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科近两年来胃癌术后患者84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各42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体重变化情况、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费用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术后EN组体重变化情况、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均较PN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了术后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并降低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和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胃癌术后的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0月胃癌术后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20例,分析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及近期并发症.结果:EN组与PN组术后肠功能恢复较早(P<0.05),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胃癌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而高质量的护理是保证.  相似文献   

3.
李刚 《现代保健》2011,(12):11-12
目的观察食管贵门痛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将9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EN组给予肠内营养,PN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膻情况。结果EN组术后8天PA水平高于PN组;TBIL、GGT均低于PN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N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提前于PN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N组,营养支持费用明显少于PN纰,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42%,明显低于PN组的29.17%(P〈0.05)。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吴伦清  陆光成  潘宇 《现代保健》2013,(19):135-137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况的影响。方法:将需要营养支持的胃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肠内组(EN)和肠外组(PN),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基本营养状况,及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1)EN组体重、上臂围(MAC)、上臂肌围(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血红蛋白(Hb)均高于P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N组血浆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LYM)下降较EN组明显(P〈0.05);(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EN组为10.52%,PN组为2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EN在改善患者营养方面优于PN,并且EN可降低胃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李兰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0):2120-2122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膳食纤维素营养液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41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N组20例,用肠内膳食纤维营养液(EN);PN组21例,用肠外营养(PN),于术后48 h内开始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营养指标。两组患者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手术后第7 d均较手术前1 d水平下降,实验组(EN)比对照组(PN)下降显著(P〈0.05);②安全性。全部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都安全渡过术后恢复期。实验组比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恢复显著提前(P〈0.05)。结论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膳食纤维素营养液支持是安全有效的,对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保护胃肠道粘膜屏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泽洲 《现代保健》2009,(27):38-3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外营养的价值。方法将2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PN)组,行常规治疗,EN组在入院后3~5d经鼻空肠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PN组自入院起实施完全肠外营养。比较两组的血、尿淀粉酶、并发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肠内营养组死亡2例,并发症1例,平均住院时间16d,住院费用8945元;肠外营养组死亡2例,并发症3例,平均住院时间21d,住院费用10856元。结论早期空肠内营养存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及降低住院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运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两种支持治疗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各24例,分别在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液及肠外营养液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在术前1天及术后第8天检测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较术前均升高,EN组较PN组升高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具有优势,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增强患者的体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EN)与肠外营养(PN)对胃癌术后免疫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72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EN组26例、PN组26例及常规输液(对照)组20例.术后24 h开始给予EN或PN,分别检测术前和术后第9天营养和免疫指标,并观察术后严重并发症及肠功能的恢复.结果:EN组和PN组术后体质量、前清蛋白、清蛋白、IgG、IgM及Ig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EN组与PN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EN组、PN组术后CD3 、CD4 、CD4 /CD8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EN组术后CD4 、CD4 /CD8 亦显著高于PN组(P<0.05);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P<0.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胃癌术后近期的营养和免疫状况,在术后细胞免疫和肠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因胃癌行全胃切除的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003年6月-2005年6月因胃癌行全胃切除的66例老年患者,术后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34例与肠外营养(PN)组32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EN组与PN组的术后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EN组较P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早、住院时间短。结论术后FEN支持治疗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有利于老年全胃切除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费用低廉,实施方便。  相似文献   

10.
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在胃癌病人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在胃癌术后病人中的应用价?方法:将60例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进行肠外营养支持(PN组)、肠内营养支持(EN组)和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PN-EN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三组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肝功能、血糖及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肝功能、血糖无明显差异;EN组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和PN-EN组(P<0.05).各组术后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和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负氮平衡均得到有效纠正.结论:三种营养支持方法均能明显改善胃癌术后病人机体营养状况,肠外联合肠内营养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病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十二指肠营养管促进患者恢复及防治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方法:12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术中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PN组术后早期经静脉予以营养支持。术前、术后监测两组患者的体重、氮平衡、血浆白蛋白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对比体重(t=0.546,P〉0.05)、血浆白蛋白(t=1.42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氮平衡(t=2.421,P〈0.05)、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t=2.134,P=0.001)和住院费用(t=0.56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十二指肠营养管可明显改善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隧道式空肠置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24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18例)。EN组采用隧道式空肠置管,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并分别在营养支持前后各测1次体重、肝肾功能、血清蛋白、血红蛋白,临床观察胃肠道恢复情况。结果EN组血清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在营养支持后明姓升高,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与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方面有显著作用,并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且费用较低。术中隧道式空肠置管简便易行,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十二指肠营养管促进患者恢复及防治并发症。方法:87例食管癌患者分为2组,肠内营养组(EN组)64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23例。EN组术中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PN组术后早期经静脉予以营养支持。术前、术后监测两组患者的体重、氮平衡、血浆白蛋白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2组患者对比在体重、血浆白蛋白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氮平衡(P〈0.05)、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P〈0.05)和营养费用(P〈0.05)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十二指肠营养管可明显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4.
胃癌切除术后三种不同营养方式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和肠内外相结合的互补营养(CN),对胃癌切除手术后病人恢复的不同影响。方法将连续收治适合切除手术的9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成三组,进行前瞻性研究。1)PN(n=30)组。2)EN(n=30)组:经空肠道倭管在24小时内以大约80ml/hr速度匀速注入全量日需营养。3)CN(n=30)组:术后第1天经静脉给予3/4量的日需营养,经空肠造瘘管以20ml/hr匀速注入1/4量的日需营养。此后依病人肠功能恢复情况逐渐减少PN而逐渐增加EN,至术后第5天经空肠造瘘管注入全量日需营养。各种方式营养均在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至第5天营养输完而结束。三组病人均技术前公斤体重给以等值热卡和氮量。测定病人手术前及术后第6天时的体重、血白细胞计数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同时记录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CN组和EN组肠功能恢复距手术结束时间(小时)显著短于PN组(PN组7Z.5±0.3,EN组34.8±0.6,CN组36.7±0.5,P<0.05)。2)CN组术后9天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20.0%)显著低于PN组(56.7%)和EN组(100%,P<0.05)。对手术前第5天,三组间血白细胞计数正常者所占比率(PN96.7%,EN100%,CN96.7%)、血清白蛋白水平(PN4.1±0.5g/dl,EN4.0±O.3g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6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第一天随机分为(1)肠外营养(PN)组;(2)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3)对照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营养评定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N-PN组和PN组(P<0.05)。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较EN-PN组和PN组明显延长(P<0.05),而EN-PN组与其余两组比较显著缩短(P<0.05)。EN-PN组和PN组术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体重下降缓慢,负氮平衡均得到有效纠正。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全肠外营养相似,并有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的作用,同时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SAP患者按随机自愿原则分为EN组和TPN组各40例,TPN组予静脉营养至经口进食,EN组于入院2-5天,病情稳定后予早期肠内营养,观察两组病人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感染、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EN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感染、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TPN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行肠内营养可以促进病人尽快恢复肠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帮助其尽早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老年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老年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45例)、肠外营养(PN)组(45例)及对照组(常规输液)组(18例),EN组术后24小时输注肠内营养液,PN组经外周静脉输注营养液。观察临床和测定营养支持前后患者的血糖、肝肾功能和电解质以及营养和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EN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P<0.001);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补体C3、C4和总补体溶血活性在各组问差异无显著性;EN、PN组治疗后体重、前白蛋白、白蛋白、IgG、IgM、IgA及C-反应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EN组与PN组间差异无显著性;EN组、PN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EN组治疗后CD4^+、CD4^+/CD8^+亦高于PN组(P<0.05)。结论 肠内营养安全、实用有效,对体质差、年龄大的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8.
老年胃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老年胃肿瘤病人术后的营养免疫状况及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84例老年胃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及肠外营养(PN)组,于术后24 h开始予以相同热量及氮量营养支持,分别观察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和免疫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的营养及免疫指标于营养支持后明显改善(P<0.05),免疫指标EN组较PN组明显提高(P<0.05);EN组与PN组相比,明显促进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住院费用.结论:老年胃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和理想的营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98例食管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普通输液组(对照组,49例)、早期接受肠内营养组(EN组,49例),EN组术后24h开始行肠内营养治疗,营养支持连续7d,两组热量基本相等,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第8d营养状态评价,比较术后肠功能恢复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患者血浆蛋白、前白蛋白、体重均较术前下降,以对照组显著,但EN组前白蛋白降低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肠道功能恢复EN组明显加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对照组为高;住院时间以对照组长。结论: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经济,能改善营养状态,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因胃癌行全胃切除的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003年6月~2005年6月因胃癌行全胃切除的66例老年患者,术后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34例与肠外营养(PN)组32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EN组与PN组的术后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EN组较P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早、住院时间短。结论术后EEN支持治疗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有利于老年全胃切除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费用低廉,实施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