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喉罩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喉罩在心肺复苏中快速建立人工通气道的急救作用。方法对26例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在建立人工通气道时因估计难以进行气管插管而给以喉罩通气。结果26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经喉罩通气效果均良好。结论在心肺复苏中对难以行气管插管通气时应用喉罩是快速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陈锡得  蔺佩鸿  郭平清 《吉林医学》2011,32(27):5658-5658
目的:探讨插管喉罩(ILMA)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呼吸心跳骤停需紧急心肺复苏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A组气管插管组和B组插管喉罩组。A组采用常规喉镜经口明视下行气管插管成功后即行人工机械通气。B组迅速插入插管喉罩,首先建立有效通气,然后再根据病情需要,部分经喉罩插入气管导管行人工机械通气。结果:插管所需时间B组明显短于A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B组亦明显高于A组。复苏成功率B组也高于A组(P<0.05)。结论:插管喉罩(ILMA)的使用可以快速可靠的建立人工气道,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并能示情况经喉罩插入气管导管,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张洁  王志娟 《吉林医学》2010,(26):4500-4500
目的:探讨喉罩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优越性及安全性。方法:150例心肺骤停患者应用喉罩盲插技术快速建立人工气道,使用人工气囊或简易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喉罩盲插前后生命体征和血氧的变化。结果:137例患者均在15~40s内插管成功,使用人工气囊或简易呼吸机辅助通气后,其中45例患者PaO2、SpO2明显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结论:使用喉罩盲插技术在急救时能快速建立人工气道,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分析院前急救中依据环境与患者情况尽早及时采取不同方式建立人工气道抢救呼吸停止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 选择东营市院前急救站点2006年7月~2010年7月抢救的院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657例,根据发病环境以及插管难易程度分为4组,A组207例采用简易呼吸器,B组141例采用喉罩,C组240例采用食道-气管联合导气管,D组69例采用气管插管,就各组之间操作所需时间、复苏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建立人工通气所需时间A、B、C、D组分别为(16±5.6) s、(36±11.2) s、(96±17.5) s、(186±18.3) s.一次插管成功率B、C组均为100%,较D组高(66.26%,P<0.05).复苏成功率B、C、D组分别为11.53%、12.67%、13.06%,高于A组(3.80%,P<0.05).结论 院前急救中尽早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及时使用简易呼吸器紧急通气,估计插管困难者用喉罩和食道-气管联合导管代替常规气管插管,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5,(8):988-989
目的:比较急诊科心肺复苏中使用喉罩与气管插管的急救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我院急诊科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行心肺复苏治疗10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患者心肺复苏中使用气管插管,B组患者心肺复苏中使用喉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B组插管所需时间、复苏成功、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等指标均优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可缩短急诊心肺复苏抢救的插管时间,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第三代喉罩在心肺复苏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对10例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应用第三代喉罩建立紧急人工气道,观察人工气道建立后血氧饱和度及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变化。结果置入第三代喉罩后,8例患者血氧饱和度及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均可快速恢复至正常范围内。结论在心肺复苏中患者自主心律恢复前应用第三代喉罩可有效替代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喉罩通气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时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心肺复苏中需要气管插管的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根据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式气管内插管,观察组首先置入喉罩通气后,再根据病情需要行气管插管,2组其他抢救措施相同.比较2组2 h内,置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通气起效时间及抢救中血气、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置管所需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而一次性插管成功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通气起效的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复苏开始时2组的SpO2、PCO2等血气指标和乳酸、ALT、BUN等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别,复苏后,2组的SpO2和pH均升高,而PCO2、乳酸、ALT、BUN和Scr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更为明显,2组血糖较复苏前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喉罩通气较气管插管在赢得抢救时间、稳定患者血气方面更具优势,为危重患者的抢救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周义翰  吴小君  崔英胜 《当代医学》2021,27(22):135-137
目的 分析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气囊面罩通气法心肺复苏对抢救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95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程序,根据通气方案,分为气管插管组(n=45)和气囊面罩组(n=50).气管插管组实施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气囊面罩组实施气囊面罩通气法心肺复苏.比较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治疗前后血气水平及治疗相关时间.结果 气囊面罩组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气管插管组(P<0.05),呼吸恢复时间、心搏恢复时间、气道开放时间及意识改善时间均短于气管插管组(P<0.05);PO2、PCO2、pH水平均优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 与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相比,予以心脏骤停患者气囊面罩通气法心肺复苏效果更佳,可在短时间内建立通气,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促使心跳恢复,进一步提升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高级气道支持的气管插管术,在心肺复苏环节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规范掌握气管插管技能,实施有效人工通气,对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影响,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科从2004年6月至2007年7月共实施气管插管抢救患者35例,其中困难气管插管3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急救时建立有效快速、易普及的人工气道的方法。方法对43例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重患者应用喉罩盲插技术快速建立人工气道,使用人工气囊或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喉罩盲插前后生命体征和血氧的变化。结果43例患者均在2~4min内插管成功,使用人工气囊或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后,所有患者PaO2、SpO2明显提高(P〈0.01),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均心肺复苏成功。结论使用喉罩盲插技术在急救时能快速建立人工气道,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容易实施,为危重患者抢救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喉罩用于全身麻醉气管导管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患者的气道急救效果,并筛选导致喉罩通气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统计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09年11月-2011年2月全身麻醉气管导管拔管后发生上呼吸道梗阻需置入喉罩进行急救的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术前肺部疾病史、手术类型、是否留置胃管、气道急救中丙泊酚用量、喉罩置入时间、喉罩置入时是否有吞咽和(或)呛咳反应、喉罩通气效果以及操作者使用喉罩的经验.如果喉罩通气失败,需重新置入气管导管者也予记录.记录人工气道建立成功后的血气分析结果、人工气道留置时间、患者是否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以及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和(或)死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导致喉罩通气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 78例在术后气管导管拔管出现上呼吸道梗阻的患者使用喉罩进行急救通气,喉罩通气有效率为78.2%(61/78).与喉罩通气失败患者(重新气管插管)比较,喉罩通气成功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显著升高(P<0.05),人工气道留置时间显著缩短(P<0.05),ICU转入率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肺部疾病(OR=4.15,95%CI为1.18~8.37,P=0.027)和手术类型(上腹部手术,OR=2.18,95%CI为1.42~4.86,P=0.042)为导致喉罩通气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 喉罩可有效用于全身麻醉气管导管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面罩通气无效的患者.术前合并肺部疾病及上腹部手术可能导致此类患者喉罩通气失败.  相似文献   

12.
黄旭  周杰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6):905-905,907
SLIPA喉罩是一种新型的声门上通气装置,可以用于择期手术全麻患者、插管困难的患者、急诊科、ICU及各科室急救复苏,可在无任何辅助装置下盲置[1].为探讨SLIPA喉罩在院前急救快速开放气道中应用的可行性.笔者近年来对25例不明原因昏迷急需快速开放气道的患者使用了SLIPA喉罩,并与同期喉镜气管插管病例进行了对比,发现SLIPA喉罩临床效果比喉镜气管插管更好,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淑霞 《甘肃医药》2014,33(1):22-24
目的:探讨喉罩复苏作为当前国内外新版新生儿复苏教程中推荐的一种新的通气技术的实用性、安全性.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出生的需正压通气的新生儿1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喉罩复苏44例,气管插管复苏42例,对不同窒息状态下两组的起效时间、通气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在不同窒息状态下,喉罩置入迅速,且起效时间较短,与气管插管组比较,复苏起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通气时间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喉罩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较气管插管复苏通气时间相当,但复苏起效时间更快.  相似文献   

14.
乔静  姜赤秋 《吉林医学》2013,34(14):2653-2654
目的:观察喉罩通气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发生窒息的新生儿58例,将新生儿根据不同的通气模式分为气管插管组和喉罩组两组,观察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气管插管和喉罩通气的置入时间、一次放置成功率以及正压通气时间和致死率。结果:两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0~3分、4~7分和≥8分的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通气组在置入时间、一次放置成功率以及正压通气时间方面显著优于气管插管组的新生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气管插管组抢救的新生儿出现1例死亡,应用喉罩通气抢救组的新生儿没有出现死亡,两组新生儿致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通气对于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具有简单、快速和有效通气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急诊心肺复苏效果评估。方法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方便选取该院急诊科120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行使心肺复苏人工通气治疗,分析4种人工通气方法对患者复苏情况影响。结果30例气囊面罩患者中,通气管无效率为80.00%,5 min内成功建立人工气道率为16.67%,30例气管插管患者中,通气无效率为26.67%,5 min内成功建立人工气道率为16.67%,30例气管切开患者中,通气无效率为46.67%,5 min内成功建立人工气道率为33.33%,30例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中,无效率为10.00%,5 min内成功建立人工气道率为56.67%。结论心肺复苏在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喉罩在抢救心脏骤停中的应用附3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喉罩作为一种新型的通气装置在临床上的应用日渐增多,我们在临床上应用喉罩在心肺复苏时快速盲插建立畅通气道,进行辅助通气,抓住了心脏骤停(CA)后4min内抢救的黄金时间,有效地提高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现将我们1998~2002年应用喉罩抢救39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喉罩与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中人工气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0例院前急救需行人工气道的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45例和气管插管组45例。结果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在院前急救过程操作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优于气管插管组。结论喉罩与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中,喉罩能安全、有效地开放人工气道,具有方便、快捷、成功率高及并发症低等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SLIPA喉罩通气在院外急救快速开放气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4月一2015年4月我北京急救中心院外救治的需行气道支持的患者70例,随机分成SLIPA喉罩组35例和气管插管组35例.比较两组喉罩置入/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的例数,插管成功时间,不良反应(出血、呕吐、误吸)的发生率,以及置管前后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喉罩组一次成功置入气管导管例数明显多于气管插管组(P<0.05);喉罩组建立有效气道时间明显短于气管插管组(P<0.01),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气管插管组(P<0.05);喉罩组置管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上升时间变化情况也较气管插管组理想(P<0.05).结论 在院外对患者进行急救的过程中采用SLIPA喉罩置入的方法快速开放气道更加快捷、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初期理想的气道开放方式及比较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1年1月诊治的呼吸、循环骤停需紧急心肺复苏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男性3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35±4.8)岁,给予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即普通面罩-气管插管或喉罩-气管插管治疗.对照组60例,男性28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29±5.2)岁,给予非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即常规气管插管治疗.比较两组心肺复苏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气道有效开放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1),治疗组的复苏成功率、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中使用普通面罩与喉罩治疗能使气道及时且有效地早期开放,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进一步了解喉罩(LMA)在常规全麻和急救心肺脑复苏(CPCR)中使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常规全麻患者50例,急救患者32例,分别分为喉罩(LMA)组和气管插管(IT)组,每组25例;喉罩气道开放实施组和常规气管插管对照组,每组16例.喉罩置入用盲探置入法,气管插管用喉镜明视下插入法.连续监测并记录LMA、IT组五个不同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跑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 2)、气道压(Paw)的值,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比较实施组、对照组两组方法在CPCR中的时效性,与胸外按压的协调性,复苏成功率.结果 插入及拔除LMA或气管导管时,IT组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较插管前显著(P<0.01),较LMA组明显(P<0.05).在相同的潮气量和通气方式下,两组患者的SPO 2、PETCO2、Paw无明显变化.术中胃膨胀程度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及严重程度IT组明显高于LMA组(P<0.05).实施组、对照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气道有效开放时间、复苏成功率分别为98.9%、(22.7±9.3)s、64.5%;83.5%、(190±68.5)s、4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喉罩通气道较气管插管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能达到与之相同的气道压和满意的通气效果,术后并发症少,适用于常规全麻.喉罩置入简单、快捷,能及时、有效地早期开放气道,提高复苏成功率,值得在CPCR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