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向定点扳法治疗脊柱小关节错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小关节错位在临床上较多见,笔者采用双向定点扳法治疗5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8例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10~57岁;病程:最长12月,最短半小时。发病部位:颈椎小关节错位15例,胸椎20例,腰椎23例。临床特点:表现为脊柱强直,局部肌肉痉挛、压痛、活动受限,棘突有不同程度偏歪。X线片示:可有生理孤度变直,脊柱侧弯,骨质增生等。治疗方法1.颈椎小关节错位:以棘突向左侧偏歪为例。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后,右拇指推顶偏歪棘突,左手向左侧扳下颌,当扳至最大限度时,再适当用力向左侧旋转,可感到指下有跳…  相似文献   

2.
曲大纯 《中国骨伤》1995,8(3):36-37
整复胸椎小关节错位治疗内科病61例辽宁沈阳市新新医院(110141)曲大纯多年来沿用手法整复治疗胸椎小关节错位引起内科病61例,效果显著,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1例中男29例,女3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0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5年;所有病例...  相似文献   

3.
全脊柱MRI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脊柱MRI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8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全脊柱MRI影像资料,观察脊柱结核的MRI信号改变。结果:发现1个部位脊柱结核40例(颈椎3例、胸椎15例、腰椎21、骶椎1例),2个部位29例(颈椎合并胸椎2例、胸椎合并腰椎15例、腰椎合并骶椎12例),3个部位及以上17例(颈椎合并胸腰椎4例、中心病灶为胸椎合并腰骶椎6例、中心病灶为腰椎合并胸、骶椎7例)。单椎体受累2例,2个椎体受累39例,3个及3个以上45例。发现脊柱结核伴随椎间盘突出、陈旧性骨折以及小关节骨性关节炎21例.其中颈椎间盘突出5例,腰椎间盘突出7例,陈旧性压缩骨折4例.椎体小关节骨性关节炎5例。结论:全脊柱MRI检查能清楚显示脊柱结核病变的空间信息,尤其利于发现多部位脊柱结核和并存疾病,有利于临床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临床常见病,是由于外伤或长期姿势不良造成胸椎小关节突关节错位甚至滑膜嵌顿而引起明显疼痛,往往伴有内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正骨复位对其有独到的治疗效果,自2003年开始采用仰卧位按压复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3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21~46岁,平均32.4岁;病程1周~2年,平均3.2个月;均为单节椎体受累,棘突偏左15例,偏右28例。受累部位:T33例,T45例,T56例,T68例,T79例,T89例,T93例。症状:所有的病例均表现出单侧或双侧背肌痉挛、疼痛,深呼吸时疼痛加剧,兼有胸闷、胸痛的37例,  相似文献   

5.
腰椎小关节错位又称腰椎后关节紊乱症、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 ,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笔者采用拔伸肘压侧扳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错位 ,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近 5年来用此手法治疗该病142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142例中 ,男 96例 ,女 46例 ;年龄 18~ 6 2岁 ,平均 34 .6  相似文献   

6.
扩胸提端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5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胸椎小关节包括关节突关节和胸椎固有关节。由于椎间盘及韧带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外伤、长期姿势不良等原因,破坏了脊柱胸段的内外平衡,导致单个或多个椎体及相应胸椎小关节发生轻度位移改变,使相应的脊神经和交感神经所支配的组织或器官产生功能障碍或失常,称为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胸椎小关节紊乱其治疗一般药物难以奏效。因此,笔者自1990—1996年以来,运用扩胸提端手法,推拿按摩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5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3例中,男23例,女3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5岁。病程最长者…  相似文献   

7.
后路斜向腰椎关节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斜向腰椎关节固定术(POLAr)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并神经根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后路腰椎侧后方对神经根管彻底减压,后路斜向腰椎关节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80例,男28例,女52例;平均年龄58.5岁;其中融合2个节段者56例,3个节段者20例,4个节段者4例。[结果]全部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前症状完全缓解。经6个月~6a(平均2a)随访,除5例患者外都获得了牢固的椎间骨性融合;临床疗效:优62例,良15例,可3例,优良率95%。[结论]采用后路斜向腰椎关节固定术(POLAr)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能够恢复椎问高度,重建腰椎轴向排列和载荷,能尽可能地保留脊柱后部结构,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植骨融合牢固,POLAr术式是一种有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神经根管狭窄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寰枢关节旋转固定或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小儿寰枢关节旋转固定或脱位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3-12岁,平均5.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2d-50周,平均6.5周。Fielding—Hawkins临床分型,Ⅰ型17例(伴有游离齿突小骨1例)、Ⅱ型12例(伴有游离齿突小骨、寰椎后弓缺如各1例)、Ⅲ型3例。对牵引后能复位、无神经症状、未出现寰枕关节代偿畸形且不伴有其他枕颈部畸形者26例采用保守治疗,对难复性、有神经症状、出现寰枕关节代偿畸形或伴有其他枕颈部畸形者6例采用颈后路寰枢椎或枕颈融合术。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3-50个月,平均32个月。保守治疗成功26例,斜颈全部消失,冠状位上两侧块保持对称,旋转及伸屈运动恢复正常。手术治疗的6例均获得植骨融合,原有神经症状消失或减轻,4例斜颈消失,2例斜颈未继续进展。结论 对大多数患有寰枢关节旋转固定或脱位的患儿采用非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治疗结果;而对难复性、有神经症状、出现寰枕关节代偿畸形或伴有其他枕颈部畸形者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三联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新安  徐伟 《颈腰痛杂志》2003,24(6):369-370
因脊柱失稳特别是因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椎旁交感神经激惹 ,由此引起相关内脏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损是近年来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的与脊柱相关性疾病。因其症状常与某些内脏疾病十分相似 ,故至今临床上仍易被误诊误治。作者在近几年疼痛治疗实践中 ,采用椎板注射、手法整复及局部热敷三联疗法治疗此类病症 ,取得明显疗效 ,并在病因、诊断和治疗上作进一步探讨。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全组 2 76例患者中 ,男 10 2例 ,女174例 ,年龄 15岁~ 71岁 ,平均 4 2 .3岁 ;病程 7天~ 2 1年 ,平均 3.5年 ;工作长期被动姿势或姿势不…  相似文献   

10.
退行性腰椎失稳力学机理与临床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行性腰椎失稳是存在于许多腰椎疾患的病症。现就其腰椎失稳的力学机理进行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34例,女30例;年龄43~71岁;病史5~18年不等;临床特点表现为下腰部的困、胀、酸、痛不适,并双下肢交替疼痛对例,表现为腰椎绞锁、反复发作性的腰腿痛24例,表现为腰痛、间歇性破行,以X光片显示腰椎体后滑脱者19例。2.临床诊断:临床表现除具有上述三项临床特点外,放射学诊断还应具有:(1)应力性摄片椎体有异常位移;(2)椎间隙狭窄;(3)CT片显示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小关节突肥厚、增生;(4)脊柱后滑脱;…  相似文献   

11.
颅盆环牵引技术在脊柱外部固定和渐进性撑开方面的独特优越性,使之迅速被人们所接受[1.2]。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有些甚至非常严重“[3-6],影响了其优势的发挥和治疗效果。作者对顶压式颅盆环技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有关问题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6~35岁,平均16.4岁;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16例,先天性脊柱侧凸15例;脊柱主弯弧顶在胸椎者27例,在腰椎者4例;CObb’S角35”~130“,平均94.7”。入院后采用顶压式颅盆环牵引治疗,牵引期限主要根据患者牵引后反应确定,本组病例为1…  相似文献   

12.
腰椎退行性病变合并下肢关节退变性关节病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腰椎及下肢关节退变性疾病的相互关系、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自`1997年11月-2002年5月收治的腰椎退变合并髋或膝关节退变性疾病的患者50例,男14例,女36例;平均年龄60.5岁(45-76岁)。腰椎病变中,单纯腰椎管狭窄13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滑脱12例,腰椎管狭窄合并退变性脊柱侧凸25例。关节病变中膝关节骨关节炎40例58膝,骨关节骨关节炎6例10髋,髋、膝关节同时病变者4例6膝5髋。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腰椎手术,包括L1前路减压植骨“z“形钢板内固定5例,其余45例全部行后路减压,伴节段性不稳者行椎弓根内固定术。50例患者中,11例(14个关节)先于腰椎手术行关节镜或关节置换,关节和腰椎手术间隔时间平均为9.7个月(1.5-29个月);3例(3膝)关节置换后于腰椎手术,平均手术间隔时间17.3个月(4-36个月);3例(3髋)在一次麻醉下同时行腰椎手术和髋关节置换。其余未行关节手术的33例患者中,12例因腰椎术后症状缓解而未行任何处理,21例腰椎术后关节病变行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全部患者平均随访14.2个月(3-45个月)。与术前相比,平均膝关节HS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分别提高了38.2、42.5和17.8分。结论:同时合并腰椎和关节退变性疾病的中老年患者,最重要的是先作出明确的诊断,认清引起不同症状的原因。先解决主要疾病,必要时分阶段手术解决腰椎和关节病变。  相似文献   

13.
三位六法按摩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椎小关紊乱症,类似中医称的“背痛”、“岔气”,一般多发于上中胸段,主要是胸椎关节突关节和助椎关节的错位,牵拉软组织刺激神经而产生肌肉痉挛,致使胸背部疼痛。其主要体征是一侧背痛为主,严重者可影响到前胸胁部疼痛,往往被误认为软组织损伤和内脏病变,其治疗效果欠佳。我们1980年至1994年共收治100例,采用三位六法按摩治疗,1~3次治愈,总有效率98%。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00例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7岁,20岁至50岁占75%;有明显外伤史68例,单纯肩背痛者6…  相似文献   

14.
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明确致压的主要病变部位,为尽快解除压迫神经,恢复功能提供保障。笔者通过对30例脊柱术后患者检查并手术,来探讨其临床价值和在治疗方案选择中的指导意义。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0~68岁,平均36·8岁。首次手术至再次手术的时间为10个月~12年,术后随访6~20个月。颈椎术后7例,其中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后4例,单纯后路减压术后3例;胸椎术后12例;腰椎术后11例。脊柱翻修术的原因:首次手术后神经压迫症状无缓解或复发者21例、脊柱不稳者5例、融合术失败者2例、内植物断裂者2例,其中神经压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手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凯 《中国骨伤》1997,10(5):57-57
运用冯天有教授创立的正骨手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好下:临床资料男42例,女23例;年龄20~40岁52例,50岁以上13例;有外伤史57例;病史6周~6年。诊断标准:(1)大部份患者有外伤史、下腰痛或单(双)侧腰肌酸痛、胀痛等,有时向腹部、臀部或骶尾部牵扯痛,尤其是晨起时疼痛明显,活动后症状减轻。(2)查体: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活动时前屈或/和侧弯有不同程度的受眼,双拇指触诊可发现棘突偏歪、韧带钝厚或剥离,棘突和椎旁关节压痛。(3)X线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有时可有关节突关节裂隙不对称,关节…  相似文献   

16.
脊柱损伤伴有胸骨骨折的病例较少见,易漏诊,由于这类复合伤可引起严重的脊柱后突和胸骨畸形,有必要早期诊断和治疗。作者回顾7年间记录完整的9例进行分析。9例中车祸6例,高处坠落2例,自发性骨折无外伤史1例。8例伴有脊柱骨折,3例胸椎,4例腰椎,1例C_7横突和T_6骨折。上胸骨骨折3例,下胸骨1例,胸骨柄2例,胸骨柄体关节移位2例。移位者近侧骨块总是向后,胸骨柄体关节移位者胸骨柄在胸骨后面。自发性骨折者为一64岁妇女,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及多处胸椎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分析脊柱转移瘤的发病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国内3家医院(天津医院、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2007年1月~2016年12月所有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原发灶来源、侵犯部位、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经临床、影像和病理检查确诊为脊柱转移瘤且医疗资料收录完整。排除标准:仅有临床、影像证据,无明确病理诊断者;不能明确排除脊柱原发肿瘤、结核、退行性病变可能的病例。对复发病例按单例计算。结果:48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287例(59.7%),女194例(40.3%);发病年龄18~86岁,中位年龄60.0岁,以50~69岁为高发年龄,平均59.2±11.1岁,男性平均发病年龄59.6±11.5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8.5±10.5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7,P0.05)。原发肿瘤为肺癌181例,肾癌40例,女性乳腺癌29例,肝癌25例,胃肠肿瘤23例,前列腺癌20例,甲状腺癌、食管癌等肿瘤病例数均小于20例(共70例),来源不明的肿瘤93例;单纯侵及颈椎37例,胸椎135例,腰椎130例,骶椎42例,跨节段(同时累及颈、胸、腰、骶两个及以上节段)的患者137例;就诊时,出现脊髓受压症状及脊柱转移部位局部疼痛的患者281例,单纯脊柱转移部位疼痛128例,只有脊髓受压症状33例,无转移部位症状而在体检中发现脊柱转移39例;有原发肿瘤病史者75例。手术治疗314例,其中266例行开放性手术,48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保守治疗167例,应用磷酸盐等抗骨质破坏药物、放射性核素治疗、放疗及止痛、全身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结论:脊柱转移瘤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高峰为50~69岁。患者多因脊柱转移病变所致症状就诊,有明确原发肿瘤病史者较少。原发灶多为上皮或腺体来源的脏器肿瘤,尤以肺癌多见,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较少。常见侵袭部位为胸椎、腰椎,临床上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发展等姑息性治疗方法为主。  相似文献   

18.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腰痛或腰腿痛患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第三腰椎横突最长,所受的杠杆作用力大,附于其上的韧带、肌肉、筋膜、承受的技应力亦大,故易受损伤。二年来,笔者应用软组织损伤的最新疗法──微型外科手术治疗该病45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5例,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2例;最大年龄52岁,最小2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2年;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39例,机关干部6例;有明显诱因及外伤史或劳累史3s例:单侧横交发病者28例,双侧者17例;以腰痛症状表现为主者36例,同时伴有下肢疼…  相似文献   

19.
李忠 《颈腰痛杂志》1997,18(1):39-39
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症是引起急性腰痛的常见原因。发病时下腰部剧烈疼痛,活动严重受限。作者自1976年以来采用旋转复位法治疗此症48例,受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32例,女16例;年龄22~39岁,平均32岁;病程3小时至9天。48例中非体力劳动者占82%。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症的临床特点为:(1)多见于青年男性,其中非体力劳动者发病率较高;(2)患者多在不负重或负重不大的情况下,当腰骶前屈旋转运动或运动后伸直脊柱时,下腰部突然不能运动伴剧烈疼痛,病人站立,上下床,行走翻身均感困难,…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 本组6例,男1例,女5例,年龄47 ~ 65岁,平均55岁.胸椎4例,男1例;腰椎滑脱患者2例均为女性.减压内固定术前胸椎患者主要症状均表现为胸部束带感和双下肢麻木无力进行性加重.2例胸椎诊断为胸椎管狭窄症;2例术前诊断为胸椎肿瘤,均为硬膜下髓外肿瘤,病理报告:1例为脊膜瘤,1例为神经鞘瘤,2例胸椎管肿瘤患者未行内固定.腰椎患者有双下肢无力症状,诊断为腰椎滑脱、椎管狭窄. 术前神经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类C级4例,D级2例.术前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均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