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是一种病机错综复杂、病情极易反复、临床难以治愈的疾病,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综观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和特效药物,慢乙肝已经成为世界流行的免疫性疾病。近几年来,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在慢乙肝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主要的有关临床报道综述如下。1 辨证分型治疗 辨证分型治疗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的完整性,可以充分发挥中医优势,既抓主证又抓兼证,使临床遣方用药更具针对性。朱氏[1]将80例慢乙肝患者临床辨证分为肝郁脾虚、脾胃气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4型加以论治,并根据西医辨病加入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确有针对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包括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抗病毒作用、改善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几点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几点思路。方法: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注重4点:(1)肝炎迁延,当重阴。(2)久治不愈,责之瘀。(3)无症可辨,痰作崇。(4)辩证为本,崇五脏。结果:各型乙型肝炎,症状改善,疗效显著。结论:运用中医辩症,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属“湿热疫毒”内侵机体,长期深伏肝血,暗耗正气,逾时而发之病.清热化湿凉血“解毒”,能一定程度上抑制HBV的复制,并起到保肝降酶退黄的作用;而通过补虚扶正,调整机体的正气盛衰强弱,则可以调节机体对HBV的免疫应答反应,进而有助于抗病毒治疗;以补虚扶正与活血化瘀软坚通络,则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肝纤维化的程度.中医药个体化的辨证与辨病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提高整体生活质量.研究中药复方及中药单体的抗病毒、调节免疫、保肝降酶退黄、抗肝纤维化等综合作用,将是今后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并无慢性乙型肝炎病名,但是,乙肝的临床表现与祖国医学的“黄疸”、“胁痛”、“症积”、“肝瘟”、“臌胀”等记载颇相类似,中医药治疗对此有较好的疗效。中医药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丰富多彩的治法方药,是世界医学征服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感染是我国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致病因素,仍然是威胁中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因此,慢性乙型肝炎及其相关性疾病(肝硬化、肝癌)的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长效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NA]。尽管抗病毒药物在抑制HBV复制方面非常有效,但其治疗价格较高,有严格的适应症、易耐药、停药后易反复、疗程较长、不良反应多,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抗病毒药物和更有效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法。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医药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保肝降酶、调节免疫及抗肝脏纤维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且药物副反应少,安全可靠。许多中药及有效成分的抗病毒作用被逐渐确认,为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提供依据。因此,文章旨在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首先总结了现代中医学对慢性乙肝病因、病机及治则的认识,接着从传统中医辨证论治法、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法、现代辨证分型法开发研究中成药、针灸治疗等方面予以综述,介绍了近年来慢性乙肝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关系密切,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研究。传统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机制日益被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国内近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11种方法和治疗乙型肝炎有效的106种中药。强调了该病本虚标实的特点,提示了补肾、健脾、活血化瘀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补肾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观察补肾冲剂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1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分为治疗组(A组60例),中药对照组(B组30例)和西药对照组(C组25例)分别采用补肾冲剂、乙肝清热解毒冲剂和干扰素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患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乙肝标志物及B超等项目。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78.3%,临床疗效优于B组(P<0.05),与C组疗效无显差异(P>0.05);肝功能3项指标治疗后、随访1年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性差异(P<0.05)。A组治疗结束时HBcAg、HBV-DNA明转率分别为38.6%、39.65;随访半年时HBg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1.8%、32.1%,提示补肾冲剂对于慢性乙肝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PDT/IMCRT同步中药治疗中晚期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局部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并区域适形调强(IMCRT)治疗的剂量效应,通过中药的辅助整合为中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不同策略有效综合治疗依据.方法 对手术失败或无手术适应证的空腔或浅表肿瘤患者,采用局部与区域的综合治疗手段,观察分析20min、30min、200J/cm2、300J/cm2、1次、3次光化物理疗法(PCT/PDT)不同时间、剂量、分次(TDF)与IMCRT和同步中医药治疗的量效关系.结果 PDT物理疗法与IMCRT和同步中医药治疗,随着TDF的变化有显著统计意义,PDT对中晚期肿瘤特别是空腔脏器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肯定的,对梗阻型、放化疗失败的中晚期肿瘤患者有较高的姑息治疗价值.结论 采用PDT、IMCRT与中药不同策略的整合治疗,通过TDF的优化同步中医药的辅助方案,创伤性小、不良反应少,可达到减毒增效带瘤生存的目的 ,使中晚期肿瘤患者"变不治为可治".  相似文献   

12.
中药抗血管生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琼  叶秀峰 《医学综述》2008,14(13):2044-2047
许多疾病都与血管超常增生有关,中药对血管生成性疾病有独特的疗效。研究表明,中药及其复方制剂主要通过影响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阻滞血管生成因子受体的活性、抑制内皮细胞增殖、抑制基底膜降解和阻断内皮细胞特异性整合素等机制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外对中医药标准化的需求,已经成为中医药传承、推广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培养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具有长远、重要的意义。该文建议把中医药标准化建设与教学结合起来,从根本上做起,把今后的每一个中医药从业者,都培养成为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的实践者,以更好的促进中医药标准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 项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在病毒性肝纤维化病程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 R I A 法对肝硬化肝癌组(82 例) 、慢性病毒性肝炎组(165 例) 和正常对照组(93 例) 进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 T G Fα) 、甘胆酸( C G) 、透明质酸( H A) 、Ⅲ型前胶原( PⅢ P) 、Ⅳ型胶原( CⅣ) 和层连蛋白( L N) 含量测定。统计学处理采用t 检验。结果:肝硬化肝癌患者6 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6) ,而与肝炎组比较, C G 含量无显著差异( P> 0 .05) , T G Fα、 H A、 PⅢ P、 CⅣ和 L N含量明显升高( P< 0 .006) 。结论: C G 对于肝炎和肝硬化肝癌的鉴别诊断无特异性, 但与病情变化密切相关; T G Fα、 H A、 PⅢ P、 CⅣ和 L N 检测对两种肝病的诊断、病情观察、判定疗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温阳活血方对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治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的疗效差异。方法:用阿霉素(ADR)诱导一种类似人类微小病变肾病模型,然后用中药温阳方、活血方及温阳活血方对模型进行治疗,并设空白、病理及强的松组对照。结果:温阳活血方组尿蛋白、血脂、脂蛋白及肾脏病理损害明显改善;温阳方及活血方组血脂、脂蛋白部分指标及肾脏病理损害有所改善。结论:温阳活血方对ADR肾病的治疗作用较全面,其疗效优于温阳法和活血法。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以直接酶标法及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PAP法)对145例新疆各类肝病患者的肝组织进行HDV、HBV感染的免疫组化研究,各类标本中,HBsAg及HBcAg的合计检出率为39.3%,HDAg在HBV血清学标记阳性患者肝组织中的检出率为3.5%。胞浆型HBcAg表达多见于肝组织病变明显区域,HDAg在肝炎后肝硬化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V感染非肝硬化组(P<0.025),提示肝炎后肝硬化与HD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中药在胃脘病的治疗上有其独特优势,该文在前人经验基础上,结合脏腑辨证理论,探讨胃脘疾病的中医治法及其对药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杂病论》作为第一部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辨证论治的专著,在中医学史发展史上具有奠定中医临床发展基础的重要作用,其影响遍及中医临床各科。许多经方亦被运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此笔者根据所查到的文献资料,粗略地归纳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运用。从中可以看出,仲景治疗心血管病证,不仅仅从心论治,还从脾、肾、肝胆等脏腑角度入手,治法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9.
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杂病论》作为第一部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辨证论治的专著,在中医学史发展史上具有奠定中医临床发展基础的重要作用,其影响遍及中医临床各科。许多经方亦被运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此笔者根据所查到的文献资料,粗略地归纳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运用。从中可以看出,仲景治疗心血管病证,不仅仅从心论治,还从脾、肾、肝胆等脏腑角度入手,治法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致白细胞减少35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原发病常规保肝降酶利胆退黄、营养支持或抗病毒调节免疫等西药治疗基础上,若白细胞计数增高不佳时,停用利血生、鲨肝醇、碳酸锂等西药联合中药治疗;加用当归补血汤加味方。结果:在35例患者中,显效21例(60%),有效12例(34%),总有效率94%。讨论:应用当归补血汤加味,具有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功效,临床治疗实践表明,本方具有显著而稳定的提升白细胞计数的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