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测定供血者中B型肝炎抗原(HBAg)(即肝炎相关抗原,或HAA——译者注),估计其受血者黄疸型和无黄疸型肝炎的发病率,并确定输入经对流免疫电泳法(CIE)测定HBAg阴性而能用更敏感的放射免疫法(RIA)测出含有低浓度HBAg的供血者血液是否会引起B型病毒性肝炎。材料和方法:全部受血者均于输血前采血,输血后每2周采血一次,连续三个月;继之每月一次,总共6个月。每份标本均测定HBAg和谷草转氨酶(SGOT)值。若受血者出现肝炎的症状或体征,或SGOT>60单位(正常最高值33)时,则重新住院详细检查。每一供血单位的血浆标本均在-10℃保存。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输血后肝炎的原因,对22例发生23次输血后肝炎的病人作了下列几种抗体检查。这些病人在急性期多次检查HBsAg均为阴性,其中仅1例于转氨酶恢复正常11周后,又发生第二次肝炎,HBsAg转为阳性。抗HBsAg抗体:每例均于输血前和输血后(5个月~3年半,平均约6个月)检查。16例原来均为阴性,仅1例转为阳性。该例输血后曾患两次肝炎,  相似文献   

3.
血清免疫球蛋白(ISG)对预防非甲非乙型肝炎的效果尚未肯定。作者报道用ISG预防非甲非乙型肝炎,其依据是非甲非乙型肝炎为全球性疾病,市售ISG制品可能含有抗非甲非乙型病毒抗体,在病毒入侵期使用ISG则可以减少病毒感染的危险性。291例病人均为接受心脏手术和输血者。所有病人均无肝炎证据,6个月内无黄疸病人接触史和未使用血制品、没有使用肝毒药品。无酗酒。临床检查无肝病体征。143例患者术前24小时和术后1周分别肌肉注射16%的ISG 10ml,对照组148例未注射ISG。所有受试者输血前和手术后2~4周分别采血,以后每月1次至少6月。如谷丙转氨酶升高,则进一步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抗-HAV、ALT和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直接和总胆红素。如病人有肝炎症状,则测定抗-HBc IgM和抗-HAV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在储存式自体输血患者红细胞动员中应用价值。方法:以香河县人民医院行储存式自体输血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2组,奇数入对照组,偶数入rh-EPO组,每组41例。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7d和3d采血400 ml,于术中或术后回输给患者,同时于采血前1周补充铁剂至最末一次采血后数周或数月。rh-EPO组于术前10 d至术后第7天注射rh-EPO 150 U·kg~(-1)·d~(-1),对照组不应用rh-EPO。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RBC、Hb和Hct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2组术前1h、术后第1和第5天RBC、Hb及Hct明显降低,与第1次采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EPO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第1、5天RBC、Hb及Hct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自体血回输过程2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寒战、发热、过敏等输血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手术。rh-EPO组患者未发生血黏度增高、血栓等并发症。结论:rh-EPO应用于储存式自体输血患者红细胞动员,可有效改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5.
人类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所致感染已可用各种血清学和酶的标志检查加以确定,目前有60~90%输血后的肝炎病人在血清学上均未发现与上述二种肝炎有关的病毒,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显然亦与这些病例无关。人们推测可能存在另一种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本文研究了一些患急性或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液以探查是否存在一种可传染给猩猩的传播因子。资料和方法 4例急性或慢性非甲非乙型输血后肝炎(PTH)患者和1例曾触发二起PTH献血员的血浆或血清由静脉接种于5头黑猩猩,接种量自3~75毫升不等。输血后肝炎的诊断依据是输血后2~26周中,ALT(丙氨酸转氨酶)上升至正常限值之2 1/2倍(112Iu/升),第二次复查(间隔至少1周)超过正  相似文献   

6.
采用ELISA检测血液病受血者抗-HCV。观测输血前血液病受血者176例,输血后追踪观察6-12月完成复查95例;并设对照组417例。结果:血液病受血者输血前抗-HCV阳性率(5.68%,10/176)明显高于对照组(0.72%,3/417;P<0.01)和普外科患者(2.23%,21/942;P<0.05)。输血后无新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7.
自从系统地应用敏感的特异性血清学试验诊断甲型及乙型肝炎以来,发现一些具有传染病特点,但缺乏病毒血清学证据的急性和慢性肝炎,称之为非甲非乙肝炎(NANB)。由于在药瘾者及血友病患者中出现两次以上急性肝炎发作;潜伏期介于甲型与乙型肝炎之间;大多数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HBsAg(-),用敏感的方法筛选供血者HBsAg,只能有限地减少受血者肝炎的频率;受血者抗-HBs( ),不能保护其不发生输血后肝炎;取消了以卖血为生的供血者,不仅减少了输血后乙型肝炎的频率,而且也减少了非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由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外科等手术大量开展,因同种异体输血感染病毒的危险越来越引起重视,为保护受血者的身体健康,防止艾滋病病毒(HIV)经输血的传播,了解医院患者HIV是术前还是术后、输血前还是输血后感染。从1999年开始,医院对所有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抗HIV初筛,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作者检测了1982~1985年间250例心脏手术病人输血后肝炎发病情况及为其供血的3142名志愿献血员(HBsAg 阴性、ALT<1.33μkat/L)血清抗HCV、抗HBc 和ALT 值。检测结果:受血后经12个月随访,250例受血者中40例(16%)发生非甲非乙型肝炎。其中5例输血前抗HCV 阳性,其余85例中30例(86%)抗HCV阳转;210例未发生肝炎者中仅2例(1%)抗HCV 阳转。  相似文献   

10.
为估计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的发生率及共发生因素,作者等自1974年至1979年对美国四个医疗中心的1513例输血受者作了前瞻性的输血传播病毒的研究。方法:病人均属:(1)年龄妻16岁;(幻随访过程中不存在导致死亡或需要再次输血的问题;(3)以在9个月内未输过血;(4)无病毒性肝炎或其他肝病史;(5)6个月内无肝炎接触史;(6)无职业上接触肝炎的可能;(7)未用过可引起血清ALT升高的药物。均于输血前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实保障献血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受血者输血安全有效,在献血前,严格实施对献血者进行健康检查十分重要。长期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1]开展该项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与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金标法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暴发性肝炎(暴肝)73例,其中甲型肝炎(HA)23例(31.5%),乙型肝炎(HB)18例(24.7%),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32例(43.8%)。三组病例在年龄、性别上无显著差异。无1例对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等可能引起肝炎的其它病毒  相似文献   

13.
对供血者常规检测 HBsAg 后,引起的输血后肝炎大多数为非甲、非乙型肝炎。皮肤灼伤患者也经常输血和使用血制品。作者对21例皮肤灼伤患者进行9周以上的随访,作为病毒性肝炎的前瞻性研究。由于灼伤患者常常呈现 SGPT 和 SGOT 升高,故规定SGPT>100 IU 才考虑为肝炎。本组21例中有13例(61.9%)于灼伤第1周SGPT>40IU。结果 21例中10例(47.6%)SGPT 值>100IU,范围131~550IU,且 SGPT 值始终大于 SGOT 值。肝炎和灼伤面积大小及输血致无关。在3例超过9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院受血者输血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爱滋病抗体(抗-HIV)、梅毒抗体(RPR)检测在医院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4-2006年我院4996例受血者输血前血液HBSAg、抗-HCV、抗-HIV、PRP检测结果分析。结果:检出HBSAg、抗-HCV、PRP阳性率分别为10.91%、0.96%及0.10%,未检测出抗-HIV阳性。结论:受血者输血前血源性感染指标检测能更好控制医院感染,对保证安全输血及保护医患双方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塞内加尔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作者给该地区2岁内的儿童注射灭活的乙型肝炎疫苗(HB 疫苗)每次皮下注射1ml,隔1个月注1次,共3次,第12个月给1次加强注射。对照组用白喉-破伤风-脊髓炎(DTP)疫苗,以此来观察 HB 疫苗对预防 HBsAg 携带状况的效果。对免疫前血清学检查阴性的儿童的效果:342名第1次注射时(T_0)HBsAg、抗-HBs、抗-HBc 均阴性;第2次注射后(T_2)70.5%有免疫反应;第3次注射后(T_4),298名中94.0%有反应;第1次注射后1年(T_(12))的238名中94.5%出现抗-HBs 阳性。对照组于 T_(12)时仅4.6%(9/195)有血清学检查从阴性转为阳性。加强注射后免疫组97.3%(72/74)有记忆反应,年龄和性别对抗-HBs 反应无明显影响。但在小于1个月的婴儿,注射后则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肝移植受体术后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反应,初步探讨影响疫苗接种成功的相关因素,为提高疫苗接种成功率寻求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方法 前瞻性观察了13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病肝移植术后患者,术后应用拉米夫定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方案预防乙型肝炎复发平均达38个月(27~77个月),接种方案为分别在第0、1、2、6个月肌内注射接种乙型肝炎基因重组疫苗,每次40μg,分别在接种1、2、3、6、7个月时检测血清抗-HBs的滴度水平.结果 13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4次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有7例(53.8%)出现抗体阳性反应,抗-HBs滴度有2例(15.4%)增幅>100 U/L,4例(30.8%)超过基础值1倍以上;第四次疫苗接种后随访8个月,有6例抗-HBs滴度水平仍高于接种前10 U/L以上,仅有1例下降到接种前水平.结论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肝移植受体术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重建针对乙型肝炎的主动免疫是可行的,但如何提高疫苗的免疫反应率和反应水平值得我们更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rh-EPO)与蔗糖铁在孕妇妊娠晚期预存式自体输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01-2015-06术中失血量400 ml、妊娠晚期行预存式自体输血的11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2组,每组56例。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7d和术前3d采血400ml,每次采血后按1∶1的比例输注400ml琥珀酰明胶和复方乳酸钠混合液以补充血容量,术中或术后回输给患者。观察组于术前10d起隔日皮下注射rh-EPO 150U/kg,同时静脉补充蔗糖铁注射液100mg,1次/3d,用至术后第7天;对照组不应用rh-EPO和蔗糖铁注射液。记录2组患者第1次采血前、术前1h、术后第1天、第5天的RBC、Hb、Hct以及围术期并发症、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第1次采血前比较,2组术前1h、术后第1天、第5天RBC、Hb及Hct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5天RBC、Hb及Hct明显升高(P0.05);2组患者自体血回输过程中未发生寒战、发热、过敏等输血不良反应。观察组未发生血黏度增高、血栓等并发症。结论:rh-EPO与蔗糖铁联合应用于孕妇妊娠晚期预存式自体输血,可充分发挥患者自身的造血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长期疗效及停药后HBV DNA反跳率,探讨拉米夫定对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程。方法:对58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拉米夫定治疗,100mg,1次/d,其中两例患者于1年后失去随访而从本文中剔除,其余56例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3年,最长服药时间45个月,最短时间为12个月,平均疗程30.6个月。治疗前患者肝功能异常,HBeAg阴性、HBV DAN阳性,ALT大于正常2倍以上,TBil小于正常3倍以下,每3个月对上述指标进行一次动态观察。结果:经拉米夫定治疗后ALT复常率1年时93.6%,2年时83.3%,3年时67.9%。HBV DNA阴转率1年时为98.2%,2年时为80.1%,3年时为71.4%。服药时间满2年停药后平均随访1年,HBV DNA复现率为4/11(36.4%)。结论:拉米夫定对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有效,出现病毒变异率较低,2年的疗程可能时间太短。  相似文献   

19.
用EIA法回顾性地检测供血者和受血者的抗-HEV抗体。资料与方法:78例受血者是湘雅医院1996年7月至1997年5月住院治疗的血液病患者。最少输血3次,最多输血15次。输血量在(200~5400)ml。输血前抗HEV抗体均为阴性,ALT正常。受血后...  相似文献   

20.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出现血清转换的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年的血清转换率和持续血清转换率及多元因素对两者的影响。方法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天服用拉米夫定100 mg,持续5年。出现血清转换后, 继续服拉米夫定6个月以上(每3个月随访1次,至少2次以上),仍为乙型肝炎e抗原(-)和抗-HBe( ), 则停药并继续随访6-12个月。所需观察项目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病毒学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DNA 载量及基因分型、YMDD变异等。结果(1)共有26例患者出现血清转换。总血清转换率为32.10% (26/81)。第1-5年,每年累积的血清转换率为16.05%、19.75%、27.16%、28.40%和32.10%。(2)停药后4例出现复发,持续血清转换率为84.62%(22/26)。(3)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得出近期血清转换率和持续血清转换率与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呈正相关,与治疗前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呈负相关。持续血清转换与血清转换后继续服药时间有相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血清转换后继续应用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以上,大多数患者可达到持续转换。对持续血清转换的影响因素为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