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50例脂肪乳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脂肪乳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 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收集1995-2008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有关脂肪乳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脂肪乳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数为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以速发型为主,还有罕见的脂肪超载综合征,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应重视脂肪乳注射液使用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脂肪乳注射液不良反应25例临床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脂肪乳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我院2003年上报的脂肪乳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脂肪乳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与患者年龄相关,与给药浓度似有一定关系,与性别无关。结论:医护人员熟练掌握脂肪乳注射液的适应证和给药方法,对于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97例脂肪乳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忠芳  陈丽芳  齐玉梅 《中国药房》2010,(32):3038-3040
目的:探讨脂肪乳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其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0年4月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对其报道的97例有关脂肪乳注射液不良反应作汇总性统计与分析。结果:脂肪乳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其他为脂肪超载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时间多发于2h以内,以首发型为主。结论:临床工作者应掌握脂肪乳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特点,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4.
脂肪乳注射液不良反应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全面了解脂肪乳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应用和避免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CNKI)关于脂肪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及临床研究报告;检索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中,上报到北京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以脂肪乳注射液为怀疑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综合所检索到的文献及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结果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中共检索到41篇不良反应报告共包含164例不良反应病例,26篇临床研究中有4篇共报道130例不良反应病例。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中检出脂肪乳不良反应报告223份。脂肪乳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男女比例为1.1∶1,老年患者(≥60岁)病例数较多(52.45%)。结论报道病例中多为说明书中已收载的不良反应,对于一些说明书中未收载的新的不良反应,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引起重视。不良事件发生影响因素与用药浓度高、滴速快、个别批号药品内在质量有关,前2项在临床用药中应注意合理用药,后1项建议生产厂家对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完善安全性指标,控制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5.
静脉滴注脂肪乳致不良反应70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脂肪乳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4—2008年国内医药学期刊,共发现70例脂肪乳致不良反应病例,对此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脂肪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变态反应(22.86%)、发热(15.71%),其次为肝、肾损害(12.86%)和中枢神经系统反应(10.00%)等。结论临床应用需熟练掌握脂肪乳的适应证和给药方法,特别应了解患者的基础性疾病,并加强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朱涛 《海峡药学》2013,25(2):123-124
目的观察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静脉全身麻醉对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133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竞安)和丙泊酚(得普利麻),观察两组注射痛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49.3%和6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7%和2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静脉全身麻醉用于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能明显降低注射痛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原因,促进其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引起静脉炎,查阅其致静脉炎原因的文献,对其导致的原因作了分析。结果:调节其静脉滴注的滴速可避免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发生或减轻其症状。结论:药师配合临床共同努力,提高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其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脂肪乳在儿科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乳作为肠外营养(PN)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应用中比较成熟,脂肪乳与一般溶液型注射液比较,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较多。本文围绕儿科临床应用脂肪乳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提示脂肪乳致过敏反应以首用速发型为主;但过敏性休克多发生在2h左右,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包括脂肪酸化学构成、剂量、药物浓度、输注速度、乳粒大小分布、甲氧基苯胺值和溶血磷脂,以期为儿科安全使用脂肪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脂肪乳的不良反应与使用注意事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殷秀琴  曾艳  陈爱荣 《医药导报》2008,27(1):107-108
脂肪乳注射液是浓缩的高能量肠外营养液, 营养支持的最终目的是减少与感染有关的并发症, 降低住院费用,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少病死率等. 脂肪乳注射液以微粒形式进入体内后其分布、吸收、代谢和排泄与一般溶液型注射液相比, 影响因素较多, 医护人员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变态反应、急性肾衰竭、肝功能损害、脂肪超载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低血糖等其他罕见不良反应病例, 并针对这些不良反应提出临床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熊果酸脂肪乳注射液,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熊果酸脂肪乳注射液,考察脂肪乳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和微观形态,并初步研究熊果酸脂肪乳的稳定性。结果:熊果酸脂肪乳注射液的平均粒径为(203.6±37.1)nm,Zeta电位为(-36.5±3.6)mV;透射电镜显示脂肪乳注射液粒径均一,呈球状分布。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熊果酸脂肪乳在25℃/60%条件下放置6个月内稳定。结论:高压均质法制备熊果酸脂肪乳注射液工艺简单易行,有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新生儿使用中/长链脂肪乳与多种油脂肪乳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并探索潜在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针对2020年1月—2023年6月使用中/长链脂肪乳或多种油脂肪乳的新生儿患者的数据,利用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ina Hospital Pharmacovigilance System,CHPS),检索不良反应信息并做评价,纳入中/长链脂肪乳组新生儿患者499例,多种油脂肪乳组新生儿患者1 940例。利用Logistic回归及分层分析探索组间安全性差异及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中/长链脂肪乳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4%,其中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发热(5.81%),血红蛋白减少(3.01%),血压升高(2.40%),低血糖(2.40%)等;多种油脂肪乳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4%,其中十分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10.57%);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红蛋白减少(8.97%),血压降低(3.20%),血压升高(3.09%)等;罕见的不良反应为肝功能异常(0.05%),脾肿大(0.05%),发绀(0.05%)。单因素分析中,多种油脂肪乳组发生发热,血红蛋白减少和血糖升高的风险均高于中/长链脂肪乳组(P<0.05),但此关联在总体多因素分析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以胎龄为分层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极早产儿中多种油脂肪乳组发生发热和血红蛋白减少的风险显著高于中/长链脂肪乳组,相应的OR(95%CI)分别为6.437(1.327,31.227)和5.066(1.089,23.570),其余胎龄分层中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新生儿患者使用中/长链脂肪乳与多种油脂肪乳的风险相近,但在极早产儿中多种油脂肪乳发生发热、血红蛋白减少的风险高于中/长链脂肪乳,建议对体温、血红蛋白、血压等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做好药物警戒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姑息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85例确诊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姑息治疗,观察组43例,给予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姑息治疗,21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和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3% vs.19.05%,P〉0.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55.81% vs.33.33%)和生存质量(67.44% vs.42.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贫血、肝功能异常等,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姑息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较单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更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降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羟基喜树碱脂肪乳与市售注射液在家兔肝脏中分布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艳  孔妍  李洪宇  江荣高 《中南药学》2008,6(2):165-168
目的考察羟基喜树碱(HCPT)自制脂肪乳和市售注射液静脉推注给药后,药物在家兔肝脏的分布。方法采用2步乳化法制备HCPT脂肪乳,静脉推注自制脂肪乳和市售注射液,采用HPLC法测定家兔肝脏药物含量。结果与市售注射液相比,给药0.5、1、3、4h后自制脂肪乳在肝脏中药物的浓度分别提高了3.0、3.4、7.1、8.4倍。结论以脂肪乳作为药物载体大幅度提高了羟基喜树碱在肝脏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脂肪乳注射液及包材中的18种元素含量。确定了包材相容性中迁移元素的种类,明确了脂肪乳注射液及其包材中硼硅玻璃输液瓶和溴化丁基橡胶塞样品的前处理方法,采用标准曲线法,优化ICP-MS技术参数,检测脂肪乳注射液及包材中镉、汞、钴、铅、钒、砷、镍、锑、铝、钡、铁、锌、铈、钛、硼、硅、锂、铜共18种元素含量,并进行方法学验证。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精密度、准确性、稳定性、专属性好。样品充分混合硝酸后放置48 h,再经过微波消解,可充分消除脂肪乳注射液中大豆油、软磷脂等成分对元素测定的影响,可用于测定脂肪乳注射液及包材中的18种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鱼油脂肪注射液的DHA和EPA含量进行测量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同一批次的鱼油脂肪注射液,采用毛细管气象色谱法对DHA和EPA的含量进行测定,载气选择氦气,流速控制在0.5mL/min,柱温进行程序升温,采用FID检测器,分流比为5:1,进样口温度控制在300℃,进样量为1μL。结果经过仔细研究后笔者发现,被检测的鱼油脂肪注射液中DHA甲酯的浓度在0.216~0.712g/L,EPA甲酯的浓度在0.224~0.768g/L的现象关系非常明显,两种成分的回收率均在99%以上,RSD水平均在0.50%以上。结论采用毛细管气象色谱法对鱼油脂肪注射液的DHA和EPA含量进行测量主要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等特点,可作为今后对该药物的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安丽  高鸿  欧炜  杨扬 《贵州医药》2014,(5):394-396
目的:观察丙泊酚长链脂肪乳注射液(LCT )和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MCT/LCT )短时间恒速输注对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为18~50岁,术前 ASA分级Ⅰ~Ⅱ级的2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例,分别行丙泊酚长链脂肪乳注射液4 mg · kg-1· h-1维持麻醉(L组)、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4 mg · kg-1· h-1维持麻醉(M组)。在气管插管后(T1)、维持输注丙泊酚麻醉2 h后(T 2),各取静脉血检测乙酰乙酸、β-羟丁酸值,计算血酮体比率(乙酰乙酸/β-羟丁酸)。结果 T1、T2时点两组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血酮体比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和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短时间持续输注对肝脏能量代谢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卡文,Kabiven)对肺结核合并营养不良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本院2009~2011年住院肺结核患者81例,随机分成两组: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治疗组在普通膳食基础上给予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1440 ml/d,对照组在普通膳食基础上仅给予葡萄糖等一般治疗,疗程21 d.监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身高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MAC)、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对比治疗前后肺部病灶吸收有效率.结果 21 d后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治疗组身高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上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治疗组肺部病灶吸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可改善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肺结核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Ⅱ)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全文期刊数据库中2001年1月至2014年5月报道,关键词为“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Ⅱ)”和“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21篇,病例23例。其中,涉及脂溶性维生素2个品种,分别是脂溶性维生素(Ⅰ)和脂溶性维生素(Ⅱ);50岁以上患者构成比最大,占47.82%,发生不良反应的男女性别比为1:1.09;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致过敏性休克最常见,有16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多在用药后1~15min内,占56.52%;不良反应累及皮肤、呼吸、循环、神经、消化等多个系统。结论脂溶性维生素以过敏反应居多(特别是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关,与年龄、过敏史、用药时间有关。故在临床使用时,一定要用前询问过敏史,在遵照说明书使用的前提下,注意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尤其是用药15分钟内的不良反应,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确保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Compatibility and safety of a safflower oil-soybean oil lipid emulsion (Liposyn II, Abbott) with amino acids and dextrose in total nutrient admixtures (TNAs) were studied. Sixty-two admixtures representing 31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fat emulsion, amino acid injection, and dextrose injection were tested. Both 10% and 20% concentrations of the fat emulsion and three concentrations each of amino acid injection and dextrose injection were used; the core admixture components were placed in empty flexible plastic bags in three different sequences: fat, amino acids, dextrose; fat, then dextrose and amino acids simultaneously; and amino acids and dextrose simultaneously, then fat. One of two mixtures of electrolytes and trace metals was added to each sample at the end of mixing. Six samples were tested after one day at 25 degrees C, 35 after two days at 5 degrees C plus one day at 30 degrees C, and 21 after nine days at 5 degrees C plus one day at 25 degrees C. Multivitamin injections were added to each TNA just before the 24-hour room-temperature storage. pH, emulsion particle size, and zeta potential (electrostatic surface charge of lipid particles) were measured after visual inspection of each sample. Amino acids were separat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measured. Dextrose was measured by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In a controlled study of 24 dogs, six-hour infusions of TNAs containing Liposyn II 20% were administered for 14 days, after which all major organs and tissues were studied microscopically. At all storage times in the compatibility study, all TNAs retained a uniform, milk-like appearance.(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