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临床危重症,血液中生化标志物的测定是反映心肌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生化标志物凭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在ACS诊断和危险分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了骨髓相关蛋白、心肌肌钙蛋白、缺血修饰蛋白、妊娠相关蛋白A和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5种生化标志物在ACS中的临床应用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脂肪酸结合蛋白具有基因多态性及组织特异性,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 FABP)是一种分布在心肌细胞胞浆内高度特异的可溶性低分子量蛋白质,在心肌细胞的胞浆中含量丰富.心肌损伤后血浆中H- FABP浓度有规律的变化,且H- FABP在血浆中的浓度变化与心肌损伤程度成正相关,故H - FABP可作为诊断早期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同时也可作为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生化指标之一.现就H- FABP的生物化学特性、检测方法及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艾阳 《医学综述》2011,17(17):2671-267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常见且病死率较高的心血管急症。传统的血液中生化标志物在对ACS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等临床应用中存在诸多局限。作为新兴的血液中生化标志物,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应用于ACS测定心肌损伤及危险分层。现对IMA的概述、形成、生物学特性及其与ACS的关系(包括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代佩灵  张翠丽 《医学综述》2013,19(7):1228-1231
随着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日趋增高,早期生化标志物对AMI的早期诊断、积极治疗越来越重要,目前主要的AMI早期生化标志物,如髓过氧化物酶、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缺血修饰白蛋白、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等在AMI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可出现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死亡,心电图结合心脏标志物可作为诊断依据。肌钙蛋白I(cTnD是目前诊断心肌损伤的首选标志物,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危险评估和预后判断;C-反应蛋白(CRP)是急性时相蛋白之一,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ACS患者血清cTnI及CRP水平与多项生化指标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伟娜 《医学综述》2013,19(15):2739-2741
因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与溶栓治疗的疗效、治疗时间的早晚高度相关,所以选择能早期诊断AMI的生化标志物是检验医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缺血修饰蛋白在心肌缺血的早期就能在血液中检出,其灵敏度和特异度都较高,且两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两者具备理想早期心肌标志物的特征,与现有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肌红蛋白等相比对AMI的早诊断和早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特指冠心病中急性发病的临床类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以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为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从而引发后续的一系列级联反应,随之发生的心力衰竭、心脏破裂或恶性心律失常,则是临床上ACS患者发病迅速、病死率高的重要原因,因此迅速确诊以便早期治疗,尽早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可极大地改善ACS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各种心血管指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诊断标准,包括典型的胸痛病史、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及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酶学升高/降低的动态改变[1]。但并不是所有发生了心肌坏死的患者均有典型的症状及心电图改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在ACS的早期诊断中就具有很大价值。1955年KARMEN等[2]报道坏死的心肌细胞可释放出谷草转氨酶,自此心肌损伤标志物在ACS 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肌肌钙蛋白因其对心肌损伤的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仍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且具有早期诊断意义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尤为重要的是它可用于疑诊ACS患者的危险性分层,仍是AMI诊断的“金标准”。但根据心肌细胞坏死区域肌钙蛋白释放的动力学特点,它们在胸痛发作6h后方能检测到,而且除ACS外许多其他引起肌肉组织坏死的病理情况下也可释放入血,引起血中浓度升高。因此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内外一系列研究发现,与心肌缺血/坏死相关的另一指标--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在ACS的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下面综述其生理学特性、代谢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等。  相似文献   

8.
王玉敏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1140-1141
心肌损伤时的血中生化标志物检测异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临床实践中已陆续发现多种反映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包括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的标志物:如缺血修饰蛋白,髓过氧化物酶,CD40配体等;心肌缺血坏死的标志物:如肌红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心肌组织损伤的确定性标志物:如肌钙蛋白等。现在心肌损伤的血液生化标志物已从最早的以酶活性为主的检测发展到目前以蛋白质质量为主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生化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挽救濒死的心肌,挽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生命已成为可能,因此早期诊断变得至关重要。而早期诊断的关键是生化标志物的检测。目前公认的反映心肌坏死的金标准是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troponin,cTn),cTn的异常变化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确定标志物。美国临床生化科学院建议常规AMI诊断可应用两类生化标志物:一类是早期标志物,另一类是确定标志物。下面将分别作一综述。1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生化标志物一般将AMI症状出现后6h内血中升高标志物成为早期标志物。早期标志物有助于AMI的…  相似文献   

10.
尹咏梅  苏位贤 《医学综述》2011,17(15):2353-2355
近年来,有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治研究进展较快。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内的急性炎性反应是引起斑块破裂的病理基础,以C反应蛋白为代表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AC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CS的诊断也从过去简单的心电图和心肌酶学判定发展到更详尽的多种危险因素的分层,同时一些新的更早期的心肌坏死标志物也成为ACS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目前ACS的治疗更强调早期联合使用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1.
心肌损伤早期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心肌损伤时,血中生化标志物检测值异常是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主要诊断标准之一.根据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心肌损伤后出现异常时间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心肌损伤早期标志物"和"心肌损伤确定标志物"现类.  相似文献   

12.
缪捷  吴小庆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7):136-13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临床常见的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性死亡的主要原因,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ACS早期诊断主要依靠患者急性胸痛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或坏死以及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的异常升高。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心肌缺血的早期标志物,它在心肌缺血发生后迅速升高,能够在心肌缺血的可逆阶段检出,有利于心肌缺血的早诊断、早治疗。大量临床研究证实,IMA是对缺血敏感并可早期检测出的生化标志物,对急性心肌缺血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对危险分层及预后也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传统的生化标记物均在心肌组织坏死后才释放入血液中,而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能在心肌发生缺血时即升高,进一步的研究证实IMA是心肌缺血标记物而非心肌损伤标记物,在ACS患者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IMA的形成机制、检测原理及其在ACS中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王玉敏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4):1140-1141
心肌损伤时的血中生化标志物检测异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临床实践中已陆续发现多种反映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包括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的标志物:如缺血修饰蛋白,髓过氧化物酶,CD40配体等;  相似文献   

15.
严锋  蒋屹山 《医学动物防制》2007,23(11):871-872
目的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在AC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0例胸痛患者在发病后即刻及入院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CTni.CTnt)肌红蛋白(MYO)和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结果40例胸痛患者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明确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非心肌缺血性胸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结论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不同时期对诊断ACS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死亡率很高,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根椐WHO诊断标准,典型病例不难诊断,但遇到一些不典型病例时,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1]。多年来,心肌损伤时,血中生化标志物的检测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仅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LDH同工酶和肌酸激酶(CK)活力用于AMI的诊断是不够的;近年来,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b)、人心型细胞浆脂肪酸结合蛋白(H FABPc)等标志物的研究倍受人们的关注。美国临床生化科学院(NACB)建议可应用两类生化标志物进行AMI诊…  相似文献   

17.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binding protein,H-FABP)是一种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在心肌细胞胞浆中含量丰富,具有组织特异性。心肌损伤后血清中H-FABP水平有时间规律性,其释放至血浆的量与心肌损伤程度成正相关,是一种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本文就H-FABP的生理化学特性、在心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及法医学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心肌损伤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云 《医学综述》2006,12(4):223-224
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现是临床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有关研究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的类别及对心肌损伤的诊断作用的文献分析,为临床确诊心肌损伤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急诊室的常见病,但死亡率很高,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心肌梗死发病后能迅速得到确诊并进行再灌注治疗,对于降低死亡率及改善预后十分重要.目前,ACS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心电图、心肌标志物综合评定.大约1/3的ACS患者无典型的临床症状,约1/2的患者早期无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因此,心肌标志物检测在ACS早期诊断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目前常用的肌红蛋白(myoglobin,Myo)虽出现时间较早,但特异性较差,易受骨骼肌损伤的影响;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在心肌梗死早期(2~4h内)阳性率不高,在发病>4h才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生化标志物在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日趋增高,越来越为临床工作者所重视。随着治疗技术的提高,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而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及预后都需要理想的生化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cTnI)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确定标志物,但其在发病早期(6h内)的阳性率不高。本文通过检测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红蛋白(Mb)、C反应蛋白(CRP)等AMI早期生化标志物,并与cTnI进行比较,探讨其在临床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