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婴儿辅食添加现场演示交流与喂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婴儿辅食添加喂养状况及婴儿家长对辅食添加的认识、喂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况。 【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 171名婴儿家长进行调查 ,并定期进行各类辅食的现场制作及搭配示范的演示交流 ,指导家长采用正确有效的辅食添加和制作方法。 【结果】 婴儿辅食添加与家庭经济收入有直接关系 ,收入越高 ,对婴儿辅食添加的重视程度就越高。通过干预可使儿童家长能按正确方法添加及制作辅食 ,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辅食添加时间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婴儿辅食现场制作示范及喂养指导 ,能有效加强婴儿家长对辅食添加的认识 ,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知识水平 ,降低婴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杭州市小学生家庭体育行为的现状,以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 【方法】 采用根据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调查表改编的问卷对362个小学生家庭进行调查。 【结果】 70.17%的家庭有各种体育类消费,29.83%的家庭儿童平均每天课外体育活动累计时间在1 h以上, 父母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在3次以上的家庭的儿童较父母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在1次以下家庭的儿童平均每天课外体育活动累计时间长、一年患3次及以上感冒的人数少。 【结论】 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家长对家庭体育的认识,增加家长和儿童一起体育活动的时间,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影响学龄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自我意识发展与父母教育心理之间特定的联系,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培训计划和干预措施。[方法]选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arenting.Locus and Control scale,PLOC),为629名学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了测查分析与评价。【结果】自我意识偏离儿童的父母在教育引导子女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偏颇,主要反映在不能认识或实现其对子女教育成效和对子女行为控制两方面(P〈0.01)。【结论】学龄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和心理健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城市和农村婴儿夜醒、肠绞痛、吮指、交叉擦腿、屏气发作和睡眠不安行为的发生率,探讨不同家庭环境因素对婴儿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填写方法对城乡各200名婴儿行为及其家庭环境因素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婴儿环境、行为调查问卷》及父母亲自评症状量表90项。【结果】城、乡婴儿夜醒行为发生率分别为44.5%和22.0%;肠绞痛为16.0%和20.5%;吮指为42.0%和50.5%;交叉擦腿为18.5%和33.0%;屏气发作为7.5%和16.5%;睡眠不安为36.5%和26.0%。除肠绞痛外比较其它行为差异均有显著性(P〈O.05,P〈O.01)。影响婴儿行为的城乡家庭环境因素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不同家庭环境因素对婴儿行为的影响有所不同。加强母亲孕期自我保健意识,增进与婴儿的情感交流,减少婴儿生活环境的紧张因素,可减少婴儿上述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婴儿身心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幼儿家长对儿童实施躯体暴力行为的发生情况,探讨可能与家长躯体暴力相关的因素。 【方法】 采用不记名自填式问卷方法,对湖南省某县城2所幼儿园小班、中班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被调查的560名家长中,在调查前的最近3个月内有77.7%的家长对子女实施过躯体暴力,其中重度躯体暴力约占1/5(90/435)。男童、家长为女性、家长处于无职业状态、家长文化程度较低、家长有童年期被虐待经历等,是家长对儿童躯体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 【结论】 在所调查的幼儿家长中,对子女的躯体暴力问题十分普遍。急需在家长中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躯体暴力活动。  相似文献   

6.
托幼机构2~4岁儿童肥胖患病率与家长知信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托幼机构2~4岁儿童肥胖患病率和家长知信行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朝阳区和大兴区各选择2所幼儿园,对2~4岁儿童进行体格测量,采用WHO身高标准体重值为肥胖判断标准。同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4岁儿童肥胖患病率为5.94%。18.12%的儿童每天看电视超过2h,27.65%每天运动不足2h,26.26%每天摄入甜饮料。家长的健康观念对儿童的饮食运动行为存在着影响。【结论】肥胖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应从健康教育人手,树立家长的正确观念,培养儿童健康的饮食运动习惯。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的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寻求其与遗传和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CBCL儿童行为量表和自编的儿童家庭一般资料调查表对山东省11地市精神卫生中心的2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和191例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和相关家庭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行为异常率(男童:37.7%女童:33.0%)明显高于正常家庭儿童行为异常率(男童:12.4%女童:13.0%)。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和正常家庭相比人际关系、经济状况、亲子关系、以及对子女不良的教养方式等均较差。【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存有明显的行为问题,这些问题是由遗传、不良的家庭环境和较差的教养方式所致。  相似文献   

8.
婴儿换乳期食物添加困难与气质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婴儿气质特征与换乳期食物添加困难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指导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方法】对93名婴儿的气质和换乳期食物的添加情况.分别采用中国婴儿气质量表(CITS)和换乳期食物添加困难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对21例存在换乳期食物添加困难的婴儿进行干预。并与对照组16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麻烦型、中间偏麻烦型和发动缓慢型气质婴儿较易发生换乳期食物添加困难,添加困难的发生与心境、适应性、持久性、注意分散和反应阈等维度明显相关。对实验组进行干预后取得明显效果。【结论】婴儿的气质特征在换乳期食物添加困难的发生原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存在换乳期食物添加困难的婴儿,根据其不同的气质特征,指导家长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喂养方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网络使用相关行为情况。【方法】采用焦点组访谈对上海市6所学校48名学生进行调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33名,上海本地学生15名),对其中12名学生进行个人深入访谈(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9名),调查学生的网络使用特征、网络使用对学习生活的影响等。【结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互联网使用较为普遍,使用目的主要为查资料、游戏、聊天、看视频。大多数家长对学生上网有时间限制。【结论】互联网使用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支持。建议随迁子女家长对子女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良好的网络使用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气道异物的原因,探索儿童气道异物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对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救治的249例儿童气道异物病例进行多方面的因素分析。【结果】249例儿童气道异物中,38%的儿童气道异物为花生,31%的儿童气道异物为瓜子,32.4%的儿童气道异物为口哨、果核、纽扣等。42.6%的儿童气道异物发生在逗笑或哭闹过程中,34.1%的儿童气道异物发生在玩耍和追跑过程中。【结论】游戏和喂养不当是引起儿童气道异物的主要原因,儿童及家长对气道异物的认识不够、缺乏防范意识是造成儿童气道异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6个月内婴儿不明原因哭闹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婴儿不明原因哭闹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在同一家医院出生的675对正常足月儿及其母亲,分别于分娩后5d内和6个月时对母亲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用描述性统计学、卡方检验、≠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资料。【结果】正常6个月内婴儿不明原因哭闹的累计检出率为0.7%。平均每天哭闹持续时间1h,每周出现1d,持续1周;平均哭闹开始时间为2个月,53.1%的婴儿4个月时症状消失;傍晚和夜间出现占64.1%,89.1%的婴儿哭闹时伴有尖叫、面部发红、双腿踢蹬、双腿蜷缩到腹部及哭闹后排气等症状。多因素分析显示孕期心理忧郁包括有孤独感、无故为一些小事担心、易出汗,产后与婴儿的不良关系包括婴儿的一些表现令她非常烦恼、比以往感觉有较多的身体痛等因素均可能增加婴儿不明原因哭闹的危险性。【结论】妇女孕期及产后的负性情绪可能增加婴儿不明原因哭闹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亲个性及孕母的心理行为方式对婴儿气质的影响,有助于早期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婴儿身心健康。【方法】随机选取符合条件的133对夫妇及其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制的相关因素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及4~8月婴儿气质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孕期工作环境、工作的紧张性、家庭经济条件、精神创伤、母亲的P维度分、母亲的N维度分对婴儿的气质类型有影响。母亲的N维度分对婴儿的气质维度影响较大。【结论】家长应做好孕期保健,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个性,促进婴儿心理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矿区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态度,为进一步改善免疫接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矿区667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文化程度是影响计划免疫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因素(F=9.28,P<0.01);常住人口知识掌握程度高于流动人口(t=2.089,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儿童的性别、家庭的子女数、家长的知识掌握程度是影响儿童家长态度的主要因素。【结论】在今后的预防接种工作中要加强疫苗知识的普及,以改变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的认识态度。  相似文献   

14.
无锡市区部分流动儿童生活质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了解城市外来民工子女生活质量情况。【方法】 给在校3年级以上的230名学生和家长填写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家庭情况调查表,分析父母文化程度、职业情况、家庭收入、学生身体情况、认知成份、情绪成份、生活总体满意水平等。【结果】 总体满意度:36.6%为不太满意,7.5%为极不满意,其中以生活环境、自我认识、抑郁体验、焦急体验、躯体情感满意度较低。【结论】 提示要关心流动儿童的居住、学生、物质生活及心理健康、不歧视,鼓励他们自尊、自强、自信、自爱,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连云港市2~3岁儿童行为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了解连云港市2~3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模式,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用Aachenbach2~3岁儿童行为量表(家长问卷)及自制的家庭问卷调查2~3岁儿童2个月内的行为状况。【结果】 1012名2~3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为27.86%,依次发生的顺序为攻击19.66%、社会退缩10.57%、抑郁10.27%、躯体诉述3.26%、睡眠障碍1.89%、破坏1.19%。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2岁组高于3岁组,97%的家长对儿童行为问题没有正确认识。【结论】 利用多种形式普及儿童心理卫生常识,做到有问题早发现,针对幼儿行为问题应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幼儿家长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认识、态度和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幼儿家长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认识、态度和需求,为开展好幼儿健康教育提供相关信息。【方法】随机抽取杭州市10所幼儿园的部分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收的589份有效问卷中。家长对幼儿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总体良好,家长关注程度最高的是幼儿心理、安全、情绪、生活方式及体育锻炼。【结论】对家长的幼儿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加强,尤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家长的幼儿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待拓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对家长不同类型的营养知识及乏进行营养知识个体化教育后对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方法】采用儿童营养评价量表对评价出77例营养状况不良的儿童的父母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营养知识教育及个体化教育,A组为个体化教育组(40例),B组为一般教育组(37例)。6个月后比较两组儿童营养状况的改善程度。【结果】A组营养改善状况(80.0%)明显提高于B组(40.5%)。【结论】针对营养状况不良儿童的家长进行个体化教育对儿童的营养改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婴儿期营养性贫血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了解婴儿期不同月龄贫血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829名首次就诊于儿童保健门诊的1~12个月婴儿的保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贫血总检出率为15.56%,其中1~4个月组为9.7%,5~6月组为15.3%.7~12月组为32.1%。单因素分析显示1~4个月组母乳喂养者贫血发生率较低,母亲产前出血、妊高征、胎龄、出生体重均与婴儿贫血有关。5~12月人工喂养者贫血发生率较低,婴儿食欲与贫血发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4月组、出生体重及母亲妊高征与婴儿贫血相关,5~12月组与贫血相关的因素为喂养方式和月平均身高增加量。【结论】加强围产保健,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提倡婴儿期母乳喂养的同时注意适时、适量合理的添加辅食(其他食物)是减少婴儿期贫血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9.
4~14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4~14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I。)及自制儿童心理卫生调查问卷.对735名4~14岁儿童的行为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1.7%.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学龄期儿童。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关系、居住条件、社会风气、母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父母对子女期望、子女在家劳动情况共7个因素影响着儿童行为发育。【结论】要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家庭、学校、社会必须联合采取综合措施,才能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黎、汉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黎、汉族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黎、汉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对黎族929名,汉族792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填写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的自拟调查表;【结果】①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黎族为7.00%.汉族为16.90%,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但无性别差异;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因素:黎族为父母文化程度、早期喂养方式等;汉族为父母教育方式、母亲妊娠期用药等;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因素:黎族为照顾者、母亲对妊娠态度等;汉族为父母亲责备打骂子女、父母教育方式等。【结论】黎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低于汉族学龄前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