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兴起的腔内隔绝术,在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初步研究表明腔内隔绝术具有微创、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适应证选择、并发症防治及疗效。方法 分析 2 0 0 2 - 0 4~ 2 0 0 3- 0 4完成的 8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微创腔内隔绝术 (即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支架 -人造血管复合移植物导入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 )。移植物长度 97~ 99mm ,直径 34~ 4 2mm。结果  8例均获成功。术后无死亡、截瘫及心、肺、肾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 (9 5± 4 6 )个月全部存活 ,无迟发内漏。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 ,可作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0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07例(男88例,女19例,年龄28~83岁)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经胸心脏超声(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iography,MRA)等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穿刺左肱动脉行主动脉造影了解破口的位置及撕裂的范围,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监视下经股动脉将覆膜支架送入胸降主动脉封闭夹层破口.结果 107例成功进行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术后主动脉造影证实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明显减少,无中转开胸手术.术后随访1~48个月,术后1个月3例死亡.104例行CTA复查,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术后6个月,1例再发生升主动脉夹层,置入一枚支架后后假腔消失.术后1年,主动脉均未见病变.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好.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院内及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12例。经股动脉切开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疗效,术后随访平均(39±18)个月。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手术成功112例,共置入覆膜支架119枚。左锁骨下动脉完全被封闭8例,合并严重狭窄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完成PCI 16例,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19例,术后1个月内夹层破裂死亡3例。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术后明显残余内漏10例,3个月自行封闭。术后6个月,再发升主动脉夹层3例,其中行升主动脉外科手术1例,截瘫1例,胃癌多器官转移死亡1例。术后1年迟发性内漏1例。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院内及长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应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及随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应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经验并报道中期随访结果。方法:22例急性和2例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术后1、6、12个月,以后每年随访胸部X线平片与螺旋CT检查。结果:24例患者中23例技术成功,1例因支架故障技术失败,技术成功率95·8%。临床随访:23例技术成功患者中22例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1例患者部分血栓形成,1例术后1周死于脑栓塞,1例术后3个月囊性动脉瘤形成需行外科血管置换术。临床成功率87·5%。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急慢性胸腹主动脉夹层技术可行,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王春秀  朱莉 《山东医药》2004,44(14):F003-F003
自2002年以来,我们应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治疗Ⅲ型夹层动脉瘤10例,均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17例S tan 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EVGE)。均成功植入血管支架,13例夹层入口封堵完全,即刻内漏4例,经处理2例内漏消失,另2例轻微内漏未处理。术后随访2~56(14.5±11.6)个月。术后3个月复查CT显示16例假腔内有血栓形成,13例真腔扩大,5例瘤腔内径缩小。术后半年CT显示9例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6例部分血栓形成,2例轻微内漏者自愈,支架移位并迟发内漏1例。无死亡、瘤体破裂和截瘫发生。认为EVGE治疗S tan 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微创、安全、有效,支架移植物的选择和准确定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20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技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20例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20/20),术后住院(5.0±1.3)d。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行升主动脉至头臂干及左颈总动脉旁路术加支架植入,术后发生脑梗死,5例出现中度以上发热.1例出现肾功能衰竭,4例术后出现左侧胸痛,均经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随访CT检查1年-4年,未出现脊髓损伤、支架移位、锁骨下动脉窃血等,随访存活率为95%(19/20),1例术后半年支架末端与主动脉移行处的主动脉又出现动脉夹层,发生血管破裂死亡。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Stanford B型和部分Stanford A型胸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生伟  池一凡 《心脏杂志》2007,19(4):491-492
主动脉夹层(aortic d issection,AD)是一种起病急骤和发展迅速的疾病,预后凶险,急性主动脉夹层48 h内因动脉瘤破裂或急性心脏压塞等,致死率高达36%~72%,2周内病死率为57%~89%。而在慢性期因破裂致死者明显降低,但起病半年内仍有90%的患者死于动脉夹层破裂[1]。主动脉夹层是最常见最危重的主动脉疾病,AD的年发病率平均为0.5~1万/10万[2],且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及时合理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传统的开胸手术人工血管置换术术式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及死亡率高。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AD是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开展的一项微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适应证的选择、临床疗效以及探讨并发症的防治原则。方法:采用TALENT带膜支架施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2例(其中1例病因为EhlersDanlos综合征),从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为7h~10年。并发高血压18例,冠心病、心绞痛3例,2型糖尿病1例,脑卒中史2例,并发胸腔积液2例。结果:22例患者共置入23枚覆膜支架。术中无一例死亡。3例术中出现明显内漏,2例予球囊扩张,1例再置入1枚短支架后内漏消失。所有患者主动脉夹层破口均成功隔绝,技术成功率达100%。1例EhlersDanlos综合征患者,在成功隔绝主动脉后出现支架置入所经股动脉、髂外动脉、髂总动脉、腹主动脉广泛血管撕裂,失血性休克,予以抗休克处理及施行急诊人造血管置换术,患者病情好转恢复。术后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复查螺旋CT示假腔径缩小并见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径增大,无瘤体破裂、内漏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具有技术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成功率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不能耐受传统开胸手术的老年高危患者。施行腔内隔绝术治疗EhlersDanlos综合征的血管并发症、手术并发症及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管腔内支架替代传统手术治疗急性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从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12例急性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管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治疗.结果 12例患者无死亡.共放支架12支,胸降主动脉受压夹层真腔全部恢复正常管径,无中转手术.术后3个月、1年随访,行CTA检查未发现与支架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管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治疗急性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治疗前后主动脉造影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和研究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前后的造影表现 ,为判断预后和决定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 8月到 2 0 0 3年 5月于我院就诊的 4 8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除 1例外 ,所有患者可以见到真假腔。入口多在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的交界处 ,但 5例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 ,4例在降主动脉的下段 ,2例在腹主动脉 ,出口在腹主动脉或在髂动脉。假腔的血流有 6种情况 :(1) 34例 (71% )的假腔既有入口又有出口 ,入口和出口之间的假腔通畅 ,假腔的直径略大于真腔 ,且血流略慢于真腔 ;(2 ) 1例 (2 % )的假腔只有入口没有出口 ,4 %的假腔只有出口没有入口 ;(3) 4例 (8% )的假腔内部分血栓形成 ,入口和出口之间不相通 ,但入口和出口分别有血流从真腔进入假腔 ;(4) 6例 (12 % )的假腔入口和出口通畅 ,假腔呈瘤样扩张 ,真腔被挤压变细甚至闭塞 ;(5 )置入覆膜支架后封堵了假腔的入口 ,血液不再从入口进入假腔 ,假腔因此缩小而真腔扩大 ,真腔的血流增多加快 ,狭窄或闭塞的分支血管开放 ,但出口变成了入口 ,血液从出口进入假腔 ;(6 ) 1例 (2 % )的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 ,入口和出口被封闭。沿途的血管分支被假腔压迫狭窄或闭塞 ,或被假腔撕断。结论 主动脉造影显示假腔的 6种血流状况  相似文献   

13.
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 Ⅲ型动脉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例,进行血管腔内隔绝术(其中2例为DeBakeyⅢa型,6例为DeBakeyⅢb型)。结果8例均成功行血管腔内隔绝术,出现I型内漏4例,经球囊扩张后2例内漏消失,2例仍有少量内漏。进行22~36个月的临床随访。1例于术后23个月死于颅内出血,余7例均存活。结论血管腔内置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评价国产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适应证、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DebaKeyⅢ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对所有患者行CT随访,评价其临床改善程度与真假腔的变化。结果37例患者全麻下均成功进行了覆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共使用40个血管支架,术中造影显示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明显减少。3例术中出现明显的内漏,再置入1枚短支架后内漏消失;1例因置入支架后血压下降,急诊行开胸手术人工血管置换术,15d痊愈出院。其余患者未出现与夹层及手术有关的并发症。术后3~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复查螺旋CT或64排CT,假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增大,未发现内漏、瘤体扩大及支架移位。结论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创伤小、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术后恢复较好,尤为适用于老年高危患者及亚急性或慢性期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不同类型和病期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探讨D-二聚体对主动脉夹层诊断和评估的价值。方法:共收入近3年来经治的4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影像特征分为4组,分别测定其急性期和慢性期的D-二聚体水平;同时测定通过介入技术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治疗术后1d和7d的D-二聚体水平。以急性心肌梗死、动脉瘤及非器质性心肺疾病胸痛患者作为对照。分析D-二聚体在不同类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急性主动脉夹层形成后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D-二聚体检测在夹层不同病期和不同类别中存在显著差异,腔内隔绝术也会显著升高D-二聚体水平。结论:D-二聚体的水平有助于对不同类型、不同病期和介入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合理诊断和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主动脉夹层的外科Cabrol手术治疗方法的改良。方法:自1993年3月~2005年6月采用改良的Cabrol手术方法为1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了升主动脉夹层切除、主动脉瓣和升主动脉替换加GoreTex管冠状动脉开口连接。16例中,4例为DebakeyⅠ型,12例为DebakeyⅡ型。改良的Cabrol手术在原Cabrol手术的基础上进行了4项改进。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恢复,平均随访时间8年,1例随访时间达12年,均未发现主动脉夹层再发,未发现假性动脉瘤形成,心功能均恢复达到Ⅰ级。结论:改良的Cabrol手术治疗DebakeyⅡ型和夹层内口位于升主动脉的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治疗效果均很满意,有其特定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围术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并发症的特点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2001年6月至2005年5月,在我院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78例。男性71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2.7±12.3岁(31~80岁),DeBakeyⅢ型76例,DeBakeyⅠ型2例。分析术中及术后30 d内并发症的特点。结果78例患者共发生并发症15例,包括升主动脉夹层3例,发生率3.8%(3/78),分别在术中、术后第1天、第7天时发生,其中2例死于夹层破裂,心包填塞;急性肾衰2例,发生率2.6%(2/78),其中死亡1例;支架近端内漏5例,发生率6.4%(5/78);术中脑梗塞1例,发生率1.3%(1/78);术后脑出血1例,发生率1.3%(1/78),死亡;股动脉损伤1例,发生率1.3%(1/78);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左上肢一过性缺血各1例。其中术后死亡4例,死亡率为5.1%(4/78)。结论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