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低血压时会出现各种自觉症状使患者感到不适,并可造成透析不充分,超滤困难,诱发心脑血管并发症及动静脉瘘闭塞等,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对低血压采取及时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汪素萍  游晓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1):2980-2981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是透析中常见急性并发症,是指血液透析时收缩压降低20mmHg或更多,或降低至100mmHg以下,伴或不伴低血压的症状,发生率约为25%-50%[1],使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导致透析不充分等,现将我们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2004年6月~200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小华  王小兵 《淮海医药》2010,28(2):144-145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选择19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反复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前10周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方法400次;后14周为观察组,采用低温钠曲线序贯透析,配合生脉注射液及管通治疗,透析640次,共1 040次,观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低温钠曲线序贯透析,配合生脉注射液及管通治疗可有效防治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滤过(HDF)和血液透析(HD)对HD患者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铁路分局医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8例HD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HD组、HDF前稀释组及HDF后稀释组,每组16例。HD组每周进行3次透析,HDF前稀释组及HDF后稀释组分别在透析前及透析后稀释血液,每周除接受一次HD滤过外,还需进行两次HD。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脉动压(MAP),治疗后超滤量及低血压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超滤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于HD,HDF可以降低发生低血压的发生率,且HDF选择前稀释型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原因,提出护理措施。方法密切观察透析过程,认真分析血液透析过程中相关性低血压的多种因素。采用静脉滴注高渗溶液,提高透析液钠浓度,减慢透析脱水速度等措施纠正透析相关性低血压;采用控制脱水速度,低温透析,合理使用药物,改变透析模式;健康教育等方法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结果血透相关性低血压原因多样,症状因人而异,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无1例死亡。结论根据不同的人及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和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序贯透析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6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透析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序贯透析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种方法对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患者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取序贯透析法能有效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在线血容量监测(BVM),了解高龄老年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的血容量、平均动脉压(MAP)、超滤量、超滤率的变化,分析相关指标的关系,防治低血压,调整透析患者干体质量、达到个体化理想容量、保证透析顺利进行、减少透析并发症。方法 28例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自身对照,平均透析时间(69±37)个月,统计同组患者3个月每周3次共672次透析过程中,进行BVM给予适时的治疗、护理干预与不进行BVM发生的低血压与低血压相关症状进行研究。结果透析过程中随超滤脱水量增加,超滤脱水率逐渐下降,超滤量最大,超滤率最高,相对血容量(RBV)的下降也最明显,同时伴MAP下降。在透析到3h左右,血压下降明显,RBV和血压呈显著正相关(r=0.392,P=0.020),和心率、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呈负相关。结论在线BVM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超滤量,调整干体质量,从而达到个体化的容量和理想的血压,有效降低高龄老年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保证透析顺利进行,提高透析充分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体化治疗和护理对防治老年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50例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先后接受常规和个体化两种透析方案,每种方案为期12周。结果应用常规标准透析法1886例次,发生低血压401例次(21.3%);应用个体化透析1952例次,发生低血压171例次(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们在透析治疗过程中个体化采用高低钠序贯透析与低温透析,降低了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15例经常性反复发生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患者,上机后即采用低温透析327次,293次有效地预防了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成功率达89.6%,无1例因症状未缓解而结束透析。现将低温透析在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是血液透析最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尽管血液净化技术近年来得到很大发展,但发生率依然很高,约为20%~50%,并随着糖尿病患者和老年患者增多有逐渐上升趋势[1],国内有学者报道其发生率高达50%~70%[2]。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护理以降低其发生率,减轻患者不适和降低对脏器损害为目的,现就其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行血液透析时出现低血压的常见原因,探讨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进行血液透析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有3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探讨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发生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有:血容量下降、透析液因素、药物因素、进食过多/过快、自主神经功能病变等等因素,实验组患者对低血压的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在医治过程中实施针对低血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低血压发生率,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透析治疗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陈月琴 《家庭医药》2016,(12):108-10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行血液透析时出现低血压的常见原因,探讨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进行血液透析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有3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探讨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发生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有:血容量下降、透析液因素、药物因素、进食过多/过快、自主神经功能病变等等因素,实验组患者对低血压的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在医治过程中实施针对低血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低血压发生率,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透析治疗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常见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对患者的血压观察至关重要,它不仅是重要的生命体征,而且直接反应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耐受和体液平衡情况。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DH)是血液透析中常见和严重并发症,是指血液透析时收缩压降低≥20mmHg(1mm Hg=0.133kPa),或降低至100mmHg以下,伴或不伴低血压的症状,发生率为25%-50%。IDH常使透析治疗不能够正常进行,导致透析不充分,影响存活率,增加护理工作量。现对我院发生IDH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常规血液透析中其发生率为10%~40%。严重的低血压可以诱发心律失常、缩短透析时间,导致透析不充分甚至中断透析。近年来,尽管血液净化技术有很大改进,但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几乎没有下降。并随着透析患者的老年化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增多而有上升趋势。事实上,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更多的尿毒症患者可以借助于血液透析延长其生存时间,因此,有必要对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对策进行全面认识,以进一步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透析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的原因及个性化护理。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某三甲医院血液透析室治疗的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7例中发生低血压的患者进行诊治护理。结果经护理患者对透析耐受性好。结论加强和重视患者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并针对性地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可调钠透析治疗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46例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在40%~50%的患者,方法为每次透析结束后左卡尼汀1.0g溶于2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推注,联合可调钠透析法,观察治疗前2周(A1)、治疗后8周(A2)、治疗后16周(A3)患者的透析前血压、透析过程中最低血压、下机后血压及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①治疗8周后,较治疗前2周相比,血压上升(P〈0.05),且低血压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②治疗16周后,较治疗前2周及治疗后8周相比,血压上升(P〈0.05),低血压的发生率亦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可调钠透析治疗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有显著临床效果,对提高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良好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使用。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并发症很多,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20%~30%。透析低血压常诱发心律失常、恶心、呕吐、晕厥,增加病人的恐惧心理,致使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导致透析不充分,严重危害病人健康,影响存活率,增加护理工作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维持血液透析患者38例.将患者治疗前10周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状况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透析方法;将患者治疗后14周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作为试验组,采用低温钠曲线序贯透析,对比2组低血压发生状况.结果 试验组低血压发生率仅为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低温钠曲线序贯透析配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相关性低血压症状.  相似文献   

19.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发生快,常使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导致透析不充分,影响透析效果,严重时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现将笔者对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hemodialysis,HD)患者透析相关低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维持性HD中反复发生低血压的20例患者,于每次HD结束时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 g,疗程12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每例患者观察治疗前15例次(对照组)和治疗12周后15例次(治疗组)透析前、中、后的平均收缩压以及低血压的发生例次.结果:20例患者经治疗后,透析中及透析后平均收缩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例次明显减少,发生率明显改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卡尼汀可有效改善维持性HD患者的低血压状态,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防治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