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 58岁, 因"突发左下肢肿胀5 d"入院。既往有肺栓塞、脑梗死和冠心病病史, 未规律抗凝治疗。查体:左下肢重度水肿, 呈凹陷性, 皮温升高。下肢静脉彩超:左侧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近心端、股浅静脉、腘静脉管腔扩张, 其内可见低回声, 压之管腔不能闭合。全腹部三期强化CT:下腔静脉、左侧髂总静脉、髂外静脉可见条状充盈缺损。肺动脉CTA:双肺动脉主干可见充盈缺损影。依据患者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 入院诊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化验检查, 排除手术禁忌。下腔静脉造影:右肾静脉及肾静脉开口至双髂静脉汇合处下腔静脉造影剂充盈缺损, 考虑血栓形成, 不适合于肾静脉下方放置下腔静脉滤器, 遂于右肾静脉上方下腔静脉内放置Illicium滤器(Visee公司, 中国), 滤器近心端高度位于第12胸椎中点水平(图1), 位置良好, 血流通畅。术后予抗凝、消肿等支持治疗, 患者下肢肿胀好转出院。患者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第11天, 为取出滤器再次入院, DSA见滤器倾斜、移位, 回收钩进入右肾静脉(图2), 标准滤器回收法无法取出。经过讨论和体外模拟回收试验后, 决定行经颈...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2002年9月至2004年8月,采用纤维胆道镜辅助深静脉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其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22~79岁,平均58.2岁。病程1~8 d,平均3.2 d。共32条肢体,左下肢21条,右下肢11条。其中2例有近期盆腔手术史。临床表现和诊断:均有明显的下肢肿胀,皮肤色泽稍暗紫,部分肢体皮下浅静脉开放。所有的患者均经下肢顺行静脉造影、彩超或MRI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方法:患者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先于健肢股三角处,股动脉搏动的内侧,作3~5 cm的纵行皮肤切口,解剖大隐静脉,止…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6岁,因患腰椎间盘突出症5个月入院,行瞬间大重量(180kg)、定距离(35mm)牵引治疗,牵引治疗后第3d出现左下肢肿胀、疼痛。既往无静脉栓塞病史,无高血粘度、高血脂病史。查体:左下肢较右下肢明显肿胀,皮肤弹力高,皮温升高,沿股静脉有压痛,足背动脉搏动良好。B超示:左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浅、深静脉广泛血栓形成并部分再通。入院后经抗炎、溶栓治疗,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1岁,主因双下肢肿胀伴心悸及胸闷3d.经下肢静脉超声及胸部强化CT诊断为急性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栓塞,拟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中经左股静脉行下腔静脉造影,发现下腔静脉沿椎体左侧上行,于肾静脉开口上方水平转向脊柱右侧.于是行右股静脉穿刺,经双侧股静脉穿刺处鞘管同时行下腔静脉造影,发现双下腔静脉.右肾静脉在L1椎体水平、左肾静脉在L2椎体水平分别汇入右侧下腔静脉和左侧下腔静脉,双侧下腔静脉在L1椎体上缘水平汇合成总下腔静脉,在总下腔静脉放置滤器1枚.术后给予抗凝等治疗.术后3年随访,患者长时间活动或站立后双下肢轻度肿胀,余无明显不适.  相似文献   

5.
经股腘静脉抽吸治疗下肢深静脉继发下腔静脉血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股静脉入路放置滤器治疗继发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下腔静脉血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价滤器保护下血栓抽吸术的有效性。方法收集109例下肢DVT患者,其中11例血栓累及下腔静脉。于路径图引导下经健侧股静脉入路放置Aegisy滤器,打开但不解脱;再次穿刺股静脉,以8F指引导管抽吸下腔静脉内血栓;若血栓脱落于滤器内,尽量取出滤器内血栓后收回滤器,清洗后重新放置。经腘静脉入路抽吸髂股静脉内血栓,应用球囊或支架治疗髂静脉病变。14天内取出滤器。结果对11例DVT合并下腔静脉血栓者均成功取出髂股静脉及下腔静脉内血栓,8例术中发生血栓脱落;置入髂静脉支架5例,球囊扩张6例;8例取出滤器,3例永久植入滤器。随访6~35个月,下腔静脉及支架通畅,患者无活动后酸沉、肿胀,无色素沉着、静脉曲张等。结论经股静脉放置滤器治疗DVT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安全可行;在滤器保护下应用血栓抽吸术经股腘静脉入路治疗血栓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C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25例CS的病例资料。结果左髂总静脉压迫24例,其中23例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例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右髂外静脉压迫1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合并DVT患者,首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左股静脉切开取栓术,后行髂总静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根据PTA术后造影结果决定是否行支架置入术;未合并DVT患者,经股静脉穿刺行髂静脉PTA术和支架置入术。手术成功率100%。22例术后恢复良好,3例患者出院时肢体轻度肿胀。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5年(平均26个月),3例出现活动后下肢肿胀,余15例下肢无肿胀,无静脉曲张;随访患者均行彩超检查,2例髂静脉闭塞,16例髂静脉通畅,通畅率为88.9%。结论介入治疗CS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9岁.因左下肢反复肿胀5个月,咳嗽、胸痛、咳血10d于2012年2月13日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左下肢肿胀,小腿肌张力高,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髌骨上、下缘肢体周径较对侧增粗4 cm和6 cm,左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胸片示:右下肺病变并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考虑感染但不除外肺梗死;下肢超声检查示:左下肢股静脉以下静脉血栓,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处有漂浮血栓(1.2 cm×0.6 cm);左下肢股浅动脉至腘动脉上段动脉血栓.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检查示:左右肺动脉分叉处及其分支肺动脉栓塞;左股浅动脉下段至腘动脉上段动脉栓塞.诊断:(1)左下肢动、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时手术取栓及术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的必要性。方法手术取栓15例,均为左下肢发病,9例呈极度肿胀、疼痛剧烈、皮温下降。14例术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结果1例取栓失败;术后静脉造影示4例深静脉全程基本通畅、6例为髂静脉短段闭塞、余呈全肢型静脉血栓。术后随访除2例仍有明显下肢肿胀外,其余病例无明显肿胀、浅静脉曲张、溃疡等,在循序减压护套的支持下能正常生活或工作。结论对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取栓是必要的,术后通畅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综合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取栓、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术后抗凝及溶栓等方法 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青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近10余年9例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中8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取栓、术后抗凝及溶栓,8例中有7例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发现合并不同程度的Cockett综合征,其中2例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9例中1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肢静脉溶栓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经手术的8例患者除1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出现湿性坏疽,被迫截肢外,其余7例均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挽救了患肢.1例行下肢静脉溶栓的患者死亡.1个月后复查彩超,没有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的5例中有2例左下肢血栓患者复发血栓,但均未再次发展为股青肿.7例随访1.5~10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综合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手术取栓、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术后抗凝及溶栓等方法 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青肿)的有效方法 ,Cockett综合征是左下肢DVT取栓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CS)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腔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27例CS诱发DVT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下肢静脉造影;18例置入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并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及深静脉置管溶栓,其中6例植入支架;7例患者行下肢深静脉造影及置管溶栓;2例患者行浅静脉溶栓。结果:23例术后恢复良好,复查造影发现深静脉通畅,血栓基本消失,4例出院时肢体有轻-中度肿胀;术后2例因滤器内血栓而转为永久性滤器;围手术期无肺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3年(平均18个月),3例活动后仍有下肢肿胀,余24例下肢无肿胀,缓解率达88.9%;彩超发现4例髂静脉闭塞,23例髂静脉通畅,通畅率达85.2%。结论:腔内治疗作为一种安全、微创的方式,可有效治疗CS合并DV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健侧股静脉,先行下腔静脉造影,明确下腔静脉管径、有无血栓及肾静脉开口位置,换导引长鞘,将滤器送入距肾静脉下缘1.5cm处释放,再次造影,证实滤器准确无误,拔管局部加压包扎,术后抗凝治疗。除1例外,其余病例均于14~22d经原路径应用抓捕器取出下腔静脉滤器。结果 27枚滤器取出。在滤器上均可见多少不等的血栓;1例置入15d时滤器被大量血栓阻塞,经手术取栓后,置溶栓导管溶栓,好转,未取滤器。无肺栓塞发生。结论应用临时性滤器可以有效的防止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陈琪  黄霄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7):1246-1247
下肢深静脉血栓(以下简称:DVT)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能正常凝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1],包括小腿深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肌肉静脉窦)、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股总静脉、髂静脉。下肢DVT轻者可引起患肢肿胀,疼痛等,重者可并发肺栓塞,危及生命。治疗常采用抗凝、溶栓、抗血小板凝集等方式,主要见于长期卧床,手术及肢体制动的患者[2],若  相似文献   

13.
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C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08年1月收治16例急性左下肢DVT合并CS的临床资料.16例均行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术及左下肢股静脉切开取栓术,其中13例患者同时行左髂总静脉PTA及支架置入术,另3例行PTA术,术后均予抗凝,祛聚,溶栓治疗.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及肺栓塞的发生,14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6例中2例术后第2天再发生左下肢急性血栓形成,予药物抗凝、溶栓、祛聚治疗,出院时肢体肿胀明显好转.随访14例,随访时间1~25个月(平均11个月),2例出现下肢DVT后综合征,余12例左下肢无肿胀,无静脉曲张及色素沉着.结论 急性左下肢DVT并CS行手术取栓加左髂总静脉PTA术及支架置入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4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首先经健侧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再切开患侧股静脉,远端血栓以挤压法驱出,近端髂静脉内血栓以Fogarty导管取出,球囊扩张左髂静脉狭窄,最后做临时性股动静脉瘘,术后3个月结扎.结果 40例治疗成功,37例髂静脉狭窄,7例放置支架;随访34例,3~32个月.26例患肢肿胀消失,8例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4例复发,随访时血管造影20例,14例血管形态良好,3例呈血栓后综合征表现,3例血管闭塞.结论 本方法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多数患者能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年多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程≤72 h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均采取急诊行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患肢股静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术后给予抗凝、溶栓、袪聚等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术中取出髂股静脉血栓,术后经抗凝、溶栓治疗,患肢肿胀均明显消退。
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股静脉切开取栓术可有效预防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肺栓塞,并可提高临床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介入联合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患者,采用球囊扩张左股总及髂静脉狭窄段、置入支架并做临时性股动静脉瘘方法治疗,其中15例2周后行大隐静脉结扎抽剥术,5例小腿溃疡直径>3 cm者再行植皮手术.术后口服华法林6个月并穿弹力袜. 结果所有病例髂静脉介入及动静脉瘘手术取得成功,术中取出血栓较少,多为陈旧性.出院时26例肢体肿胀明显缓解,4例轻度肿胀,5例缓解不明显.随访26例,时间3~24个月,22例患肢肿胀基本消退,4例仍有肿胀.11例原有足靴区溃疡愈合良好,色素沉着而积缩小,1例溃疡植皮术后12个月复发,再行静脉交通支离断及植皮术后愈合.随访时均以彩色多普勒检查患肢深静脉通畅情况,20例髂股静脉通畅情况良好;2例左髂静脉内膜粗糙、管径狭窄;4例左髂静脉内无血流信号. 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患者的髂静脉病变多以狭窄为主,可以通过介入联合动静脉瘘的方法治疗.股胭静脉的再通情况决定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 ,46岁。 3个月前左小腿及足部肿胀 ,渐发展为左下肢肿胀。 7年前有高处坠落伤 ,后腹膜血肿史。查体 :下腹壁可见 4个呈串珠样约 3cm× 3cm曲张浅静脉 ,左下肢肿胀。左下肢血管彩色超声波示 :左股静脉闭塞。诊断为左股静脉血栓形成 ,行股静脉探查术。患者平卧位 ,硬膜外麻醉 ,左腹股沟下纵行切口 ,保护大隐静脉 ,显露、阻断、纵行切开股静脉 ,见管腔内血栓已机化 ,与管壁粘连 ,管腔闭塞。向远心端延长股静脉切口 ,分离、剥脱机化血栓至腹股沟下 10 cm处远端管腔通畅 ;向近心端脱至后腹膜 ,管腔仍闭塞且与后腹膜粘连严重 ,不易分离 ,…  相似文献   

18.
无滤器保护导管溶栓治疗早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滤器保护导管溶栓治疗早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适应证、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采用无滤器保护B超引导置管溶栓治疗早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54例.男性25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2.8岁.中央型3例,混合型51例.病程≤7 d者45例,8 ~30 d者9例.B超检测为完全性,无漂浮血栓,下腔静脉无血栓.经导管泵入尿激酶30万U/2 h,2次/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000 U,2次/d;或持续泵入普通肝素18 U· kg-1 ·h-1.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溶栓疗程6~10d,溶栓前评分10.8±1.0,溶栓后评分4.6±2.1;溶栓率(58±18)%,病程≤7 d与8 ~30 d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P=0.34).治疗14 d后痊愈20.4%(11/54),显著好转64.8% (35/54),好转14.8% (8/54),总有效率100%.无症状性肺栓塞发生,溶栓前血氧饱和度(91.0±2.6)%,溶栓期间为(90.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3,P=0.05).无血尿及脑出血等并发症,导管感染率7.4%( 4/54),穿刺部位有少量出血20.4%(11/54).随访6 ~21个月,随访率66.7% (36/54);31例患者下肢肿胀完全消失或活动后轻度肿胀,2例患者活动后肿胀较明显,多普勒超声提示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例复发.结论 对于完全性、无漂浮血栓、下腔静脉无血栓的早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无滤器保护导管溶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前常规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后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致命性肺栓塞(PE)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11-05—2013-11诊治中老年下肢骨折124例,骨折部位:骨盆骨折5例,髋部骨折48例,膝关节周围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22例,胫骨伴或不伴腓骨骨折19例,下肢多发骨折15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当天早晨,一般于术前0.5~3.0 h到B超室进行下肢动脉及静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筛查发现下肢DVT后,停常规手术,急诊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再完成骨折手术。结果 124例中出现DVT 24例,均为新发生的血栓。血栓部位:患侧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及小腿深静脉均充满血栓者1例,双下肢股静脉、腘静脉及小腿深静脉血栓者2例,单纯患肢股静脉16例,单纯患肢腘静脉5例。4例未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其中1例拒绝放置滤器自动出院,3例要求溶栓及抗凝治疗,错过骨折最佳手术时机。20例成功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当日及次日进行骨折手术。9例术后3周内取出滤器;4例滤器上有大量血栓栓子,血栓拦截成功,避免了PE,滤器不予取出;7例在明确留置滤器利弊后自愿选择终生留置滤器。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术前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下肢DVT后急诊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然后再进行骨折手术,可避免PE及猝死风险,为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0.
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取栓,并行大隐静脉或胫前静脉插管持续给药的疗效。方法2004年12月~2006年3月,对13例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患者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24~49岁。发病至手术时间24~120h,平均70h。13例均为左下肢患病,4例为髂股型,其余均为混合型。左下肢明显水肿,肢体皮肤颜色无改变,尚无动脉供血障碍。术前均经彩色超声多普勒或静脉顺行造影确诊,提示患肢深静脉不显影或长段低回声血栓影,上界达髂股静脉水平。患肢增粗,周径比对侧增粗3~6cm。术前均未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术后经大隐静脉或胫前静脉持续给予肝素与尿激酶。结果13例手术均顺利,无术中及术后死亡,亦无症状型肺栓塞发生。术后患肢均迅速消肿。术后2周行下肢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10例全程基本通畅,3例存在髂股静脉短段闭塞。获随访3~18个月,平均9个月,13例均恢复劳动。除3例外髂骨静脉短段闭塞者外,其余下肢无肿胀及浅静脉曲张。结论对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取栓是必要的,术后持续给予溶栓抗凝药静脉通畅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