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姜海鸥  黄雪霜  全庆丽  张康 《广东医学》2012,33(13):1982-1984
目的探讨一个中国汉族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临床表型及FGFR3基因突变类型,确定其致病原因。方法在获得知情同意后对该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测,并对其中3例患者和3例正常亲属及家系外100例正常对照者采血进行DNA提取,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直接测序法对FGFR3基因的第10、13外显子及其部分内含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该家系中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四肢过短、腰椎前突、头颅增大、前额突出。3例患者在FGFR3基因对应cDNA序列发现C1620A(N540K)杂合突变及第13内含子3’剪接位点上游23 bp处发现一G>A杂合突变,3例正常亲属及家系外100例正常对照者均未发现该两种突变。结论FGFR3基因的N540K突变是导致该家系软骨发育不良的关键性分子病因,而内含子IVS13-23突变可能加重了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使用突变分析和连锁分析进行X-连锁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XLHED)产前诊断的方法.方法:提取1例XLHED患儿和患儿母亲的外周血DNA及男性胎儿羊水细胞DNA,扩增ED1基因所有8个外显子并直接测序检测突变,采用PCR方法检测与ED1基因紧密连锁的DXS337位点的多态性.结果:先证者ED1未检测出突变,多态分析发现男性胎儿未携带风险X染色体.结论:ED1基因突变检测结合基因连锁分析的方法能准确地对XLHED进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3.
胎儿骨骼发育不良是包括骨骼生长发育异常的一系列疾病,由于骨骼分布广泛,由胎儿骨骼发育异常导致的骨骼畸形种类繁多,分类复杂,造成骨骼系统异常的原因多由遗传或环境因素(包括药物或机械作用)导致1-3].目前,几乎所有的胎儿骨骼异常都是靠产前超声诊断的[4-7].然而,产前超声着重于区分致死性和非致死性骨发育不良,并不能对所有的骨骼系统畸形作出具体类型的判断,这也使得胎儿骨骼的分子遗传学诊断成为近年来胎儿骨骼异常产前诊断的重要手段[8-13].笔者现就胎儿骨骼发育不良的产前诊断分类及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胎儿骨骼畸形的产前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延边医学院学报》2020,(2):139-144
<正>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 3)常染色体显性突变所导致的最常见的疾病有软骨发育不全(ACH)、侏儒症、软骨发育不良(HCH)、致命的严重软骨发育不全伴发育迟缓和黑棘皮病(SADDAN)和致死性侏儒症 (TD)等[1].过去20年来研究者对FGFR3调控生长板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机制进行了探索,发现了与FGFR3相互作用的信号分子和通路,并试图利用这些信号分子和通路抵消过度激活的FGFR3的影响,在ACH,HCH及其他短肢侏儒症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ED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主要累及患者脊柱和长骨骨骺,发病率约为1 ∶ 100000.研究编码Ⅱ型胶原α1链的COL2A1基因G504S突变致SEDC的软骨组织超微结构改变. 方法:对SEDC引产胎儿和正常对照的软骨组织分别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学改变,并重点应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软骨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在光镜下未观察到引产胎儿软骨组织明显变化,而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引产胎儿软骨细胞粗面内质网异常膨大,形成包涵体结构,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数量减少.扫描电镜下发现,引产胎儿软骨胶原纤维为不规则"草莓样"结构. 结论:COL2A1基因G504S突变导致软骨细胞和胶原纤维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能是SEDC发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假性软骨发育不良(pseudoachondroplasia,PSACH)儿童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软骨低聚物基质量蛋白(cartilage oligomer matrix protein,COMP)基因突变位点。方法:收集7例江西省儿童医院诊断的PSACH患者(2~9岁,其中男童4例,女童3例)相关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基因报告结果和家族史等。以“PSACH”“PSEUDOACHONDROPLASIA”“假性软骨发育不良”“COMP基因”“COMP”为检索词,分别检索Pub Med、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对PSACH进行文献复习,分析7例患儿基因突变位点是否与国外已知报道的热点突变一致,是否存在新发突变而扩展基因突变谱。结果:研究对象身高均落后于同龄同性别儿童的3个标准差以上,婴幼儿期外观和体型正常,2岁左右出现生长速率减慢和骨骼异常,行走鸭步状,智力、面容、视力、听力均未见明显异常。研究对象X线片表现相似,为脊柱椎体扁平,前缘舌状突出,椎间隙正常,髋臼发育较浅,髋关节毛糙,股骨远端、胫腓骨近端干骺端增宽,形态不规...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最原始的羊水样本为起始模板直接进行PCR扩增,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骨骼发育异常单基因遗传病的产前基因诊断方法。方法:对2013年4月—2018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超声提示骨骼发育异常的38例胎儿行羊膜腔穿刺并进行软骨发育不全、软骨发育低下、致死性发育不全及成骨发育不全4种单基因遗传病诊断,抽取孕妇羊水后不经过胎儿细胞培养,也不经过羊水中胎儿细胞DNA的提取,加入中性盐等物质作为PCR缓冲液,控制缓冲液pH值为8~10,扩增FGFR3及COL1A2基因上的靶标片段,直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8 μL羊水进行PCR扩增测序,行产前基因诊断;考察扩增体系中的成分及含量对羊水直接扩增方法的影响。结果:38例胎儿样本中检出单基因遗传病致死性发育不全3例,分别为Ⅰ型1例,Ⅱ型2例;软骨发育不全3例,软骨发育低下1例。中性盐缓冲液、0.20 U/μL Promega Taq DNA聚合酶、每条引物1.2 pmol/μL用于羊水直接扩增效率最佳。结论:本方法省略了羊水细胞培养和羊水中胎儿DNA核酸提取这两步繁琐步骤,无需浓缩羊水即可直接扩增,缩短了诊断时间,节约了诊断成本,可以减少PCR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样本交叉污染,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快速产前基因诊断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国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患者中软骨寡聚物基质蛋白(COMP)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PCR-SSCP)结合DNA直接测序对我国临床诊断为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的10例患者,其10名父母及30名正方对照进行COMP基因第10,13和14外显子区域突变分析。结果:正方对照SSCP分析均表现为相同带型。1例散发重型患者COMP基因外显子14区检测到单链泳动变位,测序结果显示第14内含子的近5′端存在纯合性G→A变异。结论:该变异可能是一种新型点突变,与患儿临床表型有关,也可能是COMP基因第14内含子中的一种单核苷酸多态。  相似文献   

9.
背景 X-连锁隐性遗传点状软骨发育不良(CDPX1)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骨骼和软骨发育障碍性疾病,致病基因为ARSE基因。目前国内报道较少,且均为新生儿,尚无儿童患者表型报道。目的 分析ARSE基因突变致CDPX1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6月确诊的1例ARSE基因突变致CDPX1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及全外显子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并以“点状软骨发育不良”“芳香基硫酸酯酶E”和“chondrodysplasia punctate”“ARSE”为检索词,分别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以及人类基因组突变数据库(HGMD)检索建库至2020年2月的相关文献,总结ARSE基因突变致CDPX1患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结果 本例患儿,男性,胎儿超声发现鼻梁低平,出生后呼吸困难,混合性耳聋,鼻发育不良,四肢短,手指短,认知及运动发育落后,房间隔缺损,X线检查示有典型的点状钙化。全外显子测序结果发现ARSE基因c.1219G>A(p.E407k)半合子变异,患儿父亲与姐姐该位点为野生型,患儿母亲为杂合突变,该变异国内外未见文献报道。经数据库检索到ARSE基因突变致CDPX1且有详细临床表型的病例23例,其中男22例,女1例,胎儿期确诊4例,其中2例活产,1例26周流产,1例不详;1例因出现新生儿期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死亡。临床表现:面中部发育不良,远端指骨短,脊柱及四肢长骨等点状骨骺,呼吸功能不全,听力异常,脊柱弯曲或椎体形态异常,鼻孔狭窄或闭锁,矮小,先天性心脏病,认知障碍,颈部短,气管及支气管钙化,气道狭窄,喉软骨钙化,肌张力低下,并趾畸形,体质量增长缓慢,喂养困难,宫内生长受限,小于胎龄儿,白内障,胸廓小,椎管狭窄,关节挛缩。其中胎儿期表现:面部扁平,不同程度的鼻发育不良,鼻梁凹陷,脊柱弯曲异常,椎体异常,椎管狭窄,上肢短,骨骺及脊柱弥漫性点状钙化,长骨发育不良,胎儿生长受限。通过HGMD检索到47个ARSE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单个或多个外显子缺失、完全缺失、染色体易位。结论 首次报道ARSE基因c.1219G>A变异所致CDPX1,扩大了ARSE基因的突变谱,且报道了患者从胎儿期到2岁的临床表型,有助于对CDPX1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致死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及其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预防及治疗致死性肺栓塞提供帮助。方法:对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2002年1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完成的162例成人医疗纠纷尸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用限制性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对致死性肺栓塞病例(21例)及随机对照成人病例(6例)进行FⅤ(factor Ⅴ) Leiden突变和FⅡ(factor Ⅱ) G20210A突变检测。结果:有21例致死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病例,占病例总数的12.96%(21/162)。每例均至少存在1项已知的高危因素,多数病例存在2项以上的高危因素。主要的获得性高危因素包括:手术、创伤骨折、恶性肿瘤、妊娠及产褥期、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感染等。21例致死性肺栓塞病例及6例对照病例均未检测出FⅤ Leiden突变与FⅡ G20210A突变。21例患者中,只有6例生前进行了D-二聚体检查,6例均明显升高;只有1例患者使用药物进行预防性抗凝。结论:致死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是临床科室尤其是手术科室引起纠纷的重要原因。中国人发生致死性肺栓塞主要与创伤骨折、手术等获得性因素有关,遗传性因素FⅤ Leiden突变和FⅡ G20210A突变不是中国人发生致死性肺栓塞的主要原因。对存在肺栓塞高危因素(尤其是创伤骨折及手术)的患者,合理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做好预防性措施,并尽可能的早期诊断与处理或可减少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Shi HJ  Fang Q  Wang LT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6):1845-1848
目的探讨对X连锁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EDA)家系的EDA患胎进行产前诊断的可能性,为建立对该病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系谱分析法检测了X连锁EDA1个家系的染色体畸变,结合胎儿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胎儿尸检、胎儿下颌骨X线摄片,组织病理学分析及皮肤免疫组织化学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检测对可疑EDA患胎行产前诊断及生后鉴定。结果EDA家系中先证者和携带者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1条X染色体出现臂间倒位[inv(X)(p22q13)],胎儿脐血染色体核型与先证者相同。胎儿尸检及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表皮发育不良,汗腺、毛囊、皮脂腺缺如,符合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面、胸、上腹、大腿部真皮组织CK呈阴性,EMA呈阴性,其余大体和镜下病理检查无特殊。结论该家系患者1条X染色体臂间倒位,[inv(X)(p22q13)]的断裂点位于致病基因区域内,可能是导致EDA发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The minimum prevalence of lethal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type II, thanatophoric dysplasia and achondroplasia were derived following detailed case note review of all perinatal lethal skeletal dysplasias (SD) in Northern Ireland over a 12 year period. Multiple sources of ascertainment, including genetic notes, radiological reports and post mortem findings, were used. 39 cases were identified. Thanatophoric dysplasia was the commonest diagnosis made (22), followed by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type II (four children) and achondroplasia (two children). Eleven other diagnoses each occurred once in the 12 year period. The minimum prevalence range, per live births, of each of the common skeletal dysplasias in Northern Ireland has been calculated; thanatophoric dysplasia 0.80/10,000,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type II 0.15/10,000 and achondroplasia 0.07/10,000. The prevalence range for thanatophoric dysplasia is much higher than reported in previous studies. We discuss reasons for the prevalence figures obtained.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诊断胎儿单脐动脉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丽娟  聂红莲 《吉林医学》2007,28(3):343-34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胎儿单脐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Dopp ler超声产前检查孕妇的胎儿脐带3 086例,观察脐动脉及脐静脉的排列走向,记录脐血管的数目、并测量脐动脉的血流速度及S/D比值。结果:产前超声诊断单脐动脉12例,8例均合并其他畸形,4例胎儿出生后未发现明显异常,全部病例均经引产后及出生后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产前能准确诊断单脐动脉,为诊断合并其他畸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胎儿畸形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50例孕妇产前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检出胎儿先天畸形23例,漏诊4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为临床提供大多数胎儿形态异常的诊断,这对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期妊娠的妊娠结局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111例延期妊娠病人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我院收治的111例足月妊娠病例资料,两组相对比。结果:延期妊娠使胎盘成熟度Ⅲ级、羊水过少、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阴道助产、剖宫产等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两组间巨大儿、低体重儿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延期妊娠使胎盘功能减退,胎儿对缺氧的耐受性降低,高危程度增加,故产前产时需严密监护,为保全胎儿多采取剖宫产术结束妊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对减少母体及围生儿并发症和改善妊娠结局的意义。方法:将7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根据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分成血糖控制满意组(A组,54例)与血糖控制不满意组(B组,16例),同80例正常孕妇的妊娠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在孕产妇和围生儿并发症方面有无差异。结果:经临床治疗后,A组只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B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巨大儿、早产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视孕妇血糖筛查,及时诊断和治疗妊娠期糖尿病,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终止妊娠可以有效地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胎儿单脐动脉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胎儿单脐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CDFI产前检查孕妇胎儿脐带1350例,观察脐动脉和 脐静脉的排列走向,记录脐血管数目并测量脐动脉血流S/D值和RI值。结果 产前超声诊断单脐动脉4例,全部病例产后证实3例诊断符合,另1例误诊,原因为其中一条脐动脉被血栓灌满全程。结论 CDFI产前能较准确的诊断单脐动脉,但应注意与脐动脉血栓相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肝功能变化与母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5~2010年确诊为ICP的140例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清谷丙转氨酶(ALT)〉40U/L、总胆红素(TBIL)〉28umol/L的孕妇,产后出血及早产、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增高,且ALT水平越高,其发生率越高。结论:ICP孕妇肝功能的变化可预测母儿预后,ALT及TBIL水平升高者胎儿预后不佳,必须高度重视,严密监护,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脐动脉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及胎儿生长受限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太原市太航医院超声室2008年9月至2012年6月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的7890例中36例单脐动脉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单脐动脉胎儿合并结构畸形及生长受限的情况。结果:36例单脐动脉中,合并结构畸形的11例,生长受限的3例,单纯单脐动脉22例,出生后随访未见畸形。结论:单脐动脉合并胎儿结构畸形及生长受限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脐动脉的胎儿,发现单脐动脉的胎儿,应进行各个部位系统的产前检查,以降低胎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对胎儿水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对9例孕16周2 2周孕妇进行检查,了解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超声检查9例胎儿均水囊状淋巴管瘤。结论:超声检查可实时观察宫内胎儿各部位、各器官的情况,能及早诊断出胎儿畸形,有助于终止妊娠,实行优生优育,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