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贝宁(国产右美托咪啶,dexmedtomidine,DEX)用于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拔管过程中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Ⅰ~Ⅱ期需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住院患者80例,ASAⅡ~Ⅲ级术前血压控制在160/90 mmHg以下,随机分为艾贝宁组(A组,n=40)和对照组(N组,n=40),分别于手术结束后拔管前静脉微泵注射艾贝宁0.5μg/kg或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麻醉前、用药后、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3、5、10 min患者的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镇静评分、躁动率以及拔管时呛咳等不良反应。结果:(1)与麻醉前相比,N组在吸痰拔管时及拔管后3、5 min MAP均明显升高,尤以拔管时明显(P〈0.05);HR、RR加快(P〈0.05);(2)A组拔管前血压平稳,痰拔管时及拔管后3、5 min血压及HR上升幅度较小,10 min后基本恢复至拔管前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比较,A组拔管时和拔管后MA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更低(P〈0.05),拔管后有2例患者呼吸减浅SpO2一过性下降,面罩给氧后缓解。结论:手术结束后静脉微泵注射艾贝宁0.5μg/kg可减轻高血压全麻患者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同时降低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的术后躁动率,国产的右旋美托咪啶可以安全的用于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拔管。  相似文献   

2.
苏春蕾  吴文冬  赵辉 《海南医学》2010,21(18):28-29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指导老年患者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维持期镇静深度调控的有效性。方法择期老年上腹部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为异丙酚静脉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B组为异丙酚静脉全麻,两组均行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使BIS值维持在50-60之间。记录麻醉诱导前(T1)、切皮时(T2)、术中探查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后15min(T5)的循环指标,麻醉药用量、平均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前和拔管后15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切皮、术中探查时和手术结束时的SDP、DBP和HR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药用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拔管时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通过脑电双频指数的指导,可以预防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术中知晓,减少异丙酚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用量,从而提早苏醒时间,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心血管反应的疗效。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和艾司洛尔组(E组)各20例,在全麻苏醒期间分别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和生理盐水,观察记录两组在手术结束时、开始躁动时、拔管前5min、拔管时、拔管后5min及拔管后1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变化情况。结果组内比较,E组躁动时SBP、DBP及HR均高于术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术毕SBP、DBP及HR均低于躁动时、拔管前5min、拔管时及拔管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两组间术毕和躁动时SBP、DBP及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前5min和拔管时SBP、DBP及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苏醒期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对HR、BP上升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地佐辛全身麻醉诱导用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急诊患者80例,按照麻醉诱导用药的不同将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地佐辛麻醉诱导,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麻醉诱导.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 min(T3)、手术结束即刻(T4)及拔管后5 min(T5)各时点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值;记录注药后60s内有无呛咳反应、拔管时间(停药至符合拔管指征拔除导管);记录拔管时躁动评分及拔管5min后Ramsay镇静评分;观察拔管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术后8h内追加止痛药例数.结果 组内与T0比较,T1、T3和T4的MAP、HR下降,T2MAP、HR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1比较,T2、T3的MAP、HR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T5MAP、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注药后60s内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拔管时躁动评分、拔管5min后镇静评分和术后8h内追加止痛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地佐辛可替代芬太尼行全身麻醉诱导用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并发症减少,麻醉质量提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韦信洪 《中外医疗》2014,(30):142-143
目的探讨分析上腹部手术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全麻处理以及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择期进行上腹部手术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术中采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和对照组(术中单纯采用全身麻醉),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麻醉维持用药总量、在麻醉期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变化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麻醉使用的瑞芬太尼、阿曲库铵、丙泊酚等总量均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期间HR、MAP及CVP等各项指标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0 min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与诱导前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各项指标水平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出现疼痛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躁动、烦躁、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9.3%)明显低于对照组(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腹部手术患者术中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处理,有利于减少全麻药物用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循环状况稳定,可帮助患者尽快苏醒、恢复,且不良反应较轻,可作为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经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P组)和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S组),每组21例。对比观察两种麻醉方式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以及术毕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清醒程度(采用拔管后5 min镇静评分判断),随访术后24 h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MAP明显低于术前(P〈0.05),插管后2 min、摆体位后、OLV 10 min、拔管即刻两组患者MAP、HR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拔管后5 min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 h,S组躁动患者明显多于P组。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均能达到术后苏醒迅速、血流动力学平稳的效果,但复合丙泊酚的苏醒质量更理想。  相似文献   

7.
程邵洪 《中外医疗》2014,(28):146-147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妇科2012年2月—2013年10月间收治行腹腔镜治疗患者1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70例)和B组(70例),分别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HR、MAP、SPO2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及术后清醒时间。结果 A组患者麻醉后HR、MAP、SPO2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值分别为(83.02±7.69)次/min,(11.24±0.80)k Pa,(95.82±1.07)%;B组患者麻醉后HR、MAP、SPO2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值分别为(75.46±5.48)次/min,(10.02±0.54)k Pa,(95.40±1.02)%;A组患者麻醉前后HR、MAP、SPO2等血液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麻醉前后HR、MAP、SPO2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分别为(22.70±3.62)min,(18.12±3.640)min;B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显著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持续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患者可有效稳定血液动力学指标,促进术后苏醒,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苏建军 《甘肃医药》2014,(5):364-365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手术患者应用硬膜外阻滞加浅全身麻醉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3年7月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手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9)与对照组(n=29),观察组采用硬膜外加浅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普通全身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的变化,并评价两组患者术后1h、6h、12h、24h切口的疼痛程度,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麻醉后MAP、HR都有明显下降,两组麻醉前后MAP、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h、6h、12h、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手术患者应用硬膜外阻滞加浅全身麻醉可充分镇痛,有效提高术中安全系数,是一种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3):104-107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6月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8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复合组)与全身麻醉组(全麻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1)、麻醉后30 min(T2)、拔管前15 min(T3)、拔管时(T4)、拔管后1 h(T5)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1、T4时间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术后第1天认知功能情况以及围手术期液体负荷量。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MAP与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麻醉后30 min(T2)、拔管前15 min(T3)、拔管时(T4)、拔管后1 h(T5)患者MAP、HR水平变化显著,但复合组下降幅度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复合组患者血清IL-6、hs-CRP水平明显低于全麻组,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合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全麻组,谵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围手术期输液量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可有效抑制围手术期应激炎性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液体负荷,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李星国  毕聪杰  刘雁  张力强 《吉林医学》2012,33(8):1616-16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防治作用。方法:择期全身麻醉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啶负荷量1.0μg/kg(注射时间超过10min),之后输注速度设定为0.2μg/(kg.h)至手术结束。B组:右美托咪啶改为生理盐水。记录停用麻醉药前、拔管时、拔管后5min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患者躁动和寒战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HR、MAP在停药前均在相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两组HR、MAP较停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min,A组HR、MAP与停药前无明显变化,而B组HR、MAP较停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苏醒期躁动和寒战情况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右美托咪啶负荷量1.0μg/kg(注射时间超过10 min),之后输注速度设定为0.2μg/(kg.h)至手术结束,可有效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躁动和寒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在腭裂修复术中应用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40例ASAⅠ~Ⅱ级、Ⅱ~Ⅲ度腭裂患儿随机分为控制性降压组和对照组,各组20例。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15 min(T1)、手术结束时(T2)和睁眼拔管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HR,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及术野评分。结果:两组T0的MAP和HR比无统计学意义。T1和T2,控制性降压组的MAP和HR比对照组低(P〈0.05)。控制性降压组T3的MAP比对照组低(P〈0.05),而H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控制性降压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术野评分较低(P〈0.05);两组拔管时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用于腭裂修复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重度贫血患者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中气腹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重度贫血患者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30例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EG组)30例。于麻醉前10min(T0)、C02气腹后10min(T1)、C02气后30min(T2)及术毕10min(T3)时测量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分压(SpO:)、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Paw)的变化及术后苏醒质量的评估。结果G组T1、T2、L时MAP、HR显著高于T0(P〈0.05);EG组各时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相比,G组T1时MAP、HR显著高于EG组同时间点;两组T2、L的PETCO2显著高于T0值(P〈0.05);气腹后两组Paw明显上升,与气腹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组术毕即能清醒拔管,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G组(P〈0.01),EG组术后清醒质量明显优于G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组能更有效地抑制CO2气腹和手术刺激等所致的不良反应,可减少全麻药的用量,术毕患者苏醒快,清醒质量优,可缩短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3.
冀志林  赵喜英 《黑龙江医学》2022,46(12):1467-1469
目的:评价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行全麻手术结束前注射地佐辛对麻醉恢复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乌兰察布市第二医院麻醉科2019年5月—2020年5月120例行全身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地佐辛组(D组)、对照组(NS组),每组各60例。其中地佐辛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通过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对照组同时期给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对麻醉恢复期患者的躁动、镇静及舒适度进行评分并记载,同时记录患者手术结束时、拔管时和拔管后5 min三个时间段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D组躁动评分显著低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2,P<0.05);D组镇静评分和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21;t=7.904、9.172、9.088,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组拔管时和拔管后5 min的HR、MAP与手术结束时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拔管时HR、MAP较手术结束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预防全身麻醉拔管期应激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经腹子宫全切手术8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在术毕前30min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观察并记录入室后各时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评价患者拔管期合作情况。记录术后躁动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拔管即刻(T2),拔管后5min(T3),拔管后10min(T4)的MAP、HR变化与术前(T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上述各时点的MAP、HR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拔管期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毕前30min用帕瑞昔布钠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且患者合作程度高,是预防全身麻醉拔管期应激反应的较好药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阶梯式靶控输注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年龄在60岁以上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ASAⅠ-Ⅱ级,分为芬太尼组(F组,n=20)和舒芬太尼组(S组,n=20)。均复合丙泊酚阶梯式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3min(T2)、切皮后即刻(T3)、切皮后1h(T4)、术毕(T5)血压和心率,术后睁眼及拔管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并检测诱导前后不同时间皮质醇和血糖。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点HR、SB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DBP、MAP在T1时点F组低于S组(P〈0.05);两组HR仅T3时点及SBP、DBP、MAP在T1、T2、T3时点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的皮质醇、血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诱导前比较F组皮质醇、血糖均有升高(P〈0.05),S组仅皮质醇在术毕的时间点、血糖各时点与诱导前比较升高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睁眼和拔管时间、术后VAS评分S组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较等效剂量的芬太尼更利于维持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对应激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艾司洛尔在鼻内镜手术患者控制性降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采用右美托咪定(D组)、艾司洛尔(E组)行控制性降压。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动脉压,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55~65 mmHg。记录入室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术中30 min(t2)、术中60 min(t3)、停止降压后5 min(t4)、恢复室拔管后5 min(t5)6个时点的HR、MAP。记录降压达标时间、降压持续时间、丙泊酚诱导用量、芬太尼用量、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对术野质量和苏醒期清醒镇静程度进行评定,观察有无副作用,并于术前、降压后45 min和手术结束即刻抽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在手术时间、降压达标时间、降压持续时间、出血量、术野质量、血气分析中,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MAP均能维持在目标范围。与E组比较,D组HR、MAP在t0、t1、t2、t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t5时点降低(P〈0.05)。与E组比较,D组患者丙泊酚诱导用量、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拔管时间、疼痛耐受时间延长(P〈0.05),苏醒期清醒镇静程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和艾司洛尔均可安全用于鼻内镜手术患者控制性降压,但右美托咪定在镇痛、镇静和节省麻醉药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全麻期间持续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后患者血清β-内啡肽(β-E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方法:选择我院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盐酸右美托咪定)32例和对照组(氯化钠)31例;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水平以及围手术期β-EP、TNF-α、IL-6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拔管即刻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且明显高于同时段治疗组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组内各时段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中,拔管即刻、术后1d、术后2d患者血清β-内啡肽水平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拔管即刻、术后1d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其中对照组麻醉后各时段β-EP、TNF-α、IL-6水平均高于治疗组,两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各时段血清β-E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全麻期间持续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能够维持有效缓解手术刺激所致的应激反应,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的预后和转归,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萍  于辉  马丽颖 《疑难病杂志》2010,9(9):705-706
目的比较氯诺昔康复合舒芬太尼与单纯舒芬太尼对上腹部手术患者气管拔管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将32例行气管插管全麻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氯诺昔康联合舒芬太尼组,B组为舒芬太尼组,每组16例。2组患者手术结束前10 min均静脉给予舒芬太尼5μg,A组术毕前30 min静脉给予氯诺昔康8 mg,记录2组患者拔管时间、HR、MAP,术毕和拔管后5 min采静脉血测ANP。结果 2组患者术毕带管时间、改良OAA/S评分≥3分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B组的HR、MAP、ANP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的患者拔管时静脉给予氯诺昔康复合舒芬太尼能更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控制性降压标准对鼻内镜手术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全麻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术中观察组维持MAP于60~70 mmHg,对照组维持MAP在麻醉前70%水平。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MAP和HR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失血量分别为65.88±20.77 min,75.04±17.98 min,180.52±102.20 mL,少于对照组的78.12±26.90 min,86.98±23.96 min和251.98±141.72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输液量、硝酸甘油用量及术野质量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P及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在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P值时间和分组有交互作用(P=0.001),但HR值时间和分组无交互作用(P=0.076)。观察组PAR滞留时间(43.92±6.61 min)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改良Aldrete评分、PONV VAS评分及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和分组无交互作用。结论:在鼻内镜手术中将MA控制在60~70 mmHg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减少术中出血,而将MAP值降至麻醉前70%水平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对普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普胸患者病人随机分成A组(全麻+硬膜外组)和B组(单纯全麻组)分别于麻醉前(T0)、诱导气管插管后10 min时(T1),手术切皮后10 min(T2)、手术结束时(T3)以及拔管后1 d(T4),抽颈内静脉血测皮质醇的含量。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MAP、HR、CO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气管插管后A组各时点的MAP明显低于B组(P〈0.01),心率明显慢于B组,两组患者皮质醇水平诱导气管插管后开始升高,手术结束时达高峰(P〈0.05),拔管后1 d基本正常;B组自诱导气管插管后皮质醇的含量升高幅度均大于A组(P〈0.05)。结论单纯全麻时患者皮质醇的含量明显升高,而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患者皮质醇的含量升高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