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于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12h和24h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及血清NSE、S100B、Aβ的水平。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均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d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24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全身麻醉还是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与全身麻醉相对比,腰-硬联合麻醉可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POCD的发生率,且镇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pilon骨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老年pilon骨折手术患者108例,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术后1 d、术后1周POCD发生率及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β淀粉样蛋白(Aβ)、S100β蛋白水平。结果术后1 d、术后1周观察组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术后1周两组血清NSE、Aβ、S100β蛋白水平高于术前,MoCA评分低于术前(P<0.05);术后1 d、术后1周观察组血清NSE、Aβ、S100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pilon骨折手术患者,可减轻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不良影响,降低术后POCD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刘静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8):4102-4104
目的探讨全麻合并腰硬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麻醉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方法,研究组给予全身麻醉合并腰硬麻醉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以及两组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h MMSE评分均有明显的下降,但研究组下降幅度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有明显回升,但研究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1d、3d对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麻合并腰硬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低,更适合老年人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老年创伤患者按照麻醉方式分为A组(34例)和B组(31例),A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B组采取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结果 A组术后1 d POCD发生率5.9%较B组术后1 d POCD发生率22.6%低(P0.05)。A组术后MMSE评分较术前降低不明显(P0.05),B组术后MMSE较术前降低显著(P0.05),两组术后相对比(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优于全身麻醉患者,减轻早期认知功能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254-25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寻找适合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方式。方法80例接受全款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MMSE评分、POCD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d(21.3±2.2分vs 18.5±2.1分)、术后3d(21.8±2.0分vs 19.1±2.3分)及术后7d(23.9±2.1分vs 20.6±2.2分)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d的POCD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d(15.0%vs 35.0%)及术后7d(7.5%vs 25.0%)观察组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无论采用全身麻醉还是硬膜外麻醉具有POCD发生,但硬膜外麻醉术后认知功能评分要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的POCD发生率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江苏省建湖县人民医院治疗的102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认知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T1、T2、T4时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26.7±3.0)分高低于对照组(22.8±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的POCD发生率(9.8%)低于对照组(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8,P<0.05)。结论 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利于稳定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可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腰-硬联合麻醉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为试验对象,采用单双号随机化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术后12 h,观察组S100β、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T_(1)、T_(2)时,两组MAP、HR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7 d,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能够减轻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损伤,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538-4539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骨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8例行硬膜外麻醉,对照组58例行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两组患者手术前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和术后7d,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OCD例数观察组6例(10.3%),对照组14例(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会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造成影响,而硬膜外麻醉患者的MMSE评分高于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也低于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应用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择2016年9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全麻基础上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患者意识恢复时间与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1d后MMSE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予以腰硬联合麻醉利于改善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维护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及术后镇痛方式对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或股骨粗隆骨折患者75例,根据麻醉及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均分为静脉全身麻醉组(GA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和神经阻滞组(NB组)。GA组给予静脉全身麻醉及术后静脉镇痛泵镇痛,CSEA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NB组给予腰丛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及术后腰丛神经自控镇痛。观察并记录各组术后6、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和术后1、3、7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情况。结果 CSEA组、NB组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均低于GA组(P0.05或P0.01);术后1 d MMSE评分NB组CSEA组G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MMSE评分,NB组CSEA组和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1 d MMSE评分与麻醉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术后1、3 d NB组POCD发生率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术后1 d GA组POCD发生率高于CSEA组(P0.05);术后7 d 3组均无POCD发生。结论老年股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较其他麻醉方式有更高的早期POCD发生率,神经阻滞可能是老年股骨手术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和术后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控制性降压麻醉对老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20例老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控制性降压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β蛋白水平、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气管插管1 min后、拔管时研究组MAP、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6、24 h,研究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4、24、48 h研究组POCD发生率(3.33%、1.67%、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16.67%、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降压麻醉可有效减轻老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改善认知功能,降低POCD发生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拟行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行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2组异丙酚、芬太尼使用量、术后疾病恢复时间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情况,并对2组麻醉前及术后6、24和72 h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6、24和72 h MMSE得分、异丙酚使用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芬太尼使用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和术后疾病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硬脊膜外阻滞麻醉较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且不增加麻醉药量,对老年患者实行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胃肠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麻醉方法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联合组术中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及不同时点血清HMGB-1水平、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1时点血清HMGB-1水平和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T2时点血清HMGB-1水平高于T1时点,MMSE评分低于T1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点,联合组血清HMGB-1水平和MMSE评分与T1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和T3时点血清HMGB-1水平高于T1时点,MMSE评分低于T1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T2和T3时点血清HMGB-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T2和T3时点POC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胃肠手术的老年患者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尽快纠正外周血HMGB-1水平,有效降低术后POC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术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某院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87例,按随机数表法分观察组(n=44)、对照组(n=43)。对照组术中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术中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术中不良反应、手术前后MMSE评分及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高血压发生率4.55%(2/44)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6 d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良好,能有效降低疼痛程度,且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全身麻醉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联合麻醉组患者则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监测结果、疼痛、舒适度、认知水平、相关麻醉指标与安全性。结果联合麻醉组患者T2、T3、T4与T5收缩压(SBP)与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显著高于全身麻醉组;联合麻醉组术后即刻、1 d与3 d视觉模拟(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舒适度状态量表(BCS)评分、认知水平(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全身麻醉组,进食时间、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下床时间与术后24 h舒芬太尼补救率均显著优于全身麻醉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手术患者麻醉中采取多重监测模式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行手术治 疗的老年患者100 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 例。对照组采取单一常规监测模式,试验组采取多重监测 模式,比较2 组患者麻醉效果、MMSE评分和术后7 d 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2 组麻醉 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 组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的 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出现POCD 12 例(24%),试验组术后发生POCD 2 例(4%), 试验组低于对照组(χ2=5.3,P<0.05)。结论:老年手术患者麻醉中采取多重监测模式可保证麻醉效果,同时 减少患者POCD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手术治疗。对照组手术时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则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药物起效时间、术后完全清醒时间与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麻醉前比较对照组术后1 h、2 h、3 h、4 h的心率与血压出现了明显变化,观察组术后1 h、2 h、3 h、4 h的心率与血压变化不明显,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后6 h、12 h、24 h、72 h的MMSE评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平均为(2.10±0.2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8±0.78)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P0.05)。结论: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均可满足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要求,安全可靠。但腰硬联合麻醉在麻醉起效时间、术后清醒及术后影响等指标方面要均优于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神经阻滞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比较2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药物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总出血量、术后镇痛效果及认知功能变化。结果T_1~T_4时点,神经阻滞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T_0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较T_0时点降低,心率(HR)较T_0时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_1~T_4时点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总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静脉自控镇痛(PCIA)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 h,神经阻滞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48 h,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 d时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神经阻滞组术后3 d时MMSE评分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3 d,神经阻滞组MMSE评分、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髂筋膜间隙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优于全身麻醉,不仅可维持足够麻醉深度,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而且麻醉药物用量少,术后POCD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应激反应、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GA),观察组采用CSEA。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水平及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的镇静评分、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和术后镇痛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T1、T2、T3时,观察组的MAP、CVP、SVV、RR均优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两组的Cor、ADR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24 h,观察组的MMSE、CA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更适合采用CSEA,有助于减少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应激反应,提高麻醉效果,减轻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行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72例入选本研究,均符合肺癌诊断标准及手术指征。72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刻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水平,并均于术前1 d、术后1 d及术后7 d采取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评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全身麻醉前及切皮时、手术30 min的HR及全身麻醉前、切皮时的MAP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同时点同一指标的水平(P<0.05),与其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切皮时、手术30 min的HR及全身麻醉前、切皮时的MAP指标,均高于其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1 d及术后7 d 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且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