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桡神经浅支卡压综合征诊断特点。方法分析2002年以来我院收治的12例桡神经浅支卡压综合征的病例诊断特点,对可疑疾病进行详细检查。结果12例桡神经浅支卡压综合征为慢性、反复性疾病,均见于体力劳动者,症状表现为手背疼痛、麻木,握拳、屈腕、前臂旋前时疼痛加重,前臂桡侧Tinel征阳性,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腕部疼痛或麻木的患者应考虑桡神经浅支卡压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上肢神经卡压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32例上肢神经卡压症患者的高频超声及电生理表现,比较其诊断准确率。结果32例上肢神经卡压症患者中,16例为正中神经卡压,15例为尺神经卡压,1例为桡神经卡压,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3.8%,电生理诊断的准确率为87.5%。结论高频超声可清晰地显示上肢神经卡压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卡压的手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3年~ 2 0 0 1年手术治疗 2 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中 ,同时证实有侧隐窝狭窄及椎间孔狭窄者 5 2例 ,术中常规摘除突出椎间盘 ,同时行侧隐窝及椎间孔扩大 ,彻底松解卡压粘连的神经根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 2例中 ,男 38例 ,女 14例。年龄 2 9~ 70岁 ,平均 4 9岁 ,其中 36例有腰外伤史。病程 2个月~ 12年 ,平均 4年。经多次非手术治疗 :中西医活经瘀 ,消炎止痛 ,针灸 ,牵引按摩复位 ,理疗 ,硬膜外封闭等 ,效果差。1·2 临床特点 见表 1。1·3 影像学特点 术前均摄腰椎X片及CT检查 :腰椎间隙狭窄 34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在高龄患者前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择期行前臂及手部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分别阻滞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局麻药选用0.25%罗哌卡因各5~6ml;B组行单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注射0.25%罗哌卡因20~25ml;C组行插管全身麻醉。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麻醉相关数据。结果B组VA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1);C组T1、T2、T3时间点与T0MAP比较有明显降低(P<0.05、P<0.01、P<0.01);C组在T1、T3时间点的MAP、镇痛时间、在室时间、术后送ICU患者比例均与A、B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多点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高龄患者前臂手术成功率高,安全、麻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肩胛颈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5年8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40例肩胛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轻度移位(分离移位≤10 mm、成角移位≤40°)22例,明显移位(分离移位>10 mm、成角移位>40°)18例;非手术治疗26例(非手术治疗组),手术治疗14例(手术治疗组).随访时进行临床检查,采用Herscovici功能评估方法.结果 40例患者均获随访1~3年.其中非手术治疗组:随访26例,优16例,良2例,可3例,差5例;手术治疗组:随访14例,优12例,良2例.结论 轻度移位的肩胛颈骨折适合非手术治疗,而移位明显或伴有同侧锁骨骨折的肩胛颈骨折应采用手术治疗,重建肩关节稳定,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我院 1990~ 1998年共治疗 37例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7例 ,男 2 3例 ,女 14例。年龄 8~ 54岁 ,平均 32岁。病程 2周~ 4a。前臂上段软组织慢性损伤 2 1例 ,均为手工劳动者 ,孟氏骨折 13例 ;局部软组织肿物 3例。1 2 症状和体征 大多数病例诉前臂近端疼痛 ,运动时加重 ,以酸胀、沉重不适为主。本组 37例均出现不同程度拇指及手指主动伸直障碍 ,伸腕时桡偏。在肘关节前外侧面桡骨头下方压痛点。本组行抗中指试验和前臂旋转试验检查均为阳性。肌电图检查显示伸拇、伸指肌有不同程度的纤维…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在高龄患者前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择期行前臂及手部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分别阻滞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局麻药选用0.25%罗哌卡因各5~6ml;B组行单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注射0.25%罗哌卡因20~25ml:C组行插管全身麻醉。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麻醉相关数据。结果B组VA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1);C组T1、T2、T3时间点与ToMAP比较有明显降低(P〈0.05、P〈0.01、P〈0.01);C组在T1、T3时间点的MAP、镇痛时间、在室时间、术后送ICU患者比例均与A、B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多点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高龄患者前臂手术成功率高,安全、麻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自1990~1993年我院收治5例颈部损伤既无骨折又无脱位的患者,受伤后表现为不完全性截瘫。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颈椎管狭窄症,经治疗后,效果良好。5例患者中脊髓前中央动脉症候群1例,脊髓中央管症候群3例,Brown-Sequard综合征1例。均根据外伤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特点做出诊断。非手术治疗:手术前,常规行非手术治疗,包括:①牵拉制动,一般行Glisson化带牵引。②神经营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肩胛颈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8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40例肩胛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轻度移位(分离移位≤10mm、成角移位≤40°)22例,明显移位(分离移位〉10mm、成角移位〉40°)18例;非手术治疗26例(非手术治疗组),手术治疗14例(手术治疗组)。随访时进行临床检查,采用Herscovici功能评估方法。结果40例患者均获随访1—3年。其中非手术治疗组:随访26例,优16例,良2例,可3例,差5例;手术治疗组:随访14例,优12例,良2例。结论轻度移位的肩胛颈骨折适合非手术治疗,而移位明显或伴有同侧锁骨骨折的肩胛颈骨折应采用手术治疗,重建肩关节稳定,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本院自1981~1986年,有4倒马尾部神经鞘瘤,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后经脑脊液检查、脊髓造影及手术探查而明确诊断。随访8月至5年,除1例于术后5年复发,再次手术病理诊断为恶性神经鞘瘤外,其余3例疗效满意。病例报告例1:女,24岁.二年前跌伤后出现腰腿痛,近4月加重,在痛明显。曾在外院做牵引、封闭等治疗无效,于1981年10月31日入院。检查发现腰_(4~5) 右侧有压痛,并向右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右侧45°,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造影显示腰4—5间隙有杯口状充盈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对1990~2001年收治的15例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的病因、症状与体征、术中病理和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手术证实所有患者骨间前神经受到卡压,行手术减压。术后随访5~24个月,13例拇指、食指末节屈曲功能已完全恢复。2例拇长屈肌、食指指深屈肌肌力Ⅳ级,基本恢复对指功能。结论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以逐渐或突发性的拇指、食指屈曲无力和无感觉障碍为特征,诊断一经确立应及早手术治疗,彻底解除卡压因素。  相似文献   

12.
浮肩损伤的外科治疗(附3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治疗浮肩损伤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浮肩损伤31例。8例非手术治疗;手术单纯固定锁骨4例;锁骨和肩胛骨同时固定19例。按照Herscovici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8个月~4年,平均2年。按照Herscovici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本组非手术治疗8例:优5例,良2例,可1例。手术治疗23例:优13例,良7例,可3例。结论肩胛颈骨折移位>10 mm或旋转>40°时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建议首先固定锁骨,透视后如肩胛颈骨折移位仍大于这个标准应该同时固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中加用神经根封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对受累神经根加用封闭注射,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并与同期术中未行神经根封闭的35例病例对照比较。结果:应用术中神经根封闭治疗的患者较对照病例,术后神经受累症状恢复快,残留症状少。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中加用神经根封闭治疗,有助于术后恢复,提高手术效果,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1病例 患者,男,44岁。主诉:摔伤右前臂术后8d,切口外溢分泌物4d,于2007年6月7日入院。患者8d前不慎摔伤右前臂,即肿痛、活动受限,在当地医院诊为“骨折”,行手术治疗,术后4d切口外溢分泌物来院治疗。检查:T36.7℃,WBC7.67&#215;10^9/L,N4.42&#215;10^9/L;右前臂有夹板固定,中段尺背侧有长约5cm手术切口,未愈合,有黄白色分泌物溢出,局部肿胀、压痛,手指活动及血运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腹直肌鞘阻滞(RSB)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状况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2018年6月—2019年11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治疗的90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术毕行超声引导TAPB,研究组术毕行超声引导TAPB联合RSB,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舒适度(BC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舒芬太尼用量及镇痛泵使用情况、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及血糖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T1、T2、T3、T4、T5时的VAS-M及VAS-R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T1、T2、T3、T4、T5时的B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T1、T2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T3、T4、T5镇静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有效次数、按压总次数、舒芬太尼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首次按压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内热灌注化疗致腹茧症的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5例由于腹腔内热灌注化疗致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中结肠癌2例,卵巢癌2例,胃癌1例,且均经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肿块侵及浆膜层,术后3例采用腹腔内顺铂(DDP)+丝裂霉素(MMC)方案热灌注化疗,2例采用5-FU方案热灌注化疗,均为3个疗程.结果 4例患者考虑为肠梗阻、1例患者考虑为消化道穿孔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均确诊为腹茧症,5例患者术中均行手术松解粘连,切除部分纤维包膜,其中1例因为粘连明显而行肠排列术.结论 腹腔内热灌注化疗是腹茧症形成的原因之一,术前诊断有一定难度,一般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8岁。于三年前无意发现左前臂中段桡侧有一花生米大之肿物,不痛。于一年前自觉肿块逐渐增大,疼痛,影响劳动,在我院拍X线片诊断为骨囊肿,1977年12月2日行肿瘤搔刮及髂骨植骨术。术后半年,患处隐痛,一年后在原部位又出现一肿物,疼痛加剧,1978年12月6日再次收入院。检查:左前臂中段桡侧见纵形手术疤痕长约5厘米,疤痕下触及4×2厘米之肿块,质硬、固定,压痛明显,左前臂旋前受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症畸形固定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针对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症畸形固定期病人行屈肌起点滑移术15例,从肘关节上方偏内侧开始绕过肱骨内上髁向旋前圆肌走行方向作“V”形切口,远端达前臂屈侧中轴线,必要时向远侧延长,呈“Z”切口。先分离尺神经和正中神经予以保护,切断前臂屈肌在肱骨内上髁的起点及在尺骨喙突的附着点,经骨膜下剥离将前臂屈肌向远侧推移,边被动伸手指边向前剥离,直至腕关节和手指能够伸直为止,必要时剥离前臂屈肌在桡骨和骨间膜处起点。结果:经6个月~10年随访,屈肌起点滑移术15例中,优7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3.3%,其中4例曾作过神经、血管松解术,1例作过肌腱延长术。结论:屈肌起点滑移术适应于轻、中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治疗,手术损伤较轻,术后可保留各指的独立运动,且对手指屈曲力量的影响最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用电视胸腔镜外科技术治疗手-脚汗症的效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经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手-脚汗症77例,其中因合并腋下多汗而行T2~T4切断术52例(A组),未合并腋下多汗而行T2~T3切断术25例(B组).结果 术后手汗及腋下多汗均消失,脚底无汗者7例,脚底多汗减少者34例,脚底多汗无明显变化者32例,脚底多汗增多者4例.A组与B组术后脚底多汗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侧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手-脚汗症创伤更小,患者更易于接受.胸交感神经切断术后部分患者脚底多汗可减轻或消失.切断T2~T4与切断T2~T3对脚汗症的影响无差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的诊治与常见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23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全部患者均经MRI检查拟诊为椎管内占位,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确诊.结果 全部患者均行手术切除病变,病理检查结果:神经鞘瘤12例,星形细胞瘤1例,脊膜瘤4例,血管畸形2例,先天性肿瘤4例.结论 椎管内肿瘤容易误诊,特别是髓外肿瘤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CT和MRI在术前诊断中有重要作用,肿瘤全切术是首选的有效治疗方法,对恶性肿瘤手术加放疗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