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膜细胞骨架蛋白-ezrin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从蛋白和转录水平观察肾癌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80例肾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检测ez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取其中50例肾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行RT-PCR检测其mRNA表达。 结果 ezrin蛋白的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膜。ez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肾癌组织中为95%(76/80),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的阳性表达率75%(30 /40)(χ2=10.350,P=0.002);ezrin mRNA表达阳性率在肾癌组织中为82%(41/50),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62.5%(25/40)(χ2=4.321,P=0.038)。免疫组化评分及ezrin mRNA阳性表达率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9.500±2.502) vs. (7.232±3.045), 13/14 vs. 16/36,P<0.05];腔静脉瘤栓组显著高于无腔静脉瘤栓组[(9.315±3.027) vs. (7.563±2.991), 14/14 vs. 22/36,P<0.05]。而肾癌组织中ezrin蛋白, ezrin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期、分级、肿瘤大小及肿瘤病理类型无关(P>0.05)。 结论 肾癌组织中ezrin蛋白及mRNA水平均呈高表达,其表达的强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腔静脉瘤栓形成有关。ezrin可能参与了肾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有望成为肾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PKB或Akt)在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36例胃癌及相应癌旁对照组织中VEGFR-3、PI3K、Akt mRNA 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R-3、P-Akt蛋白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方法测定平均吸光度值。 结果 1. RT-PCR 胃癌组织中VEGFR-3mRNA、PI3KmRNA、AktmRNA与癌旁对照组织的表达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EGFR-3mRNA与PI3KmRNA、AktmRNA表达呈正相关 (P<0.05)。VEGFR-3 mRNA表达与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远处转移有关(P<0.05)。2. 免疫组织化学 VEGFR-3、P-Ak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织(P<0.05),且VEGFR-3、P-Akt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 结论 VEGFR-3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可能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VEGFR-3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VEGFR-3与PI3K/Akt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叶因子1(TFF1)、三叶因子2(TFF2)、三叶因子3(TFF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的相关性。方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20例正常胃黏膜、30例肠上皮化生及24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中TFF1、TFF2、TFF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TFF1、TFF2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两者表达强度依次均呈递减趋势(均P<0.05)。TFF3在正常胃黏膜没有表达,而在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强度依次呈递增趋势(P<0.05)。胃癌组织中 TFF1、TFF2表达与细胞增殖指数呈负相关 (r=-0.55,r=-0.38,均P<0.05),与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58,r=0.48,均P<0.05);TFF3的表达与细胞增殖指数呈正相关(r=0.55,P<0.05),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48,P<0.05)。结论TFF可能通过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卵巢癌组织中人激肽释放酶10(hk10)的表达,探讨hk10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1)应用RT-PCR检测1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1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k10 mRNA的表达。(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24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及24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k10蛋白的表达。 结果 (1)hk10 mRNA在卵巢癌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和卵巢良性肿瘤组(P<0.01)。而卵巢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卵巢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k10蛋白在卵巢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和卵巢良性肿瘤组(P<0.01);随着卵巢癌病理级别的增加hk10的蛋白表达增强(P<0.01);Ⅱ期和Ⅳ期卵巢癌hk10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Ⅰ期卵巢癌。 结论 hk10 mRNA及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在卵巢癌组织中hk10蛋白表达程度与病理级别及临床分期相关,hk10基因在卵巢癌早期诊断研究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克隆人食管组织KISS-1基因及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KISS-1,并观察其在食管癌EC1细胞中的表达及对EC1细胞侵袭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从人正常食管组织中提取总RNA,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逆转录聚合酶联链反应(RT-PCR)扩增KISS-1基因cDNA序列,并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KISS-1,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后用Lipofectamine脂质体将其转染到食管癌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其蛋白在EC1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应用细胞运动实验及重建基底膜侵袭实验分析KISS-1表达对EC1细胞运动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 成功克隆了人KISS-1基因全长编码序列,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KISS-1,脂质体转染后KISS-1基因在EC1细胞中成功表达;转基因组细胞的运动能力(174.6±14.24)和体外穿越重建基底膜的能力(90.44±12.83)明显低于转空质粒组(222.6±30.08,110.22±15.87)和对照组EC1细胞(234.40±14.72,124.78±18.14)(P均<0.05)。 结论 重组pcDNA3.1-KISS-1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并且KISS-1对食管癌细胞的侵袭和运动能力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FXYD3(Mat-8)蛋白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29例正常胃黏膜和51例胃腺癌组织中FXYD3蛋白的表达。 结果 FXYD3蛋白在胃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67%(34/51),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 27.59%(8/29),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XYD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 大小、大体形态、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无相关性(P>0.05)。 结论 FXYD3蛋白在胃腺癌中的表达上调,可能只是胃腺癌发生阶段的一个早期事件,与肿瘤的浸润 转移可能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 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TaqMan 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58例患者、2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hTERT mRNA的表达,随访2年。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hTERT mRNA阳性率为55.1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hTERT mRNA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其中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是影响hTERT mRNA 表达的独立因素;近期疗效无效的患者hTERT mRNA 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近期疗效有效的患者(P=0.003)。化疗前hTERT mRNA阳性与阴性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是28.13%和76.92%。结论外周血hTERT mRNA可作为检测胃癌患者微转移的分子标志,定期监测有助于评估化疗疗效和预测预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与hTERT mRNA 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食管鳞癌中VEGF165b、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165b和HIF-1α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4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VEGF165b和HIF-1α的表达。结果VEGF165b和HIF-1α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和43.4%;VEGF165b阳性表达率与HIF-1α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关系(P=0.035)。HIF-1α阳性表达率与饮酒程度、分期、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165b和HIF-1α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VEGF165b的表达与HIF-1α存在相关性,饮酒是食管癌的重要危险因素。VEGF165b可能成为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任刚  于国  刘丽威  马林 《肿瘤防治研究》2009,36(10):844-846
目的MUC1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二步法检测MUC1在胆囊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MUC1蛋白在胆囊癌组织表达率为51.7% (31/60),而在癌旁非癌组织中未见有阳性表达,两者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MUC1表达与胆囊癌分化程度相关,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之间在MUC1表达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临床参数及预后无关(P>0.05)。结论MUC1在胆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增高,可能与胆囊癌发生发展有  相似文献   

10.
成克伦 《肿瘤防治研究》2009,36(10):855-857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中c-IAP1和bax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甲状腺肿瘤细胞中c-IAP1和bax蛋白的表达,用TUNEL法测定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20例甲状腺腺瘤中c-IAP1和bax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60.0%,AI为0.33±0.21;47例甲状腺癌中c-IAP1和bax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2%、89.3%,AI为0.91±0.37。C-IAP1、bax和AI在腺瘤和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甲状腺癌中,c-IAP1阳性组AI低于阴性组,bax阳性组AI高于阴性组。结论c-IAP1和bax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IAP1高表达抑制了甲状腺癌细胞凋亡,bax高表达促进了甲状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eIF4E在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食管正常鳞状上皮(15例)、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85例)和食管鳞状细胞癌(60例)中eIF4E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 结果 eIF4E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组织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44.7%和63.3%,eIF4E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明显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组织及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组织(P<0.05);高级别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组织中eIF4E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低级别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组织(P<0.05);低分化鳞癌组织中eIF4E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鳞癌组织(P<0.05)。eIF4E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不相关(P>0.05)。 结论 在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eIF4E的表达呈增高趋势。eIF4E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增高,提示eIF4E在食管鳞状上皮癌变和进展过程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iRNA沉默Chk1基因表达对姜黄素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评价其作为姜黄素治疗胃癌增敏靶点的有效性。方法采用RNAi技术在胃癌细胞SG-7901中将Chk1基因沉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Chk1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hk1基因沉默对姜黄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结果转染Chk1 siRNA后,胃癌细胞SGC7901中Chk1蛋白表达受抑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CM检测结果显示,si-Chk1组较空白对照组G2/M期百分比有所降低(P<0.05),si-Chk1+Curcumin组G2/M期比例明显低于Empty vector+Curcumin组(P<0.05)。siRNA沉默Chk1基因使姜黄素诱导的细胞凋亡率由(14.7±1.1)%上升到(28.9±1.8)%。结论siRNA沉默Chk1基因可明显消除G2/M期阻滞,并显著增强姜黄素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的敏感度,提示Chk1可作为姜黄素治疗胃癌的有效增敏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D146T淋巴细胞在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7例健康对照组和188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D3CD146T淋巴细胞的数量,并观察其在肿瘤疾病中的变化。 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总肿瘤组、肝癌、肺癌组、食管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组的CD146T/T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肿瘤组的外周血T细胞绝对数是降低的(P<0.05),而CD146T绝对数却是与健康对照相似(P>0.05);(3)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146+ T比例与T细胞绝对计数负相关(n=188,r=-0.297,P<0.001)。(4)肿瘤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的CD146T/T比例的比较未观察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肿瘤患者外周血CD146T比例增高,可能是机体抗肿瘤免疫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检测大肠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探讨HGF和VEGFR-3 在大肠癌淋巴管生成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2例大肠癌、20例大肠息肉组织和20例健康对照组织中HGF和VEGFR-3的表达,并应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检测各组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结合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大肠癌组织中HGF和VEGFR 3均被染成棕褐色或棕黄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7.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6±0.07)、(0.41±0.10),均明显高于大肠息肉组[25%、30%; (0.24±0.06)、 (0.28±0.03)] 和正常大肠组织[15%、10%;(0.23±0.06)、(0.21±0.03)]的表达(P<0.01)。且微淋巴管密度(LMVD)也明显增多[(4.13±1.99) vs. (2.59±1.46) vs. (2.40±1.44),P<0.01]。(2)大肠癌组织中HGF、VEGFR 3的相对表达量,LMVD三者间呈两两正相关。39例HGF表达阳性的大肠癌,其LMVD明显大于HGF表达阴性者[(4.25±2.13) vs. (2.73±1.54),t=3.051,P=0.003];35例VEGFR-3表达阳性的大肠癌,其LMVD也明显大于VEGFR 3表达阴性者[(3.79±1.26) vs. (2.64±1.32),t=3.235,P=0.002]。(3)HGF、VEGFR 3和LMVD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Dukes分期(P=0.034,P=0.021,P=0.006)、淋巴管有无转移明显相关(P=0.015,P=0.012,P=0.001)。结论HGF与大肠癌的淋巴管生成及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能通过VEGF-C、D/VEGFR-3 信号途径间接促进淋巴管增生,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循环癌细胞的Lunx mRNA表达情况,探讨全身化疗对外周血循环癌细胞的影响。 方法 NSCLC组为63例中晚期NSCLC患者,化疗方案为含铂类的两药联合方案,化疗2周期后评价客观疗效。分别在化疗前、化疗1周期后、化疗2周期后抽取外周血静脉血。肺部良性疾病患者10例和健康志愿者10例为对照组。用RT PCR法检测外周血中循环癌细胞Lunx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NSCLC组化疗前外周血Lunx mRNA阳性表达率为73.02%,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均没有表达。外周血循环癌细胞Lunx mRNA表达情况与年龄、性别、不同病理类型、行为状态评分的关系不密切,而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4)。化疗完成2周期的60例中CR 0例,PR 21例、SD 23例、PD16例。外周血Lunx mRNA阳性率在化疗1周期和2周期后均为38.33%,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0)。Lunx mRNA阳性率在PR、SD、PD三个亚组分别为23.81%、26.09%、75.00%,PR组和SD组的阳性率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0),而PD组与化疗前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 结论 Lunx mRNA是检测NSCLC外周血微转移的良好分子标志物。患者临床分期越晚,外周血循环癌细胞阳性率越高。全身化疗可显著降低有效或稳定患者的外周血循环癌细胞检出率,对病情进展的患者则没有作用,而且这种变化在化疗初始阶段即已出现,可帮助我们提前判断化疗对病情的控制情况,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托烷司琼联合中药不同复方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4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A=21)、治疗组 (B=63),B组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再分为胃寒组(B1=19)、胃热组(B2=16)、平证组(B3=28),在化疗前,两组均予盐酸托烷司琼,在此基础上B1、B2、B3分别予丁香柿蒂汤、橘皮竹茹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各300ml,分3次口服。在化疗后7天内观察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和止呕药的不良反应。 结果 A组急性恶心的完全控制率为42.9%,B组为66.7%(P<0.05);A 组急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为61.9%,B组为85.7%(P<0.05)。A组延迟性恶心的完全控制率和有效控制率分别为19.0%和38.1%,B组为42.9%(P<0.05)和63.5%(P<0.05);A组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和有效控制率分别为33.3%和52.4%,B组为56.7%(P<0.05)和84.1%(P<0.01)。两组患者对不同止吐方案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别(P>0.05)。 结论 托烷司琼联合中药不同复方可以较好的防治化疗药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方案安全、有效、易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48例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肺癌组织标本和20例同期手术切除的肺部良性病变周围正常组织中KAI1 mRNA、KAI1/CD82,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肺癌组织和肺部良性病变组织中KAI1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52%和90%,KAI1/CD82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48%和85%,肺癌组KAI1mRNA及KAI1/CD82蛋白表达均低于肺部良性病变组(P<0.01);KAI1mRNA、KAI1/CD82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其中KAI1/CD8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状况密切相关(P<0.01),肺癌组织中KAI1 mRNA与KAI1/CD82表达有相关性(P<0.01)。 结论 KAI1基因的低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其下调的机制可能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KAI1基因的表达可作为一项评估肺癌患者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