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长期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单纯静脉溶栓、静脉溶栓+延迟PCI以及未再灌注治疗患者,了解其心功能变化及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对AMI治疗的几种方法作出评价,更好地指导基层医院治疗。方法选择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137例,分为再灌注治疗组108例(包括急诊PCI组29例,静脉溶栓组43例,静脉溶栓+延迟PCI组36例)和未再灌注治疗组29例,连续观察3个月至3年,对其心功能变化及严重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再灌注治疗组远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组(P〈0.05);LVEF≥50%者高于未再灌注组(P〈0.05);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其中以急诊PCI组与3h内溶栓远期效果最佳。结论AMI后行再灌注治疗与未行再灌注治疗远期疗效有显著差别。其中3h内溶栓与急诊PCI组,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PCI与3h内溶栓及急诊PCI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86例已确诊的AMI患者,其中应用抽吸导管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40例,为实验组;另有常规PCI组4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率、术后1月心功能变化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后梗塞相关血管:血流TIMI 3级36例、TIMI 2级4例、TIMI 0~1级0例,而对照组分别为29、15、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后1h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的患者25例、部分回落13例、无回落2例,对照组分别为17、21、8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51.4±4.3)%明显高于对照组(47.9±3.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0.3±3.4)cm明显低于对照组(54.2±3.4)cm,术后实验组:1例再梗、2例心绞痛,对照组:3例再梗、3例心绞痛,2组均无死亡病例,2组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抽吸联合传统PCI能明显改善AMI介入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远端血流,促进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静脉溶栓分别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收治的160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为观察组,静脉溶栓治疗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脉残余血管狭窄多于20%的比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TIMI血流3级率及血管再通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LVEF)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可显著的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改善左室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急诊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优势分析。方法:对于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发病时间在12小时以内的,对150例患者(50例急诊介入治疗.50例药物溶栓治疗,50例普通药物治疗)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介入治疗相对于药物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冠脉再通率可这90%,而溶栓治疗的再通率不足60%,明显减少心脏mace事件。结论:经过对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显示再灌注治疗,尤其是急诊介入治疗能够极大的降低死亡率,减少心脏不良事件,改善预后。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溶栓后即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首次AMI患者 94例 ,发病时间均在 12h以内。 36例接受溶栓联合PCI治疗 ,5 8例接受直接PCI治疗 ,并于PCI术后 1周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测定心肌梗死面积 ,了解二者对A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自发病至PCI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溶栓后即刻PCI组PCI术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血流者明显较直接PCI组多 ;溶栓后即刻PCI组介入治疗成功率高 ,且术后TIMI 3级血流者多于直接PCI治疗组 ;PCI术后 1周时溶栓后即刻PCI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直接PCI组 ;两组比较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溶栓后即刻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早期再通率高 ,心肌梗死面积小 ,更有利于保护心室功能 ,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赵霞  徐雪丽  善艳婷 《现代保健》2009,(22):113-11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急症,具有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特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明显提高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挽救濒死心肌,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但急诊PCI术中时常会出现各种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笔者所在医院于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对196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无复流”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MI)目前主张积极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使梗死相关动脉开通,使缺血心肌得到充分再灌注.  相似文献   

8.
PCI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460-346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组患者60例实施急诊PCI治疗,对照组患者60例均行非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发生心绞痛、心衰、心源性死亡、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治疗AMI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提高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和延迟性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个月、6个月的心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对45例AMI患者静脉溶栓失败后(TIMI O~I级)进行补救性PCI治疗(补救性PCI组),术后1个月、6个月时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价心功能,并与行延迟性PCI治疗的26例AMI患者(延迟性PIC组)进行比较。结果补救性PCI组较延迟性PCI组术后1个月、6个月时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静脉溶栓失败后施行补救性PCI治疗成功率高,且至少6个月内心功能明显改善。因此,任何静脉溶栓失败的AMI患者都应该及时进行补救性PCI治疗。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目前主张积极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使梗死相关动脉开通,使缺血心肌得到充分再灌注。但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虽然造影显示心外膜血管已开通,但仍有10%~30%的病例心肌组织无灌注或灌注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引起的药物性心脏缺血预处理联合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AMI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溶栓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48、72 h血清心肌酶水平、心肌梗死面积、近期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冠状动脉再通率、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6、12、24、48、72 h,治疗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肌梗死面积[(2.4±1.2)分]明显小于对照组[(3.8±1.6)分],冠状动脉再通率[82.14%(46/56)]明显高于对照组[57.14%(32/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近期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尼可地尔引起的药物性心脏缺血预处理联合溶栓治疗能够有效保护AMI的缺血心肌,增加AMI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率,从而降低心肌损害程度和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近期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近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运动耐力以及心脏不良事件。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LVESD、 LVED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MWT显著长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 <0.05)。结论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运动耐量,减少其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治疗的首选方法。恢复正常血流和组织水平灌注对于减少AMI心脏事件是关键。然而人们观察到即使解除心外膜阻塞,而心肌却很少或无血流灌注,描述为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NR)。  相似文献   

14.
史沛  茹凤娟  赵毅  王恒  李甫  杨红 《现代保健》2013,(22):94-9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本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治疗组;随机原则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的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入院检查确诊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一般情况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病死率以及近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术后血管的再通率、院内病死率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97.92%、4.17%、6.25%和66.67%、12.5%、25.00%,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2±3.5)d、(20.4±5.2)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比传统内科药物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术后血管再通率高,住院时间短,近期患者发生的心脏不良事件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65例60岁以上的ST段抬高的(AMI)老年患者,31例接受急诊PCI治疗,3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近期效果。结果溶栓组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率为58.8%,急诊PCI组IRA再通率为96.8%;6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溶栓组为40.2%&#177;6.3%,急诊PCI组为53.8%&#177;6.7%,筹异有显著性(P〈0.05);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病死率、再发心绞痛和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溶栓组比率明显高于急诊PCI组(44.1%:9.7,P〈0.05)。溶栓组平均住院天数为8.5d,PCI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8.5d.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更能尽快、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梁钦廷  孙效伟 《现代保健》2009,(30):117-117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已普及推广。闭塞冠状动脉的有效再通及梗死区心肌再灌注,对积极挽救濒死心肌,缩小坏死面积,改善AMI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对于进行过心肺复苏(CPR)的AMI患者,是否进一步静脉溶栓治疗,溶栓能否成功,是否会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临床上仍有一定争议。笔者将自1999年5月至2009年4月以来治疗的24例CPR后AMI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情况进行总结,并与普通溶栓组进行比较,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心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淮安市淮安医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于院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对照组患者于围术期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围术期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肌灌注情况及术后2 h ST段回落率,术前及术后3个月冠脉血流、心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为0级占比降低,Ⅲ级占比升高;观察组术后2 h 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收缩期血流峰值(SPV)、舒张期血流峰值(DPV)水平均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径(LVDEd)、左心室收缩末径(LVSEd)及血清白细胞介素-8(IL...  相似文献   

18.
何顺德  张胜 《现代保健》2009,(32):82-83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的溶栓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和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判断再通率,观察疗效和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再通82例,再通率68.3%,其中发病6h以内溶栓再通率为85.7%(48/56),发病6~20h溶栓再通率53.1%(34/64)。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急性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再通组,急性心衰发生率7.1%,心绞痛发生率3.6%,病死率3.6%;未通组急性心衰发生率18.8%,心绞痛发生率12.5%,病死率17.9%。两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常规药物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可有效促进心肌功能恢复,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无条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医院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氯吡格雷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具有溶栓指征的78例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早期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联合治疗组于入院当日口服氯吡格雷300 mg,以后100 mg/d,持续3个月.观察两组冠状动脉再通率,心绞痛症状缓解率,溶栓后1、6、12个月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3h时,联合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及冠状动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8%(33/38)比65.0%(26/40),89.5%(34/38)比70.0% (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溶栓后1、12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联合治疗组[ 17.5%(7/40)比2.6%(1/38);47.5%(19/40)比18.4%(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8% (6/3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 (4/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可显著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再发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近、远期疗效满意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和延迟性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个月、6个月的心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对45例AMI患者静脉溶栓失败后(TIMI 0~Ⅰ级)进行补救性PCI治疗(补救性PCI组),术后1个月、6个月时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价心功能,并与行延迟性PCI治疗的26例AMI患者(延迟性PIC组)进行比较.结果 补救性PCI组较延迟性PCI组术后1个月、6个月时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 静脉溶栓失败后施行补救性PCI治疗成功率高,且至少6个月内心功能明显改善.因此,任何静脉溶栓失败的AMI患者都应该及时进行补救性PCI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