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肠起自回盲瓣与空肠相连,下以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依次分别称为盲肠、升结肠、结肠肝曲、横结肠、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结肠全长约15m。凭借结肠带、肠脂垂与结肠袋三大特征与小肠相鉴别。全结肠切除的手术适应证为大肠多发性息肉病和经内科治疗无效或并...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根治致结肠脾曲梗阻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癌根治术,结肠、直肠低位Ⅰ期吻合,若结肠游离不充分,易致结肠脾曲成角,术后结肠脾曲梗阻。我院于1979年6月至1998年12月行直肠癌根治术361例,其中术后致结肠脾曲梗阻3例,报告如下。例1 男性,53岁。因排便困难,大便变形及便血40d就诊。肛门指诊于距肛缘9cm处触及直肠肿物下界,上界未及,指套染鲜血。钡灌肠造影及纤维结肠镜检查均可见距肛缘9cm处直肠肿块,取活体组织检查病理学结果为直肠腺癌。住院行直肠前切除术,术中游离乙状结肠及降结肠至结肠脾曲下,未游离脾曲。切除肿块及其远、近段直肠14cm,于腹膜返折线下3cm处作结肠…  相似文献   

3.
结肠息肉是一种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癌变倾向。我们于1978年以来治疗3例,分别为12、13、14岁的女孩。术前均经钡气灌肠双重造影拍片,示结肠息肉。手术作法是在全结肠触诊后,将肝曲、脾曲韧带充分游离,根据具体情况,切开结肠,插入乙状结肠镜检查。3例均行右半结肠切除、乙状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脱、回肠横结肠端端吻合、降结肠经直肠肌鞘拖出。术后随访(最长4年,最短1年)见大便1~3次/日,成形无脓血。经钡灌肠检查,未见息肉,发育营养良好。讨论对结肠息肉病做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永久性造瘘,虽能彻底切除病灶,但造瘘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后定期做直肠镜检查,发现直肠息肉可行电灼切除,有癌变则及时行根治术。据Gingola报告用此术式直肠残留息肉可自行消失。其机制可能为:粪便pH较低,能抑制新生息肉并破坏原有息肉,结肠切除后消除了刺激息肉形成的因素及直肠血供减少,不利息肉生长。但此手术直肠残留的息肉,仍有一定比例发生癌变。Wolfsttin报告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脱、回肠经直肠肌鞘拖出术,此手术可切除病变,不做回肠造瘘,但术后有肛门顽固性湿疹、严重腹泻等并发症。因此我  相似文献   

4.
结肠肛管吻合后的功能,由于丧失了直肠的贮便机能而受到损害。Lazorthes 等曾建议辅加一个结肠盲囊,试图改善这种情况。以往发表的3篇有关结肠盲囊—肛管吻合的报道,或通过 Park's 经肛管方式,或采用经肛门括约肌方式手工缝合完成。作者介绍了一种应用钉书机式吻合器进行结肠胄囊—肛管之间的结肠肛管吻合新方法。病人取 Lloyd—Davies 位,下腹中线长切口。在肠系膜下动静脉起始部分离,充分游离降结肠和横结肠脾曲。直肠解剖至盆腔底。在肛管顶端应用 TA 55吻合器 U 型钉双排钉住,并且横断直肠。在乙状结肠与降结肠联接处应用 TA 55吻合器双排 U 型钉夹团,然后横断结肠,对折结肠成10 cm 长 J 字型,通过 J  相似文献   

5.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的癌前病变,为了消除癌症的危险,必须切除全部结肠粘膜.通常这要通过全结肠直肠切除和回肠造瘘来完成.本文介绍的则是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切除和末段回肠经直肠拉出术,能使全部结肠和直肠的粘膜得以切除,并保留括约肌的功能.1975年6月至1982年4月,作者成功地为19个病人施行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切除和末段回肠经直肠拉出术,病人年龄在11~44岁(平均22岁),10人年龄在20岁以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13人,溃疡性结肠炎6人.手术方法:病人取膀胱截石位.结肠游离后,在直肠上段腹膜返折平面作浆肌层环形切开,将粘膜及粘膜下层与直肠肌层分离,向下分离至齿状线.切除结肠,并在齿状线或邻近齿状线的部位横行切断直肠粘膜.将末段回肠经由直肠肌性管道拉出,吻合于肛  相似文献   

6.
采用5孔法,经典中间入路。在右侧输尿管内侧2 cm切开,进入左侧Toldt间隙,自尾侧向头侧锐性分离,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的淋巴脂肪组织。解剖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动脉,根部离断。十二指肠空肠曲左侧离断肠系膜下静脉根部,向外侧拓展降结肠后间隙、乙状结肠后间隙和直肠上段后间隙,确认左输尿管及生殖血管以防止损伤。切开并游离横结肠系膜,在胰颈下缘显露中结肠动静脉,于根部离断。沿降结肠沟剪开左侧腹膜,上至脾曲,下至直肠上段,与之前已拓展完成的左结肠后间隙汇合。自胃大弯侧血管弓内离断血管分支,直至根部切断胃网膜左血管,并切断脾结肠韧带,完全游离脾曲。于左侧经腹直肌切口切开腹壁,长约5 cm,将左半结肠拖出体外。在肿瘤近远端10~15 cm横断结肠,行端端吻合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成人结肠冗长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32例成人结肠冗长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26例(81%)有顽固性便秘,11例(34%)有腹痛、腹胀,6例(19%)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25例经X线钡剂灌肠透视确诊。17例为结肠冗长症Ⅰ型,5例为Ⅱ型,10例为Ⅲ型。本组行乙状结肠切除15例;右半结肠切除2例;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将脾曲横结肠向下游离与直肠上端吻合5例;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再将横结肠右半拉下与直肠上端吻合7例;全结肠切除,回肠末端与直肠上端吻合3例。术后随访3个月~4年,疗效满意。结论经X线钡剂灌肠可确诊成人结肠冗长症;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辅助下的结肠直肠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腹腔镜下为 2例直肠中下段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 ,为 1例乙状结肠癌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为 1例结肠肝曲肿瘤行手助腹腔镜结肠肝曲肿瘤切除术。结果 :4例手术均获成功 ,无死亡病例 ,无并发症发生 ,手术平均 16 0min ,平均失血 4 0ml(10~ 10 0ml)。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的结直肠手术是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患者行预防性全结肠切除或全结肠直肠切除治疗的合理性.方法:分析近年来连续诊治的12例HNPCC患者结直肠癌常规部分结直肠切除治疗后发生异时原发结直肠癌的风险.结果:HNPCC患者初次结直肠癌常规手术治疗后发生异时原发结直肠癌的10年累积风险达52%,第一次异时结直肠癌常规手术治疗后发生异时原发结直肠癌的5年累积风险达50%.结论:HNPCC患者结直肠癌常规部分结直肠切除治疗后发生异时原发结直肠癌的风险很高,行预防性全结肠切除或全结肠直肠切除治疗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成人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外科治疗8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成人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82例成人结肠冗长症极其主要合并症——顽固性便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中66例(80%)有顽固性便秘,28例(34%)有腹痛、腹胀,16例(19%)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82例中74例经x线钡剂灌肠透视,8例于急诊术中确诊。35例为结肠冗长症Ⅰ型;19例为Ⅱ型;28例为Ⅲ型(其中包括4个节段结肠冗长即全结肠冗长18例)。82例中行乙状结肠切除32例,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右半结肠及横结肠切除4例,横结肠左半及脾曲切除4例,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切除、将脾曲结肠向下游离与直肠上端吻合15例,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再将肝曲结肠向下游离与直肠上端吻合6例,全结肠切除、回肠末端与直肠上端吻合18例。82例术后无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随访率为88%(72/82),疗效满意。结论根据顽固性便秘病史和x线钡剂灌肠透视可确诊成人结肠冗长症,外科手术是治疗成人结肠冗长致顽固性便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改良Soave术治疗新生儿和婴儿先天性巨结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经肛门改良Soave术式治疗新生儿和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效果。方法 17例经组织学确诊为短段型及部分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行经肛门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在直肠后壁齿状线上1cm、直肠前壁齿状线上2~3 cm呈斜面切开直肠黏膜,向近端游离直肠黏膜管进入腹腔,切除腹膜外直肠肌鞘达肛提肌水平,残留肌鞘后壁做“V”形切除,游离近端结肠,拖出正常结肠与肛门斜行吻合。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60±45)min,术中平均出血(45±35)ml, 无术中并发症。术后未发现小肠结肠炎、吻合口漏、肛周感染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随访4个月- 3年,所有患儿排便成形,无便秘、无污粪。结论经肛门改良Soave术式治疗新生儿和婴儿先天性巨结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Soave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及同类性疾病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对31例先天性巨结肠症及同类性疾病的患儿实施腹腔镜辅助经肛门Soave手术,作者改进这种技术,在经脐或经肛门腹腔镜监视下联合直肠肌鞘入路游离左半结肠或全部结肠,然后拖出体外完成直肠乙状结肠或次全结肠切除术. 结果 本组3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16例行直肠乙状结肠切除,15例次全结肠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17 ±13) min,切除肠段35 ~ 80 cm,术中估计出血5~20 ml,1例因小肠梗阻开腹探查.随访无吻合口狭窄和便秘复发,仅1例出现小肠结肠炎.结论 经脐或经肛门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及同类性疾病安全、有效,手术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13.
左半结肠梗阻和穿孔的手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左半结肠梗阻和穿孔的手术方法一直存在争议,传统的手术方法有许多不足,近代的外科医师多主张行一期肠切除和肠吻合术.结肠梗阻的最主要原因是结直肠肿瘤,约15~20%的结肠肿瘤病人存在肠梗阻,结肠牌曲的肿瘤肠梗阻发生率高达50%,其它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直肠功能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经腹腔镜已能进行右半结肠、左半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切除(Miles、Dixon手术)等结肠直肠手术,对于良性结肠直肠疾病,如结肠慢传输性便秘、巨结肠和直肠脱垂等有望成为标准的治疗方式,但国内总体开展数量仍较少,可能与技术难度大、病例较少等有关。本文就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直肠功能性疾病的有关原则和方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Swenson巨结肠根治术和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术后患儿排便控制及直肠肛管测压改变情况。方法回顾33例改良Swenson巨结肠根治术和20例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患儿,术后平均随访4年(3个月~8.5年),对患儿大便控制能力、便秘发生情况及肛门直肠测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改良Swenson术组术后排便控制情况与经肛门Soave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直肠测压检查: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恢复率改良Swenson术组较经肛门Soave术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静息压、感觉阈值和最大直肠耐受容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巨结肠,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无肠粘连等优点且术后可获得同样好的排便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肛门直肠内巨结肠根治(改良Sovae)术的手术方法,手术中注意事项,以提高其疗效。方法103例巨结肠患儿经钡灌肠、直肠测压、直肠活检及切除后病理检查确诊。结果与常规巨结肠手术方法相比,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整地剥离黏膜,无出血或黏膜破损,无吻合口瘘,无鞘内感染,无大便失禁。结论经肛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改良Sovae)术安全易行,任何年龄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狭窄段位于直肠或乙状结肠;短段型;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均可经肛巨结肠根治术,尤其是经肛门间接分离直肠黏膜的方法,具有解剖平面清楚,剥离快,极少出现黏膜破损,几乎无出血,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术后效果好等优点,正确、精细的操作可有效的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结肠直肠手术后容易发生脓毒症,其中腹内脓肿、腹膜炎、脓毒败血症等对生命威胁很大,但发生率较低,一般在5%以下.而腹部和会阴部创口感染发生率则高得多,不仅增加病人痛苦,且延长住院时间,提高了费用,故减少结肠直肠术后感染性并发症,是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已知造成结肠直肠术后感染的细菌,主要来源于肠道寄生菌.近年来还愈益认识到肠道内厌氧菌对术后感染的重要性.结肠和直肠内有大量细菌,粪便内含菌数通常达每克10~8~10~(11),约占粪便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结直肠手术时意外性脾损伤和脾切除的危险性、预防脾损伤的重要因素并提出脾损伤时的治疗措施。本文报道1978年初~1982年底共有993例病人作了结直肠手术。其中260例部分或全部游离了结肠睥曲,计男性110例,女性150例,平均年龄56岁。手术方式为:次全结肠切除97例,全结直肠切除53例,左半结肠切除39例,前切除39例,乙状结肠切除15例,其他17例。  相似文献   

19.
全结直肠切除环扎式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 1994年 5月开始 ,对 5例全结肠直肠切除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例 ,应用自制支撑吻合管行环扎式回肠S贮存袋肛管吻合术 ,获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5例 ,其中男 2例 ,女 3例 ,年龄2 4~ 5 3岁 ,病期 2~ 11年。术前均经纤维结肠镜和钡剂灌肠检查确诊 ,且经手术后病理证实。 5例均为慢性重型患者 ,经过内科正规治疗无效 ,病情反复长期发作。2 .手术方法 :(1)全结直肠切除 :常规游离全结肠直肠后 ,于齿状线上 1cm切断直肠 ,将全结肠直肠完整切除。因齿状线上的Morgagni直肠柱为立方上皮 ,并非…  相似文献   

20.
结肠脾曲综合征的手术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肠脾曲综合征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方法。方法对1988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26例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以反复腹胀、腹痛及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X线钡灌肠示脾曲均较肝曲高7cm以上,站立位时横结肠下垂达盆内者24例。采用包括脾曲在内的横结肠切除术24例:行横结肠与乙状结肠侧侧吻合术2例。24例患者术后3-6个月症状缓解。结论对具备典型的X线征象的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可采用包括脾曲在内的横结肠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