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PHI)的特点,为临床治疗PHI提供依据。方法选择PHI患者70例,分析PHI部位分布及手术时机对病情的影响。结果24 h内出现血肿54例,占77.1%,24~48 h出现血肿16例,占22.9%,不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GCS评分:重型17例,占24.3%;中型40例,占57.1%,轻型13例,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70例患者中痊愈和恢复良好44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10例,死亡8例,病死率为11.4%。结论颅脑外伤患者中在首次CT存在脑挫裂伤、颅骨骨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再行开颅手术后可能会发生PHI,故应尽可能在12 h内进行复查CT,以便及时发现PHI,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PHI)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根据46例PHI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伤后距首次CT检查时间、血肿类型与PHI发生的关系,PHI部位分布情况及治疗、预后等因素分析PHI的临床特点。结果:颅脑原发损伤越重,伤后首次CT抢救时间越早,PHI的发生率越高;PHI类型中,颅内血肿25例,硬膜外血肿11例,硬膜下血肿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痊愈和恢复良好20例,轻残12例,重残8例,病死6例。结论:对于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尤其伤后2 h以内首次CT检查者,要在之后的6 h内行CT复查,以便及时发现PHI,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车祸导致严重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的检查方法及分流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2005年收治车祸导致严重颅脑外伤190例,其中并发脑积水共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为19~67岁,格拉斯哥评分GCS:4-12.结论CT,MRI及同位素扫描是诊断脑积水的常用检查方法.分流手术时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军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1,4(11):876-877
1999年 3月— 2 0 0 1年 2月 ,我院共收治颅脑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4 2例。本文分析 42例颅脑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CT表现 ,总结出由此引起的脑血管痉挛(CVS)、延迟性缺血性神经损伤 (DIND)及脑积水是导致颅脑损伤病死率和病残率增加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文献对其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 42例 ,男 31例 ,女 11例 ,年龄 7~ 5 8岁 ,平均 38岁。车祸伤 2 9例 ,坠落伤 4例 ,击伤 6例 ,挤压伤3例 ,入院时GCS计分 :3~分 12例 ,9~分 2 2例 ,13~ 15分 8例。并发颅底骨折 9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填调查表的方式对816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CT扫描,将病人分成tSAH组及对照组,将两组病人的预后情况,按特重型,重型及轻中型脑损伤,分别进行对比,并予统计学处理。结果 tSAH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良好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tSAH与脑损伤的预后密切相关,是提示预后不良的征象之一。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6岁。以“右顶部急性硬膜外血肿”为诊断入院。急诊行血肿清除术,术后2h神志清,四肢无瘫。术后4h再次出现神志不清。复查头CT:右颞部迟发性硬膜外血肿,再次行血肿清除术。第2次术后3h神志清醒,术后5h复查头CT:轻微脑肿胀,脑室略小,余未见明显异常。行抗感染、脱水等治疗。术后36h病人突然出现神志不清,急检头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但未造成脑室铸型。 相似文献
9.
<正>颅脑外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急症。常见的脑外伤有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头皮血肿、颅骨骨折、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临床上,医生主要依据症状、病史、体征及影像资料对患者进行诊断,在颅脑外伤急症诊断中,CT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2例颅脑外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扫描资料,探讨在颅脑外伤中CT扫描对诊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周何生 《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4,2(10):60-61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常与颅内其它类型损伤并存,是影响颅脑外伤死亡率和病残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我院自1999年1月~2001年10月间外伤性SAH患者8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BCAL)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中的成因中的作用和CT漏诊原因.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1月31日13个月内出院的83例头颅外伤患者住院病历和CT片作回顾性分析.结果:BCAL在TSAH成因中的比率非常高;而且多位于皮层和皮层下区.结论:BCAL是引起TSAH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预后及脑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0例经临床及脑CT诊断为出血性脑梗塞的患,均作了二次CT检查;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病史.部分有心脏病史及Ⅱ型糖尿病史.脑CT均显示大面积脑梗塞伴出血,分为血肿型和非血肿型两种,非血肿型预后优于血肿型;结论早期多次脑CT扫描可以帮助诊断,依病变不同情况及时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与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与脑血管造影术的特点。方法对110例SAH患者症状、病因及DSA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是SAH主要症状;DSA造影阳性者92例,其中脑动脉瘤64例、血管畸形17例和脑动脉狭窄及闭塞11例。结论颅内动脉瘤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全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是SAH病因诊断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孙美波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5,27(3):200-201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的临床资料、脑脊液、头颅CT及脑血管造影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典型病例为31例(占86.1%),而不典型病例为5例(占13.9%);出血病因在中老年患者主要是脑动脉硬化,而青年人主要为脑动静脉畸形;死因主要是脑水肿、脑疝、再出血、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结论]对表现不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及早行头颅CT及脑脊液检查确诊;病因检查以脑血管造影为优;治疗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为主,并全面兼顾治疗,以促进恢复,降低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对急性颅脑损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血管痉挛(CV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GCS)分级评估,将120例急性颅脑损伤后出现SAH的CV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安慰剂,治疗组加用通窍活血汤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24h内口服或鼻饲给药,疗程21d,其他治疗两组相同。结果住院期内两组患者CVS缓解率、并发症及病情恶化程度、恢复良好率、患者重残率、植物生存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窍活血汤可促进急性颅脑损伤后出现SAH的CVS患者脑血流的恢复,减轻CVS的继发性脑损伤,对改善急性颅脑损伤后CVS患者预后有明显影响,无诱发再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对32例出血性梗塞研究分析,发现常出现于脑栓塞及大面积脑血栓病人。以治疗中病情突然加重或持久症状不改善为特征,动态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方法 分析 6 3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机率较高 ,且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有其相应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是影响此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