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通过反射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进入气道内的异物,但如长期频繁咳嗽,影响工作与休息,则属病理现象。西医对咳嗽的治疗以消炎镇咳为主。中医学认为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但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本文遵从传统中医以病为纲的原则,从病因分类与疾病传变两个方面探讨了外感病的研究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为当前中医学界面对外感疾病研究中提供正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治疗婴幼儿发热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婴幼儿外感发热患儿施以中药灌肠、穴位敷贴、中药擦浴,并在此药基础上施以中医护理。结果:经过治疗、护理总有效率达95%。结论:对于单纯的婴幼儿外感发热,中药灌肠、穴位敷贴、中药擦浴能清热解表,发散外邪。  相似文献   

4.
外感热病主要是指人体感受六淫或疫疠之气所引起的外感发热性病患,它包括了伤寒、温病、温毒、温疫等,基本上也包括了现代医学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新感外邪,及时采用汗法可使外邪从汗而解.汗法为中医治疗的八法之首,是最常用的治疗急性热病的有效方法.然而以多少汗量为宜?使用汗法的护理要求是什么?仲景说"遍身<执水><执水>微似有汗者宜佳",微汗是表和邪解的征象,并指出"不可令如水流漓".因此,在急性热病的护理中,一定要熟知药物的作用,药物的配伍关系,药物的最适宜剂量,从而掌握其护理原则.  相似文献   

5.
笔者临床运用中医《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方后调护法护理外感发热患者,强调啜粥饮水,以达"保胃气,存津液",避免了盲目使用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患者痛苦小,花费少,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外感病是现代的叫法。在中医史上,外感病的称谓几经变化,其中"中风"、"伤寒"、"温病"都曾经作为外感病总称的代表。这些名称的变化,其实有它的规律可循,那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变化。根据竺可桢等科学家的研究,我国历史上有过多次温暖期和寒冷期的交替,它们对外感病名称的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总结临床经验,探索一种外感病的中西医治疗方案。将方案应用临床,观察治疗128例,总有效率93.75%,从中医理论、现代医学理论证明本方案治疗外感病理论确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外感发热主要指因外界温热疫毒之气或六淫之邪侵入机体,造成的脏腑阴阳失调、营卫失和等症状,通常伴随不同的临床表现,在小儿临床中较为常见,具有病程短、起病急及传变速度快等特点。通过分析贴敷、洗浴、涂膜、滴鼻、推拿及雾化吸入等中医方法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护理疗效,旨在为小儿外感发热中医护理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发热是指腋温超过37.4℃,肛温超过37.9℃的一种临床症状,在多种疾病发病过程中常伴发热.婴幼儿外感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常起病比较急,持续高热可引起全身不适、头痛、惊厥等症状[1],如果就诊不及时,会加速病情发展,不利于预后.现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17例婴幼儿外感发热护理资料,探讨中医护理的有效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12.
外感病,是指由六淫、疫疬等病邪侵犯人体所引起的一类疾病。因其常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故又称外感热病。外感病包括伤寒和温病两大类,所以《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和《温病学》中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都是外感病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伤寒之邪自皮毛而入”,“温邪自口鼻而入”,  相似文献   

13.
郭丽华 《四川中医》2008,26(6):23-24
外感兼内伤基础病在中老年患者中多见.文章探讨外感兼内伤基础病的发病机理特点,区别单纯外感与兼有内伤基础病外感的不同的临床发病特点,以五脏为纲,归纳临床常见的外感兼内伤基础病的证型、症状,提出外感兼有内伤基础病的临床诊疗原则.  相似文献   

14.
广义外感病涉及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等多个系统,其中涉及呼吸内科的病种主要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临床上,我们把由外感引起的、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称为肺系外感病.笔者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上,中西互参、辨病辨证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显示了中医药在治疗外感病中的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15.
外感发热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丹  吕文良 《吉林中医药》2012,32(1):104-107
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的一类外感病证.祖国医学对外感发热认识由来已久,近年来中医治疗涉及八纲、病因、卫气营血、三焦合脏腑、六经合三焦合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以及经方随证加减、医家经验总结、中成药临床观察、自拟方、针灸刮痧等多方面治疗,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目前尚无规范的中医辨证体系和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这将不利于临床的应用和观察,应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波状热,俗称懒汉病、羊杆菌病等.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它主要的传染源是患病的家畜(如羊、牛、猪、马等)及其产品、排泄物,或者排泄物污染的土壤、水源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外感发热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中医特色护理,对比两组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要短。治疗组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有效率为78.0%,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中医护理干预小儿外感发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1.清代医家吴塘在叶桂卫气营血辨证的基础上,根据温病的发展传变规律,提出以三焦辨证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将卫气营血的变化列入其中。  相似文献   

19.
《新中医》1972,(4)
外感发热病,是指外感六淫之邪而引起发热等证候及其变化的疾病(包括大部分急性传染病在内的发热性流行性疾病)的总称。对于外感发热病的诊治,过去有两种学说——伤寒学说、温病学说。这两种学说所讨论的治疗对象,同是外感发热病,只不过伤寒学说强调外感寒邪,详于治“寒化”之证;温病学说认为外感以温热发病为多,故详于治“热化”之证。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温病学说是伤寒学说的继续和发展。今天应以一分为  相似文献   

20.
<正>无论是对于大人还是孩子来说,感冒都是一种常见病,我们一年四季都不能放松对它的警惕。尤其是在冬末春初时节,气候寒冷或骤变,调护不当、机体免疫力低的小孩感冒的几率更是蹭蹭地往上涨。孩子一感冒,很多家长就开始心焦:唉,只怕又要发烧了。的确,看到宝宝烧得脸红耳朵红,小胳膊小腿摸上去都是滚烫的,必然格外心疼。然而,往往是退烧药刚喂下去时效果还不错,维持不了几个小时,体温就又升高了,这难免令做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