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对34例子宫内膜息肉实施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6~43 min,平均24.24 min,出血量8~76 m L,平均42.20 m L,住院时间9~13 d,平均11.06 d。未发生盆腔感染、子宫穿孔、宫颈管撕裂等并发症。随访12个月,显效19例(55.88%),有效13例(38.24%),无效1例(2.94%)。其中9例不孕患者中7例(7.78%)成功受孕。结论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手术治疗,不仅可准确对病变部位定位,而且手术范围局限,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和对生育功能保护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及内膜非典型增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对189例异常子宫出血可疑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行电子宫腔镜检查,对宫腔内膜依次使用白光和NBI模式进行分类和病灶性质的判断,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观察模式对子宫内膜癌及内膜非典型增生诊断的作用。结果 189例共取子宫内膜病理标本334份,其中病理阳性病灶(包括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127份,阴性病灶(正常子宫内膜及内膜良性病变)207份。依照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宫腔镜下诊断特征:病灶增厚高出周边内膜、异型血管和(或)组织坏死致病灶表面毛糙不规则,NBI及白光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癌及内膜非典型增生诊断的准确率为93.7%(313/334)及84.7%(283/334)(χ2=14.010,P=0.000),敏感性为95.3%(121/127)及79.5%(101/127)(χ2=14.302,P=0.000),NBI模式均显著高于白光;二者诊断的特异性为92.8%(192/207)及87.9%(182/207)(χ2=2.767,P=0.096),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NBI弥补了普通光宫腔镜对病变形态学识别的不足,可明显提高对子宫内膜癌及内膜非典型增生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NBI指导下的对宫腔内病变的定位活检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对1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实施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15±3.41)min,术中出血量(34.8±9.6)m L住院时间(3.6±2.4)d。术后患者阴道不规则流血、月经量多、月经周期不规律、贫血等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大出血、感染、周围组织损伤、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切除术(Endometrial Ahtation,EA。或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Endometrium,TCRE)的基本原理是破坏或切除子宫内膜,从而控制过度出血,可以代替部分子宫切除,治愈久治无效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由于其手术小.并发症少,与子宫切除相比有更大的优越性,近年来国外报道日益增多。本文对该术式作一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
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特点,探讨适宜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09年4月住院治疗的68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资料,均行B超检查,发现宫内病变63例(92.6%),均经宫腔镜检查并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结果子宫内膜良性息肉63例(92.6%),子宫内膜息肉内非典型增生5例(7.4%);61例子宫内膜息肉经宫腔镜治疗后随访12~30个月无复发,7例术后行全子宫切除术(5例子宫内膜息肉内非典型增生,2例因其他病变)。结论①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以良性病变为主,但应警惕癌前病变可能,明确诊断需宫腔镜检查联合病理组织学诊断。②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是治疗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常规方法 ,若发现癌前病变应尽快行全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及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宫腔镜下被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其中息肉电切除术88例,子宫内膜息肉钳夹+诊刮术10例,活检钳钳除+诊刮术4例。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25.5(10-40)min,平均出血量36.5(5-50)ml,平均住院天数3(2-5)d。切除标本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无感染、大出血、子宫穿孔、宫腔粘连、周围脏器损伤、过度水化综合征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无复发病例。10例有生育要求者5例已妊娠。结论宫腔镜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治疗首选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  相似文献   

7.
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1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腔镜及阴道彩超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122例经宫腔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41.8%的患者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或绝经后出血。结果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性为98.4%(120/122),特异性为3.8%(20/525)。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18例,敏感性为96.7%(118/122),特异性为98.9%(519/525),其中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3例。结论阴道B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宫腔镜检查在不降低敏感性的同时可以明显提高特异性,病理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和分析宫腔镜7Fr冷刀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被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绝经女性患者74例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患者37例接受电刀治疗,实验组患者37例接受7Fr冷刀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和3月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评分的差异,术后的疗效差异和治疗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实验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VEGF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术后1月和术后3月的VEGF比较,对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7Fr冷刀在治疗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时,能够减少手术相关的损伤,对患者的VEGF影响更小,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登封市中医院妇产科2018-01—2020-12行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的58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观察术中情况、术后临床指标.记录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时患者的经血量、排卵期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下内膜息肉电切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20 min,术中出血量5~10 m L。术后口服黄体酮胶囊3~6个月。随访2 a,3例(3.12%)复发。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中出血少、对邻近组织破坏小、恢复快,术后结合药物治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宫腔镜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1月行官腔镜诊治的107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68例,B超检查子宫内膜增厚无阴道出血39例。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术后病理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6例顺利完成宫腔镜下检查及治疗,1例子宫穿孔,保守治愈。手术时间15~60min,(26.8±9.5)min,出血量10~60ml,(30.2±18.3)ml。术后病理结果:子宫内膜息肉69例(64.5%),黏膜下子宫肌瘤18例(16.8%),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2例(11.2%),子宫内膜癌2例(1.9%),正常子宫内膜6例(5.6%)。90例(84.1%)术后随访3~12个月,(6.0±3.8)月,其中8例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再次宫腔镜手术治疗。结论官腔镜检查是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首选的检查方法,可直视下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变化并取活检送病理;官腔镜治疗可以完整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等子宫内膜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12.
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诊断性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准确性,及其是否会造成子宫内膜癌患者术中腹水细胞学阳性率提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6月36例经宫腔镜检查或分段诊断性刮宫(诊刮)后手术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腹腔冲洗液检查结果。结果17例行分段诊断性刮宫,19例行宫腔镜检查并定位活检,其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2.9%(9/17)及89.5%(1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在Ⅰ期子宫内膜癌中,宫腔镜组诊断符合率高于诊刮组[85.7%(12/14)vs42.9%(6/14),P=0.040]。两组腹水细胞学阳性率分别为5.9%(1/17)及10.5%(2/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36例术后随访2个月~4年半,其中28例〉1年,1例Ⅲc期术后2年肿瘤复发死亡。结论诊断性宫腔镜相对于分段诊断性刮宫而言未造成子宫内膜癌患者术中腹水细胞学阳性率提高,且其诊断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宫内妊娠物残留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5年8月~2008年8月对66例(宫腔镜组)宫腔镜检查明确诊断宫内妊娠物残留后,38例宫腔镜下定位后行清宫术、18例宫腔镜下直视清宫术、10例宫腔镜下电切术,并与同期的68例妊娠残留物(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清宫方法比较。比较2组治愈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时间、出血量等。结果宫腔镜组治愈率100%(66/66)明显高于对照组75.0%(51/68)(χ2=18.897,P=0.000);宫腔镜组术后出血时间(4.1±0.8)d明显少于对照组(15.3±3.6)d(t=-24.688,P=0.000);宫腔镜组出血量(16.2±4.8)ml明显少于对照组(92.1±9.6)ml(t=-57.616,P=0.000)。宫腔镜组手术时间(43.2±6.5)min与对照组(41.8±5.9)min相比无明显差异(t=1.306,P=0.194)。结论宫腔镜是诊断及治疗宫内妊娠物残留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宫腔镜探讨剖宫产与有症状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关系。方法将2007年1月~2010年12月因产后2年内出现异常子宫出血而在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妇产科进行宫腔镜诊治术的35岁以下的患者分为有剖宫产史(实验组)和无剖宫产史(对照组)两组,对比两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和产后阴道流血时间;同时对比同期住院的剖宫产产妇与顺产产妇的子宫复旧情况。结果去除其他造成异常子宫出血的因素后,实验组的157例妇女中有15例(9.55%)发生子宫内膜息肉,而对照组143例妇女中有1例单发息肉(0.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后阴道流血时间平均为(35.3±14.5)d,对照组平均为(14.6±9.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住院的剖宫产产妇术后4d和14d宫底分别平均为脐下(2.7±1.0)cm和耻骨联合上(2.3±1.8)cm,顺产产妇产后4d和14d的宫底分别为脐下(6.7±1.3)cm和0(已位于盆腔内无法经腹部触及);剖宫产组产后阴道流血时间为(32.1±12.1)d,也明显长于顺产组的(14.2±7.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使子宫内膜息肉尤其是有症状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升高,也是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子宫内膜息肉是剖宫产术后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与术后子宫复旧不良、阴道流血时间过长有一定的关系。为减少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率,应尽量减少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宫腔镜技术诊治流产后妊娠物残留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汪清  郑瑞莲  陈敏  谢锋  隋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11):1101-1102,1105
目的探讨应用米非司酮配合宫腔镜技术诊治流产后妊娠物残留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早期流产术后残留再次清宫术后仍有宫内妊娠物残留者,应用米非司酮配合宫腔镜技术进行诊断并手术处理。宫腔镜术前用米非司酮50mg,每日2次,连续口服7天;对宫腔镜手术后妊娠物残留仍未完全去除者继续用米非司酮14天。结果1例宫角妊娠物残留者术中出血200ml,无其他并发症。手术一次完全去除残留物者40例,术后2周复查血B.hCG均正常,B超宫腔内无占位性病变;另16例有宫角部残留组织,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均于术后2个月内B超证实残留组织完全排出,血13.hCG正常。33例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3个月,阴道流血、闭经、排液、腹痛等症状消失,月经恢复正常。结论应用米非司酮配合宫腔镜技术联合治疗流产后妊娠物残留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对输卵管不孕的诊断价值及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9月~2007年12月对133例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宫腔镜诊断输卵管性不孕,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治疗,根据术中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133例不孕症中255条输卵管中,术前阻塞180条,通而不畅57条,通畅18条;术后通畅211条,通而不畅24条,阻塞20条,手术疏通率81.4%(193/237)。术后随访92例,时间4~18个月,妊娠30例,妊娠率32.6%(30/92),2例输卵管妊娠,28例宫内妊娠,其中术后6个月内妊娠22例,术后6~12个月妊娠8例。双侧输卵管通畅妊娠24例,妊娠率26.1%(24/92),一侧输卵管通畅妊娠6例,妊娠率6.5%(6/92)。单纯输卵管不孕妊娠率22.8%(21/92),有合并症输卵管不孕妊娠率9.8%(9/92)。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治疗输卵管性不孕,可避免单独使用宫腔镜、腹腔镜的局限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宫腔粘连的诊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4月54例因宫腔粘连行宫腔镜宫腔粘连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宫腔手术操作次数越多,发生严重宫腔粘连的可能性越大(P〈0.05)。90%(43/54)宫腔粘连患者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如月经量减少、闭经和月经紊乱等。术后第3个月应用宫腔镜随访54例宫腔粘连患者宫腔恢复情况,总有效率为81.48%(44/54),术前宫腔粘连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P〈0.05),术前宫腔粘连程度严重的患者,术后再次发生严重宫腔粘连的概率为26.67%(8/30)。结论:宫腔镜是诊治宫腔粘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