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3,(4):800-802
目的:探讨电针"风府""太冲"穴治疗帕金森病的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2 mg/kg,溶解于葵花油,浓度2 mg/mL)法制备PD模型,1次/d,连续28 d。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的不含鱼藤酮的葵花油。电针组:造模成功后大鼠,取"风府"、"太冲"两穴,采用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1 mA,通电20 min,1次/d,连续14 d。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正常喂养。对各组进行行为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中脑黑质区COX-2及PGE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典型的PD行为学改变,中脑黑质区COX-2、PGE2的阳性细胞数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电针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可通过降低中脑黑质区炎性介质COX-2、PGE2的表达,减少炎性反应,对PD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β-榄香烯对人胃癌BAC823细胞凋亡及P38MAPK磷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β-榄香烯诱导人胃癌BAC823细胞凋亡过程中调控作用.方法 人胃癌BAC823细胞体外传代培养,按空白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随机分组,其中药物处理组依药物浓度的不同再分为0.01,0.02,0.04,0.08 mg/ml,0.10及0.16 mg/ml处理组,作用时间为24h,采用流式细胞光度分析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同时进行细胞的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P38MAPK的表达.结果 β-榄香烯可阻滞BAC823细胞于S期并诱导细胞凋亡,但细胞凋亡率并不完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P38MAPK的活化水平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 β-榄香烯可激活P38MAPK通路,而且此通路也很可能参与了β-榄香烯阻滞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磷脂膜功能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32P]Pi同位素参入,提取细胞磷脂进行HPTLC分析细胞磷脂(PC及PE)代谢,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细胞膜蛋白水平,分析细胞脂膜流动性及流式细胞仪测定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β-榄香烯浓度的增加,[32P]Pi参入细胞PC、PE量明显降低,膜蛋白水平及Bcl-2表达明显降低,其最大抑制率分别为:41.1%、43.3%、43%、50%,呈明显的量效关系(P<0.05);β-榄香烯明显降低BIU-87细胞膜脂流动性。结论β-榄香烯可以明显抑制BIU-87细胞磷脂代谢、Bcl-2表达及脂膜流动性,提示磷脂(PC及PE)及Bcl-2与膀胱癌BIU-87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β-榄香烯对小鼠肝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CCK-8 法检测β-榄香烯对肝癌BNL 1ME A.7R.1(BNL)细胞增殖的影响;用Annexin V FITC/PI 双染分别进行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检测β-榄香烯处理后肝癌BNL 细胞凋亡情况。结果:β-榄香烯对肝癌BNL 细胞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药物作用早期可诱导细胞凋亡,凋亡率随药物浓度而递增,随着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坏死明显增多。结论:β-榄香烯可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与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高糖腹膜透析液(PDS)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芪甲苷对致纤维化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HMrSV5细胞株,培养至第5代,随机分为对照组(10%FBS培养液)、模型组(4.25%PDS和10%FBS培养液)和黄芪甲苷低、中、高剂量组(含黄芪甲苷终浓度为10、20、40μg/mL的4.25%PDS和10%FBS培养液)。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TGF-β1、CTGF、VEGF水平。结果除5μg/mL浓度组外,HPMCs的活性均较空白组不同程度增强,以40、45、50μg/mL浓度组作用较显著(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GF-β1、CTGF、VEGF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各组TGF-β1、CTGF、VEGF表达明显减少,呈量效关系(P0.05)。结论黄芪甲苷通过减少高糖刺激下HPMCs TGF-β1、CTGF、VEGF表达,达到延缓腹膜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逆增方对异型增生(DYS)大鼠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大、小剂量组及干预组。模型组采用脱氧胆酸钠和氨水配合饥饱失常诱导造模,大小剂量组在模型组基础上再施予不同剂量的逆增方,干预组给予胃复春,观察各组对DYS的治疗效果,同时检测VEGF、COX-2表达率,比较模型组、逆增方组、干预组、空白组之间DYS的治疗有效率和VEGF、COX-2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VEGF、COX-2的表达率显著增高(P均<0.05),逆增方大剂量组VEGF、COX-2表达率同模型组比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逆增方(大剂量组)通过干预VEGF、COX-2的表达,能有效防治胃黏膜的异型增生和癌变,抑制DYS的形成,降低DYS向胃癌发展的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研究移植瘤生长及其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BALB/c裸小鼠12只,以荷SGC-7901人胃癌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为材料,通过手术将癌组织转移到裸小鼠胃壁建立胃癌原位移植模型;造模后,12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6只;原位移植24h后开始灌胃,治疗组给予温郁金水蒸气蒸馏液(2.5g/mL),0.4mL灌胃,每日1次,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当动物出现明显消瘦、弓背、神萎等衰竭征象(约9周)时处死动物,观察和比较两组肿瘤抑制率和肿瘤转移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移植瘤瘤体中COX-2和VEGF的表达。结果:所有荷瘤鼠胃壁均有肿瘤生长,荷瘤率100%,治疗组与对照组瘤重分别为(0.4189±0.1086)g、(0.7296±0.210)g,P<0.01,抑瘤率为42%;模型组腹膜转移6/6、肝脏转移5/6、腹水1/6,治疗组腹膜转移2/6、肝脏转移1/6、腹水0/6,其中腹膜及肝脏转移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郁金治疗组瘤体中COX-2和VEGF的表达明显下调。结论:温郁金具有抑制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OX-2和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β-葡萄糖苷酶水解黄芪甲苷,并对其酶水解动力学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HPLC-ELSD法检测水解液中黄芪甲苷及水解产物环黄芪醇-6-O-β-D-葡萄糖苷(CMG)的量,以黄芪甲苷的水解转化率为指标,考察各反应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并对该反应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0℃,溶液pH值5.0,酶浓度460 U/mL,底物初始浓度0.1 mmol/L,反应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水解转化率达到90%以上。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该水解反应过程符合单底物Michaelis Menten方程,其中最大反应速率(Vm)值为0.037 mmol/(L.min),米氏常数(Km)值为5.8 mmol/L。结论采用β-葡萄糖苷酶水解黄芪甲苷制备CMG可行;商品化的β-葡萄糖苷酶并非黄芪甲苷的特异性水解酶。  相似文献   

9.
木犀草素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COX-2及mPGES-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光  陈根殷  陈妙萍 《中药材》2007,30(10):1263-1266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COX-2及mPGES-1表达的影响。方法:酶免疫测定法(EIA)检测木犀草素对PGE2生成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OX-2及mPGES-1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COX-2及mPGES-1蛋白的表达。结果:木犀草素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PGE2的生成,同时下调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COX-2及mPGE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木犀草素可以抑制PGE合成途径中两个诱导酶COX-2和mPGES-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β-榄香烯对实验动物的抑瘤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β-榄香烯的抑瘤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理.方法:建立小鼠lewis肺癌模型,观察β-榄香烯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检测其对肿瘤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影响.结果:β-榄香烯组和替加氟组小鼠皮下肿瘤平均重量均比生理盐水组小,差异有显著性(P<0.01);β-榄香烯组和替加氟组的抑瘤率均大于30%;β-榄香烯组与替加氟组的抑瘤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β-榄香烯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其抑瘤机理与其下调PC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β-榄香烯对实验动物的抑瘤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学刊》2005,23(6):1102-1103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的抗肝损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C57鼠采用腹腔注射CCl_4构建肝损伤模型,同时采用黄芪甲苷(20 mg/kg、40 mg/kg)和阳性药扶正化瘀胶囊(750 mg/kg)进行灌胃,HE染色检测肝损伤的变化;生化检测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中TGF-β及Smad-3的蛋白表达。结果:黄芪甲苷(20 mg/kg、40 mg/kg)组和扶正化瘀胶囊(750mg/kg)组显著抑制CCl_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程度,与纤维化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20 mg/kg、40 mg/kg)组和扶正化瘀胶囊(750 mg/kg)组血清ALT、AST水平及MDA水平明显降低及IL-6、TNF-α,SOD显著提高;黄芪甲苷(20 mg/kg、40 mg/kg)组和扶正化瘀胶囊(750 mg/kg)组显著抑制肝组织中TGF-β和smad-3的蛋白表达。结论:黄芪甲苷具有显著的改善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脾清毒汤结合化疗对胃癌患者免疫球蛋白(Ig)、毒副反应、环氧合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淮安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6例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清毒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健康状况、血清Ig和COX-2、PGE2水平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和血清COX-2、PGE2水平及血小板下降、周围神经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白细胞降低、血肌酐升高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和血清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清毒汤结合化疗治疗胃癌具有增效减毒作用,可显著提升患者免疫力,改善健康状况,抑制COX-2、PGE2表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细胞核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胃癌组织中肿瘤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9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其中40患者癌旁组织中COX-2、NF-κB、VEGF表达情况,分析各指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另以抗CD34抗体标记组织标本中的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并比较COX-2、NF-κB、VEGF不同表达情况的胃癌患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COX-2及VEGF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及细胞膜中,而NF-κB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及细胞质中,且胃癌组织中COX-2、NF-κB、VEGF阳性着色更为明显;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的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COX-2、NF-κB、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结转移者COX-2、NF-κB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者(P均0.05),而VEGF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COX-2、NF-κB、VEGF阳性表达者MVD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者(P均0.05),且三者均阳性表达者MVD显著高于三者中任意一个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OX-2、NF-κB、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三者均可明显促进胃癌组织中肿瘤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5.
为证实黄芪甲苷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转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对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模型。观察不同组别大鼠心肌组织、血管分布等病理学变化,以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及其上游调控基因和信号转导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黄芪甲苷联合基因干细胞具有促血管新生作用,并能有效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其上游调控因子核转录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和信号转运蛋白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表达,减少心肌炎性反应。可见联合治疗对大鼠MIRI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羟丙基-β-环糊精对黄芪甲苷包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黄芪甲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研究其包合作用及增溶效果。方法利用水溶液-搅拌法制备黄芪甲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运用旋光度增量法测定包合比;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甲苷溶解度及溶出度,以考察其增溶作用。结果羟丙基-β-环糊精与黄芪甲苷可形成摩尔比1∶1的包合物,包合后黄芪甲苷的溶解度由原来的22.2μg.m l-1提高到286.8μg.ml-1,溶出度由26.4%提高到71.2%。结论黄芪甲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能显著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及溶出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牛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DNA合成的影响,并观察榄香烯注射液的抗增殖作用。方法采用3H-TdR掺入法,在体外培养的牛眼RPE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VEGF以及VEGF和榄香烯,应用液闪仪测定3H-TdR掺入的脉冲数(CPM)。结果不同浓度的VEGF均使CPM值明显增加,且与VEGF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不同浓度的榄香烯均使RPE细胞的CPM值明显下降,且与榄香烯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VEGF有促进RPE细胞的DNA合成的作用,榄香烯可抑制生长因子诱导的RPE细胞的DNA合成。  相似文献   

18.
榄香烯注射液对Lewis肺癌小鼠血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肿瘤的生长及转移依赖于肿瘤组织中新血管生成,抑制血管生成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1].肿瘤细胞分泌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bFGF、PDGF等,其中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o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高效、高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2].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IV)对HepG2细胞作用后产生的效应及其具体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AS-IV(25、50、100 nmoL/L)干预HepG2细胞,采用Trans-well法、细胞划痕实验和免疫荧光法分析HepG2细胞系的侵袭和迁移情况。Westeblot检测Caspase-3、Caspase-9、VEGF、MMP-14、E-cadherin、N-cadherin、Wnt、β-catenin和TCF-4等蛋白的表达的变化。结果:CCK-8法检测显示AS-IV刺激HepG2细胞时可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促进细胞凋亡。细胞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实验显示AS-IV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侵袭和迁移。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AS-IV干预HepG2细胞后,VEGF和MMP-14蛋白水平、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量降低(P<0.05),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量上升。同时,AS-IV还可抑制HepG2细胞的Wnt、β-catenin和TCF-4蛋白的表达。结论:黄芪甲苷通过调节Wnt/β-catenin途径影响HepG-2细胞的生物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沈艺  谢南姿 《中医药研究》2012,(10):1214-1216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增殖、迁移、黏附功能、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Ⅰ(FITC-UEA-I)、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荧光双染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单个核细胞培养4d后进行实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黄芪甲苷干预组。干预组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分别为10μg/mL、20μg/mL、40μg/mL)培养72h。分别采用四氮唑溴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来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来观察EPCs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组EPCs数量增加,EPCs的黏附、迁移、增殖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增强,且黄芪甲苷20μg/mL时作用最显著。结论黄芪甲苷可增加体外培养的EPCs数量,改善EPCs增殖、迁移、黏附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等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