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脂微球前列腺素E1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1年1月至2013月1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150 mg/d,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脂微球前列腺素E1(10μg/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血压、血清肌酐(SCr)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SC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微球前列腺素E1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优于单用厄贝沙坦,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水华  王群  高苹 《中国医师杂志》2007,9(8):1028-1030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苯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观察治疗6个月前后各组患者的血压,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和血清胰岛素变化。结果单独用苯那普利或缬沙坦,和联合应用两药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减少UAER。尽管降低血压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应用组降低UAER更明显(P均〈0.05)。各组治疗后血清胰岛素均有明显降低(P均〈0.05),而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苯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较单独应用这两种药物能更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UAER,阻止或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也可能通过降低血清胰岛素改善代谢而达到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糖肾方联合党参生脉饮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 82例Ⅲ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予以糖肾方联合党参生脉饮治疗。比较两组的血糖水平、肾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FBG、 2hBG、 BUN、 SCr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FBG、 2hBG、 BUN、 SCr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肾方联合党参生脉饮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显著降低其血糖水平,改善其肾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87例符合人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血压被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疗程为12周,治疗前后测定24h尿蛋白定量,同时测定肾功能、血糖、血钾。结果治疗12周后,三组治疗前后血压均显著下降(P〈0.05),三组24h尿蛋白定量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组尿蛋白下降程度明显优于贝那普利组与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贝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用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9,(12):1697-1698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的肾功能指标(Scr、 BUN、UAER)及血清TGF-β1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cr、 BUN、 UAER及血清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Scr、 BUN、 UAER、血清TGF-β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保护患者的肾功能,显著降低血清TGF-β1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58例.按照贯序法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53例)、缬沙坦组(53例)和联合组(52例),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检测三组患者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并进行偶测血压(OBP)和动态血压(ABP)监测.结果 联合组患者OBP、ABP监测的降压显效率[分别为84.62%(44,52)、86.54%(45/52)]和总有效率[均为96.15%(50/52)]均明显高于卡维地洛组和缬沙坦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UAER、BUN、SCr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也明显低于卡维地洛组和缬沙坦组治疗后水平(P<0.05).联合组出现咳嗽3例,头晕3例;卡维地洛组分别有2例、3例;缬沙坦组分别有3例、2例;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尿白蛋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效果明显好于单独使用卡维地洛或缬沙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凯时注射液联合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60例早期DN随机分为治疗组(n=30)与对照组(n=30)。在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依那普利10~20m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凯时注射液10μg,1次/d,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检测尿微量白蛋白(ALB)、血肌阱(Cr)、血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尿ALB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Cr、BUN均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凯时注射液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明显减少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可有效控制和延缓早期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Cys 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方法 将12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3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46例,临床糖尿病肾病44例.检测三组血清Cys C、hs-CRP、肌酐(SCr)及UAER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血清Cys C、hs-CRP水平依次升高(P<0.01);早期糖尿病肾病组SCr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糖尿病肾病SCr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糖尿病肾病组Cys C、hs-CRP与UAER呈正相关,SCr与UAER无相关性;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ys C、hs-CRP、SCr与UAER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Cys C是反映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hs-CRP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于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有效方法。方法将7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胰激肽原酶组、依那普利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血糖、血压、尿白蛋白排出率(UAE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胰激肽原酶组和依那普利组患者UAER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激肽原酶组患者治疗后Cr水平较依那普利组和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依那普利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激肽原酶组SBP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和依那酱利均有较好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胰激肽原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 两组均给予血糖、血压控制,低蛋白饮食等基础治疗,将60例2型DN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胰激肽原酶+依那普利)和对照组(依那普利).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白蛋白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有明显差异(P〈0.05);血尿素氮、血肌酐均有所降低;血清白蛋白有所升高;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胰激肽原酶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早期DN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胰激肽原酶与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有效方法。方法将7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胰激肽原酶组、依那普利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血糖、血压、尿白蛋白排出率(UAE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胰激肽原酶组和依那普利组患者UAER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激肽原酶组患者治疗后Cr水平较依那普利组和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依那普利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激肽原酶组SBP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和依那普利均有较好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胰激肽原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老年1、2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11月—2013年9月选择110例老年1、2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54例、依那普利组56例,前者服用缬沙坦80~160 mg,1次/d,后者服用依那普利2.5~20 mg,2次/d,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设计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压均明显降低[(140.5±8.3)/(84.9±7.0)mm Hg(1 mm Hg=0.133 kPa)vs(138.9±7.5)/(85.9±5.8)mm Hg],与治疗前[(154.8±10.4)/(96.0±5.9)mm Hg vs(152.9±11.2)/(96.6±5.6)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有效率缬沙坦组83.3%,依那普利组7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缬沙坦组9.3%,明显低于依那普利组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老年1、2级高血压均有显著疗效,前者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和安全性好,更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3.
缬沙坦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银杏叶提取物(EGB)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 选择早期DN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均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及缬沙坦80 mg/d;治疗组加用EGB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压、空腹血糖(FP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UAER、尿β_2 -MG、收缩压、舒张压、FPG、BUN、SCr、TG、T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除收缩压[(130±13)mm Hg(1 mm Hg=0.133 kPa)比(129±11)mm Hg]外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EGB治疗早期DN疗效显著,能起相互协同增效作用,防止DN的进一步恶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伊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和伊贝沙坦,对照组单用伊贝沙坦,其他治疗方案不变。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压、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肾功能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血压、血脂、UAER、Ccr、BUN、Scr均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UAER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81±2)mg/24hVS(49±2)mg/24h,P〈0.01]。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伊贝沙坦在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保护肾脏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配合缬沙坦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研究组给予缬沙坦配合前列地尔.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血肌酐、尿蛋白定量、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等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肌酐、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改善的程度更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缬沙坦配合前列地尔治疗有利于改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同时阐明缬沙坦能否通过降低TGF-β1的水平发挥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66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1组[尿微量白蛋白(UMA)/肌酐(Cr)<10μg/mg]12例、正常白蛋白尿2组(UMA/Cr 10~30 μg/mg)19例和微量白蛋白尿组(UMA/Cr 31~300μg/mg)35例,伴有高血压者应用缬沙坦80 mg/d共4周.分别采血测定血清TGF-β1等指标.结果 正常白蛋白尿1组、正常白蛋白尿2组、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7.41±2.68)、(10.52±4.10)、(22.98±43.74)ng/L,与对照组的(4.25±5.82)ng/L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三组间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白蛋白尿1组中应用缬沙坦者血清TGF-β1水平较未用缬沙坦者明显下降[(5.77±1.90)ng/L比(8.23±8.78)ng/L](P<0.05),其余两组应用缬沙坦者较未用缬沙坦者血清TGF-β1水平无明显下降.结论 血清TGF-β1水平升高与糖尿病及早期糖尿病肾病相关,早期应用缬沙坦可能通过降低血清TGF-β1的水平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福辛普利治疗IgA肾病蛋白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IgA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缬沙坦联合福辛普利治疗;对照组单用福辛普利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24 h蛋白尿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福辛普利治疗IgA肾病蛋白尿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福辛普利,且不良反应并无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治疗高血压疾病时采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和氨氯地平所达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诊室血压和家庭血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能够减少不良反应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早期糖尿病肾病行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剂治疗的有效价值.方法 选入于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2例,采用随机化分组模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记录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肾功能指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0.97%,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