈15岁40-50名乙肝疫苗接种儿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接种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并进行免疫前后检测结果分析。结果乙肝疫苗免疫后,儿童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为90.63%,0-15岁儿童的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抽样调查〈15儿童1178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10%、71.14%、8.15%,未开展接种乙肝疫苗前的1993年抽样调查〈15儿童756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3.17%、12.98%、10.05%,开展接种前后HBsAg、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624.00,均P〈0.01);加强免疫和未加强免疫儿童的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和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t=4.51;均P〈0.01)。结论乙肝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加强免疫对维持较高抗-HBs水平阳性率和GMT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6.
防城港市2007年中小学生HBsAg携带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防城港市中小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感染状况,为乙型肝炎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全市10162名中、小学生进行HBsAg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该市中、小学生HBsAg阳性率为6.98%;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阳性率分别为2.78%、8.17%、12.07%。小学与初中、小学与高中、初中与高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6.60、252.58、23.83,P〈0.01);男女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8.54%、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9,P〈0.01);城区学生检出率为5.16%,农村学生检出率为9.92%,城乡学生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67,P〈0.01)。结论防城港市中小学生的乙型肝炎防治工作仍有待加强,要加大乙型肝炎防治知识的宣传,做好中小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工作,提高学生免疫水平,降低乙型肝炎感染及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张俊光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116-2118
[目的]了解苗族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台江县疾控中心2003~2005年检测的在校学生共计8260人运用酶联免疫法行乙肝“两对半”测定。[结果]HBsAg阳性率为11.48%,中学生阳性率明显高于小学生,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区学生。感染模式以“大三阳”和“小三阳”为主,并有年龄、性别、城乡差异。[结论]该应加强新生中HBV的检测,并采取乙肝疫苗接种等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德清县中小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2008年进行的德清县中小学生HBsAg检测发现的HBsAg阳性者为病例,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同性别、同学校、年龄上下相差不超过1岁的HBsAg阴性汉族学生为对照。通过追踪调查学生免疫接种卡获得乙肝免疫信息。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已接种且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者在病例组有0人,在对照组有28人(39.44%)。长期与乙肝病例一起生活是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P0.01)。乙肝疫苗是否接种等其他变量与HBsAg阳性间均无统计学关联。多因素分析发现,排除接种且产生抗-HBs的学生后,长期与乙肝病例一起生活是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其OR值为15.000(95%CI为1.981~113.556)。结论乙肝疫苗接种且产生抗-HBs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长期与乙肝病例一起生活是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徐勤友  公丕峰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72-2673
目的观察实施补种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疫苗项目前后疫苗应答效果,为后续学生乙肝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随机抽取的甲、乙2所学校的1 364名学生,在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前后,分别采用胶体金法检测指血中乙肝抗体(抗-HBs),对质控区和测试区同时出现红带判定为阳性。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①通过实施乙肝补种项目,1 364名学生抗-HBs检出率由补种前的71.0%上升为86.6%,补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47,P0.01)。②学校甲在补种前抗-HBs检出率为68.6%,学校乙为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P0.01);补种后抗-HBs检出率基本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P0.05)。③补种前,五年级的学生抗-HBs的检出率高于七年级,分别为76.2%和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7,P0.01);补种后,五年级学生抗-HBs的检出率为89.5%,也高于七年级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8,P0.01)。④男女学生在补种前抗-HBs检出率分别为72.8%和6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P0.05)。补种后,男女学生的抗-HBs检出率分别87.7%和8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4,P0.05)。结论①补种前后人群抗-HBs检出率对比,免疫效果非常明显,但结果偏低。②乙肝疫苗的补种应与抗-HBs的检测相结合,才能进一步提高免疫效果。建议将抗-HBs纳入中小学生健康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新疆某中专学生HBsAg、抗-HBs的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解新疆中等专业学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和抗-HBs水平。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558名入校新生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抗体(抗-HBs)。结果558名新生的HBsAg阳性率为8.42%,城市来源的学生HBaAg阳性率高于农村来源的学生,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性率为54.84%,城市来源的学生高于农村来源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肝病毒无免疫保护作用的占检测总人数36.74%,其中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体检很有必要,对乙肝无免疫力的给予乙肝全程免疫,抗-HBs弱阳性的给予一次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