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日本平均寿命的延长使老年人的医院门诊人次显著增加。因此,有必要按老年人的特征来解释临床检验数值。以前的所谓正常值是根据青年人的数值而定的,极少见到所谓的“老年人的正常(参考)值”,由于年龄的增长临检参数值发生了变化,因而有必要制定老年人的正常(参考)值。年龄增长引起正常(参考)值的改变作者曾报导通过Hoffmann法求出标准值或标准范围,并阐述了年龄增长引起的临床检验参数值变化。他用了大约一年半的时间,对自己所在医院的老年患者按年龄和性别检查其临床检验参数值,并随机选择各组约1500例,用上述Hoffmann法去掉M±2SD以外的数值,经反复操作把不能除去的M±SD的数值作为标准值(范围)。该法没有考虑到检查对象的生理变化〔即采血的季节、时间(一般是早晨空腹)、体位、生活环境,特别是饮食及服  相似文献   

2.
外科护士睡眠质量调查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外科护士睡眠质量,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96名外科护士的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96名外科护士中有28名(29.2%)存在睡眠问题,与工作压力、倒班时间、工作年限等有关。外科护士组PSQI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常模组,PSQI得分随着倒班年限增长而增高(P<0.05)。结论:外科护士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可通过自我调节工作、生活压力及合理的轮班制度来降低睡眠障碍,维护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陈秋杏  张青  赵娅  董丽娜  罗阳洋  王星星  杜丽 《护理研究》2013,27(14):1352-135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老人院老年人睡眠质量的有效方法。[方法]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作为筛查工具,在睡眠质量差的老年人中抽取2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睡眠知识教育、认知行为综合护理干预。6周后再采用PSQI测定其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老年人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老人院老年人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减少日间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选取在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住院的22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85例血糖正常的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对其进行睡眠质量评估。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糖尿病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及患病情况,检测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等。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PSQI总分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均P<0.05),糖尿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值较无睡眠障碍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病情严重程度、血糖控制效果的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明显较正常人群差,且对于老年人、文化程度较高、病程较长伴有并发症、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应注意加强护理,以防止睡眠质量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传染病专科医院临床护士的睡眠质量与焦虑状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116例临床一线护士,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结果:传染病专科医院临床一线护士PSQI得分明显高于国人正常成人组,除催眠药物外,总分及其他6个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粗分为(40.30±8.45)分,明显高于常模(P<0.01)。SAS粗分与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6个因子成正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示,月夜班数、外科、感染一科、呼吸科、妇产科、SAS粗分对护士PSQI评分有影响。结论:传染病专科医院临床护士的睡眠质量、焦虑状况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护理管理者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合理开发、利用及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实行人性化管理,进行工作量的评估,探寻合理的排班方式。  相似文献   

6.
睡眠是人类一项重要的生理机能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们的睡眠发生了许多变化 ,通常表现出在床时间增长、总睡眠时间减少、慢波睡眠特别是第四时相的睡眠减少、快速动眼睡眠减少并分散、夜间觉醒增加。老年人这种睡眠质量的下降与生理节律的变化有关。入睡难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症 ,老年人患失眠症的总发生率高达 1 7.3%~ 34% ,由于睡眠的失调经常导致车祸、跌跤、身体长期疲劳、机能退化 ,以及个人生活质量下降等。服安眠药是现行克服失眠的一种主要方法 ,但是它的使用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是不利的。机体被动加热 ,如洗热水浴、使用电热毯等…  相似文献   

7.
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眠是维系人体正常功能的重要生理过程,2002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学基金会(IFMHN)调查显示中国人群中有45.5%存在睡眠问题,其中老年人占56.7%[1].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牛率女性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障碍发生率呈增长趋势[2].受多种因素影响,老年住院患者睡眠形态紊乱的发生率高于50%[3].表现为:入睡所需时间延长,睡眠中觉醒次数增加,睡眠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夜间有效睡眠时间减少,早醒,白天瞌睡增多,醒后仍觉疲乏,睡眠周期提前[4].睡眠障碍易引起人体免疫功能下降,焦虑、烦躁又与睡眠障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极易引起高血压、心及血管意外、食欲下降、溃疡病、胃肠功能紊乱[5],少数人可引发情感性精神病如抑郁症,持续的睡眠缺乏可能会加重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疾病并影响止常衰老过程[6].因此,给予针对性护理,满足住院老年患者休息与睡眠的要求,改善睡眠障碍,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是护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及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宣城市精神病专科医院86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睡眠问题突出表现在睡眠质量较差(占39.53%),入睡时间较长(占17.44%),睡眠时间较短(占13.96%);不同年龄、职称、婚姻状况、工作年限、是否值夜班的护士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表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得分与美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与睡眠质量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个人成就感与睡眠质量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普遍较差,且与职业倦怠明显相关,护理管理者应积极改善精神科护士的睡眠质量、舒缓职业倦怠方能更好地服务病人。  相似文献   

9.
陈秀婉  杨彩丽  朱海华 《全科护理》2021,19(14):1945-1949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护士睡眠护理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ICU护士睡眠护理知-信-行调查问卷对厦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的168名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ICU护士睡眠护理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34.43±3.74)分、(35.82±1.99)分、(24.84±4.13)分,且三者呈正相关(P<0.05),总分为(91.02±3.74)分.不同学历、ICU工作时间、职称的ICU护士睡眠护理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和ICU工作时间是ICU护士睡眠护理知信行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ICU护士对病人睡眠护理的态度较为积极,但仍存在知识欠缺和行为不足的问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ICU工作时间为11~15年的ICU护士睡眠护理知-信-行水平更高.管理者需构建睡眠护理方案,强化护士的知识和行为,改善病人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对夜班护士睡眠质量、情绪状态及护理差错的影响.方法 选取存在睡眠剥夺夜班护士14例和无睡眠剥夺非夜班护士12例,分别作为睡眠剥夺组(SDG)和非睡眠剥夺组(NSDG).采用睡眠日记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评定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用简明心境量表(POMS)评估情绪状态;回忆、查找和记录护理差错的发生例数.结果 SDG护士睡眠时间、PSQI评分低于NSDG护士,睡眠障碍率高于NSDG护士,睡眠时间和PSQI评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DG护士消极情绪分量表评分增加,积极性情绪分量表评分减少,其中愤怒-敌视、疲劳-迟钝、慌乱-迷茫、精力-活力4个分量表评分以及情绪紊乱总分(TM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G护士护理差错发生例数高于NSDG护士,其中小护理差错(LNE)和人均护理差错(NEPP)发生次数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非睡眠剥夺组护士,睡眠剥夺组护士出现明显的睡眠质量下降、情绪状态恶化和护理差错发生次数增加.  相似文献   

11.
社区老年人失眠原因调查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区护理的发展,社区老年人已经成为社区护理的重点人群,社区护理人员一方面要了解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器官功能衰退而引起的器质性疾病外,另一方面还应重视老年人失眠等非器质性疾病犤1犦。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是众所周知的,使老年人单纯因为失眠求医者甚少,治疗其他疾病的同时仍然服用安眠药改善睡眠的现象比较普遍。在社区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希望找到引起老年人失眠的原因及调节方法。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2年6~12月在人口相对集中的东门社区调查老年人300例,女105例,男195例;年龄60~99岁,平均年龄73.25岁。退休257例,离休43例。1.2方法采取访谈式调查法。判断失眠形式并归类(经常失眠:每周≥3次;间断失眠:每周≤2次)。将失眠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采用单盲实验法进行对比观察。2调查结果2.1睡眠情况调查见表1。表1社区老年人睡眠情况调查睡眠情况例数百分比(%)经常失眠9531.7间断失眠8327.7不失眠12240.72.2引起失眠的原因见表2。表2失眠的原因及构成比原因例数构成比(%)患慢性疾病6737.64与服用药物有关147.87与陌生环境有关3217.98与噪声有关3...  相似文献   

12.
有多达 56 %的病人在住院的第 1天会失眠。由于频繁的治疗和 2 4 h监测 ,住进ICU的病人更是难以入眠 ,而这些病人却是最需要休息的。针对这种情况 ,护士可以对日常护理工作做出一些相应的改动 ,能够使病人睡眠不足的情况得到补偿。作者介绍了如何帮助病人休息从而促进病人康复。入睡时间 成年人平均每天需要睡眠 6~ 8.5h,约 1 0 %的人睡眠超过 9h,而 5%的人睡眠不到 6 h。 75岁的老人 ,晚上只需睡 6~ 7h,而且深睡眠减少 ,易醒 ,所以他们往往白天爱打盹儿。随着年龄增高 ,生活方式改变 ,健康每况愈下 ,老年人容易变得抑郁 ,而使得正常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护理在校生及实习生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的情况。方法 325名护理在校生及实习生参与本研究,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al Qualityof Life Inventory,GQOL-I)、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S)进行评估。结果 17.11%的被调查者有睡眠质量问题,两组被试的PSQI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读学生睡眠质量显著高于实习护士。实习护士GQOL-I总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在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物质生活评分差异无统计性意义(P>0.05)。在读学生GWBS评分均高于实习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护士睡眠质量下降与生活质量总分及总体幸福感总分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护理实习生睡眠质量较差,其生活质量、主观幸福感已受到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将综合性护理应用于老人院老年人睡眠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老人院老年人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老年人的入院顺序,将所有老年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2例老年人;护理过程中,对照组老年人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而实验组老年人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评价2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更好;并且实验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各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老人院老年人睡眠老年人的护理工作中,能够辅助护理工作的开展,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十分积极的护理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邵红岩  郑绮雯  邓楚欣 《全科护理》2021,19(30):4307-4309
目的:了解肿瘤医院护士睡眠质量及抑郁情绪状况,分析影响肿瘤医院护士睡眠质量的因素及其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中文版(BDI-Ⅱ-C)对广州市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33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331名肿瘤医院护士中有17.2%曾发生抑郁,54.4%的护士存在睡眠障碍.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SQI总分与BDI-Ⅱ-C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肿瘤医院护士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护士的年龄、工作时间及疾病既往病史.睡眠质量与抑郁情绪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失眠的流行病学和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睡眠的状况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口,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处于深睡眠状态的时间会逐渐减少,而在晚上和全天处于觉醒状态的时间会逐渐增加。研究报告显示失眠症多发生于老年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中老年人中比较多见。然而,现在还缺少关于睡眠的标准定义和关于睡眠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城市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现状及其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为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6月—8月沈阳市5个社区老年人共300例进行调查,调查工具包括D型人格量表、一般状况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结果]在所调查的300例社区老年人中,D型人格占31%,老年人睡眠质量得分为6.13分±1.24分,D型人格老年人睡眠质量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非D型人格老年人,尤其表现在入睡时间、睡眠质量;此外,年龄、性别、退休前职业、慢性疾病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的睡眠质量。[结论]城市社区D型人格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体现在睡眠的多个方面。护士应从心理压力、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早期识别D型人格,并进行个体化干预,提高老年人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专科医院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现状,分析影响某专科医院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的因素.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108名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及相关分析.结果 肿瘤科护士PSQI得分明显高于国内正常成人组,除睡眠质量与睡眠时间外,总分及其他5个成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6.3%的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差,PSQI总分>7分;不同职称、工龄、夜班频数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年龄、学历、婚姻状况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差,职称、工龄、夜班频数是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薰衣草对慢性肝病患者在改善睡眠、延长睡眠时间上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有睡眠障碍的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薰衣草温水擦浴及足浴组(薰衣草组)、护士引导下渐进性放松训练组(放松组)、联合组及对照组,观察并评价干预前、干预1周及2周后其睡眠自评总分值、睡眠时间分值的变化情况,比较不同方法间的效果及特点。结果薰衣草温水擦浴及足浴能有效降低慢性肝病患者的SRSS自评总分及延长睡眠时间。结论薰衣草温水擦浴及足浴是一种简便易行、快速有效的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睡眠障碍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睡眠障碍是一个常见现象,随着年龄的增大,睡眠质量会逐渐下降[1]。有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较正常人差,而不良的睡眠会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显著升高[2]。住院患者作为特定的人群,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睡眠形态紊乱的发生率高于50%[3],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分析住院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实施正确的护理对策,对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