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胆囊内小隆起病变的超声诊断山西省侯马市人民医院高亮,丁亚静本文对24例胆囊内小隆起病变进行B超诊断及手术切除后并病理检查对照分析,24例病变中,增生性病变14例,腺瘤7例,腺癌3例。其中18例伴慢性胆囊炎,5例伴发结石。结果表明,B超在诊断胆囊内小隆...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超声造影检查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46例肝脏局灶性小病变患者(直径≤3.0cm)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和增强CT(15例)对比分析。结果常规超声检查显示,低回声29例,等回声4例,高回声12例,周围有声晕6例,漏诊肝细胞性肝癌1例。46例肝脏局灶性小病变的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C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5.2%、95.6%及73.3%。肝脏局灶性小病变大部分病灶具有典型的增强模式。结论超声造影能够提供肝局灶性病变的血流灌注,明显优于常规超声,可作为定性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一种可靠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型超声对胆囊小隆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5例患者空腹常规行胆囊检查,测量胆囊大小、形态、囊壁厚度,特别注意观察局部隆起或增厚的胆囊壁的情况。结果:对35例不同病理类型的胆囊隆起病变声像图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论:超声诊断胆囊内小隆起病变中具有检出灵敏而准确、经济的优点,极大地提高了胆囊癌早期发现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胆囊内小隆起性病变B超诊断山西太原市煤气化总公司职工医院李国宝胆囊内小隆起性病变,大多数为良性病变,少数为胆囊癌。本文对26例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囊息肉的病人,行手术治疗后做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对其不同病理类型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胆固醇性息肉(16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超对胆囊内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将经B超及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46例胆囊内隆起性病变进行分析,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及病变性质。结果B超对胆囊内隆起性病变的部位、大小、单发或多发的判定比较准确,并可对病变的良、恶性进行初步诊断。结论B超诊断胆囊内隆起性病变是可靠的,是对其进行诊断与鉴别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胆囊内小隆起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胆囊增生性疾病,由于超声对胆囊内小隆起性病变的检出灵敏而准确,不但可以提高对胆囊增生性病变、炎性病变的认识,并且对胆囊癌的早期发现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本文报告78例胆囊内小隆起性病变是近年来对健康人群查体中发现并确诊的,我们对此病的病理分型及声像图特点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胆囊隆起性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胆囊隆起性病变超声造影的血流灌注过程及其增强模式,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47例胆囊隆起性病变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造影超声检查,观察胆囊壁及病变的增强时间和增强模式.结果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中良性病变35例,恶性病变1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病变内血流信号19例(40%,19/47);超声造影增强病例38例(81%,38/47),P<0.005.胆囊壁平均始增时间为(16.2±1.9)s,良性病变平均始增时间(16.3±2.8)s,恶性病变平均始增时间(16.2±3.2)s,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92).47例胆囊隆起性病变增强模式分为4类:Ⅰ类:无增强;Ⅱ类:动脉相均匀增强;Ⅲ类:动脉相蜂窝状不均匀增强;Ⅳ类:动脉相血管呈杂乱树枝状高增强.所有良性病变造影模式分别表现为Ⅰ类到Ⅲ类,11例(92%,11/12)恶性病变表现为Ⅳ类,1例表现为Ⅲ类.11例恶性病例动脉相胆囊壁局部连续性显示中断.结论 超声造影可显示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血流灌注过程.特征性的增强模式,可以提高鉴别诊断能力.动脉相胆囊壁显示是否完整连续对鉴别良恶性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超对胆囊内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的价值。方法:将经B超及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56例胆囊内隆起性病变进行对比分折,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数目及病变性质。结果:B超对胆囊内隆起性病变的部位、大小、单发或多发的判定比较准确,并可对病变的良、恶性进行初步诊断。结论:B超诊断胆囊内隆起性病变是可靠的,是对其进行诊断与鉴别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粘膜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鉴别诊断胆囊粘膜隆起性病变的价值。方法:本文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6例胆囊粘膜隆起性病变的二维超声和CDFI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在彩色血流显像中,良恶性病变的彩色血流显示率、分布方式、动脉频谱的显示率有很大的不同,而阻力指数则有重叠性。在二维超声图像上,病变的大小和病变的性质密切相关。结论:在形态学基础上,CDFI提供了病变内的血流信息,对胆囊粘膜隆起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胆囊隆起样病变分为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两大类。肿瘤性病变包括胆囊腺瘤和胆囊癌;非肿瘤性病变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症等。常规超声检查是诊断胆囊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方法,但诊断能力有限。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超声造影在部分胆囊病变的应用中渐被认可。不同类型的胆囊隆起样病变在超声造影动脉期及静脉期病灶的增强程度、消退特点、增强模式、血管构型、胆囊壁的连续性方面表现不同。对比剂达峰时,病灶增强的均质性在鉴别胆囊腺瘤与1 cm以上胆固醇息肉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100%、90.9%、92.9%、100%、95.8%。超声造影对胆囊腺肌症特征性结构罗-阿窦的显示率从常规超声的22.0%上升到56.1%;在胆囊腺瘤诊断中,超声造影检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和87.0%;超声造影诊断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3%、94%。病灶形态不规则、树枝状血管、静脉期低增强是提示胆囊腺癌的3个特异性超声造影征象,结合任意2个或3个征象,诊断胆囊癌的特异度可达92.4%。在胆囊隆起样病变的诊断中,超...  相似文献   

11.
胆囊息肉样病变B超与X线,手术,病理对照(附71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B超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简称胆囊息肉)185例,其中行手术切除者71例。将B超与X线口服胆囊造影(简称胆囊造影)以及手术标本与病理进行比较,结果:B超检出率达100%,胆囊造影仅18.3%;手术中触及胆囊内有块物的仅2例,B超直径分别为12及16mm,病理检查皆呈腺瘤型改变,其余69例较小或多发的息肉,手术中均未及肿块,病理检查均为胆固醇沉积,本组71例皆未发现癌变征象,但直径>10mm的2例腺瘤型息肉则有不规则的腺上皮增生。作者认为:对息肉一般不须特殊处理,但B超定期随访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搜集38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着重观察其原发灶的CT表现。结果38例胆囊癌术前CT确诊31例,误诊7例。其原发灶CT表现为3种类型:胆囊窝肿块型、胆囊壁增厚型和胆囊腔内结节型。增强后扫描病灶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强化效应明显。结论螺旋CT扫描可较清楚地显示原发灶及其对邻近组织的侵犯和转移,增强扫描原发灶显著强化是其特征性表现。螺旋CT扫描,特别是增强扫描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胆囊癌的CT与B超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和比较CT、B超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CT、B超影像和临床资料,就其CT和B超的影像表现、强化方式、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有无转移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胆囊癌中CT诊断胆囊癌31例(占74%),B超26例(占62%)。结论CT对胆囊癌的诊断优于B超,并可对肿瘤对周围结构侵犯评估及病变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价值。超声因无损伤、可反复、不同体位的检查等优点可作为胆囊病变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伴胆囊窝积液病者胆囊壁超声与CT三维重建在影像成像以及胆囊壁厚度测量的方面上对比差异。方法:对比39例患者于空腹状态同时行超声以及多层螺旋CT检查的影像图像, B超和CT测量胆囊厚度情况,绘制散点图,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胆囊壁厚度情况。结果:①与CT三维重建图像对比,发现其中31例出现胆囊窝积液超声漏诊情况,并且发现胆囊壁厚度的超声测量值,存在高估情况的16例,低估情况2例。②B超与CT胆囊壁厚度的测量值相关系数为0.648(P<0.000)。③B超测量胆囊壁厚度((6.2±2.6)mm)较CT测量胆囊壁厚度((4.5±2.0)mm)平均值更大,测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65,P<0.000),变异系数分别为0.42、0.44。结论:局限性胆囊窝积液在CT检查中检出率较超声高, 对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与局限性胆囊窝积液能够更准确地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确定腹腔镜(或小切口)、胆道镜联合微创行保留胆囊切除息肉或取出结石手术方法禁忌证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来我院拟行微创保胆手术患者1476例,术前均常规进行肝脏、胆囊、胆管、胰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476例患者中1461例实施手术,其中行腹腔镜(或小切口)、胆道镜联合微创保留胆囊切除息肉和/或取出结石手术1185例;行胆囊切除手术27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诊断微创保胆手术适应证准确率为95.27%,禁忌证准确率为93.48%,总准确率为94.93%。15例未实施手术,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与CT/MRI诊断结果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在微创保胆手术术前充分显示患者胆囊及胆管情况,检出具有微创保胆手术禁忌证病例,以其简便、安全无害、准确性高而成为微创保胆手术术前必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照手术及病理诊断,回顾性总结了36例术前超声拟诊为胆囊癌患者的超声资料,分析原发性胆囊癌及其他易误诊为胆囊癌疾病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特点。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胆囊癌30例(83.3%),其他胆囊疾病6例(16.7%)。二维超声可以观察到胆囊占位的形态、大小,与肝脏的分界情况,并能观察有无肝脏转移、淋巴结肿大及胆管扩张等异常声像;彩色多普勒不仅可以评价占位病变内血供情况,为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资料,还可以对门静脉有无侵犯进行初步评估。结论 综合应用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术前检查,有助于原发性胆囊癌的鉴别诊断,并判断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胆囊腺肌瘤病(gallbladder adenomyoma,GBA)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情况,分析超声诊断GBA漏诊及误诊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426例术后病理诊断为GBA且术前病历完整的患者信息,分析其术前超声诊断、临床症状、病理分型等因素,计算超声诊断GBA符合率、漏诊率,根据多因素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声诊断GBA的漏诊及误诊影响因素。结果:本组病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46.9%(200/426),漏诊率为35.2%(150/426),误诊率为17.8%(76/426)。将GBA误诊为胆囊占位65例(85.5%,65/76),胆囊结石7例(9.2%,7/76),慢性胆囊炎4例(5.3%,4/76)。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胆囊结石(OR=5.112,P<0.001)、慢性胆囊炎(OR=4.613,P<0.001)、胆囊占位(OR=6.565,P<0.001)以及胆固醇结晶(OR=8.634,P<0.001)是超声正确诊断GBA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目前超声对GBA具有较高漏诊及误诊率,需要超声医生完整扫查胆囊切面;大部分病例合并其他胆囊疾病,故超声检查胆囊不能只满足于单一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40例妇科盆腔肿瘤的CT、手术、病理及其中32例B超检查进行了对照分析。CT对妇科盆腔肿瘤检出的敏感性为96.2%,超声为92.3%;定位准确率CT为90.2%,超声为83.3%;定性正确率CT为84.3%,超声为77.8%。CT图像整体观强,能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大小、范围及其内部结构,明确肿块的性质,对恶性肿瘤的分期有独到之处,并能评价治疗效果及了解术后有无复发。  相似文献   

19.
十二指肠乳头区肿瘤71例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十二指肠乳头区肿瘤的超声特点,探讨超声对十二指肠乳头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1-2001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1例十二指肠乳头区肿瘤。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肿瘤51例(71.8%),误诊胰头癌4例,误诊胆管末端癌5例,误诊为胆总管结石2例,误诊为壶腹部结石1例,诊断胃扩张2例,提示胰胆管扩张,胆囊增大6例。超声在十二指肠乳头区肿瘤定位诊断中的准确性与检查的手法及经验密切相关,本组超声定位准确率88.7%,高于CT(84%),低于ERCP(96%)。超声为目前诊断十二指肠乳头区肿瘤首选的最佳方法。结论 超声和ERCP联合检查可提高十二指肠乳头区肿瘤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胆囊疾病的三维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三维超声在胆囊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超声诊断仪检查了 5 1例胆囊疾病的患者。首先用二维超声对胆囊病变进行采集 ,储存到计算机 ,处理成数据块。然后切换到三维超声 ,确定感兴趣区 ,进行三维重建分析。最后作三维的动态显示。结果 三维超声所提供的图像立体感强 ,形态逼真 ,定位准确。结论 三维超声能清晰地显示胆囊疾病的形态特点和内部结构 ,为该病提供了更为直观的诊疗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