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致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的病原学特点及致病相关因素,提高对VAP的防治水平。方法分析26例新生儿VAP诊治情况及痰培养结果,同时对VAP发生率与胎龄、体重、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机械通气新生儿的VAP发生率为76.5%;VAP组上机时间明显长于非VAP组,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患儿VAP发生率明显增高;支气管分泌物致病菌培养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泰能、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结论VAP是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感染率与出生体重、胎龄、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有关;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耐药率高,防治VAP应尽量缩短通气时间,重视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重视消毒和无菌操作,加强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 )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以期为医院减少和预防IC U患者V A P的发生及对其护理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医院收治的IC U机械通气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试验组4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IC U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根据问题循证原因,并针对每个病例制定不同的循证护理计划,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预防ICU患者VAP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VAP发生率为44.4%、发生时间为机械通气后(8.8±5.2)d,试验组患者VAP发生率为17.5%、发生时间为机械通气后(11.2±4.6)d,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和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降低ICU患者VAP发生率、延迟VAP发生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病原菌感染的现状与分布,为临床减少、控制VAP的发生、传播,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年我院神经外科采用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对致病菌的分布及易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01例机械通气患者中VAP患者76例,VAP发生率为75.2%,主要致病菌分布为绿脓杆菌(34.3%),金黄色葡萄球菌(13.8%)、凝固本科阴性的葡萄球菌(10.5%)、不动杆菌(10.5%)等。结论 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高,医务人员应强化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气管插管和气管插管加面罩两种机械通气法疗效。方法在急性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抢救中,分别用气管插管和气管插管+面罩机械通气,动态观察两组病例的通气和氧指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结果气管插管+面罩机械通气组有创通气时间94.2±23.8h。总通气时间12.4±4.5d,相关性肺炎(VAP)发生2例,住院时间为15d,存活率98%。气管插管通气组为125.8±38.2h、16.6±5.2d、8例、19d、97.5%。结论气管插管+面罩通气法可明显刚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及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VAP的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125例VAP患者的发病年龄、基础疾病、病原菌分布及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等。结果VAP发生率29.9%,老患者占30.4%。VAP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占菌株总数的72.1%,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居首位;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寡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是VAP的主要致病菌。产超广谱阻内酰胺酶细菌分离率为33.1%,G^-杆菌对常用抗药物已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对机械通气进行全面预防,提倡严密动态监测VAP病原菌,合理使用抗生素,以达到有效控制VAP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谢城  苏炳合 《现代医院》2005,5(8):33-34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其与通气时间的关系、病原学特点、防治措施。方法收集78例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VAP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VAP的发生率57.7%,治愈率76.3%;45例VAP平均机械通气时间(125.2±11.0)h,33例未发生VAP平均机构通气时间为(75.3±23.2)h,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种细菌混合感染率(40.6%)。气道分泌物培养致病菌培养以革兰阴性菌多见,耐药菌株较普遍。结论VAP是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其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菌,混合感染及耐药是VAP病原学特点;应加强呼吸道无菌管理;VAP发生率与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因素和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5月我院使用NICU呼吸机治疗的170例危重新生儿临床资料。结果:VAP发生率为40%;VAP发生率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呈负相关,与机械通气(MV)时间、气管内吸引次数呈正相关(P<0·05);病原菌主要为耐药性条件致病菌,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高。结论:综合防治是减少VAP发生率、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情况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使用呼吸机的86例患者中出现的34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VAP发生率为39.5%,病死率为41.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时间平均14.5 d.共分离出病原菌15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109株(70.3%),革兰氏阳性菌33株(21.3%),真菌13株(8.4%).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临床医师可根据血培养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26例行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病原菌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总结预防和控制VAP的有效护理干预对策.结果 226例行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 49例,发生率为21.7%,随年龄增长VAP发病率逐渐上升(P<0.05);基础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VAP 20例,发生率40.8%;通气时间>15 d患者VAP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VAP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14株,革兰阴性菌占65.4%,革兰阳性菌占24.0%,真菌10.6%;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是VAP主要致病菌;机械通气、原发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等因素是VAP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VAP发生与危险因素存在密切相关;严格护理操作,加强对危险因素控制及护理干预,减少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患者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已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30例中,随机选取15例患者为序贯治疗组(A组),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拔除气管插管,改为经面罩BiPAP无创通气,渐至脱机;另选15例为对照组(B组),行常规有创通气,最后以PSV方式至撤机,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有创通气时间、VAP发生例数、住院时间、撤机成功例数、院内死亡例数、住院费用。结果有创通气时间:A组(10±3)d,B组(18±3)d;VAP发生例数:A组2例,B组8例;住ICU时间:A组(12±3)d,B组(22±6)d;撤机成功例数:A组14例,B组5例;院内死亡例数:A组3例,B组10例;治疗费用:A组(2.5±0.2)万元;B组(4.8±1.8)万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COPD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法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孙梅 《现代保健》2008,(35):41-43
目的 通过对20例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目标性监测,观察和分析引起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因素,探究有效的防治对策,以达到最佳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观察住院期间机械通气48h以上患者,对VAP病例的一般资料、有关发病情况、细菌学及有关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预后等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观察体温、气管内吸出脓性分泌物、外周血白细胞、痰细菌培养、X线胸片,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果 机械通气48h以上180例患者,20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1%;使用呼吸机后在5d内发生肺炎的6例,占30%;在5d后发生肺炎的14例,占70%。20例VAP患者经对症及支持治疗,19例病情缓解、脱机,抢救成功率占80%,死亡1例,病死率为20%。结论 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VAP则容易造成撤机困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而必须重视。针对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进行积极防治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措施,是维持机械通气有效能的重要保证,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定时监测并维持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根据是否定时监测气囊压力将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ICU行有创通气患者分为测压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225例有创通气患者中,测压组109例,对照组116例。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分别为15.6%和27.6%(P〈0.05),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12.61±45.98)h和(132.82±52.11)h(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定时监测并维持合适气囊压力可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兰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8):1002-100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的临床特点及其病原菌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21例新生儿VAP诊治情况及痰培养结果, 同时对VAP发生率与胎龄、体重、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感染率为70%, 机械通气时间越长, 感染率越高, 以肺炎克雷伯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和绿脓假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 耐药率高, 对泰能敏感。结论: 感染率与出生体重和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有关, 革兰阴性杆菌是新生儿VAP主要病原菌, 耐药率高, 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4.
NICU常频机械通气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频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9年6月~2004年6月接受呼吸机治疗的219例新生儿危重患儿并发VAP6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并发VAP67例,发生率为30.59%,治愈52例,治愈率为77.61%,死亡13例,病死率为19.40%,其中10例为早产儿,占76.92%。其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占91.04%。结论:NICU常频机械通气并发VAP的病例中,通气时间越长、胎龄愈小、出生体重越低,并发VAP的发生率越高,早产儿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为减少VAP发病率及提高治愈率,采取以下措施:①严格消毒隔离及有效洗手;②尽量缩短通气时间;③选用细菌敏感的抗生素,避免常规性和经验性抗生素使用;④加用丙种球蛋白,可以预防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110例ICU机械通气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发病年龄、基础疾病、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致病菌11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G^-)占72.7%(80株),革兰阳性菌(G^+)占18.2%(19株),真菌占10%(11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分离率为38.8%,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占葡萄球菌总数的31.6%。G^-杆菌的药敏结果显示多重耐药。结论 ICU机械通气引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体以G^-菌为主。临床应重视病原体的检查,开展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ICU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流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对本院重症监护病房(PICU)实施机械通气〉48h的212例患儿,临床诊断49例VAP,并行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发生VAP36例,发生率为73.5%;49例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病原菌41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2株(29.3%),革兰阴性杆菌22株(53.7%),白色念珠菌7株(17.0%)。各类病原菌混合感染者68.3%,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总敏感性最高,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象严重,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达100.0%,但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结论VAP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且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混合感染现象严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对98例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59例患儿发生VAP,发生率为60.20%;死亡25例,病死率为42.37%。其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占81.25%,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多见。结论死亡原因与严重VAP有直接关系。机械通气时间与VAP发生有关,减少细菌吸入可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发性与晚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VAP的发生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74例机械通气VAP患者,采用病原学、显微镜鉴定、细菌培养等方法,对早发性与晚发性VAP的病原菌构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74例VAP患者中共检出致病菌121株,早发性VAP 29例,检出致病菌36株;晚发性VAP 45例,检出致病菌85株;晚发性VAP中革兰阴性杆菌比例明显高于早发性VAP中革兰阴性杆菌比例(χ^2=10.551,P〈0.01);在29例早发性VAP者培养的36株致病菌中,单纯培养占发病例次66.67%,混合培养占33.33%;在45例次晚发性VAP者培养的85株致病菌中,单纯培养占发病例次17.65%,混合培养占82.35%,二者相比较,晚发性VAP的混合培养比例显著高于早发性VAP(χ^2=27.821,P〈0.01)。结论 晚发性VAP致病原菌的分布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对VAP的混合培养比例比较,晚发性显著高于早发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以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116例患者中符合VAP诊断标准的42例患者作为VAP感染组,未感染者作为对照,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分别得出VAP的危险因素.结果VAP发生率为36.21%;慢性肺疾病、糖尿病、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5 d、使用胃酸抑制剂、鼻饲、仰卧位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能降低VAP的发生率.结论避免VAP的危险因素是降低VAP发生率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呼吸机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老年患者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及气道菌群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行呼吸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126例重症肺炎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仰卧位通气,试验组给予俯卧位通气,比较两组VAP发生率、气道分泌物细菌检出情况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试验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14 d拔管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第5天,对照组革兰阳性菌、真菌及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第2、7天,两组动脉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水平高于机械通气前,且试验组PaO2、PaO2/Fi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机俯卧位机械通气显著降低了重症肺炎老年患者VAP发生率,气道分泌物细菌检出率明显降低,有利于尽早拔管,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