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球旁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2010年10月收治1例肾球旁细胞瘤,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并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病理和预后.[结果]术后3 d血压恢复至正常.复查血钾正常.随诊4个月,血压稳定于120/80 mmHg.肾功能、血钾正常.超声、CT复查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肾球...  相似文献   

2.
肾球旁细胞瘤1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球旁细胞瘤(juxtaglomerularcelltumorofthekidney)是一种罕见的肾内良性肿瘤,我院于2009—04—27收治1例肾球旁细胞瘤,在全麻下行左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经严密监护和精心治疗护理,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球旁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2010年10月收治1例肾球旁细胞瘤,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并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病理和预后。【结果】术后3d血压恢复至正常。复查血钾正常。随诊4个月,血压稳定于120/80mmHg。肾功能、血钾正常。超声、CT复查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肾球旁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产生肾素的肾小球球旁良性肿瘤,临床特征为严重的高血压和低血钾。确诊需依靠临床表现、光镜、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早期诊断与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的诊治水平。方法对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3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2例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手术,1例行开放性手术),1例行3D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均诊断为肾嗜酸细胞瘤。术后随访至今3例均未出现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肾嗜酸细胞瘤是少见的肾良性肿瘤,与其他类型肾癌尤其合并嫌色细胞瘤时,鉴别更加困难,肾脏肿物穿刺活检是术前确切诊断的有效方法;单纯肾嗜酸细胞瘤的预后良好,治疗方面结合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为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球旁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肾球旁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男5例,女1例,初诊年龄[26.2±5.7(18~37)]岁,就诊时高血压6例,血浆肾素活性[基础(6479.6±2349.3)ng·L-1·h-1,激发(8446.3±1926.4)ng·L-1·h-1]、血管紧张素Ⅱ[基础(114.8±34.2)pg/ml,激发(297.3±87.1)pg/ml]及血浆醛固酮[基础(0.35±0.04)nmol/L,激发(0.63±0.18)nmol/L]水平增高6例,低血钾4例。除1例拒行CT检查外,5例由动态增强CT定位。结果保守治疗1例,根治性患肾切除1例,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4例,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证实肾球旁细胞瘤的诊断。术后随访4~160个月,血压、血钾、肾素、醛固酮均在正常范围内,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球旁细胞瘤具有高血压、高肾素血症、高醛固酮血症、低血钾的临床特点,动态CT增强扫描有助于定位,免疫组化染色CD34、肌动蛋白(Actin)阳性,细胞角蛋白(CK)阴性是其特征,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肾球旁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比研究2例肾球旁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2例肾球旁细胞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6岁和9岁,有高血压症状;均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6个月,无复发或转移。肿瘤位于肾皮质,直径2 cm,界清。例1具有典型的良性肾球旁细胞瘤特征,即瘤组织实性、片状分布,细胞呈圆形,大小较一致,胞质淡染或弱嗜酸性,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细腻,缺乏核分裂;间质毛细血管和血窦丰富,透明变性的厚壁血管呈簇状分布。例2则由椭圆形、多角形、梭形及带状细胞构成,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8~10个/10HPF,可见病理性核分裂;部分区域呈席纹状或旋涡状生长。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和CD34弥漫强(+),SMA不同程度(+);例1和例2的Ki-67指数分别为<1%和20%。结论肾球旁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少部分病例为恶性潜能未定。提示恶性潜能的临床病理指标包括血管或包膜浸润、肿瘤体积大、高核分裂象及年长或年幼患者。明显核异型对预后的影响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治疗方法和时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医源性输尿管损伤22例。1例肾切除术;3例二期处理;18例一期处理:3例松解结扎;3例输尿管端端吻合;4例均留置D-J管3个月;6例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1例行Boari瓣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行输尿管端侧吻合术。结果:随访6-24个月,无一例尿路感染、肾积水加重和肾功下降。结论:医源性输尿管损伤,一期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马蹄肾合并肾输尿管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马蹄肾并发肾或输尿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马蹄肾并发肾癌3例,马蹄肾并发输尿管癌2例,马蹄肾并发肾盂癌1例。介绍各类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3例肾癌患者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1例放弃治疗。2例输尿管癌1例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1例行输尿管肿瘤切除术。1例肾盂癌患者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外科并发症。结论马蹄肾合并肾输尿管肿瘤临床罕见,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案。术前通过影像学评估血管及集合系统变异,术中对峡部的妥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肿瘤直径分为3组:A组21例(〈4cm),B组(≥4~≤8cm)63例,C组(〉8cm)18例。结果:A组中17例(81%)患者无任何症状,其中3例行肿瘤剜除术,其余患者定期随访。B组中50例(79%)患者有临床症状,44例行肿瘤剜除术,8例行肾部分切除术,4例行肾切除术,2例行肾癌根治切除术,5例患者定期随访。C组中16例(88%)患者有临床症状,所有病例都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肿瘤剜除术,6例行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肾癌根治切除术,1例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后择期行肾切除术,在6例行肾切除术的患者中,有一例因伴发下腔静脉瘤栓而同时行了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所有病例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沦:肿瘤直径〈4cm的患者多无临床症状,可临床随访;肿瘤直径≥4cm的患者应积极行手术治疗,以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肾脏创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经验,提高肾脏创伤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1997年8月到2007年12月间收治的98例肾脏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B超及CT检查结果,参考Sargent肾脏创伤分类,其中1类57例,2类25例,3类15例,4类1例。1、2类肾脏创伤及部分3类肾脏创伤保守治疗,3类中5例行保守治疗,1例行肾脏修补术,2例行肾切除术,7例在肾动脉栓塞后行肾切除术。[结果]96例患者治愈,2例死于合并伤。【结论】B超及CT在评价伤情中有重要作用,根据其结果进行肾脏创伤分类,确定治疗方案。保守治疗很重要,生命体征平稳的3类伤,可保守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6例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及病理结果。结果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高血压患者2例,血尿患者4例;高血压及血尿症状均存在2例,2例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及右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结论膀胱嗜铬细胞瘤诊断应充分结合其病史及辅助检查,治疗上早期膀胱嗜铬细胞瘤治疗首先膀胱部分切除术,晚期恶性膀胱嗜铬细胞瘤考虑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后肾腺瘤(MA)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 ~2010 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2 例MA 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女性1 例,男性1 例.年龄分别为22 和33 岁.2 例均通过超声和CT 均诊断为肾肿瘤.肿瘤直径分别为4.0 cm 和3.4 cm.1 例行根治性肾切除,1 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证实为MA.2 例患者分别随访3 个月和42 个月无瘤生存.结论 后肾腺瘤临床罕见,很难在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与肾脏恶性肿瘤进行鉴别.因此MA 目前还认为是具有特征性表现的病理诊断.以肾脏部分切除术为主的外科治疗是适宜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肾脏罕见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罕见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资料,包括肾嗜酸细胞腺瘤5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孤立型纤维瘤3例,后肾腺瘤、血管瘤、平滑肌瘤和球旁细胞瘤各1例;其中12例接受CT检查,3例接受MR检查.结果 11例CT或MR平扫显示边界清楚的实性肿块.肾嗜酸细胞腺瘤明显不均匀强化,体积较大者可出现中央瘢痕.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R T1WI、T2WI均以低信号为主,内夹杂索条状、斑片状高信号以及流空信号.血管瘤呈渐进性向心性强化,易发生囊变;孤立型纤维瘤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增强后延迟强化.后肾腺瘤、平滑肌瘤和球旁细胞瘤缺少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论 肾脏罕见良性肿瘤大多边界清晰,影像学表现多有一定特征性,对术前诊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侯森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0):7505-7506
目的:总结胰腺假性囊肿治疗体会。方法:本组中2例保守治疗痊愈,15例行内引流手术,1例行外引流术,1例行胰腺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3例并发胰瘘,其余恢复良好,胰瘘经保守治疗均痊愈。结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术式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5.
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及MRI的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异位嗜铬细胞瘤6例,其中4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1例行CT和MRI检查,分析6例患者的CT及MRI特征.[结果]6例病例均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肿块,1例位于腹主动脉旁,1例位于肝门区,均表现为囊状肿块,增强后病灶边缘较明显强化并持续强化;1例位于上部膀胱壁,表现为T2WI高信号,增强后环形强化;1例位于胃窦旁,病变表现为明显T2WI高信号,增强后明显早期强化并持续强化;1例位于肠系膜根部及1例位于右肾后方病灶,表现为密度不均匀强化.[结论]异位嗜铬细胞瘤CT及MRI影像具有较特异性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形态、密度(信号)特点,可为临床提供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治资料。结果 4例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例行全肾切除术,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结论 B超及CT是诊断本病的有效方法,两者结合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尽早手术探查是首选治疗手段,术中尽可能多的保留肾单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肿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的T1期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岁。双侧肾肿瘤1例,单侧双瘤灶1例;左侧13例,右侧10例。肿瘤平均直径3cm。所有患者均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2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35min,平均肾动脉阻断时间29min,平均出血量55ml,平均住院时间10d。术中未见外科并发症,术后仅1例发生漏尿。术中切缘组织病理均阴性。24个瘤灶术后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19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2例、肾嗜酸细胞瘤2例、肾嫌色细胞腺癌1例。随访时间1~28个月,平均10个月,肿瘤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肿瘤安全、可行,其远期疗效尚待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癌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的T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4岁。20例中双侧肾癌1例,孤立肾肾癌2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有潜在功能受损的肾癌6例,对侧肾功能正常的肾癌11例。肿瘤平均直径3.8cm。开放手术行肾部分切除术14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6例,其中行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2例。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出血80ml,平均手术时间160min。平均肾动脉及肾段动脉阻断时间28min。术后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18例患者获访3~36个月,平均18个月,无外科并发症,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术后出现暂时性肾功能不全2例,肾萎缩1例。结论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安全有效,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比较,除术中出血稍多和手术时间稍长外,肿瘤的控制和并发症无显著差异。后腹腔镜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在肾功能保留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9月本科室收治的3例贤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本病最新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结果】3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1.3岁,术前均行B超、CT检查,术前诊断为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其中1例为双侧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节性硬化病待排,肾恶性肿瘤1例。3例均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检均诊断为肾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其中1例不能完全排除一定恶性潜能,其行基因检测发现TSC2发生变异,变异率为28.96%,对依为莫司、西罗莫斯靶向药物敏感,患者要求暂时随访,未予以药物治疗。术后随访1?3个月均未见明显复发肿瘤及肿大淋巴结。【结论】肾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治疗方案仍以手术完整切除肿瘤为主,对于复发或转移的肿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有望成为其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肾素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良性肿瘤,又称球旁细胞瘤,1967年道德由Robertson描述,随后Kihara又报道1例,故又称Robertsm2kihara综合征[1],国内外文献共报道约40多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