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周围型肺癌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疾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72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磁共振成像的表现,并与CT检查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MRI检查对肺内小结节的显示不及CT,仅能发现直径约1cm以上的结节;②对于肿块边缘毛刺、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细支气管征等细节的显示,MRI检查不及CT检查,且MRI对于肿块的定位诊断也不如CT检查;③对于较大的肿瘤MRI检查比CT清楚;④MRI检查易于发现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⑤MRI检查易于发现肿瘤侵犯胸壁。结论磁共振成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医师提供比CT更多、更重要的信息,清楚的显示肿瘤囊变、坏死以及出血,对术前判断肿瘤是否切除以及肿瘤的治疗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周围型肺癌患者行CT及MR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确诊周围型肺癌患者共116例,将所选患者的CT、MRI诊断图像进行对比,比较钙化、肋骨受侵情况、肿瘤检出率以及纵隔肺门淋巴结、血管断面、积液、胸膜凹陷征等检出情况。结果 CT对周围型肺癌患者钙化及肋骨受侵程度的检出率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直径超过5 cm的肿瘤,两种检查手段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肿瘤直径在2~5 cm的肿瘤检出,CT显著优于MRI,P<0.05;对于纵隔肺门淋巴结、胸腹腔积液及胸膜凹陷征等观察指标,MRI显著优于CT,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都是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重要手段,CT对直径较小的肿瘤以及钙化点检出率高于MRI,而MRI对胸水、纵隔淋巴结、胸膜凹陷征等出现相关转移的敏感性高于CT,是对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主要补充手段,临床上可根据实际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MRI、CT对中央型肺癌诊断价值。方法 对照分析65例均经病理证实中央型肺癌的MRI及CT表现,结果MRI在区分肿块与肺不张的情况,对支气管及胸壁纵隔心血管受累情况的显示,以及肺门纵隔淋巴结的显示更准确:CT在肿瘤定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及有无钙化点优于MRI,但不能区分肿块与实变之肺组织。结论 MRI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优于CT检查,两者互相补充,不能互相替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的螺旋CT显示方法及其应用。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2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胸部螺旋扫描(所有病例均经胸腔镜或开胸手术证实),获得薄层横断面影像,然后利用容积数据重建高分辨薄层冠状面影像,并对两种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对丁病变等整体显示,高分辩冠状面影像明显优于常规横断面影像。结论CT冠状面高分辨重建技术有助于对白发性气胸患者尤其肺尖不典型肺大泡病变的发现与定位,为临床治疗提供更详尽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空蝶鞍综合征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并进行分析。方法 51例患者均行颅脑MRI检查,基本扫描序列为矢状面T1加权像(T1WI)、冠状面T1WI,部分患者加做横断面T1WI、T2权像(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结果 51例患者MRI检查后均确诊为空蝶鞍综合征。结论 MRI诊断空蝶鞍综合征准确率高,临床指导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魏强  刘静红  李智勇  刘义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6):97+100-97,100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孤立性肺结节性病变的优势,优化成像参数,评估不同MR序列临床应用价值,提高MR成像在肺结节性病变检查中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CT检查为孤立性肺结节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中除2例屏气不佳图像伪影大而失败外。其余38例均扫描成功。MRI诊断结果周围型肺癌21例、中央型肺癌4例、肺转移瘤7例、肺错构瘤3例、肺结核球3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其中,周围型肺癌22例,肺转移瘤6例,中央型肺癌4例,肺错构瘤4例,肺结核球2例。MRI诊断准确率为89.47%(34/38)。结论:MRI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可以极大提高肺结节性病变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况九龙  肖新兰 《江西医药》1995,30(5):275-277
经40例肺癌患者磁共振成像分析,结果表明:24例中央型肺癌均能清楚的显示肿块与领近血管、气管支气管的关系,87.5%并发肺不张的改变,MRI可将肺癌肿块与不张肺区分开来,对确定肺癌肿块大小、部位、内容及纵隔受侵、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胸壁软组织受侵等高于普通X线平片及X线CT检查,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Mi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隐匿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CT组与MRI组各60例,CT组行多层螺旋CT检查,MRI组行MRI检查,分析结果.结果 CT组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为86.67%,MRI组检出率为93.33%,CT组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低于MRI组(P<0.05);CT组隐匿性骨折者中50.00%可见骨皮质与骨小梁同时有中断,26.92%单纯骨皮质中断,19.23%单纯骨小梁中断,53.85%单纯横断面图像显示骨折,46.15%联合冠状面、矢状面或者斜面诊断为骨折;MRI组隐匿性骨折中82.14%表现为T1WI可见骨皮质下条线状低信号、不规则线状显像,23.21%患者T1WI未见低信号,所有隐匿性骨折患者均显示T2WI高信号.结论 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显影率高.  相似文献   

9.
黄玮  田添  孙国平 《安徽医药》2013,17(11):1877-1880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成像在不同组织来源、病理类型肿瘤及其转移淋巴结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肺癌、胃癌和食管癌患者30例,其中包括转移淋巴结41枚,行能谱cT扫描并检测肿瘤原发病灶及转移淋巴结的cT值、碘(水)基含量、有效原子序数、能谱衰减曲线及其斜率等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除肺鳞癌转移淋巴结外,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原发灶之间、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之间以及转移淋巴结之间的主要能谱特征性参数均未见统计学差异;但它们与胃癌和食管癌转移淋巴结在中低能量区CT值、碘(水)基含量和曲线斜率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肺鳞癌转移淋巴结与其它肿瘤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之间在中低能量区下的CT值和碘(水)基含量的差异比较皆具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比对分析肿瘤原发病灶及其转移淋巴结能谱CT特征参数,对不同组织来源、病理类型肿瘤及其转移淋巴结的鉴别诊断有着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M2-PK)在肺癌患者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67例肺癌(肺癌组)、3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肺良性病变组)和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中的肿瘤型M2-PK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浆肿瘤型M2-PK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肿瘤型M2-PK诊断肿瘤的敏感性为65.7%,特异性为95.0%。肿瘤直径≥3cm者血浆肿瘤型M2-PK阳性率显著高于肿瘤直径<3cm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血浆肿瘤型M2-PK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肺癌TNMⅢ~Ⅳ期患者血浆肿瘤型M2-PK的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者(P<0.05)。结论肿瘤型M2-PK对肺癌的辅助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并对临床分期、判断淋巴结转移及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像技术在肺癌普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X线、CT、MRI等影像技术各自对早期肺癌诊断的特点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普通X线平片误、漏诊率较高,分别达到5%和3%;CR及DR比普通X线成像技术诊断率高10﹪以上;CT在肺癌早期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肺内结节肿块鉴别诊断的最佳方法,而MR作为CT的辅助检查手段,亦主要是对早期肺癌做出定性诊断,DSA则能充分显示肿瘤的血供等,对早期肺癌的检出及定性定位具有较大价值。结论影像技术在肺癌普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X线摄片和CR、DR均可用在普查方法,CT、MRI可作进一步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肺癌椎体转移诊断中的作用,研究肺癌转移灶的病理征象能否预测患者的预后。方法收集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肺癌椎体转移患者60例(椎体病灶病理活检证实20例,核素扫描及临床证实40例),60例患者病理均证实有原发肺腺癌,行脊柱MR扫描。均采用常规自旋回波(SE)T1WI、脂肪抑制序列(SPIR)序列、增强T1WI行矢状及横断面扫描。结果60例肺腺癌患者,MRI下均可见椎体信号异常。单发灶与多发灶组在椎体转移灶出现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3,P<0·01);无椎体附件受累与有椎体附件受累组间的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3,P<0·01);无椎旁软组织肿块与有椎旁软组织肿块组间的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0,P<0·01);无脊髓受压与有脊髓受压组间的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6,P<0·01)。结论MRI能够显示肺癌椎体转移的病理改变,MRI表现可以前瞻性地预测肺癌患者的病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接收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周围型肺癌患者94例,均在治疗前先后接受磁共振成像及CT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肿瘤直径≤5 cm时,CT肿瘤内部结构、周围特征性表现检出率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时,CT与MRI检出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肿瘤转移检出率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磁共振成像可弥补CT检查中存在的不足,提升诊断准确率,具有比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探讨食管癌的磁共振成像 ,对 39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了矢状、冠状及轴位的磁共振扫描 ,并将磁共振成像 (MRI)结果同手术和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提示 :MRI能较好地显示食管癌肿局部的形态、位置和长度 ,并通过MRI信号值的测定而将鳞癌和腺癌区分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椎结核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脊椎结核行矢状位T1加权、T2加权,横断面T1加权,部分加冠状面T1加权。12例行GD-DTPA增强扫描,行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1加权扫描,观察椎体、椎间盘和冷脓肿的信号变化和增强后强化情况。结果椎体终板破坏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其中T2IW多为混杂高信号;早期椎间盘信号可正常或只出现退变,晚期椎间盘破坏呈明显不均匀长T2信号;椎旁冷脓肿呈长T1长T2均匀无结构信号,境界常清楚,冷脓肿上下跨越范围大;GD-DTPA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冷脓肿周围纤维肉芽组织及椎管内侵犯。结论MRI能清楚显示脊柱结核椎体骨炎,椎间盘破坏及椎旁脓肿,对脊柱结核有确切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瑞雪 《中国医药科学》2013,(20):105-106,13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早期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下腹进行CT扫描,进行矢状面、横断面、冠状面等任意平面的图像重建,获得任意切面图像,对阑尾的大小、形态及盲肠周围异样改变进行观察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能准确快速诊断出早期阑尾炎,并能发现其他病变如阑尾周围脓肿、炎性肿块以及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结论64排螺旋CT对早期阑尾炎以及其他病变的诊断快速、准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的合理清扫方式与范围。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45例,回顾性分析了其病例资料,分析术前胸部CT和MRI对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同时比较系统采样病例胸内各区淋巴结的转移频度,以及肺门纵隔淋巴结系统采样与单纯采样术的阳性发现率。结果:患者术前CT诊断和术后病理对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检验,κ为0.351;MRI诊断一致性检验.κ为0.449,优于CT。距离肺门和肺根部最近的11、10、7、5、4区淋巴结的转移频度最高,距离肺根部较远的9、6、3、2、1区淋巴结的转移频率较低。肺门纵隔淋巴结系统采样40例,阳性发现率为85.0%;单纯采样10例,阳性发现率为6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8,P〈0.05)。结论:胸部CT和MRI不应作为术前肺癌N分期的唯一检查,应引入进一步的其他诊断技术,以提高对肺门纵隔淋巴结分期的准确性。在肺癌术中应主动清除肺门和纵隔各区淋巴结,特别是围绕肺门或肺根部周围的淋巴结,不能忽略淋巴结转移的现象。系统淋巴结采样术较适合肺癌的根治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郑历明  耿左军  冯平勇 《河北医药》2008,30(10):1491-1492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彩色图像的应用对段以下肺栓塞(PE)诊断的价值,减少肺栓塞的漏诊.方法 对临床怀疑为肺栓塞的72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CTPA),对其中26例未发现肺栓塞的图像进行后处理,首先对过滤的容积资料进行彩色编码,然后覆盖在原始图像上,分别通过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及任意斜面的彩色编码图像显示肺实质密度的分布.结果 26例患者的原始横断面图像均未见明显肺栓塞,而彩色编码图像显示低灌注区14例,进一步对低灌注区域进行多平面重建(加巩)、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发现在原始横断面图像未观察到的细小肺动脉栓塞10例.结论 利用多层螺旋CT灌注彩色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显示肺组织中由于栓塞动脉远端灌注减少而导致的低灌注区.进而发现细小的栓塞肺动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在宫颈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100例临床诊断为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00例患者均进行治疗前后超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超声和MRI检查均能较好地显示肿块大小、宫颈间质浸润、宫旁浸润、阴道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且肿块大小显示情况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超声联合MRI对宫颈癌疗效评估具有较高价值,有助于临床对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既往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主要依据 X 线椎管造影和 CT 检查。由于 CT 只能行横断扫描,椎管造影仅得到间接征象,易造成漏诊或误诊。而磁共振成像(MRI)除可横断扫描外,尚可直接行椎管的纵轴(矢状面、冠状面)扫描,所以能准确显示病变位置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我院自1993年7月开展 MRI 检查以来,至9月底,共检出椎管内肿瘤17例,其中7例未手术。现就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椎管内肿瘤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