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作忠  赵群  马慧萍 《抗感染药学》2007,4(4):187-189,197
目的:评价、分析抗茵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ADR发生的原因。方法:以《中国医药数字化期刊群》2000年-2006年国内公开发行的主要药学期刊为主,统计分析评价文献报道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ADR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ADR 93例,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有:药液浓度过高54例、滴速过快10例、剂量不正确9例、给药时间过长8例、忽视过敏史6例、联合用药不当2例、不做皮试2例、给药途径不当2例。结论: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ADR。  相似文献   

2.
1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丛笑 《首都医药》2007,(22):52-52
目的了解密云县中医院2006年抗菌药物ADR监测情况,进一步加强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合理性,更好地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密云县中医院19例抗菌药物引发的ADR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抗菌药物ADR发生与患者一般情况、药物种类、剂型等因素相关。结论抗菌药物ADR发生例数中,喹诺酮类药物占总例数的47.37%,其中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占总例数的26.32%,注射用加替沙星冻干粉针占15.79%,提示医务人员在临床应用此类抗菌药时应详细询问患者既往过敏史,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期间有无不适症状,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胡东梅 《北方药学》2015,(4):156-158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我中心收集的1585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评价。结果:1585例不良反应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1327例(83.7%),大环内酯类160例(10.1%);静脉注射(含滴注)1364例(86.1%)。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抗菌药为选择性高、副作用较少的药物,在日常诊疗中,抗菌药物为使用率最高的一大类药物。抗菌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来源于抗菌作用(如林可霉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化学结构(氨基糖苷类引起的肾、神经毒性)、某化学基团作用(N.甲四唑硫甲基引起的出血性倾向等)、抗菌之外作用(喹诺酮类诱发的痉挛等)及药物相互作用(红毒素引起特非那定的严重心律失常)等。笔者针对这些抗菌药物引起肝损害的不同机制和程度予以分述。  相似文献   

5.
彭芸 《医药导报》2012,31(6):814-816
摘要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浙江省衢州市2010年报告的1 20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按患者年龄、性别、抗菌药种类及使用率、给药途径、合并用药、ADR临床表现、ADR等级及转归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 204例涉及的抗菌药物9大类,63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类居首(41.61%),其次为青霉素类(24.75%)和喹诺酮类(18.77%),以静脉给药(89.95%)为主,主要ADR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0.2%)、胃肠道损害(16.86%)及全身性损害(11.54%)等。结论医疗机构必须加强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药物不良反应(ADR)指正常剂量的药物在人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所引起的任何有毒害的非预期的反应。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种类最多的药物,在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抗菌药物在临床的使用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现将近1年我院使用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以有效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将本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上报的共426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人和未成年人最多,分别占24.41%和24.18%;其中喹诺酮类最多,占27.70%;静脉滴注用药最易发生,占96.01%。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管理,提高抗菌药物运用水平,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23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到的23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涉及7类36个抗菌药物。其中头孢菌素类89例(38.5%),喹诺酮类55例(23.8%),青霉素类42例(18.2%)。药物不良反应所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51.0%)、消化系统(12.2%)、神经系统(8.6%)。222例(96.1%)药物不良反应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保障人民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类统计我院2009-2011年收集的161例抗菌药物ADR报告,分别从患儿性别、年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系统和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161例抗菌药物ADR中,0~3岁患儿比例最高,占64.60%;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例数最多,为100例,占62.11%;ADR累及的系统和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系统,为124例,占77.02%。结论:抗菌药物ADR与患儿性别、年龄及药品种类等多种因素有关,医院应加强儿童ADR监测工作,保证患儿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136例静脉滴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门急诊病人静脉滴注使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相关因素,探讨抗菌药物的合理给药方案。方法:统计2004年1~12月期间上海市吴泾医院所有门急诊静脉滴注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及发生ADR的情况。结果:总体ADR发生率为0.50%。女性ADR的发生率高于男性,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是皮肤及附件,占48·53%。临床表现为红斑疹、斑丘疹、荨麻疹、水疱疹。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剂量和滴速,减少和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11.
19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和分析近年该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02年~2004年收集到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分析、评价、分级、统计。结果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共计191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喹诺酮类药物(25.12%)、头孢菌素类药物(23、26呦、大环内酯类药物(13.95%)。因果关系评价:肯定12例,很可能140例,可能34例,怀疑5例。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性质、临床使用量、个体因素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预防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亳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报的61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不良反应史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1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女性性别构成比分别为45.9%、54.1%,18岁以下儿童4例(6.6%),18~60岁成年人39例(63.9%),61岁以上患者有18例(29.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49例(80.3%)为主。其中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主要为头孢菌素类25例(41.0%)、喹诺酮类11例(18.0%)。6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中,以一般不良反应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有32例(占52.5%),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有13例(占21.3%)。结论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性别差异不大;临床应规范抗菌药物应用,选择适当的品种和给药途径,防止在成人和老年人中滥用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对本院2008~2014年的589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的患者年龄、性别、用药天数、剂量、过敏史、合并用药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加强用药监测。  相似文献   

14.
69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情况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Excel2003软件,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上报的69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涉及9大类,共32种药品,其中依诺沙星和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报告例数最多,分别为141例(20.32%)和94例(13.54%)。结论: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用药监测,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院73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阮莲芝 《安徽医药》2008,12(2):184-185
我国抗菌药物的应用非常普遍,各医院都占首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将导致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高,而且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在各类药品中占首位,(在此将我院73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季佳兴 《云南医药》2011,(2):243-245
目前,抗感染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正确合理地应用抗感染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上报的抗菌药物ADR共计102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岁以上老年人ADR发生率居首位;大多数ADR均在用药30min内,特别是用药10min内;ADR主要由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引起,其中头孢曲松钠和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发生率最高。结论加强ADR监测,减少ADR发生,是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正>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近年来,国家逐步建立、完善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和体系,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损害。抗菌药物是临床上重要的治疗药物之一,由于其应用普遍、作用范围广、生产工艺复杂,加上患者自身个体差异等因素,导致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较常出现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张玉潜 《药品评价》2012,(33):35-37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集到的438例抗菌药物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ADR发生率(56.39%)高于男性(43.61%);药师上报ADR报告209例(47.72%);静脉给药(79.00%)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所有ADR报告中,氟喹诺酮类(128例)和大环内酯类(112例)最多;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过敏样反应(32.21%)和胃肠道反应(24.65%),其次是注射部位局部刺激(13.12%)。结论:应重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4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该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研究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院14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归纳总结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结果 14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中,≥60岁发生率最高占52.86%;静脉滴注给药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92.86%);头孢菌素类药物(30.00%)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25.00%);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1.43%),其次是消化系统(17.14%)及神经系统(12.86%)损害。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