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祎  崔社怀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4):60-61,64
目的通过调查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状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患者护理措施及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3月174例到我院呼吸内科就诊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入组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入组患者的有关信息,将睡眠质量良好的患者及睡眠质量不良患者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症状、夜间治疗、经济负担等内容的调查。结果174例患者中,PSQI得分最低2分,最高17分,平均(9.66±4.67)分。睡眠良好组PQSI平均得分(4.51±2.2)分,占患者人数的45.40%;睡眠不良组的PQSI得分平均为(13.69±3.4)分,占患者人数的54.60%,睡眠良好组与睡眠不良组咳嗽、胸痛及呼吸困难症状的发生频率、夜间治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经济负担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平均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与睡眠质量无关联,而呼吸系统症状的发生频率、夜间治疗、经济负担与睡眠质量有一定的关联性,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针对以上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住院房颤患者睡眠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例住院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调查,并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程探讨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1份,有效回收率为95.5%。191例住院房颤患者PSQI总分为(10.57±4.54)分,71.2%的患者睡眠质量差。66.0%的患者夜间睡眠时间≤6 h, 66.5%的患者白天觉得困倦;主要睡眠问题为夜间如厕、易醒/早醒及入睡困难等;仅17.8%的患者使用过催眠药物。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工作状态、医保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房颤症状严重程度及是否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睡眠质量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β=1.602,P=0.009)、房颤症状为重度(β=1.851,P=0.021)的患者睡眠质量较差,使用商业医疗保险(β=-8.697,P=0.003)、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β=-2.226,P=0.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规范化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对791例(791耳)采用中医规范化治疗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耳别、病程、耳聋程度、听力曲线类型、伴随症状(耳鸣、耳堵、眩晕)和既往治疗史对疗效的影响。【结果】(1)总体疗效方面:791例患者中,痊愈179例,显效115例,有效141例,无效356例,痊愈率为22.63%,总有效率为54.99%。(2)疗效的影响因素方面:老年患者的疗效较中青年患者差;病程越短则疗效越好;耳聋程度越轻则痊愈的可能性越大;听力曲线为低频下降型、平坦型、高频下降型、全聋型者,其痊愈率依次降低;伴有眩晕者的痊愈率较无眩晕者低;既往经过西医治疗无效患者的疗效较未经过任何治疗患者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医规范化治疗突发性聋具有一定的疗效,而患者的年龄、病程、耳聋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是否伴眩晕、既往有无治疗史等因素对疗效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经西医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运用中医综合治疗仍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9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其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组研究对象焦虑总平均分为(49.02±11.08)分,抑郁总平均分为(50.78±8.84)分,睡眠指数总平均分为(7.02±4.07)分;以睡眠指数为因变量,焦虑、抑郁、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月收入、疼痛部位和VAS评分为自变量,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Logistic模型拟合,表明患者焦虑、抑郁和疼痛部位均为睡眠指数的危险因素,患者抑郁情况影响程度最大(OR=15.01),其次是患者疼痛部位(OR=8.68),患者的焦虑影响最小(OR=5.19)。结论焦虑、抑郁和疼痛部位是影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乳腺癌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的方法,使用阿森斯失眠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对60名乳腺癌术后患者和60名健康对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乳腺癌术后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88.34%;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睡眠总分[(12.60±4.65)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睡眠总分[(3.70±3.77)分]及个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术后患者睡眠得分与焦虑、人格特征中适应性正相关,与人格特征中的开放性负相关.结论 乳腺癌术后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焦虑、开放性和适应性的人格特征是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李玥  葛莉  汪银凤  刘文扬 《安徽医学》2022,43(9):1072-1075
目的 探索影响双侧突发性聋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40例双侧突发性聋患者纳入双侧突聋组,选择同期本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40例健康人群纳入健康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对象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侧突发性聋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双侧突聋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突聋组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量、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双侧突聋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细胞百分比的降低是影响双侧突发性聋的危险因素(OR=0.761,95% CI:0.623~0.930,P<0.05)。结论 炎性因素对双侧复发性聋发病可能存在影响,淋巴细胞百分比的降低是双侧突发性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9.
住院肿瘤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肿瘤病人住院期间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提高病人睡眠质量。方法采用睡眠情况自评量表(SRSS)和自制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对160例住院肿瘤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9.4%住院肿瘤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睡眠障碍;严重影响因素为身体不适、担心疼痛、生活习惯及环境改变、经济负担、噪声等。结论住院肿瘤病人睡眠质量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应加强肿瘤病人的睡眠护理,提高其睡眠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197例呼吸内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97例呼吸内科患者PSQI得分为(9.07±2.49)分;其中127例睡眠质量差,占64.47%,且患者睡眠质量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原因包括睡眠时间颠倒、疾病影响、活动量减少、睡眠环境、医源及非医源性噪声、心理因素、身体不适、环境及生活习惯改变、担心疾病及预后等。结论呼吸内科患者失眠具有普遍性、特殊性,医护人员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对症处理,采取针对性护理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利于呼吸内科患者病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系统回顾了本科自2007—2010年收治的140例(142耳)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资料。分析突发性耳聋的预后与年龄、初诊时间、治疗前的听力程度、伴发眩晕、耳鸣的关系。[结果]年龄越大,疗效越差;就诊治疗越早,疗效越好;听力损失越重,疗效越差;伴有眩晕症状者,疗效差;伴发耳鸣对突发性耳聋疗效影响不明显。[结论]了解影响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影响因素,为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突发性耳聋的不同临床表现与疗效之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病后1周内就诊者82例,经综合治疗有效率84%;1周后就诊者7例,有效率为40%,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眩晕者14例,治疗效果不佳(P〈0.05);重度和极重度聋治疗效果最差.结论 发病时间、听力受损程度、有无伴发眩晕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少年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0例(47耳)青少年突发性聋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从性别、听力损害程度、起病至就诊时间、免疫功能、4KHz听阈、是否伴发耳鸣及眩晕这些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听力损害程度、起病至就诊时间、4KHz听阈及是否伴发眩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力损害程度、起病至就诊时间、4KHz听阈及是否伴发眩晕对青少年突发性耳聋的预后有影响,而性别、免疫功能及耳鸣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于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59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41.30±3.17)与对照组(48.92±3.55)相比明显较低,患者焦虑状态改善明显,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伴而耳鸣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改善不良状态,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的耳鸣心理声学检测意义,分析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的主观分级与 听力损失之间的关系.方法:所有42例突聋并伴耳鸣患者行纯音听阈测试及耳鸣心理声学测试(耳鸣频率、响度、最低掩蔽级和后效抑制试验),并行耳鸣主观分级评估,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耳鸣音调匹配类型以纯音及窄带噪声为主;耳...  相似文献   

16.
突发性耳聋甲皱微循环改变及针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突发性耳聋患甲皱微循环改变及针刺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突发性耳聋患针刺前后甲皱微循环进行记录。结果:突聋患甲皱微循环明显异常,针刺后患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值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突聋甲皱微循环状态,提示针刺治疗突聋的机制可能与患外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7.
单侧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与听力的关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孟新  李兵  李素芳 《重庆医学》2003,32(3):325-326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76例单侧耳突发性聋,治疗前病程在10d以内,同一治疗方案及疗程,观察伴或不伴眩晕患者的疗效。结果:突发性聋伴眩晕者多表现为重度或高频听力损失,此两组听力损失型伴或不伴眩晕疗效均不满意,而不伴眩晕者多表现为低频或平坦型听力损失,且大多可以获得满意疗效。结论: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与预后无相关性,疗效与治疗起始听力损失的曲线类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朱洲  周冀英  范小平  李雪莲  冉丽 《重庆医学》2012,41(12):1145-1147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头痛门诊偏头痛患者睡眠质量情况,并探讨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偏头痛患者的头痛程度、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症状.利用描述性统计、χ2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偏头痛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结果 在211例偏头痛患者中有130例(61.61%)患者存在睡眠质量障碍.睡眠质量主要受偏头痛病程和是否伴有焦虑抑郁症状影响.结论 偏头痛患者大多伴有睡眠障碍,而且睡眠障碍有效控制率低.控制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有望改善偏头痛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张静  江文霞  张爱芬  王木清 《吉林医学》2013,34(17):3439-3440
目的:分析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焦虑心理状态,探讨预见性告知护理对改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焦虑状态的效果。方法:将1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均进行改善微循环、抗病毒等药物治疗、氧疗和一般健康教育,试验组加做预见性告知护理(各种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入院后即应用我国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估焦虑水平,并检测纯音听阈水平,治疗结束出院时重复以上评估,收集护理出院满意度。统计分析患者两次SCL-90评分、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结果:16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约66.88%的患者处于焦虑状态;实行预见性告知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效果也较对照组有所提高(P<0.05),试验组出院满意度也较对照组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预见性告知护理可以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焦虑状态,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PCR和ELISA方法对30例突发性耳聋(突聋)患者血清中人类巨细胞病毒 (HCM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7例(23%)HCMV DNA阳性,4例 HCMV抗体(IgA或 IgM)升高或 IgM升高,2例 HCMV和 HSV DNA均阳性,相应抗体水平高于 正常,治疗后1月复查部分病例转阴。提示:用PCR和ELISA方法对突聋患者病毒感染情况的检 测,对于探讨突聋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